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综合测评4有答案.docx
- 文档编号:7663397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4.68KB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综合测评4有答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综合测评4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综合测评4有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综合测评4有答案
单元综合测评(四)
(时间:
100分钟,分值:
120分)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2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杨柳岸情迷心醉,明月里呢喃依偎,星空下许下誓言,人生路携手相随,愿为你点唇画眉,愿与你________。
②曲未终,人已散。
夜里的雨,一滴滴的滑落,那是________的泪水。
③人类,都会有________;我们痛哭,擦干眼泪继续生活;不是善忘,只是还有惦记。
A.比翼齐飞 劳燕分飞 生离死别
B.劳燕分飞 生离死别 比翼齐飞
C.生离死别 比翼齐飞 劳燕分飞
D.比翼齐飞 生离死别 劳燕分飞
【解析】 比翼齐飞:
比翼:
翅膀挨着翅膀。
齐飞:
成双的并飞。
比喻夫妻恩爱,朝夕相伴。
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劳燕分飞:
劳,伯劳;鸟名。
伯劳和燕子分飞东西;比喻亲人或朋友别离(多用于夫妻)。
生离死别:
活人之间的分离就像与死者永别一样。
形容很难再见面或永远分别。
【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日前,一名捷克男子宣布占领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之间大约3平方英里的“无主之地”,建立名为“自由土地”的独立国家。
B.最近,为了防止已经适应了城市生活的鸽子数量不再增加,美国政府发布了一项要求大家不能随便给鸽子喂食的公告。
C.抗战题材的电视剧担负着再现历史的使命,必须从确凿的史实为出发点,让艺术创作服务于历史真实,而不是让历史成为艺术创作的下脚料。
D.韩国重申,无论基于历史、地理和国际法,独岛都明明白白属于韩国固有领土,对于日本对韩国领土发起的任何野蛮挑衅,韩方都会予以坚决应对。
【解析】 B项,不合逻辑,“防止……不再增加”否定失当,可删去“不再”。
C项,句式杂糅,可把“从”改为“以”。
D项,“无论……和……”搭配不当,可把“和”改为“还是”。
【答案】 A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君子能以一己所持的正确意见不排斥他人的正确意见,能以公认为正确的意见为标准,同时吸取他人意见中符合标准的正确意见。
顺就是通达不违碍,入耳即入心。
君子不固持自己的异议,能采纳他人的意见,那么无论什么话听来就不违于心、不逆于耳,________,不斤斤萦怀于心,如此就能顺利通达,入耳入心。
A.能不予计较从他人的意见中分辨出不正确的看法
B.能分辨出他人的意见中不正确的看法而不予计较
C.能从他人不正确的意见中分辨出看法而不予计较
D.能从他人的意见中分辨出不正确的看法而不予计较
【解析】 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出横线处的意思:
(1)理解他人意见中的不正确的看法;
(2)不计较他人的这种不正确看法。
文中的上句是“不固持自己的异议,能采纳他人的意见,那么无论什么话听来就不违于心、不逆于耳”对应的是“能从他人的意见中分辨出不正确的看法”。
文中的下句“不斤斤萦怀于心,如此就能顺利通达,入耳入心”对应的是“不予计较”。
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判断,应该选D。
【答案】 D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①是为了现在和未来的不忘却纪念
②是为了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
③是缅怀过去
④是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⑤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
⑥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
A.①④⑥③⑤② B.③⑤②①④⑥
C.③⑤①②⑥④D.②④⑥③①⑤
【解析】 六句话都有“是”字,但可分为两组,③⑤①表达直接目的,并且③⑤的句式相似。
②⑥④语意递进。
【答案】 C
二、阅读鉴赏(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18分)
八千岁
汪曾祺
①他是靠八千钱起家的,所以大家背后叫他八千岁。
如果他不是一年到头穿了那样一身衣裳,也许大家就不会叫他八千岁了。
总是一身老蓝布,年复一年。
有些地方已经洗得露了白色,打了许多补丁。
长度一律离脚面一尺。
八千岁有八千岁的道理,衣取藏体,下面的一截没有用处,要那么长干什么?
