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文章.docx
- 文档编号:7676368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70.38KB
评论员文章.docx
《评论员文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论员文章.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评论员文章
人民网评论员文章
二零一三年五月版
2013-6-1
申论资料
目录
人民日报评论员:
焕发工人阶级的历史主动精神2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4月28日重要讲话2
2013年05月02日05:
29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2
人民日报评论员:
在制度建设上作出持续不断的努力2
——持之以恒转作风之三2
2013年05月02日05:
32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3
人民日报评论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依靠3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4月28日重要讲话3
2013年05月03日04:
46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3
人民日报评论员:
让灾区群众生活得更好4
2013年05月04日03:
47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4
人民日报评论员:
激发亿万人民的劳动热情5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4月28日重要讲话5
2013年05月06日04:
19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5
人民日报评论员:
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6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4月28日重要讲话6
2013年05月07日04:
46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6
人民日报评论员:
在这里我们写下中国力量6
——写在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6
2013年05月12日05:
13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7
人民日报评论员:
坚决打好政府职能转变攻坚战7
2013年05月14日04:
22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7
人民日报评论员:
转方式要“上下对称”8
2013年05月17日05:
40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8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9
2013年05月20日04:
56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9
人民日报人民观点:
有“问题意识”,也要有“过程意识”10
——辩证看待社会发展与问题之一10
2013年05月20日05:
00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10
人民日报人民观点:
有“权利意识”,也要有“法治观念”11
——辩证看待社会发展与问题之二11
2013年05月21日04:
37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11
人民日报人民观点:
有个体意识,也要有全局观念13
——辩证看待社会发展与问题之三13
2013年05月22日06:
05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13
人民日报评论员:
生态文明是民意所在14
2013年05月22日10:
08来源:
人民日报14
人民日报人民观点:
有“批判精神”,也要有“建设心态”15
——辩证看待社会发展与问题之四15
2013年05月23日06:
02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15
人民日报评论员:
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一步16
2013年05月28日04:
18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16
人民日报评论员:
焕发工人阶级的历史主动精神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4月28日重要讲话
2013年05月02日05:
29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
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依靠诚实劳动开创美好未来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工人阶级的领导阶级地位,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4月28日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深刻阐明实现中国梦必须焕发工人阶级的历史主动精神,鼓舞和激励着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为这个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
在每一个重大历史时期,我国工人阶级总是在党的领导下,以主人翁的历史责任感,推动我们的祖国不断迈入进步轨道,迎来我们民族光明的前程。
无论是革命年代“唤起工农千百万”,还是历史新时期亿万农民工开启城市寻梦之旅,工人阶级总是踏着历史的节拍,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和踏实的脚步,写下无愧于时代的动人诗章,以一往无前的精气神,展示自己的主力军作用。
在不同的历史进程和时代坐标中,工人阶级用艰辛奋斗和卓越贡献表明,它“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迈向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更加需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焕发他们的历史主动精神,调动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用劳动和实干筑牢我们的梦想大厦。
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国梦,是我们今后的奋斗指向,梦想等不来,靠不来,空谈不来。
通往梦想的道路也不平坦,还需要付出更艰苦努力。
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我们才能铺就通达梦想的坦途,抵达梦想的彼岸。
工人阶级在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智慧和力量基础。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工人阶级是依靠力量,也是造福对象。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能只当口号喊、标签贴,而要贯彻到党和国家政策制定、工作推进全过程,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
在推进改革发展的各领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
在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遏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这样,我们必定能让一切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智慧源泉充分涌流。
我国工人阶级已经创造了伟大的历史,也一定能用劳动开创梦想的未来。
人民日报评论员:
在制度建设上作出持续不断的努力
——持之以恒转作风之三
2013年05月02日05:
32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央纪委对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进行通报
中纪委公开通报违反八项规定典型案例,各部门单位围绕作风转变建章立制。
几个多月来,转作风保持向好态势,取得明显成效。
然而,也暴露出在相关制度设计上,还存在着不少漏洞,提醒我们必须加快制定更加规范,更加明确,更加有效的制度。
这是抓落实的一个重要环节。
比如,公务宴请严禁超标接待,但具体到一个地方、部门和单位,怎样界定“超标”?
