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原子分子物理与核物理考试大纲按方向选做.docx
- 文档编号:7682712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6.08KB
高等原子分子物理与核物理考试大纲按方向选做.docx
《高等原子分子物理与核物理考试大纲按方向选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原子分子物理与核物理考试大纲按方向选做.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原子分子物理与核物理考试大纲按方向选做
高等原子分子物理与核物理考试大纲(按方向选做)
研究方向一:
1.基元化学物理反应机理研究
一.考试目标
本试卷考察的目标包含高等原子分子物理学与核物理学两个方面,所涉及内容涵盖了原子分子物理与核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实验技术。
要求考生:
1、了解原子物理的主要研究内容,掌握原子物理的一些基本概念。
2、掌握原子激发态结构的基本知识。
对一些典型的原子的激发态结构有正确的认识。
3、正确理解分子能级结构以及各能级上布居的基本规律,掌握双原子分子波函数的对称性及跃迁选择定则。
4、了解谱线宽度和线形的概念,掌握增宽的基本类型。
5、掌握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6、正确理解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了解原子核稳定性的经验规律
7、掌握核力的主要性质,了解核力的介子场理论。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构成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高等原子分子物理约60%
原子核物理 约40%
三.试卷题型结构
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简答(简单计算)题30分(6小题,每题5分)
计算(证明)题50分(5小题,每小题10分)
四、考试内容
第一章原子分子物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1原子物理发展概况;
1.2激发态结构。
一般情况,里德伯态,自电离态和超激发态,双电子激发态,近阈结构和扩展Χ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1.3碰撞。
电子碰撞,原子分子碰撞,离子碰撞,某些特殊碰撞过程;
1.4团簇。
一般情况,C60原子团簇与C60团簇固体,碳纳米管;
1.5超精结能级结构和精密测量。
计量标准,原子分子束磁共振和离子阱,精结能级结构和原子钟
1.6奇异原子结构。
白矮星和中子星,奇特原子,反氢原子,电子偶素;
1.7强场效应。
强磁场中的原子,强电场中的原子,强激光场中原子;
1.8原子分子测控。
扫描探针显微镜,单原子分子的成像和操纵,单原子分子的化合、分解和识别,激光冷却和激光阱,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第二章原子的激发态结构
2.1谱项和原子态。
原子单位,中心力场近似和电子组态,静电非中心作用、LS耦合、谱项和原子态,原子能级数据表和图;
2.2氢原子能级精细结构和波函数。
氢原子能级精细结构,兰姆移位,氢原子的复波函数和电子的概率分布,氢原子的实波函数和它的平方;
2.3碱金属IA族原子的精细结构,IB族原子,IIIA族原子;
2.4氦和ⅡA、ⅡB族原子,氦原子能级的精细结构,碱土金属IIA族原子,IIB族原子;
2.5耦合类型、组态作用和跃迁选择定则。
LS、JJ和JL耦合,耦合的一般情况,组态相互作用,跃迁类型和选择定则;
2.6ⅣA族和0族惰性气体原子。
ⅣA族原子,0族惰性气体原子;
2.7ⅤA、ⅥA和ⅦA族原子。
ⅤA族原子,ⅥA族原子,ⅦA族原子,各族能级结构比较;
2.8过渡元素原子和X激光。
过渡元素和稀土元素原子,X射线激光。
第三章分子的能级结构
3.1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和分子势能函数。
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分子的势能函数;
