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问题行为案例分析.docx
- 文档编号:7671014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KB
儿童问题行为案例分析.docx
《儿童问题行为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问题行为案例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童问题行为案例分析
案例介绍:
小A是一个10岁男孩,四年级。
智力正常。
他的不适当行为特别表现为上课随便插嘴,有时站起来离座与人讲话,严重影响课堂正常教学。
对小A的这种表现,他的幼儿园老师、小学各任课老师及家长都甚感头疼,曾想过许多办法试图制止,但效果不佳。
经××医院诊断,系过分活动症。
根据上述情况,尝试用行为矫正技术对小红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
设计一个行为矫正方案。
设计方案:
一、确定目标行为:
减少小A上课随意插嘴的次数,不影响课堂正常教学。
二、测定基准线:
采用“事件取样”观察法。
在上课45分钟内记录随意插嘴的次数,为求准确性,选择不同节次的数学、语文课,共观察5天,观察数学平均每节课插嘴4~6次,语文约5次。
三、选择增强物:
由家庭访问得知,该生很喜爱看课外书,又与该生交谈,知道他更喜欢班内墙上的红星,因此,约定以红星作为增强物。
四、过程与方法:
我事先和小A谈话,帮助他进一步认识上课随便插嘴行为的不良后果,增强他减少这一不良行为的意愿,向他说明协助他改变的办法。
取得该生的同意后,订立口头契约。
第一阶段,减少数学课插嘴行为,若做到一节数学课插嘴次数比基准期少1次,可得代券1张;少2次,可得代券2张,以此类推,3张代券可换1颗墙上的红星。
若超过基准线平均数1次。
则罚代券l张,以此类推。
时间两周,效果非常显著:
处理期第一周即下降到平均每节课3—5次,第二周2—3次。
第二阶段,数学、语文课上同时控制。
数学课要求保持第一阶段的平均3~5次,就可得l张代券;若少1次。
可得2张代券;超过4次,罚券l张。
语文课也以基准期5次为界,减1次奖1张券。
超1次罚1张券。
其他以此类推,时间4周。
结果表明他能够达到预定要求。
第三阶段,数学、语文、外语课同时控制。
数学插嘴保持第二阶段的平均水平3次,即可得1张券,其他同上。
语文以4次为界,其他同上。
外语以3次为界,其他同上,时间4周。
第四阶段为追踪期,取消增强物。
改用“有时提醒,有时鼓励”的方式。
陈澜插嘴次数仍保持在每节课3~4次,一周平均每节课不超过4次。
实际上。
从第一阶段开始他就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
而且,每次插嘴时间都极短,一经暗示,就能自觉控制,一改过去非要一吐为快、止也止不住的状况。
五、成果检查与追踪评估:
小A上课随意插嘴行为由基准期的数学每周平均每节课4—6次、语文5次。
下降到3~4次。
从处理第一阶段开始到追踪结束,从数学单课控制开始,到数学、语文、外语3课同时控制,从有强化物到无强化物都能保持这个水平,而且每次插嘴时间极短,自我控制意识大大增强,不至于影响课堂教学。
在处理过程中,由于强化水平是事先约定的,而陈澜对此强化物又非常在意,所以他努力以减少自己插嘴行为来获得强化物。
换句话说,争得强化物的主动权在他手里,这样,就激发了他控制自己行为的主动性。
这也许正是用行为改变技术处理这一行为行之有效的关键所在。
其一,掌握改进目标的分寸。
在行为矫正技术中,要求辅导员与受导对象共同制定改进目标,并且改进目标要制定得恰如其分。
目标要求过高则可实现概率过低,受导学生容易丧失改进的欲望和信心;改进目标太低则失去或降低了行为改变的意义。