②八千岁开米店。
店堂里一块竖匾:
“食为民天”。
竖匾两侧,贴着两个字条——“僧道无缘”和“概不作保”。
和尚来化缘,一看“僧道无缘”四个字,也就很知趣地走开了。
不但僧道无缘,连叫花子也“概不打发“。
叫花子知道不管怎样软磨硬泡,也不能从八千岁身上拔下一根毛来,也就都“别处发财”。
③宋侉子是个世家子弟,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特别爱养骡马。
父母在时,没有几年,他就把一点祖产挥霍去了一半。
父母一死,他干脆把剩下的一半田产卖了,做起了骡马生意。
他相骡马有一绝,一次只买几匹,但要是好的,很大的价钱买来,又以很大的价钱卖出。
那一年,他带回两匹大黑骡子,来看的人不断,一问价钱,就不禁吐了舌头。
八千岁带着儿子到宋家看了看,心里打了一阵算盘。
他知道宋侉子的脾气,一口价,当时就取了八百大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这件事轰动全城。
一连几个月,八千岁买骡子的壮举,成了大家茶余酒后的话题。
④八千岁每天的生活非常单调。
量米、看稻样,没什么事的时候,他就到后面看碾坊。
这年头大部分米店都已经不用碾子,改用机器轧米了,八千岁却还用这种古典的方法生产。
他舍不得这副碾子,舍不得这五匹大骡子。
他不看戏,不打牌,不吃烟,不喝酒,食谱非常简单,顿顿都是头糙红米饭。
菜是一成不变的熬青菜,有时放两块豆腐。
稻仓里有许多麻雀,宋侉子有时拿扫帚拦空一扑,能扑下十几只,说这是下酒的好东西。
八千岁可不吃这种东西,有什么吃头!
⑤八千岁万万没有想到,他会碰上一个八舅太爷。
⑥八舅太爷是个无赖浪子。
初中毕业后,上了一年美专,都没上完,却入了青帮,从此就无所不至。
后来混进了军队,在军队中很“兜得转”。
抗战军兴,军事第一,他到了哪里就成了这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只要他一拍桌子,骂一声“汉奸”,就可以拉出去枪毙,没人敢惹他。
⑦他还很风雅。
谁家有好字画古董,有借无还。
他也不白要你的,会送一张他自己画的画跟你换。
他不是上过一年美专吗?
他有一匹乌骓马,请宋侉子来给他看看,嘱咐宋侉子把自己的踢雪乌骓也带来。
千不该万不该,宋侉子不该褒贬了八舅太爷的马。
八舅太爷问:
“你那匹是多少钱买的?
”宋侉子知道反正这匹马保不住了,就顺水推舟,很慷慨地说:
“旅长喜欢,留着骑吧!
”——“那,我给你画一张画吧!
”
⑧宋侉子拿了这张画,到八千岁米店里坐下,说不出话来。
八千岁劝他:
“算了,看开一点。
”宋侉子只好苦笑。
⑨没想到,过了两天,八舅太爷派兵把八千岁“请”去了。
八千岁只来得及跟儿子说一句:
“赶快去找宋大伯要主意!
”
⑩宋侉子一了解,案情相当严重,是“资敌”。
八千岁有几船稻子,运到仙女庙去卖,被八舅太爷的部下查获了。
仙女庙是敌占区,别的粮商都是事前打通关节,八千岁没有花这笔钱。
宋侉子知道这是非花钱不能了事的,就转弯抹角地问。
“至少得罚一千现大洋。
”宋侉子说:
“他拿不出。
你看看他穿的这身!
”“包子有肉,不在褶儿里。
看你的面子,少要他二百!
他肯花八百块钱买两匹骡子,还不能花八百块钱买一条命吗!
”
⑪宋侉子劝八千岁不要舍命不舍财。
八千岁说:
“你做主吧。
我一辈子就你这么个信得过的朋友!
”说着就落了两滴眼泪。
宋侉子心里也酸酸的。
⑫宋侉子请八千岁的两个同行出面作保,叫八千岁儿子带了八百现大洋,把八千岁保了出来,劝他:
“算了,不就是八百块钱吗?
看开一点。
”八千岁心想,毕竟少花了两百,又觉得有些欣慰,好像他凭空捡到两百块钱似的。
⑬八舅太爷接到命令要调防。
他要办一桌满汉全席,在荷花亭子里吃它一整天!
消息传遍全城,大家都很感兴趣,因为这是多年没有的事了。
赵厨房到八千岁的米店买米,八千岁就问:
“有多少道菜?
”——“一百二十道。
”——“啊?
!
