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文档编号:767847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72KB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流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草原》是鲁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
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骑马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二是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
动静结合和矛盾的表达.据此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三)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四)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五)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2.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难点
1.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3.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产生对西部地区的兴趣。
本单
二、教学方法
基于本课目标和四年级学生特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读、划、议、写,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
课前交流: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草原,能说说自己当时的所见所感吗?
学生交流。
无论我们是否去过草原,一提起草原就会想到哪些词语?
学生交流。
从刚才大家的神情中可以看出,草原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舍的作品草原。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词语
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谁来读读这几个词语
渲染勾勒迂回拨转蒙古包
陈巴尔虎旗鄂温克
翠色欲流群马疾驰襟飘带舞
2.分自然段读课文
下面我们找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象,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
读文,交流画面。
草原的美景(板书美景),蒙古人的热情(板书深情)。
把这些画面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说说看。
(本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与我们欢聚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与我们的深厚感情)
三、赏析
(一)赏风景
1.草原的美景美在哪里呢?
谁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思考:
哪些美景吸引了你?
2.交流,指导读出美
3.欣赏画面,感受画面美
4.配乐朗读体会语言美(一名读男女生合作读补充背诵)
(二)赏场景
1.美丽的草原风景让我们流连忘返,文中蒙古族人民与我们在一起的场景也同样让我们感动。
课前大家做了批注式阅读,下面在小组内用围圈说交流2-5自然段中让你感动的句子。
2.交流
重点理解两个“飞”,两个“再”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总结:
这些活动的场景感动着作者也感动着我们,传递出了蒙古人民与我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同样作者在为我们描述优美的草原风景时也流露出了作者深深的热爱。
这样的景、这样的人真的让人不忍离去,正如文中写到“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真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景美情美,情景交融。
这也正是本文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三)赏语言
1我们以前学过老舍的作品,老舍的语言有很多独具匠心之处,在这篇文章中,你有没有发现哪些语句很别致呢?
2交流比喻句。
这是个比喻句,那你觉得这样的比喻句和我们平时写得比喻句有什么特别之处啊?
(贴切形神兼备)
3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
出示句子“这种境界,既是。
。
。
。
。
又叫人。
。
。
。
,既。
。
。
”
说说你的体会。
是什么让老舍又想这样又想那样?
是啊,正是草原的美不胜收才让老舍不知如何是好。
这种看似矛盾的语句恰恰就能把作者的心理和要表达的情感淋漓尽致的描述出来了。
多么巧妙啊!
一起来读一读。
想不想尝试一下。
4练笔
上学期我们去过黄花溪,还记得那里的美景吗?
当你眼前看到这些迷人的花草、潺潺的小溪,你当时是怎样想的?
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句式来写一写。
四年级学生学情分析
一、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校学习常规的训练,四年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组织纪律性有所增强。
与此同时,学习能力伴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素质的完善逐步发展起来。
感知能力的发展,注意品质的进步,记忆中有意识记忆能力的提高,都为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创造了条件。
尤其是四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使小学生学习方法有了新的特点。
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逻辑成分的关系发生着变化。
在直观形象成分增加的同时,抽象逻辑成分开始增加。
概括水平的发展处于直观形象水平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的状态。
在他们的概括中,直观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逐渐减少,抽象的本质特征或属性的成分逐渐增加。
实践表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能学习运用归纳、演绎、类化和对比推理的思维方法。
因此,四年级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充分考虑机械识记法和意义识记法的交叉渗透性,直观形象法和抽象逻辑法的自然过渡性。
二、班级学生学情分析
四年级三班共53人,男生28人,女生25人,男女比例合适。
学生总的来说,学习习惯好,养成了很好的预习、复习习惯,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
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
教学效果分析
《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用富有特色的语言,向人们生动展示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风光和内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对场面描写富有激情,细腻传神,并且将民族真情融入其中,让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特殊功能,可一下子把“草原风情”——草原上的精华景点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由于农村的孩子绝大多数没见过草原,因此教学时,我采用多媒体教学。
导入时,通过用多媒体播放草原风景图,再配上音乐,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
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通过阅读有了独特的感悟与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
整节课的教学,我始终把学生与自己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坚持与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关注学生自己的感悟与理解,特别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自己则扮演一位聆听者、鼓励者、指导者、参与者,把学习、感悟、想象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大胆地说自己的话,说自己想说的话,力求将自己与学生摆在民主平等的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
三、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根据积累语言文字想象的画面,唤起学生的直观表象,教学“小丘”“一碧千里”这是一个从语言到表象的体验过程,因为美的本身是悟。
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把语言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
。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草原》是鲁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
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骑马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二是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
动静结合和矛盾的表达
二、课标对于本课的要求
(一)有较强的识字能力。
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二)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四)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五)联系上下文,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基于课标的要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三)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四)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五)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2.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难点
1.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3.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产生对西部地区的兴趣。
本单
《草原》前置性练习
自主学习要求
方法提示
收获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课文读3遍,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字典认识。
第一组:
渲染勾勒骏马舞蹈羞涩礼貌
第二组: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群马疾驰襟飘带舞
认读词语,发现词语归类的特点。
渲染勾勒礼貌羞涩天涯舞蹈拘束迂回
————————————————————
————————————————————
认真观察,抄写字词,写正确、美观。
课文描写草原的哪些美景?
————————————————————
————————————————————
————————————————————
读课文想象场景,尽量概括得简单一些。
思考:
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草原的美?
画出来多读几遍,写写体会。
画出关键词句,用心体会,做好批注。
查找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
————————————————————
————————————————————
通过网络、书籍搜集相关资料。
课堂拓写练习
练习“矛盾手法”的表达方法。
上学期我们去过黄花溪,还记得那里的美景吗?
当你眼前看到这些迷人的花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草原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