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初中女生校园欺凌行为分析与对策之教育研究.docx
- 文档编号:7678313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9.02KB
教育论文初中女生校园欺凌行为分析与对策之教育研究.docx
《教育论文初中女生校园欺凌行为分析与对策之教育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初中女生校园欺凌行为分析与对策之教育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论文初中女生校园欺凌行为分析与对策之教育研究
教育论文:
初中女生校园欺凌行为分析与对策之教育研究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
有效治理校园欺凌是提高校园安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校园欺凌呈现出了数量渐多,情节愈加恶劣的趋势。
而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事件进入人们的视野。
学校是专门培育人的场所,而当今社会对学校教育有着更高的期待和要求,校园欺凌的发生,引起了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
2016年以来,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治理校园欺凌的政策文件,旨在重点打击校园违法犯罪,加快推进校园欺凌的治理工作,逐步完善校园欺凌的防治体系,还学生一个阳光、安全的校园环境。
近年来,曝光的许多校园欺凌事件中,不乏有女生参与其中,一些施暴主体手段残忍,造成了恶劣影响。
让人们越来越多的看到了与女生所代表的的娴静、沉稳、温柔相反的另一面,令人震惊。
初中校园是校园欺凌的多发地带,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们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女生基于其性别特质,碍于社会规范的约束,往往隐藏真实的愤怒情绪,在表达不满时会采取比较隐匿的方式,这与男生表达愤怒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女生之间的校园欺凌更加错综复杂。
由于女生间的欺凌并不被家长、教师所重视,致使被欺凌者遭受长期的欺凌无人理解,部分被欺凌者为了自保转而向更强大的欺凌势力寻求庇护,欺凌者更加肆无忌惮,任性妄为,最终使部分女生逐步走向歧途。
研究显示,女性在遭遇欺凌后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机率是男性的两倍[1],女生校园欺凌如若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将会有更多女生的健康与安全受到威胁,将会影响到今后千百万母亲的家庭教育。
我国关于初中女生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较少,开展防治初中女生校园欺凌问题的对策研究,将为我国校园欺凌防治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价值。
........................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国外开展校园欺凌研究比较早,在20世纪70年代挪威已开始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研究。
国内在校园欺凌方面的研究是始于20世纪末,1999年张文新等人首次使用了“欺凌”的概念,之后相关研究逐渐展开。
2016年随着几起恶性校园欺凌事件的曝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研究涉及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广泛领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校园欺凌概念的界定、欺凌类型的划分、欺凌的发生原因、欺凌的对策等。
(一)校园欺凌的概念界定
1.国外校园欺凌的概念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指出,校园欺凌是由一个或一群青少年对另一名青少年的攻击行为,被欺凌者反复遭受欺凌,对被欺凌者身心、社交等方面造成伤害[2]。
日本文部科学省认为:
欺凌是指某学生因受到与其具有一定人际关系的人对其在心理上、物理上施加的攻击,感到精神痛苦的行为[3]。
奥维斯(Olweus)将校园欺凌理解为:
如果一个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经常遭受来自一人或多人的消极行为,那么该学生就是受到了欺凌[4]。
2.国内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区分
国内部分学者认为“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只是翻译造成的不同结果。
以任海涛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应该将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加以区分。
第一,二者的发生区域不同,校园暴力发生区域要比校园欺凌的发生区域更加广泛,应该包含学校周边区域,而校园欺凌则仅限于学校内。
第二,涉及的人员不同。
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可以是校外人员,而校园欺凌只能是师生。
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可以是教师,校园欺凌的受害者只能是学生。
第三,校园暴力通常是单次的,持续时间短。
而校园欺凌应该是多次的,且持续时间长。
明确校园欺凌的概念是对校园欺凌现象有效治理的前提[5]。
...............................
第二章初中女生校园欺凌的现状与危害
一、初中女生校园欺凌的现状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初中生“未曾遇到校园欺凌”的人数最多,女生有142人,占被调查女生总人数的63.4%;男生有110人,占被男生总人数的45.8%。
在校园欺凌中“曾是被欺凌者”、“曾是被欺凌者和欺凌者”、“曾是欺凌者”、“曾是旁观者”的这四种情况,男女比例接近,男生比例均略高于女生。
这四种情况均属于遇到过校园欺凌的情况。
虽然,女生接触欺凌的情况要略好于男生。
但是仍有36.6%的女生遇到过校园欺凌,女生校园欺凌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见表1、图1)。
.........................