”——“你没事过来瞧瞧。
”
⑭八千岁真还过去看了:
烧乳猪、叉烤鸭、八宝鱼翅、鸽蛋燕窝……八千岁真是开了眼了,一面看,一面又掉了几滴泪:
这是吃我哪!
⑮八千岁回家就用一盆水把“概不作保”“僧道无缘”的字条闷了闷,刮了下来。
做了一身长袍,长短与常人等,把老蓝布换了下来。
晚饭的时候,儿子又给他拿了两个烧饼来,八千岁往账桌上一拍,大声说:
⑯“给我去叫一碗三鲜面!
”
(有删改)
5.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以八千岁与宋侉子的友谊为主线,叙述了八千岁的人生变化过程,反映了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人情世态的微妙变化。
B.八千岁之所以叫“八千岁”,是因为他的穿着简朴破旧,外在形象经年不变,尽显顽固老态。
C.八千岁被抓后托宋侉子拿主意,宋侉子也为营救八千岁挺身而出,是因为两人在长期的生意和生活交往中形成了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
D.八千岁两次掉泪,意味深长。
既有钱财被敲诈的悲伤,也有对自己长期明哲保身几乎无人可托的悔意,以及对八舅太爷大肆挥霍敲诈所得的痛心。
E.八舅太爷强占他人字画古董却又送一张自己画的画交换,体现出“盗亦有道”,虽行为不堪也要讲究江湖道义。
【解析】 A项,“以八千岁与宋侉子的友谊为主线”说法有误;B项,原因表述不完整;E项,“盗亦有道”“讲究江湖道义”的解释与原文不符,实际上更凸显此人的无耻霸道。
【答案】 CD
6.请结合文章①~④段的内容概括作品中八千岁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并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要认真阅读前四段,抓住相关情节和细节,对其形象特点进行概括。
从八千岁总是穿蓝布褂、不看戏、不打牌等行为里,可概括出其精打细算、生活要求低的形象特点;从“僧道无缘”“概不作保”的字条,可概括出其冷漠吝啬的形象特点;从仍然用碾子而不用机器轧米,可概括出其保守刻板的形象特点。
【答案】 ①精明节俭,生意上精打细算,生活要求低;②冷漠吝啬,不为别人作保,不肯接济他人;③保守刻板,迷恋旧有的生产方式,生活一成不变。
7.作品题为“八千岁”,却花费较多笔墨叙写宋侉子,请简要分析这一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可从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主要人物、突出主题三方面考虑。
组织答案时,应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 ①结构上,将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串联起来,推动情节发展,使前后情节连贯可信;②艺术手法上,起到了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宋侉子的豪放通达,更凸显八千岁的吝啬刻板;③主要表现上(或人物关系上),宋侉子与八千岁的信义之交,和宋侉子与八舅太爷的虚与委蛇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小说的主题。
8.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并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6分)
“给我去叫一碗三鲜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理解这句话的含意,要结合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性格进行考虑,八千岁为人吝啬、冷漠,结尾却“奢侈”起来,主动要求给他一碗三鲜面,乍看起来似乎与人物一贯的性格不符,实际体现人物人生哲学的改变,这句话是他自我反省的表现。
艺术效果,可从结构、情感表达和主题表现三方面考虑,即利用突转,制造反差;体现了人物的强烈愤慨,不再麻木;以八千岁的性格转变映衬时代变化。
【答案】 含意:
体现了八千岁人生哲学的改变,对自己的吝啬、冷漠有了一定的反省。
(1分,意思对即可)
艺术效果:
①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余韵悠长,耐人寻味;(1分)②人物情感表现上,表现了八千岁对八舅太爷这类不义之徒的强烈愤慨,情感不再麻木;(2分)③思想内容上,以八千岁的性格转变映衬时代变迁的讯息,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2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18分)
感 恩
大漠飞雪
山路蜿蜒,景致似曾熟悉,小车上他感慨万千,多年的努力成就了今天的衣锦还乡。
他感念乡亲的恩,当年,乡亲对他的恩情历历在目。
他同时也想起了继母,不知她见了今天的他会作何感想?
一抹轻蔑的笑从他脸上掠过。
继母进门一年,父亲去世。
父亲下葬后不久,继母一改往日的温柔,倘若犯了错,继母会拿最恶毒的语言咒骂他。
逃学事件后,继母对他更是百般责难了。
因为迟到,他逃学了,班主任告上了门,继母不问原因就狠狠地揍了他。
“你那死鬼爹蹬腿了,你跟我没有关系了。
你要是不听话,就别想在这个家待下去!
