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业务考试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7680838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51KB
初中教师业务考试语文试题.docx
《初中教师业务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教师业务考试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教师业务考试语文试题
L2013年初中教师业务考试
语文试题课标部分
一、填空
1、性与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特点。
2.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教育的基本任务。
3、和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
4、按课程标准的界说,语文教育的特点是、、和性。
5.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
6、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习方式,就是要由过去的的学习传统变为、、式学习。
7、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最显著的变化是发生了根本转变。
8、新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提出了要求,而且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与、与方面的发展提出了目标要求。
9、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在------和上。
10、阅读教学就是、、之间对话的过程。
11、、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显著特点。
12、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和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的综合体现。
13、7—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中指出这一阶段学生应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其中个左右会写。
14、从阅读与方法的角度看,课程目标提出了、、、、等阅读方式。
15、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是、、、、。
16、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是、、、----。
17、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资源和资源。
18、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策略,什么样的方法,设计什么样的程序,依据有两条:
、。
19、“人本”与“文本”的关系,即与的关系。
教学文本具有或的特点,而学生的需要和可能则具有性。
20、按照新的课程理念,要从学生的、和来处理文本。
21、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应该是指的教学资源。
一是资源,二是,还有二者的统一。
22、“语文课程评价”的“评价”现在泛指。
23、实施语文评价,应注意主题评价多元化,即评价、评价、评价以及评价。
24、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功能。
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改进,改进,完善,完善。
25、对学生作文的评价,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是否,是否,对要给予鼓励。
26、在语文课程评价的实践中要落实的观念。
27、语文课程评价实践的依据是,包括----和。
28、默读的评价,课程标准要求从默读的---、、和等方面来考察。
29、课程标准对朗读的总要求是--------------------------------。
30、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评价的共同点是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和。
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纬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33.---------------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34._______________,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5.初中语文教学要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________字。
九年义务教育课外阅读总量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字以上。
36.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指——————————————————、另一类是指————————————————————————————。
37.口语交际的总体要求是———————————————————————38.在初中阶段对阅读教学的评价中,可通过考察学生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39.课程标准要求,精读评价是重点评价学生————————,要重视评价学生的-——和———————。
40、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考察他们—————————————。
41、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听、说、________________、写四个要素构成的。
42、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________和-----------的能力。
43、语文教学大纲的重点是对语文教学工作作出规定,主要表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
44、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性,纠正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倾向。
45、语文能力即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以为核心的________________。
46、中学语文教育的内容的三个构成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力求做到、好懂、有用________________。
48、作文指导应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意、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入手。
49、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敏捷性、适应性、灵活性和通俗性。
50、相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常用文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文、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这里的“文化”属于()
A、大文化(广义的文化)
B、小文化(狭义的文化)
2、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发点是()
A、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发展
B、教学内容和教师的发展
3、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字
A、350B、500C、600
4、7----9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和名著数量应分别是()
A、不少于300字、4----5部B、不少于260字、2----3部
C、不少于500字、6-----7部
5、7----9年级学生课内作文量和课外作文量应分别是()BB
A、14次、1万字B、12次、800字C、16次、12000字
6、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性作用的一项是()
A、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B、做一个热情的支持者
C、做一个朋友般的监督者
7、特级语文教师于猗老师说教语文就要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诗风可学,学风可诗”,这话体现了()理念
A、以教学内容为本B、以学生为本C、以教师发展为本
8、“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昂是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
”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A、泰勒B、布卢姆C、克龙巴赫
9、古诗文、传统名篇中的篇目,适宜用的阅读方式是()
A、默读B、诵读C、浏览
10、语文课程资源()直接成为语文教育课程
A、可以B、不可以C、有的可以,有的不可以
11、阅读《红楼梦》时,头脑中呈现出大观园的形象,这是A.创造想象B.再造想象C.幻想D.空想
12、《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是
A.直观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启发性原则
13、“点拨式”教学法的代表人物是
A.蔡澄清B.李镇西C.程翔D.洪镇涛
14、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A.教学阅读评价B.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着眼未来
C.自主合作探究D.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5、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一首表达爱国与思乡主题的诗歌,一般来说最恰当的教学思路是
A.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味诗中的思想感情。
B.让学生在把握诗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C.让学生在分析字句的基础上,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D.让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
16.团结协作作为教师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其最终落脚点是_______。
A.相互学习,相互帮助B.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C.关心集体,服从领导D.谦虚谨慎,尊重同志
17.我国《学记》中说的“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的教学原则是_______。
A.循序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18.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应该是_______。
A.选拔适合于教学的学生B.培养拔尖人才
C.优胜劣汰,适者生存D.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
19.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的三种教学计划依次是_______。
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B.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一名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_______。
A.锻炼法B.榜样法C.陶冶法D.评价法
21.把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_______。
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调节D.自我意识
22.新课程提出教学的“三维目标”指的是:
( )。
A、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综合实践与信息技术