在这一运用行为矫正技术辅导受导学生的个案中,辅导员始终坚持与对方一同协商制定行为改变的目标;既不断激发受导学生自我改变的主动性,又注意提醒对方不在过高的热情驱使下,提出不切实际的自我要求。
其二,精心设计强化手段。
对儿童进行行为矫正,能否恰当运用强化手段往往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
这一个案辅导中,辅导员在指导者的帮助下,不仅十分重视和受导学生共同选择最合适的强化物,也十分注意选择实施奖励的时机与方法,以对受导学生改进行为作出及时而又富有激励性的强化。
一、案例介绍:
有名幼儿--小红,早上吃饭太慢起码要一个小时。
导致父母送小红去幼儿园时经常迟到,家长甚至因为这个上班迟到被扣工资。
家长对此非常苦恼。
根据上述情况,尝试用行为矫正技术对小红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
二、设计方案:
(一)确定终点行为:
让小红改掉吃饭太慢的习惯,能在规定时间内吃完并保证去幼儿园不迟到。
(二)选择强化物:
根据小红的喜好选择她喜欢的东西(这里选择各种卡通贴纸)作为强化物。
(三)过程与方法:
在此之前,家长要与小红一起设计方案,并告诉小红这个方案的目的与方法,让她认识到早上吃饭太慢所造成的坏影响--自己上幼儿园迟到,爸爸妈妈因为这个上班迟到而被扣工资。
告诉她这个方案是为了帮助她的。
(1).在不影响去幼儿园的时间的情况下,一开始时间不用定的太短,可以定在50分钟。
吃饭时可以在小红的面前放一个闹钟,并告诉小红早上吃饭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
如果在这一时间内小红能够把饭吃完,就立即奖励她1张卡通贴纸,并给与语言夸奖:
"你真棒!
"。
如果没有吃完就不能再继续吃饭。
在孩子吃饭的时候,家长要注意不能在旁边催孩子,给孩子压力。
(2).持续几天后,可以适当缩减时间,将时间定在40分钟,告诉小红如果她能在40分钟内吃完就奖励她2张贴纸。
如果小红在规定时间内吃完,除了立即给与奖励贴纸外,同样也要给与语言夸奖:
"真厉害!
这么快就吃完了!
"如果时间到了还没吃完,就不让小红吃了。
(3).如果持续几天小红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以继续缩短时间,将时间定在30分钟。
这次告诉小红如果她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就奖励她4张贴纸。
(4).继续增加难度将时间定在20分钟,告诉小红如果在这一时间内能够把饭吃完就奖励她8张卡通贴纸。
(5).逐步撤销强化物贴纸,代之以语言鼓励,同时告诉小红如果能在20分钟内吃完早饭,就可以用她之前得到的贴纸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她想要的玩具,故事书等。
在实施的过程中,如果连续几天小红都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除了不再让她继续吃饭,同时可以扣除她得到的贴纸作为惩罚,扣除的贴纸数目也可以按照比例增加。
案例介绍
子凯是小班的幼儿,独生子,他各方面表现都比较突出,但是子凯任性、脾气暴躁、好“武力”解决问题。
玩建构游戏的时候,幼儿都很认真的用积塑、花片构建房子、桥等各种建筑,子凯跑到嘉汛那桌面前,看了一下,迅速地从他们搭好的房子中拿走两块拱形的积木。
这时,嘉汛喊了起来:
“快放下,是我们的。
”可子凯没理会,就往自己的桌子走去。
这时,嘉汛一把抓住子凯的衣服,子凯一转身拿起积木就向嘉汛的头上砸去,嘴里还喊着:
“打死你!
”这时别桌的小朋友也围了过来,想看看发生什么事。
像这样的“问题”子凯发生过许多次。
以至于老师提到他就头痛,小朋友呢?