”继母规定除上学外,他还得洗衣做饭,周末下地干活。
洗衣做饭,对一个才十岁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他最害怕衣服上的污渍,他力气小,一遍遍搓洗也难洗干净。
冬天时,他的手裂了口子,洗衣服时钻心的疼,继母扔给他一双胶皮手套。
他个子矮,站在小板凳上才能切菜煮饭。
最初,他常常手忙脚乱,有时不小心伤到手,有时煮糊了饭。
继母喋喋不休地数落他,特别生气时还会拧他的耳朵:
“煮个饭都不会,你还能干什么,等着饿死好了!
”他觉出继母的狠毒,他常常想他死去的妈妈。
夜里,他躲在被子里诅咒继母:
坏心肠的臭女人,吃饭闪舌头,走路遭狗咬。
继母的大嗓门常招来邻居二叔,每次二叔都将他牵回自己的家,处理伤口,还特地给他煮荷包蛋。
看着碗里的荷包蛋,他扑在二叔怀里痛痛快快地哭,“二叔,呜呜呜……”二叔拍着他的后背,他在二叔的安抚下停止抽泣。
他不敢逃学,因为她说过,要是逃学就让他退学,他想她是能说到做到的,她怎么会愿意为他尽义务呢?
父亲去世后,他的学费是村长大伯、二叔、三婆几家轮流给的。
村长大伯说:
“春娃子,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
”他真想跪着给村长大伯叩头说一声谢谢。
“读书”“有出息”,像一条无形的鞭子鞭策着他,从父亲去世的第二年起,他年年都是三好学生。
每逢春节,三婆都会给他做新衣。
“三婆,你对我真好!
”三婆摸着他的头:
“春娃子,快快长大。
”是啊,他要快快长大。
这样,三婆就不用为他操心了。
他在乡亲的关怀中长大,他跟继母较着劲,他学会了洗衣做饭。
他要证明给那个女人看,让她惭愧。
高中三年,他是学校的尖子生。
大学通知书送达的时候,乡亲们前来贺喜。
继母捧着通知书,他想继母即使不当众夸他,态度也一定会有所改变。
然而,他失望了。
继母脸上的表情很复杂,唯独看不出喜悦。
继母放下通知书,嗫嚅了半晌,淡淡说了句:
“我供不起。
”开学前,乡亲们给他凑够了学费。
临行前,他给送行的乡亲深深鞠了一躬,“谢谢,谢谢!
”报恩的念头在心里扎下了根。
寒暑假的时候,他也偶尔回家,继母看上去比过去老迈,对他却依旧很冷淡。
“读大学没啥好稀奇的,能养活自己才最重要。
”笑话,他一个堂堂的大学生,怎么就不能养活自己了?
已经成年的他,再也不能忍受继母的轻视了。
小车开进了小山村,小山村沸腾了。
“春娃子回来了,春娃子回来了!
”村长大伯、二叔、三婆都迎了出来。
“大伯、二叔、三婆,你们好!
”“好好!
”他吩咐司机从后备厢里拿出礼物送到几位老人的家。
“你说你客气个啥?
”“应该的!
我吃过你们的饭,穿过你们的衣,花过你们的钱。
没有你们,就没有我春娃子的今天,表点心意还不应该吗?
”
“春娃子,你真正要感谢的人是你妈,这些年她太不容易了!
”三婆抹着泪。
他轻轻一笑,“她有什么不容易的?