B、智力与能力、知识与技能、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德育与智育、体育与美育、劳动技术与实践力
23.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
这是操作技能形成的_______阶段的特点。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
24.阅读教学的重点是()
A.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能力
B.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C.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D.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和评价能力
25、教育改革新的要求强调使()。
A、每个学生都得到同样的发展
B、每个学生都达到高素质要求
C、不同的学生个性得到不同的发展
D、不同学生的个性得到相同的发展
26、启发性教学的实质在于()。
A、教师问学生答 B、学生问教师答
C、教师讲学生听 D、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27、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教学要针对()进行教学。
A、后进生B、优秀生C、中等生 D、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实际
28、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正确的是:
( )。
A、学生喜欢什么,教师就教什么
B、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能动学习
C、对学生多表扬,不能批评学生
D、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跟着学生走
29、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的客观依据是学生起点、教科书和()。
A、课程标准 B、课后练习的要求 C、统考的题型 D、家长的要求
30、备课必做的三个方面工作,即:
钻研教材、教学设计和( )。
A、制作课件 B、了解学生 C、设计板书 D、设计试题
31、学生在课堂上向你提出一个意想不到的、很有价值的问题,你不能马上做出正确的解答。
这时,正确的做法是:
()。
A、肯定学生提出一个难倒教师的问题,鼓励学生课余与老师讨论
B、指责学生胡思乱想,责令其坐好听课
C、告诉学生不能提与本节课无关的问题
D、不理会学生的提问
32.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
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
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
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33.中小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培养人的教育目的的最基本途径是:
A.德育工作。
B.教学工作。
C.课外活动。
D.学校管理。
34.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
A.教育方针。
B.教材。
C、课程标准。
D.课程。
35.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描述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一致的是:
A.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B.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C.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D.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36.教育部先后于1999年和2002年分别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两个重要文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形式和具体内容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文件精神和当前中小学实际,你认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辅导与治疗相结合,重点对象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B.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关键是加强学校的硬件投入,每所学校都要建立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室。
C.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将该项工作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D.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
37.课程标准对语文的课程性质和地位作了明确的界定,其中关于语文课程基本特点的表述是
A.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统一。
B.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C.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D.交际工具与品德修养的统一。
38.下面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B.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D.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
39.下面对“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B.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C.阅读浅易文言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D.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
40.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的规定是
A.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B.不少于30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C.不少于300万字,每学年阅读一部名著。
D.不少于3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41.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对教材编写提出了“教材编写建议”,对课程实施提出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下面有关“教学建议”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B.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C.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D.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系统有用;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42.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
A.纯应用学科B.理论学科C.应用理论学科D.纯知识学科
43.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
A.启发式提问B.疏导式提问C.质疑式提问D.探究式提问
44.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
A.孔子B.孟子C.苟子D.子思
45.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
A.信息传递的过程B.人格构建的过程C.特殊的认识过程D.美感体验的过程
46.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
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
47.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
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力
48.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
A.快速读书法B.提纲挈领法C.联想求异法D.SQ3R学习法
49.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A.阅读法B.讲授法C.议论法D.练习法
50.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
A.随时测试B.综合测试C.阶段测试D.选拔测试
三、简答题
1、如何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
2、语文学科的属性有哪些?
3、如何抓住文章的思路教学记叙文?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对这一理念,你是怎样理解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施的?
请简要阐述。
5.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哪些“教学建议”?
请你先分条简述这些“教学建议”,再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就某一条教学建议简要说明贯彻情况。
6、、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你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7、教育局提出的“六环节教学法”是哪六个环节?
根据你的教学实践,你对实施“六环节教学法”有哪些建议?
四、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1、请为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写一篇教学设计,并结合新课标有关知识为本案例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评析文字。
(1)教学设计
(2)案例分析
2、为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写一篇教学设计。
3、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重要内容。
而教师的指导得法,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你是怎样指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
请举例简要阐说。
4、[案例
(二)]
“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
一位教师在教学《小溪流的歌》时,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一位学生问:
“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老师和蔼地问:
“为什么呢?
”“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
”学生说出了原因。
“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
”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
果然,这个学生表演得非常出色。
请你评价这位教师的做法。
5、复述、讨论、交流,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
下面是听说训练课文《牛顿》的教学过程设计,你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哪些教学功能和意义,请作出简要评析。
一、听说训练一:
讲述牛顿经历
1.整理牛顿一生经历(填表法)2.口述牛顿一生经历
二、听说训练二:
复述牛顿故事
按原文具体复述——概括要点复述——变换人称复述——想像拓展复述
三、听说训练三:
分析牛顿成功秘诀
分析牛顿的语言,讨论成功的因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教师 业务 考试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