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郭庚茂作政府工作报告.docx
- 文档编号:7686216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8.34KB
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郭庚茂作政府工作报告.docx
《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郭庚茂作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郭庚茂作政府工作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郭庚茂作政府工作报告
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郭庚茂作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一、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大力推进“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以“坚持三保、突出转型、强化态势”为着力点,以“落实完善、创新机制、提高能力”为关键环节,抢抓机遇,开拓进取,胜利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着力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去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续影响与我省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等不利因素交互叠加,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我们坚持扭住发展不放松,立足当前保增长,着眼长远促转型,以产业集聚区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项重点工作带全局,以城乡建设扩内需,以改革创新破难题,因势利导、分类施策,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294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财政总收入2293亿元,增长19.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81亿元,一般预算支出3413亿元,分别增长22.6%和17.5%。
积极扩大投资。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并把扩大投资规模与保增长、促转型、强基础、惠民生有机结合,大力实施“转型升级双千工程”,努力扩大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投资规模,初步统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85.85亿元,增长2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934.82亿元,增长21.6%。
着力扩大消费。
全面落实国家鼓励扩大消费政策,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补贴48亿元,带动销售408亿元。
商品房销售面积5452.23万平方米,增长25.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93.46亿元,增长19%。
努力扩大对外贸易。
积极引进、培育对外贸易主体,加强出口产业基地建设,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进出口总额177.9亿美元,增长32%,其中出口总额105.3亿美元,增长43.4%。
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活动。
健全企业服务长效机制,省市县三级确定重点服务企业10542家,着力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
积极推动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新增贷款2433.9亿元。
加强煤电油气运协调,重点项目建设和生产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二)紧紧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重点,全面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
坚持“三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融合基本要求,完善规划布局,加强扶持引导,开展观摩点评,促进产业集聚区健康发展。
产业集聚区展现蓬勃生机,综合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预计全年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超过5000亿元,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36%;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1万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40万人,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5%和32%。
一些贫困县、传统农业县依托产业集聚区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培育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带动了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郑州日产12万辆整车等488个重大结构升级项目建成投产。
初步统计,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0.6%和31.9%,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1.6和12.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3166.68亿元,增长35.9%。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均突破1400亿元,中平能化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
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省保税物流中心(B型)园区一期项目通过验收。
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
郑州商品交易所交易额突破60万亿元。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实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
风力发电、锂离子电池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取得突破。
组建了电动汽车、轨道交通设备等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有4家企业被批准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安阳、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全年专利授权量增长40%。
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
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综合整治。
预计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0.8%和1.2%。
深入推进林业生态省建设,完成造林416万亩。
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郑州)绿化博览会。
(三)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不懈做好“三农”工作。
始终牢记稳粮之责,加大“三农”投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努力保持粮食稳产增收。
认真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各类惠农补贴达到154.6亿元。
启动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改造中低产田151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5万亩。
实施“粮食稳产保收行动计划”,克服持续低温、暴雨沥涝等不利因素,粮食总产达到1087.4亿斤,增产9.6亿斤,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优质粮食种植面积占粮食总面积的73.6%。
启动实施花卉产业、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
茶叶、食用菌、中药材、优质果品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加快。
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双汇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完成37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40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新建改造县乡公路5430公里、通村公路4675公里。
新增农村户用沼气22.4万户。
建成村邮站1.08万个。
又解决了农村513.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100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35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建设进展顺利,丹江口库区第一批6.49万移民搬迁任务圆满完成,第二批8.61万移民迁安工作顺利推进。
(四)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加快城镇化步伐。
把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局性举措和紧迫任务来抓。
预计全省城镇化率达到39.5%,提高1.8个百分点。
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
完成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设市城市和县城总体规划及全省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城乡规划体系框架初步确立。
编制实施了一批城市新区空间发展规划。
研究出台了加快城镇化进程指导意见和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城乡建设掀起高潮。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努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实施了一大批城市道路、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项目,航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学校、医疗、文化、健身及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郑汴、洛阳等复合型新区建设加快推进。
大力发展中原城市群城际快速交通,干线铁路、干线公路和城际铁路、城际快速客运通道、城际快速物流通道“两干三城”建设成效明显,郑开、郑焦、郑州至机场城际铁路和郑汴物流通道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
推进城市数字化管理和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着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等突出问题。
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
坚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乡,促进农民就近就业。
制定促进农民工进城落户指导意见,积极破除户籍、就业、就学和社会保障等体制机制障碍。
(五)紧紧围绕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强力推动改革开放。