则是不停地告他的状。
子凯的确是一个“问题儿童”——任性、好强、喜欢攻击别人、……
根据上述情况,尝试用行为矫正技术对小红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
设计方案:
一、确定目标行为:
二、选择强化物:
老师及时的赞美与鼓励
三、过程与方法
措施一:
及时表扬,培养良好的情绪。
教师及时奖励、鼓励幼儿好的言行,并引导、教会幼儿如何去做非常重要。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和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温馨美好,体验分享的快乐,可以经常举办一些分享活动,让幼儿从家里带来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愉快的游戏后小朋友围坐在桌子跟前一起吃东西,有的喝牛奶,有的喝果汁,有的小朋友喝水,这时教师应鼓励幼儿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其他小朋友和老师,让大家一起分享。
在这样的氛围中,一些平时娇气、小气、霸道的样子看不到了,小朋友们都会显得大方、友好,也学会了团结、互助。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多观察,发现子凯有好的言行及时给予肯定,大加赞赏。
在一些自由活动中多安排子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
搭积木时请他给“建筑师”搬运“材料”,吃午饭后请他帮忙将桌上的饭粒扫到垃圾桶等等,以减少他因自我约束差而发生不愉快事情的机会,也给他增加从做好事中得到的表扬的机会,同时一次又一次的表扬鼓励,又可以更好地引导他积极、向善。
措施二:
换位思考,防止攻击性。
教师帮助幼儿想象受伤害者的情感,用换位角色的感受方式,在假设的情景中让攻击性幼儿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进行移情换位,设身处地地体验受害者的感觉和心情,从而在同情受害者的基础上抑制自己的攻击性行为。
措施三:
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例如:
亲子讲座、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可以增加家長们正确教养孩子的方式及观念,另外也可以透过家长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分享教养子女的方式及经验。
最后,家长应该避免让孩子看有暴力镜头的电影、电视,提醒家长陪伴幼儿看电视、看碟片,注意以正面形象引导、教育幼儿,避免幼儿盲目模仿。
力求家庭与幼儿园同步教育。
案例介绍:
冯某是一个中度智障儿童,现在普小随班就读到四年级,对于知识掌握少,除写字外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在学校一些同学不懂事嘲笑辱骂他,加上课程难度太深无法理解,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发展到逃学厌学的地步。
他不喜欢集体生活,感到一切都没有兴趣,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和课堂活动,上课时常常一个人自言自语并做自我暗示,例如我不喜欢上课,我不愿做作业等。
冯某对于与其发生摩擦的同学会进行谩骂,并嘲笑其他有障碍的孩子。
如果有人(包括家长和训练人员)阻碍其完成某事,他会大打出手。
冯某爱看奥特曼的动画片,有些沉迷其中,喜欢想象并模仿有各种能量的怪兽去破坏他不满意的东西。
心里承受能力差,如果遇到难题就会放弃并产生很严重的自责,如“我太笨了,我害妈妈受了一辈子的罪。
”
根据上述情况,尝试用行为矫正技术对小红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
方案设计
一、确定目标行为:
攻击性行为次数减少,直至停止攻击行为。
二、过程与方法
(一)爱的教育
教师帮助冯某了解周围环境,熟悉老师和同学们。
并提高其自理能力和独立处理引起挫折的外在障碍的能力。
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自由气氛,给冯某提供充分展示活动的机会,让他积极参与到集体生活中去,享受集体温暖,体会集体游戏的乐趣。
另外,训练冯某降低内在的紧张情绪,从而抑制某些可能发生的攻击行为。
(二)利用消弱法减少学生攻击行为
对于冯某的某些攻击行为,在不对他人和自己人身安全产生伤害时,可以采取不加理睬的方法,使他得不到注意和强化而逐渐减少攻击别人的行为。
(三)隔离法
当冯某发脾气较长时间,并产生有可能伤害他人的攻击行为时,就会被强制带到隔离室独坐,直到不良行为消失。
(四)负强化
反映代价是指在问题行为发生以后,可以是钱,玩具或看电视,旅游的机会等。
例如如果冯某发生打小同学的不良行为后,拿走他所嗜好的强化物,如取消其本日观看动画片的权利。
(五)使用代币制增加冯某的良好行为
例如,根据冯某的具体情况,拟定一个代币交换系统,确定代币为1张卡片,如上课认真听讲的行为价值为1张卡片;主动擦黑板的行为价值为1张卡片;对同学一起友好的玩五分钟的行为价值为2张卡片;打同学的行为会失去5张卡片等。
最终卡片能换取后援强化物。
如10张卡片能得到一本书;20张卡片能得到和妈妈视频聊天一小时的机会,100张卡片能得到回家的车票一张等。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问题 行为 案例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