3.2双原子分子的转动与振动结构。
刚性转子的转动能级和纯转动光谱,简谐振子的振动能级和振动转动光谱,不同能级上的布居和对光谱的影响,非谐性与非刚性效应和振动与转动的耦合作用;
3.3分子的轨道和价键。
独立电子近似和分子轨道,分子轨道理论,价键理论,原子轨道的杂化;
3.4双原子分子的电子态结构。
分子的轨道能级,电子组态和分子谱项,若干分子例子;
3.5电子跃迁与转动、振动的关联和选择定则。
电子振动转动光谱,电子角动量对转动能级的影响,夫兰克-康登原理,空间反演对称性,核交换对称性,电子跃迁选择定则;
3.6分子的几何对称性和点群表示。
对称元素和对称操作,分子的点群种类,分子电子态和轨道的点群表示;
3.7多原子分子的转动与振动结构。
多原子分子的转动态,多原子分子的振动态;
3.8多原子分子电子态结构。
线性多原子分子的电子轨道、电子组态和电子态,非线形多原子分子的电子轨道、电子组态和电子态。
第四章谱线宽度和线形
4.1自然宽度和洛伦兹线形。
跃迁概率、寿命和能级宽度,自发辐射谱和吸收谱的洛伦兹线形和宽度,多能级系统的跃迁概率、能级宽度和寿命;
4.2多普勒增宽和高斯线形及沃伊特线形。
高斯线形和多普勒宽度,多普勒增宽和沃伊特线形。
4.3碰撞增宽。
碰撞增宽,液体、固体和等离子体中谱线增宽;
4.4饱和增宽。
饱和吸收,均匀增宽情形,不均匀增宽情形;
4.5其它增宽。
穿越时间增宽,仪器增宽,法诺线形。
原子核物理部分:
第一章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1.1了解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1.2熟练掌握原子质量与质量数计算,核半径计算;
1.3掌握原子质量的测量原理,原子核自旋与超精细结构,同位旋;
1.4了解原子核磁矩、电四极矩、宇称等。
第二章放射性和核的稳定性
2.1了解放射性的一般现象;
2.2熟练掌握放射性衰变的指数衰减规律,半衰期、衰变常量与放射性活度的关系;
2.3掌握放射性平衡与递次衰变规律,放射性活度及其单位;
2.4了解人工放射性的生长,放射性鉴年法;
2.5了解原子核稳定性的经验规律和液滴模型的基本物理思想;
2.6熟练掌握质能关系,原子核质量、质量亏损、结合能的物理概念及计算;
2.7掌握基于液滴模型的原子核结合能半经验公式,比结合能。
第四章核力
4.1了解氘核的基态;
4.2掌握核子-核子散射;
4.3掌握核力的主要性质
4.4了解核力的介子场理论。
研究方向二:
煤岩体结构破坏机理与监控研究
本方向主要考察《岩石力学》和《煤矿安全》课程内容: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2、卷面分数:
150分
3、答题时间:
180分钟
4、试卷内容结构:
《岩石力学》约33%;《煤矿安全》约67%
5、考题形式:
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
第一部分《岩石力学》课程
考查要点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理论、实验研究方法、地应力及其测量理论和方法、岩石的流变理论和强度理论、岩石地下工程稳定性的分析评价及支护理论和方法。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岩石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和掌握岩石力学测试的技术原理和方法,能够利用岩石力学的基本知识处理与岩体工程相关的问题。
第一章作为材料的岩石
(一)课程内容
1.节理和断层概念
2.岩石的组构
3.岩石的力学特性
(二)考核知识点
理解节理和断层概念、了解岩石的组构,重点掌握岩石的力学特性。
第二章应力和无穷小应变分析
(一)课程内容
1.应力的定义:
正应力、剪应力、应力分量
2.二维空间的应力:
应力主轴、主应力、莫尔圆、二维空间物体应力场表示方法
3.三维空间的应力:
方向角、方向余弦、方向比率、三维空间物体应力场表示方法
4.三维空间中的应力计算
5.应力偏量
6.位移和应变:
正应变、剪应变、应变分量、体积应变
7.应变偏量
8.极坐标和圆柱坐标中的应力和应变
(二)考核知识点
重点掌握应力的定义,能够计算二维和三维空间下的应力,掌握位移和应变的定义,理解极坐标和圆柱坐标下的应力和应变计算。
第三章摩擦
(一)课程内容
1.阿莫顿定律:
F=μW
2.岩石的摩擦:
四种基本形式、理想摩擦的力—位移曲线.