上级调研不许层层陪同,但怎样接洽工作才合情合理合规?
经费报销要合乎规定,但面对不同的事由、项目等等复杂情况,怎样才符合实际,科学规范?
实践证明,各个地方、各级部门在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时,倘若界定不清晰,标准不量化、规定不细化、机制不优化,就会给“只说不做”留下种种借口,给“寻找对策”留下操作空间。
这也是当前“打折变通”的花样经常发生的重要原因。
转作风,做到有效,保持“长效”,就须在“制度”上狠下功夫。
如果事前监管到位,公款旅游的违规做法就很难放行;如果报销制度规范明确,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就难有空子可钻。
从这个角度上说,转作风要避免一阵风,绝不只是转思想、转观念,还要在制度建设上作出持续不断的努力,推进公共财政预算体制改革,严明公务接待支出标准,加大财务审计力度,推动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
还要看到,转作风的本质是规范权力。
为什么一些基层单位常有“超标接待违规不起、简化接待得罪不起”的两难纠结?
主要问题是,职能部门和一些领导干部的权力未受到有效约束,根源还是权力大于纪律。
转变政府职能,推行政务公开,加强各方面监督,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让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才能为转作风提供更扎实的制度保障,转作风才能促进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
人民日报评论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依靠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4月28日重要讲话
2013年05月03日04:
46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
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依靠诚实劳动开创美好未来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优势。
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和依靠力量。
党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坚定不移地跟党走,这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
“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也是引领我国工人阶级走向更加光明未来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我国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强调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必将极大激发我国工人阶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自从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我国工人阶级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始终坚定地走在时代的前列,充分展现了先进生产力代表者的形象,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基本的动力,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主体。
我国广大职工创造的GDP占全国GDP的比重,已由1952年的26.8%上升到目前的80%。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工人阶级始终紧跟党的前进步伐,坚定地走在全民族伟大奋斗的最前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懈奋斗,成为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先进阶级力量。
今天,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工人阶级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作用不能削弱,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不能改变。
工人阶级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胸怀全局,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以国家主人翁姿态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贡献。
从这个角度,工人阶级只有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坚决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决拥护改革开放,才能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只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我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用先进思想、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不断为中国精神注入新能量,才能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只有坚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充分发挥伟大创造力量,发扬工人阶级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才能始终做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
回顾我们党带领人民走过的辉煌历程,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我们的事业才能无往不胜,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富强。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领跑者的步伐解读中国梦,以劳动者的佳绩共创中国梦,以创新者的姿态拥抱中国梦,工人阶级就能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谱写新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
让灾区群众生活得更好
2013年05月04日03:
47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当前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要以受灾群众安置为中心任务,同时要抓紧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前期工作。
这一重要指示,是对下一阶段抗震救灾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总要求,为灾区人民重建美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指明了方向。
面对“4·20”芦山强烈地震的无情灾难,举国上下、社会各界、前方后方在第一时间紧急行动,以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救援信念,以科学、高效、有序的救援工作,妥善完成抢险救援、伤员救治、群众生活安置等各方面任务。
在短短十多天的时间里,取得了抢险救援阶段工作的重大胜利,为灾区群众降低了灾害损失,为灾后恢复重建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前灾区生产生活正在恢复正常,人心安定、社会稳定。
抗震救灾时紧任重、千头万绪,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重大胜利,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善于运用统筹思维,充分发挥了统筹兼顾的能力,使各方面的工作实现协调有序,使各方面的力量实现最优配置。
做好下一阶段的抗震救灾工作,最重要的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抗震救灾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善于统筹兼顾,努力科学安排,使经济社会发展不因抗震救灾而停顿,使灾区群众生活不因地震灾难而后退。
下一阶段的任务更为繁重、头绪更多。
如何在做好受灾群众过渡安置工作,防治次生灾害,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同时,启动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