二、初中女生校园欺凌的危害
(一)对被欺凌者的危害
由于女生校园欺凌的特殊性,其所造成的伤害要更加难以治愈。
初中女生校园欺凌多数使用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欺凌者会重点攻击被欺凌者的人格尊严,贬抑被欺凌者的性道德。
其手段隐匿、难以发现,相较于男生校园欺凌来说持续时间更长,危害更大。
研究显示,女性在遭遇欺凌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机率是男性的两倍。
在初中女生校园欺凌中,被欺凌者通常会受到两方面的伤害,即身体伤害和心理伤害。
身体伤害通常是由于殴打、抓挠所致的皮外伤,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致残、致死。
心理伤害是由于长时间受欺凌者的折磨所致的情绪不良状态。
问卷调查显示,有91.3%的人认为,欺凌给被欺凌者造成最常见的影响就是长期的情绪不良状态,表现为长期的焦虑不安、抑郁、愤怒、委屈、想自杀等消极的情绪状态。
严重者发展为社会功能障碍,表现为被欺凌者不能正常的融入社会,孤僻古怪,影响社交和学习,甚至发生自杀或报复欺凌者的反社会行为。
(二)对欺凌者的危害
对于欺凌者,若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惩罚、正确的引导,会令欺凌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扭曲,愈加有恃无恐,做出更加严重的欺凌行为。
问卷调查显示,有67.7%的人认为欺凌会使欺凌者更加“得意、有面子”,有14.9%的人认为欺凌者对于欺凌习以为常,早已变得感情麻木,并不会觉得惭愧。
这样的欺凌者在成年后可能会虐待家人,丧失掉家庭的关爱,危害社会,逐渐走到违法犯罪的边缘。
.............................
第三章初中女生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分析………………………14
一、社会因素……………………………14
(一)法律制度的缺失……………………14
(二)暴力文化的影响…………………………14
第四章初中女生校园欺凌的防治对策………………………………21
一、健全法律制度,构建防治校园欺凌制度体系…………………………21
(一)调整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相关规定………………………21
(二)明确学校惩戒教育的内容和方式……………………21
第四章初中女生校园欺凌的防治对策
一、健全法律制度,构建防治校园欺凌制度体系
我国虽然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专门法律,在《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中也有相关的规定,但校园欺凌问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应出台专门的法律如“校园安全法”等,并对现有的相关法律进行调整和完善。
(一)调整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相关规定
我国《刑法》规定未满14周岁的公民不能成为犯罪主体,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可以成为特定暴力犯罪的主体。
在许多的校园欺凌案例中,执法者本着“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对未成年人依法进行宽大处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未成年人“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对未成年人进行了保护,但同时却令部分家长和未成年人将法律看做成自己违法犯罪的“保护伞”,更有甚者就是利用这一法律规定,操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至于被欺凌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引发社会恐慌。
针对这一法律规定,国内可以借鉴美国的“恶意补足年龄制度”,即如果能够充分证明未成年违法者在违法犯罪时,处于故意状态下实施了残忍的欺凌手段,社会影响恶劣。
这种情况下,即使违法者不满14周岁也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38]。
初中女生校园欺凌具有群体性的特征,其中一般会有一个或几个主导者,其余的旁观者由于受到集体的压力而被迫旁观,内心并非有意要对被欺凌者施暴。
同时,又认为法不责众,所以也并没有向被欺凌者施以援手。
鉴于这样的矛盾心理,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零容忍法案”,即如有发现欺凌应该立即上报,如有不报同样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打消旁观者“法不责众”的心理,促使旁观者帮助被欺凌者,积极应对欺凌。
............................
结论
初中女生校园欺凌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此类事件在社会上层出不穷,但是在学术上的研究却十分匮乏。
它的欺凌者与被欺凌者均是女生,使用的欺凌方式多是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其行为具有性色彩、隐匿性、群体性的特征。
造成这样的现象并不是欺凌者单方面的原因,法律的缺失;女性暴力文化的流行;学校对于欺凌行为的漠视;不健康的家庭环境都成为了校园欺凌现象的帮凶。
需要各方共同发力,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园欺凌防治体系,联合治理初中女生校园欺凌现象。
鉴于本人学术能力的局限和实际困难,研究上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本研究在问卷设计方面,有些问题的选项设计过于繁琐,会使回答者没有耐心。
并且,由于这个设计缺陷导致许多关键因素无法进行相关性分析,例如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学生成绩等与欺凌之间的关系,很难用数据来提供有力的支持。
其次,问卷中关于男生校园欺凌的内容较少,难以做大量的性别对比研究,导致提出的分析难免有失偏颇。
最后,本研究在对学校管理人员进行访谈时,他们碍于身份可能在交谈时会有所保留。
对于家长和学生的访谈较少,以上均导致观点不够全面、准确。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对校园欺凌现象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未来能对女性攻击相关问题有更进一步的关注。
参考文献(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论文 初中 女生 校园 欺凌 行为 分析 对策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