3.光滑表面的现象
4.粘滑振荡
5.软弱面上的滑动:
二维理论、三维理论
(二)考核知识点
掌握阿莫顿定律,掌握岩石摩擦的四种基本形式,理解粘滑松弛振荡理论,了解软弱面上的滑动理论。
第四章岩石的弹性和强度
(一)课程内容
1.应力应变曲线:
弹性模量、泊松比、切线模量、卸载模量、全应力-应变曲线各阶段特点
2.围压和温度效应:
脆性、延性
3.多轴应力下的破坏:
破坏准则(最大拉应力准则、最大剪应力准则、最大八面体剪应力准则、摩尔库伦准则、平面格里菲斯准则)
4.破裂的类型:
5种类型
(二)考核知识点
重点掌握岩石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理解岩石材料在围压和温度效应影响下的脆性和延性,掌握岩石材料的几种破坏准则,了解岩石材料破坏的5种类型。
第五章线性弹性
(一)课程内容
1.各向同性线性弹性体的应力应变关系
2.特殊情况:
单轴应力、单轴应变、在垂直于
的两个方向上应力和应变为零、双轴应力或平面应力、双轴应变或平面应变、平面应变和平面应力的联合、沿z轴应变为常数的情况
3.平衡方程:
用应力表示的平衡方程、用位移表示的平衡方程
4.应力和艾雷应力函数的相容条件:
双调和方程
5.应变能计算
6.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
重点掌握各向同性线弹性体以及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掌握应力和位移形式的平衡方程,理解双调和方程,掌握应变能的计算方法,了解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第六章实验室试验
(一)课程内容
1.单轴受压试验
2.单轴受拉试验
3.三轴受压试验
4.三轴试验中的拉伸试验
5.均匀多轴应力试验
6.空心圆柱
7.扭转试验
8.弯曲试验
9.刚性和伺服控制试验机
(二)考核知识点
熟悉岩石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试验系统和试验方法。
了解刚性和伺服控制试验机的原理和区别。
第七章尺寸及应力梯度的效应
(一)课程内容
1.尺寸对强度的影响
2.应力梯度对强度的影响
3.韦伯拉伸强度的讨论
4.弯曲
5.空心圆柱体
6.双轴应力和扭转
(二)考核知识点
掌握尺寸和应力梯度对岩体强度的影响。
第八章岩石中的流体压力和流动
(一)课程内容
1.孔隙率和渗透度概念及定义
2.通过孔隙介质流体的流动
3.宏观应力应变关系(四种情况)
4.平衡、流动和固结方程
5.有效应力
6.孔隙压力对岩石强度的影响
7.水力压裂
(二)考核知识点
掌握岩石材料款孔隙率和渗透度概念及定义,理解通过孔隙介质流体的流动理论,掌握流体排水的静压缩、流体静压力等于孔隙压力、没有侧向运动的排水和挤压材料、没有水的耗损和没有侧向运动情况下的瞬时压缩四种情况宏观应力应变关系,理解平衡、流动和固结方程,重点掌握有效应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孔隙水压对岩体强度的影响。
第九章延性材料的性态
(一)课程内容
1.屈服准则
2.塑性力学方程
3.圆柱坐标中的弹塑性解
(二)考核知识点
掌握已经提出的几种简单屈服准则,根据屈服准则会求解塑性力学方程,了解圆柱坐标下的弹塑性解求解过程。
第一十章弹性力学的进一步问题
(一)课程内容
1.二维空间的复变数理论:
柯西-黎曼方程
2.简单特殊情形:
均匀应力、一圆的外域、转动、一个位错
3.于无穷远处有给定主应力的半径R圆孔的外域
4.应力作用于圆孔表面
5.应力作用于实心圆筒表面
6.部分内外表面承受应力的圆环
(二)考核知识点
理解二维空间的复变数理论,能够计算简单特殊情形下的应力和位移解,能够计算应力作用于圆孔表面和应力作用于实心圆筒表面一般解。
第一十一章依赖于时间的效应
(一)课程内容
1.蠕变的经验定律
2.简单流变模型:
弹性、粘性及两者组合
3.较复杂系统的性态
(二)考核知识点
理解蠕变的经验定律,掌握弹性、粘性及两者组合的简单流变模型,了解较复杂系统的性态。
第一十二章裂缝现象和破裂机制
(一)课程内容
1.与裂缝有关的应变能
2.裂缝对弹性性质的影响:
有效弹性常数、固有弹性常数
3.破坏的能量理论
4.裂缝传播的初等理论
(二)考核知识点
了解与与裂缝有关的应变能计算,掌握有效弹性常数、固有弹性常数的概念,掌握岩石材料破坏的能量理论,了解裂缝传播的初等理论。