如何统筹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产设施、城乡居民住房建设,统筹好群众生活、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城镇化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
如何做到抗震救灾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这些工作涉及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环节,惟有奔着让灾区群众生活更好这个目标,以“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的责任担当,从容有度,部署有方,才能让各项工作有条不紊、产生效力。
无论是妥善安置受灾群众,还是启动灾后恢复重建,目的都是为了让灾区群众生活更好,让毁坏的家园重新矗立。
在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大力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灾区群众坚持自力更生、生产自救,积极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灾区的明天一定更美。
我们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定在进步中获得补偿。
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灾难会砥砺一个更加坚韧的中国。
人民日报评论员:
激发亿万人民的劳动热情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4月28日重要讲话
2013年05月06日04:
19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时代的进步,需要劳动来成就;梦想的实现,需要劳动来完成。
“必须坚持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深刻诠释了劳动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对保障劳动者权利提出了明确要求,必将在全社会焕发强大的劳动热情、释放巨大的创造潜能。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
回顾过去,多么辉煌的成就,都是一砖一瓦建造、一点一滴铸就。
腰悬吊索在悬崖峭壁上凿出红旗渠,背包进城在流水线上写下“中国制造”……从缺少吃穿到总体小康,从贫穷落后到世界第二,60多年的沧桑巨变,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也是无数普通劳动者艰辛创造、不懈奋斗的过程。
没有亿万人民辛辛苦苦地干、扎扎实实地做,就不会有中国发展震撼世界的奇迹。
今日中国,抵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然而,也要看到,既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有巨大的风险挑战。
如何参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治理?
如何应对发展中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的不利因素?
如何直面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压力?
我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仍需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只有整个社会都崇尚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才能激发劳动热情、创造潜能,为实现中国梦找到最持久的动力。
“一勤天下无难事。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不要幻想一夜暴富、不劳而获,也不能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干劲松弛、思想懈怠、精神萎靡,只会让个人错失出彩的机会、让国家错失发展的机遇。
只有整个社会都尊重劳动,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才能维护劳动者利益、保障劳动者权利,为民族复兴提供最坚强的支撑。
劳动者需要有足够机会选择适当岗位,需要有适当条件提高劳动质量,需要有合理收入维持体面生活,需要有良好环境实现全面发展。
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没有对劳动者应有的尊重、对劳动价值应有的认可,也就不会有中国梦的步步走近。
恩格斯赞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马克思更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
的确,劳动不仅是谋生手段,也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每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根本途径。
昨天,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今天,劳动让我们坚实行进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明天,我们也必将用劳动,创造出中华民族更光明的未来。
人民日报评论员:
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4月28日重要讲话
2013年05月07日04:
46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
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依靠诚实劳动开创美好未来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是人民的楷模。
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
“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发挥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共同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激励和带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劳模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无论革命战争年代的赵占魁、吴运铎,无论新中国成立后的邓稼先、蒋筑英,无论新时期的袁隆平、郭明义,他们都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犹如璀璨的群星,洒满共和国的天际;他们的身上都闪烁着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自强光彩,饱含着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时代气息,浸润着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传统美德,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
“人间万事出艰辛”,一切美好梦想的实现,都需要强大的精神激励,都需要付出不懈的艰苦努力。
实现中国梦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
回首激情燃烧的岁月,正是有“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等一座座精神丰碑,为激励和带动亿万群众投身改革建设实践提供了重要精神动力。
面向更加瑰丽的未来,惟有把劳模精神贯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把劳模作用体现到改革建设的各个岗位中,才会促使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去用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筑牢更加幸福的梦想。
劳模精神、劳模作用,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广大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做坚定理想信念的模范、勤奋劳动的模范、增进团结的模范;当代工人不仅有力量,更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以实际行动奏响时代主旋律;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高度重视劳模、关心爱护劳模,支持劳模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帮助劳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广泛宣传劳模先进事迹,使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发扬劳模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如此,何愁事业不兴盛,梦想不成真?