不断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扫尾工作顺利完成。
强力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456家小煤矿与骨干煤炭企业签订正式协议。
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97个县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年度任务完成,9个省辖市本级和118个县市区实现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一”,基本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
不断创新要素保障机制。
加强土地整治,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6.4万亩,在严格保护耕地前提下基本保障了用地需求。
推进中小企业担保、地方投融资体系建设,又有18家企业上市,全省利用资本市场融资1100亿元。
同时,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推进公安警务机制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各类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把招商引资作为带动全局的关键性举措,持续推进大招商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举办了一系列重大经贸文化活动,改进招商方式,注重招商实效,在激烈竞争中成功引进富士康等一批龙头企业和重大产业项目,标志着我省已具备承接高水平产业转移能力,明显提升了河南承接转移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加强与央企战略合作,又与13家央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家批准,成为中部地区首个综合保税区。
漯河、鹤壁、开封、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2.4亿美元,增长30.2%;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743.4亿元,增长24.6%,是历年来招商规模最大、来豫客商和签约项目最多、合同金额最高、招商成效最好的一年。
(六)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大投入力度,筹集资金700多亿元用于“十项民生工程”,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初步统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30.2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23.73元,扣除物价因素,分别实际增长7.2%和11%。
扎实推进就业工作。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32.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8.2万人,帮助困难人员就业17.6万人。
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105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8%。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
出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转移接续办法,开展城镇医保市级统筹和门诊统筹试点,解决了79万名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职工的医疗保障问题,全面实现工伤保障市级统筹。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补助、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以及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进一步提高。
43个县开展新农保试点,参保人数达1211.8万人。
投资230亿元,新建保障性住房28万套、2087万平方米。
完成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2.7万户、274万平方米。
加强价格管理和调控,对困难群体、在校学生、蔬菜基地和相关企业进行补贴,保障了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和群众基本生活。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制定实施教育、人才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
全力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校舍安全工程,组织实施了一批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特殊教育学校、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
全面推进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试点,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89.3万人,规模居全国第一。
合并组建1所大学,新增2所本科高校和8所高等职业学校。
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造了57个县级医院、108个乡镇中心卫生院、109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990个村卫生室。
综合文化站覆盖全部乡镇,又有1840个自然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建成农家书屋5200个。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促进社会和谐。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深入推进质量兴省和品牌带动,强化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信访形势继续保持平稳态势;继续推进平安河南建设,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政协履行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5件,制定发布规章7件,清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5907件、废止862件。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深入推进“两转两提”,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倡导“三平”精神,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团结拼搏氛围更加浓厚。
大力开展国防教育,进一步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扎实做好双拥工作。
驻豫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外事、侨务、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统计、参事、史志、文史、地质、气象、测绘、地震、人防、社科研究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四川江油灾后援建任务圆满完成。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局良好。
尤为令人鼓舞的是,我省审时度势、着眼全局,组织动员各界力量、汇集各方智慧,持续、延伸、拓展、深化中原崛起战略,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总体战略,在省内外形成广泛共识,产生重大深远影响。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历史的必然、形势的要求、发展的需要、人民的期盼,有利于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国家在中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有利于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明晰发展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有利于河南坚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有利于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原经济区总体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必将激励全省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加速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0年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标志着我省“十一五”主要任务胜利完成。
这一时期,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复杂多变。
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们紧紧围绕省八次党代会确定的“两大跨越”目标,积极应对、科学决策,团结拼搏、克难攻坚,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态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重大进展,确立并巩固了全国重要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地位,推动中原崛起进入了蓄势勃发的崭新阶段。
——这五年是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综合实力再上台阶的五年。
国民经济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生产总值由1万亿元到突破2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不足1400美元到突破3000美元。
全部工业增加值由不足5000亿元到突破1万亿元。
地方财政总收入由不足1000亿元到突破2000亿元。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由1万亿元到突破2万亿元。
——这五年是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五年。
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道路,以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为重点,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比重由82.1%提高到85.8%;城镇化进入历史上最快的时期,城镇化率提高近9个百分点;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专利授权量比“十五”末增长3.4倍。
预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3.8%和17.6%。
——这五年是粮食产量连创新高、农业基础不断巩固的五年。
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
粮食产量由“十五”年均830亿斤到“十一五”连续五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增加了200亿斤生产能力,向省外输出原粮及制成品能力达到400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全国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五年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的五年。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强薄弱环节建设等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47万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1倍。
煤炭生产能力由1.88亿吨增加到2亿吨以上;发电装机总规模由2880万千瓦到突破5000万千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2678公里到突破5000公里。