第一十三章应变波
(一)课程内容
1.弹性波:
运动方程、初至波、次达波
2.能量、质点速度及应力
3.交界面上的反射与折射
4.破坏的地震学定位
5.地震测量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
掌握与弹性波相关名词的基本概念,了解岩石材料交界面上的反射与折射,了解地震的测量方法。
第一十四章地下应力状态
(一)课程内容
1.重力引起的应力(原岩应力):
又称地应力,指天然状态下地壳岩体内一点所固有的应力状态。
2.应力测量
3.次生应力(构造应力、结构应力和残余应力)概念:
在岩体中进行地下洞室开挖时,洞室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原岩应力状态将受扰动,调整后重新达到平衡,扰动后新的应力称为次生应力。
(二)考核知识点
掌握地应力的基本概念,了解水平应力和竖直应力测量原理和方法,理解造应力、结构应力和残余应力的概念,并能够解释一些现象。
第一十五章地下测量
(一)课程内容
1.钻孔内部的应力测量过程
2.钻孔的变形测量
3.钻孔底部的测量
4.空心包体应力计:
位于无限体中的刚性包体,当周围岩体中的应力发生变化时,刚体中也将产生均匀变化的应力场,且该应力场与岩体中应力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
掌握钻孔内部的应力和变形测量原理和方法,能够测量钻孔内部主应力大小和方位,了解空心包体应力计的原理和使用过程。
第一十六章采矿及其它工程中的应用
(一)课程内容
1.设计准则和地下巷道的支护
2.开挖地下巷道所释放的能量
3.确定巷道周围位移及应力的模拟
4.三维巷道分析的数值方法
5.矿柱和矿壁
6.支护:
主动支护、被动支护
7.岩爆和冲击地压
(二)考核知识点
掌握巷道的设计准则和支护理论,理解开挖地下巷道无支护和有填充情况巷道贮藏能量,能够采用数值方法分析三维巷道,理解矿柱和矿壁的定义,掌握支护的两种基本形式,掌握主动支护和被动支护的原理并能列举一些主动支护和被动支护的例子,能够阐述岩爆和冲击地压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部分《煤矿安全》课程
考查要点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煤矿安全工程及冲击地压防控基本知识,重点介绍煤矿冲击地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防控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冲击地压与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相关的基本知识,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煤矿安全方面理论技术解决煤矿冲击地压等威胁安全生产的因素,保障煤矿资源安全开采与利用。
第一章煤矿冲击地压概论
(一)课程内容
1.中国煤矿和国外煤矿冲击地压的发生情况
2.冲击地压的分类、特征及分级
3.冲击地压致灾因素
4.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及理论
5.冲击地压的预测
6.冲击地压防治
7.煤矿冲击地压、矿震、岩爆
8.煤矿冲击地压防控局限性及发展方向
(二)考核知识点
了解中国和国外煤矿冲击地压发生情况,掌握煤矿冲击地压发生的三种类型(煤体压缩型、顶板断裂型、断层错动型)、特征和分级方法,了解冲击地压机理及理论发展历史,重点掌握冲击地压预测及防治方法,理解煤矿冲击地压、矿震、岩爆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了解煤矿冲击地压防控局限性及发展方向。
第二章冲击地压发生扰动响应失稳理论
(一)课程内容
1.物体系统稳定性的一般概念
2.煤岩材料的应变软化性质
3.冲击地压的发生扰动响应变形失稳机理
4.冲击地压发生的扰动响应失稳判别准则
5.冲击地压扰动响应失稳理论的进一步讨论
(二)考核知识点
了解物体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煤岩材料非稳定的应变软化性质(煤岩应力应变曲线四个阶段、煤岩材料四种本构模型),了解冲击地压的发生扰动响应变形失稳机理,掌握冲击地压发生的扰动响应失稳判别准则(能量准则、扰动响应判别准则),了解几种主要冲击地压发生理论。