劳动模范永远是伟大时代的重要领跑人,工人阶级永远是中国精神的主要承载者。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汲取劳模精神的不竭动力,奏响劳动最光荣的主旋律,我们必定能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开启伟大的劳动创造,书写绚烂的精彩人生。
人民日报评论员:
在这里我们写下中国力量
——写在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
2013年05月12日05:
13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映秀的新街,游人如织;汉旺的校园,生机盎然;羌寨的农家乐,生意兴旺;北川的工业园,机声隆隆……五年前的今日,一场深重的灾难让世界记住了汶川。
五年后的今天,在这片曾经山河破碎的土地上,岁月风干了泪水,阳光消融着悲伤,生命在奋斗中重新出发。
回首汶川灾区走过的历程,令人震撼的奇迹背后,是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
汶川五年,一个民族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深情凝聚于此。
面对灾后重建规模空前、难度空前的“世界性考验”,几千万灾区干部群众自强不息、奋勇拼搏,19个省市几十万援建大军艰苦鏖战,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激发出重整山河、重塑心灵的强大力量。
在不到三年时间里,汶川灾区以令人惊叹的速度提前完成灾后重建任务,实现了再还一个锦绣巴蜀的庄严承诺。
汶川五年,一个政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彰显于此。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灾区各级政府视重建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把发挥人的自主性、创造性放在第一位,铸造发展振兴的强大引擎,城乡面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与震前相比,四川全省地方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收入双双实现翻番,人们对未来的信心更加高涨。
汶川五年,一种制度协同整合、集成创新的优势展现于此。
中国特色的对口援建,搭建起东西部优势互补的桥梁,经验的交流、观念的激荡,让汶川灾区成为中国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观念更新的实验场。
政府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与市场手段的统筹协调,政府部门与社会力量的协力配合,令国际舆论惊叹,“四川树立了世界灾后重建的典范,经验可以在世界推广”。
中国力量,是精神的力量、制度的力量。
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丰富了中国道路的深刻内涵,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增强了中华民族的道路自信。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贯穿于汶川灾后重建、发展振兴的始终,融汇于中国精神的谱系,成为激励全民族穿越灾难、砥砺奋进的强大动力。
马克思曾说,“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
从汶川到玉树,从舟曲到芦山,我们经历了灾难的创痛,更在灾难中铸就了不屈的精神,凝聚了无尽的力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的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风险和挑战”,“只要我们有准备,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就完全能够从容应对征途上的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
以顽强不屈的中国精神,搞好芦山灾后重建,实现震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这是对汶川地震五周年的最好纪念。
人民日报评论员:
坚决打好政府职能转变攻坚战
2013年05月14日04:
22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新一届政府开局要办的“第一件大事”。
经过一个多月紧张而扎实的工作,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取得了新进展,已经取消和下放了133项行政审批事项。
5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既总结前一段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工作,又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目的就是要今年开个好头,确保职能转变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放权,是这次机构职能转变的一个鲜明特征。
新一届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国务院部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减少三分之一。
作为兑现改革承诺的重要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对激发市场、社会和地方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放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可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这无疑是一剂不花钱能办事、少花钱多办事的“良方”;通过放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可以消除制约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为转型提供“源头活水”;通过放权,减少审批,可以降低就业创业门槛,改善就业创业环境,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积极性;通过放权,可以更好地发挥地方的作用,使管理能够贴近基层、贴近企业、贴近市场、贴近群众。
事实证明,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既有利当前,也惠及长远,堪称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招。
转变政府职能,不仅要取消和下放权力,还要创新和改善政府管理。
放和管是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做圆了,车才能跑起来。
这既是增强政府治理、建设现代政府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权威性,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的有效保障。
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限以后,要切实加强对经济运行活动的事中和事后监管。
把该管的管住管好,要求政府加强市场监管,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扭曲现象的发生,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宽进严管”;把该管的管住管好,要求政府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把重点放到“保基本”上来,把非基本的公共服务交给社会和市场;把该管的管住管好,要求政府优化行政管理流程,建立标准明确、程序严密、运作规范、制约有效的管理制度;把该管的管住管好,要求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把政府掌控的资源集中用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贵在行动,重在落实。
推进改革,离不开有力的组织领导。
从国务院部门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面临着双重责任,既要落实放权的责任,也要落实监管的责任,否则就难以走出“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
在落实任务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对现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摸底核实,不能捉迷藏,也不能掺水分。
地方各级政府在跟进时,对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评论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