县城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并实现在线监控。
——这五年是城乡面貌显著改变、河南形象明显提升的五年。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572平方公里增加到2000平方公里以上。
解决了农村173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
林木覆盖率达到28.47%。
——这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
民生投入明显加大,“十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超过2000亿元。
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48.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6万人,完成426万贫困人口脱贫。
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并向农村延伸。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6%和10.1%,均高于“十五”平均水平。
“十一五”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积极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群策群力、艰苦奋斗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省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向关心、支持我省现代化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
通过实践,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提高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我们深刻体会到: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义。
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前进中一切问题的关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在发展中转变、在发展中调整、在发展中提升、在发展中增效,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牢固树立让人民群众成为改革发展现实受益者而不是受损者的理念,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结合,把扩大投资与加强民生工程建设相结合,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
把改革开放作为解决深层次矛盾的治本之策,形势越是困难复杂越要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用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破解发展中的难题,用开放招商带动全局、推动转型,促进跨越式发展。
第四,必须始终坚持在服务大局中谋求发展。
自觉把河南发展放在全国大局中去谋划,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努力在为国家大局做贡献中实现河南更好发展。
第五,必须始终坚持统筹兼顾。
既立足当前扩需求、保增长,又着眼长远打基础、增后劲,“提速、爬坡、转弯”兼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些经验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坚持和发扬。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河南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
当前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产业结构、城乡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矛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为紧迫;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加剧,保持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难度增加;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实现中原崛起、走在中部地区前列压力增大;人均公共服务水平低,与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仍有较大差距,群众上学难、看病难等民生问题依然突出,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一些部门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行政效能不高,少数干部以权谋私、奢侈浪费等现象仍然存在。
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和“十二五”规划建议,是指导河南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行动纲领。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定位是建成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传承区;战略目标是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构建中原城市群、粮食生产核心区、“四区两带”生态功能区三大格局,努力增创粮食生产新优势、促进“三化”协调新进展、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取得转型发展新跨越、开创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战略步骤是五年彰显优势,十年实现崛起。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奠基时期。
这一时期,我们既迎来产业转移、扩大内需、后发优势等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区域竞争压力加大、改善民生任务繁重等诸多困难。
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正视挑战、克难攻坚,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不断开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新局面。
根据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以富民强省为中心任务,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着力扩大内需,着力调整结构,着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省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基础上,努力实现“两高一低”目标,即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经过五年奋斗,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原经济区优势得到彰显,富民强省迈出坚实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基础更加牢固。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在指导原则上必须把握好四个方面:
一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在新的发展时期,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要求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突出战略任务,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三是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
围绕中原经济区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重点,解放思想、融入全局,发挥优势、全面推进,通过五年努力,把作为中原经济区主体的河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增长板块,在支撑中部崛起、密切东中西联系、服务全国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是以富民强省为中心任务。
这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我省的具体实践。
坚持富民优先、务必强省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实现富民与强省的有机统一。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在工作推进上必须突出四个战略重点:
一是着力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增强内生动力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当务之急。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保持投资合理较快增长,努力扩大出口,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二是着力调整结构。
调整经济结构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综合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的主攻方向。
突出抓好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调整,着力解决产业竞争力弱、城乡差距大等问题,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着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成效决定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成败。
把改革创新作为破解深层次矛盾和各种瓶颈制约的根本途径,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借势跨越、带动全局的战略举措,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
四是着力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目的,又是发展动力。
更加注重增加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站在新起点,展望“十二五”,今后五年我省发展的蓝图和愿景是:
综合实力更加雄厚。
经济总量保持在中西部地区领先地位,人均生产总值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内陆开放高地基本形成,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经济强省地位初步确立。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所有省辖市通高速铁路或城际铁路,所有县城20分钟以内上高速,郑州航空港成为国家重要的航空客货运输及多种交通方式零换乘枢纽,区位交通优势巩固提升。
核电建设实现新突破,坚强电网初步建成。
治黄治淮重大工程相继建成,防汛抗旱能力显著增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全面建成,“四区两带”区域生态格局基本形成。
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产业集聚区作用充分彰显,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创新体系基本确立,形成10个以上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和100家以上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工业增加值超过2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人民政府 省长 郭庚茂作 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