第三章巷道和煤柱及采煤工作面冲击地压
(一)课程内容
1.巷道、煤柱、采煤工作面冲击地压典型案例
2.巷道冲击地压的基本规律及理论分析
3.临界软化区深度、临界载荷、临界开采深度
4.冲击地压发生时释放的能量
5.临界阻力区深度及支护阻力对冲击地压的影响
6.煤柱冲击地压基本规律及理论分析
7.采煤工作面冲击地压基本规律及理论分析
8.巷道冲击地压的相似材料模拟研究
(二)考核知识点
了解煤体压缩型冲击地压发生机理,通过严密的冲击地压发生判别准则,能够建立解析关系式,研究临界软化区深度、临界载荷、临界开采深度、临界阻力区深度及支护阻力对冲击地压的影响。
通过简化狭窄煤柱以及宽煤柱的力学模型,能够分析影响煤柱稳定性的因素,包括采空区跨度、煤柱宽度、煤的力学性质(特别是
)、顶板的性质等。
掌握冲击地压发生过程的相似材料模拟方法,通过观测相似模型的变形、位移和破坏等情况分析推断现场实际情况。
第四章坚硬顶底板及巨厚砾岩冲击地压研究
(一)课程内容
1.顶板断裂型冲击地压典型案例
2.顶板断裂型冲击地压的一般规律
3.顶板断裂型冲击地压失稳理论
4.顶板断裂型冲击地压和煤体压缩型冲击地压的关系
5.顶板断裂型冲击地压解析分析
6.顶板断裂型冲击地压的相似材料模拟实验
7.巨厚上覆砾岩冲击地压的典型案例与一般规律
8.上覆巨厚砾岩活动周期与冲击地压关系研究
(二)考核知识点
了解顶板断裂型冲击地压发生的一般规律,重点掌握顶板断裂型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建立判别准则,能够区分顶板断裂型冲击地压和煤体压缩型冲击地压,能够推导顶板断裂型冲击地压解析解,掌握顶板断裂型冲击地压发生过程的相似材料模拟方法,了解巨厚上覆砾岩冲击地压一般规律,深刻认识上覆巨厚砾岩活动周期与冲击地压关系。
第五章断层冲击地压及超低摩擦现象
(一)课程内容
1.断层错动摩擦冲击地压的典型案例
2.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的特征和一般规律
3.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
4.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的相似材料模拟实验
5.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的粘滑失稳模型
6.实验室和冲击地压现场发现的超低摩擦现象及块体模型分析
7.超低摩擦发生判据及分析
8.上覆巨厚砾岩活动周期与冲击地压关系研究
(二)考核知识点
了解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发生的一般规律,重点掌握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建立判别准则。
采用粘滑理论对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进行分析。
能够采用剪切梁模型,建立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发生时各种参量的解析关系。
掌握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发生过程的相似材料模拟方法,了解岩体动力传播中出现的超低摩擦现象,掌握并分析超低摩擦发生判据,认识上覆巨厚砾岩活动周期与冲击地压关系。
第六章冲击地压发生的扰动响应失稳突跳和延迟
(一)课程内容
1.冲击地压发生突跳和延迟的典型案例
2.冲击地压发生过程的尖点突变理论
3.煤柱冲击地压的尖点突变分析
4.坚硬顶板下狭窄煤柱冲击地压的尖点突变分析
5.冲击地压延迟发生的蠕变失稳机理及扰动响应失稳判别准则
6.煤柱冲击地压的蠕变失稳解析分析
7.巷道冲击地压发生的蠕变失稳解析分析
8.开采速度对冲击地压影响研究
(二)考核知识点
认识冲击地压发生的突跳和延迟现象,掌握冲击地压发生过程的尖点突变理论,能够对煤柱冲击地压和巷道冲击地压的蠕变失稳进行解析分析,了解开采速度对冲击地压的影响。
第七章冲击地压后破坏的局部化及分区碎裂化
(一)课程内容
1.冲击地压后破坏的局部化和分区碎裂化
2.煤岩体变形局部化发生的条件