”他跟她不是血缘至亲,记忆里,父亲去世后,她就没认真地管过他。
“春娃子,你要这么说你妈,我们可不答应。
”二叔说。
“你妈是天底下最好的妈,为了你,她遭了多少罪,受了多少委屈。
”
三婆给他讲了继母的秘密。
父亲去世后,娘家人接她回去,她拒绝了,她说你娘死得早,你又没有了爹,再不能没有她了。
有男人上门求亲,她拒绝了,她说当娘的不能委屈自己的儿子。
她担心你怕吃苦不好好读书,就狠心逼你,你上大学前的学费都是你妈出的,乡亲们凑的大学学费,你妈也都给还上了。
好几次我都想告诉你,可你妈她不让,她说只要春娃子好我就满足了。
听完三婆的讲述,他愕然了。
(有删改)
9.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小说以白描的手法叙述了“他”对乡亲的深情回忆,感恩乡亲的主题贯穿全文。
B.小说通过“他”对继母“诅咒—轻蔑—愕然”这一心路历程的描写,塑造了继母的形象,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C.小说通过正面描写继母的语言、神态等,刻画出继母这一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D.小时候,冬天“他”洗衣服时,手裂了口子,继母扔给“他”一双胶皮手套,是为了让“他”洗更多的衣服,做更多的家务。
E.小说以双线结构的形式,在强烈的对比反差中,表现了母爱的深沉和无私。
【解析】 A项,还有对继母的回忆,主题应该是歌颂母爱的深沉、伟大、无私以及人性的善良。
C项,“正面描写”错,本文是通过“他”的回忆和三婆的叙述侧面描写继母这一形象的。
D项,继母扔胶皮手套给“他”是心疼“他”,爱护“他”,而不是要“他”做更多的家务。
【答案】 BE
10.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继母形象?
请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小说对人物的具体描述,比如语言、动作、心理等;二是这些描写体现的人物情感、态度、性格特征等。
这篇小说主要描写了继母对孩子的教育以及继母的为人方面的内容。
比如她粗暴、对孩子的管理十分严格,相关的内容有她恶劣的脾气以及要“他”洗衣服、下地干活等;比如她善良、有责任心,相关内容有为了“他”不再嫁人,给“他”交学费等。
【答案】 本文塑造了一个善良、有责任心,对子女教育要求严格,甚至有些粗暴,不善言辞的农村继母形象。
(分析略)
11.小说的结尾很有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
试结合文本分析其妙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结尾的具体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与前文的关系和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一问,这篇文章,结尾写了“他”一直厌恶的继母原来是特别爱“他”的,这样写就使情节十分曲折,体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点,留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等。
第二问,妙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小说表达的作用;二是给读者的感受,如启发读者思考等。
【答案】 特点: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答“欧亨利式”的结尾也可)。
(1分)
这样写的妙处是:
①增加了小说的魅力,牢牢吸引住了读者;(1分)②充分调动了读者的能动性,启迪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我们该怎样感恩?
我们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
等等,从而收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2分)
12.小说描写了一位继母对儿子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对于这种方式,你赞同还是反对?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回答问题要注意分析继母的教育方式的优缺点,即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方面的积极或消极作用。
拟写答案时,首先应明确自己的观点,即赞同或不赞同继母教育孩子的方法,然后根据具体内容谈理由。
比如不赞同继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可以从继母的教育方式本身的错误、对孩子的影响方面分析,如继母对孩子的诅咒和轻蔑会给孩子带来误解,对孩子的简单粗暴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暴力倾向等。
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示例一)赞同。
严师出高徒,对成长中的孩子严格要求,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一味地溺爱对孩子有害;小说中“他”犯了错,继母会拿最恶毒的语言咒骂“他”。
因为迟到,“他”逃学了,班主任告上了门,继母狠狠地揍了“他”,是为了让“他”深刻意识到逃学的严重后果,这是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继母规定除上学外,“他”还得洗衣做饭,周末下地干活,是为了让“他”尽早懂得生活的艰辛,学会自立自强;后来“他”学会了洗衣做饭,高中三年,“他”是学校的尖子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并取得了成就,衣锦还乡,“他”感念着乡亲的恩。
这些都证明继母教育方式的成功。
(示例二)反对。
这种教育方式过于沉重,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小说中“他”多年诅咒、轻蔑、误解继母就是明证;这种教育方式单一粗暴,会给孩子的性格带来暴力倾向;这种教育方式结果不确定,有可能诱发其他不良后果,小说中要不是三婆的一番话,“他”可能一辈子都会沉浸在对继母的厌恨误解的消极情绪中,继母的好心不一定有好报。
(观点明确,论述有理,即可酌情给分,6分)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的题。
(10分)
游终南山
孟 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13.本诗前四句写出了终南山的哪些特点?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诗的前四句的意思是终南山高大雄伟,塞满了整个天地,太阳和月亮都是从山中的石头上升起落下。
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被夜色笼罩时,高高的山峰上还留着落日的余晖;而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经洒满阳光时,深深的幽谷中还是一片昏暗。
由诗意可概括出终南山的特点:
气势宏大,高耸,幽深。
【答案】 气势宏大,高耸,幽深。
对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人教版高二 选修 中国 小说 欣赏 单元 综合 测评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