3.冲击地压启动后煤岩变形破坏的白光数字散斑相关方法
4.冲击地压启动后煤岩变形破坏的梯度塑性理论
5.冲击地压启动后煤岩变形破坏的梯度塑性解析解
6.分区碎裂化三维模型试验
7.巷道围岩发生分区碎裂化现象的机理分析
(二)考核知识点
了解冲击地压发生后的局部化和分区碎裂化现象及煤岩体变形破坏的发生条件,掌握白光数字散斑相关方法观测冲击地压启动后煤岩变形破坏现象,了解冲击地压启动后煤岩变形破坏的梯度塑性理论,能够推导冲击地压启动后煤岩变形破坏的梯度塑性解析解,了解分区碎裂化三维模型试验过程。
第八章冲击地压危险性区域预测
(一)课程内容
1.煤岩冲击倾向性指标
2.煤岩冲击倾向性指标理论依据及指标值的危险性分类
3.中国区域应力场对矿井冲击地压影响
4.区域地质构造预测冲击地压危险性
5.冲击地压危险的煤层开采深度
6.岩体地应力测量与冲击地压区域危险性预测
7.冲击地压危险性区域预测的综合指数法
(二)考核知识点
掌握冲击地压矿井煤层冲击倾向性概念和指标(煤动态破坏时间指数、弹性能指数、冲击能量指数、模量指数、单轴抗压强度和岩层冲击倾向性指数),掌握煤岩冲击倾向性分类方法(无冲击、弱冲击、强冲击),掌握并会计算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指数(临界深度、临界塑性软化区深度和临界应力),掌握原岩应力的一些测量方法,掌握冲击地压危险指数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冲击地压发生的危险指数。
第九章冲击地压微震监测
(一)课程内容
1.冲击地压微震监测系统的研制
2.微震监测台站布置
3.微震台站信号的组网
4.微震信号降噪研究
5.微震波到时确定研究
6.冲击地压发生微震定位研究
7.冲击地压发生震级研究
(二)考核知识点
了解冲击地压微震监测系统结构及微震台站布置方法和组网方案,通过研究微震事件发生的位置、能量、频次等参数,能够确定煤岩体内应力集中情况,结合煤岩体的物理特性及区域地质特征等信息能够判断出区域冲击危险状况,及时进行卸压解危。
第一十章冲击地压危险性局部监测检测预报研究
(一)课程内容
1.钻屑法监测和检测冲击地压危险性
2.采动应力监测冲击地压危险性
3.电磁辐射监测冲击地压
4.支架应力监测冲击地压危险性
5.井下岩体变形监测冲击地压危险性
6.地表下沉监测冲击地压危险性
7.基于大数据预测冲击地压的混沌动力学分析
(二)考核知识点
掌握采掘工作面的局部区域内冲击地压监测与危险性评价技术(钻屑法监测、采动应力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支架应力监测、岩体变形监测、地表下沉监测、顶板下沉监测等),并应用以上监测技术提高冲击地压危险性局部监测预报。
第一十一章冲击地压危险性的电荷监测
(一)课程内容
1.煤岩电荷监测仪的研制
2.煤岩电荷传感器标定及敏感性研究
3.煤岩变形破坏电荷感应机理
4.煤岩加载破坏电荷感应试验研究
5.冲击倾向性与煤破坏电荷感应关系试验研究
6.北京长沟峪煤矿电荷监测系统现场应用
7.平顶山八矿电荷监测系统现场应用
8.双鸭山集贤煤矿便携式煤岩电荷监测仪现场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
了解煤岩电荷监测仪系统结构,掌握煤岩电荷传感器基本原理,能够通过试验标定煤岩电荷传感器并进行敏感性分析,掌握室内及现场煤岩电荷监测和应用。
第一十二章冲击地压区域性防治
(一)课程内容
1.采区划分降低冲击地压危险性
2.防治冲击地压的开采保护层方法
3.煤层本层保护层的高压水射流切槽方法
4.防治冲击地压的巷道部署研究
5.控制工作面推采防治冲击地压研究
6.煤柱留设防治冲击地压研究
7.充填开采防治冲击地压
(二)考核知识点
掌握合理开采部署防治冲击地压的主要原则,能够以工程实例阐述合理开采部署防治冲击地压的重要性。
了解并掌握一些防治冲击地压的方法(开采保护层、高压水射流切槽、巷道部署、合理开采速度、煤柱留设、充填开采),能够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证明充填开采对于防治冲击地压的有效性。
第一十三章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等 原子 分子 物理 核物理 考试 大纲 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