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一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单元检测试题.docx
- 文档编号:7662005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81.23KB
青岛一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单元检测试题.docx
《青岛一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单元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一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单元检测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一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单元检测试题
青岛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单元检测一
历史试题2015.10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第I卷共40小题,每题1分,共计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选项涂到答题卡上。
1.《农书》强调生产要“顺天之时、因地之宜、存乎其人”,在人事方面,则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
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
A.注重农时 B.因地制宜 C.精耕细作 D.男耕女织
2.叶茵《田父吟》诗说:
“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
”该诗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
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D.租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
3.《汉书·食货志》记载:
“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4.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5.马戛尔尼使团总管约翰·巴罗在《中国旅行记》(1804年)中写到:
在中国,90%的农民可以认为是个体农民,给一个中国农民足够的土地(足够到他和他的家人用锄头能够耕种得过来),他会比任何欧洲的农民更好地利用那块土地,但是,……我们的农民可以创造的价值是租金的三倍,而他(中国农民)几乎会无法养家糊口。
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相符合的是
①对中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认可
②个体家庭仍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
③西方的商品倾销造成了中国农民的贫困
④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某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
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下列四项分折,你认为合理的是
农业税
非农业税
997年
2408.1
1567.7
1021年
2641.2
3874.0
1077年
2021.3
5117.2
A.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
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消除了财政危机
D.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
7.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
“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
……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 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 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朝贡贸易体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清代学者陶熙说: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对以上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成为社会风气 B.土地兼并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与清政府的“重本抑末”政策有关
9.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形成“棉七稻二”甚至“棉九稻一”的农业经营新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说明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②资本主义萌芽在棉纺织业领域首先兴起③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发达④农村专业生产区逐渐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④
10.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
”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
这说明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D.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11.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095796
3.5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12.下图是保存至今的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商标及其铜模板,上面标明了店铺字号“济南刘家功夫针铺”,正中是该店铺的标志——一只白兔,两边写着“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方写的是“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据以上资料我们可以进行的研究或得出的结论确有
①我们可以研究宋代手工业某些部门的生产情况
②我们知道宋代手工业一些部门已经有了商标、广告意识
③我们可以研究宋代雕版印刷的某些技术
④我们可以断定宋代的济南是全国的手工业中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北宋王巩在《闻见近录》中写道:
“南京(地名,在开封附近)去汴河五里,河次(河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凡群有设宴,必招河市乐人,故至今俳优曰河市乐人者,由此也。
”从材料中可见北宋时期
①形成了政治中心之外的商业中心②在通商要道上兴起了繁荣的市镇
③出现了文娱活动商业化的趋势④商业活动开始突破坊和市的划分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
“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
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A.交子的出现 B.坊市界限的突破
C.商帮的形成 D.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15.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
《春秋》一书中在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16.“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导致三次权力转变的因素分别是
A.新航路开辟——第二次科技革命——苏联解体
B.两次工业革命——南北战争——美日欧三足鼎立
C.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确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D.殖民扩张——南北战争——苏联解体
17.《新全球史》中指出:
“总的说,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
”其中,“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的灾难”指的是
A.扩大西方对华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B.直接加强了中西科技、思想、文化交流
C.冲击了小农经济,推动了中国近代化D.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便于列强倾销商晶
18.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②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③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④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0.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
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
这反映出当地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如果为右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应是
A.“清王朝自救运动”
B.“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实业救国的浪潮”
D.“民族工业的春天”
22.美国史学家所著的《全球文明史》在“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目中这样论述到:
“欧洲的海上霸权和大西洋与太平洋航路的开通,在世界历史上造成了三个重大后果。
其一,为食物、疾病和一些工业制品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国际环境。
其二,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世界经济,首次将美洲包括在国际贸易中,并为欧洲和亚洲确定了不同的框架。
其三……”根据你的理解,省略号部分最合适的表述应该是
A.“促使哲人们去寻找和发现支配人类社会的永恒的法则。
”
B.“一个基于议会理念之上的政治制度逐渐成型并走向成熟。
”
C.“孕育了被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的崭新的生产方式。
”
D.“为西方以殖民的方式直接进入世界的某些地区创造了条件。
”
23.历史学家钱乘旦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
……1803年,收入最多的10%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2/5,1867年则超过50%。
钱先生利用这组数据要论证的观点可能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革
C.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 D.民主政治的完善加速了财富集中
24.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
“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
……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
”以上材料反映了19世纪后期出现了新的经济现象,该现象的实质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财富资源的猎取
25.据相关资料统计,19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生产的汽车每年只有几千辆,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的汽车年产量已猛增到50万辆以上。
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电动机的创制和使用 B.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
C.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D.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
26.1880年英国人傅兰雅曾说及他的在华观感:
“今在十八省中所有新法新事已见流通,且显沛然莫御之势。
要之,西国所有有益中国之学,中国必欲得之,盖华人已有饮泉思渴之心焉。
”同时,他又指出:
中国人“明知学术一道,不在一国一邦,故虽视西人为夷狄之邦,亦乐学其有益于中国之事;惟必依中国之法以学,否则弃而不取”。
材料所述现象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A.促使西方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B.促使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步伐 D.促使中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27.关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生存的状况,从下表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1912~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民国初年
1912~1920
13.4%
一战后
1921~1922
-4.59%
国民政府前期
1927~1936
8.7%
抗战期间
1937~1945
-2.45%
两党内战
1946~1949
-0.68%
①民国时期民族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②其中的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
③战争对民族工业造成极大影响 ④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曲折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8.英国商人托马斯·孟(1571—1641)是当时欧洲流行的贸易差额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以增加货币的流入量。
其理论
A.适应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B.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
C.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阻碍了英国工业的发展
29.2007年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曲《把感动留在人间》唱道:
“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20世纪初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再到破产的历程。
若要改变陈寿亭“心酸”“无言”的命运,关键是
A.引进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解决技术落后问题
B.大量吸收外资、民间资本解决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低下问题
C.成立营销团队,扩大运销范围,解决市场狭小问题
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
30.列宁认为,我们曾经是而且现在还是一个小农国家,因此我们向共产主义过渡比其他任何条件下困难得多。
他强调,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这一论断
A.重申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要性 B.阐明了新经济政策存在的局限性
C.指出了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的方向 D.否定了西方的工业化成就及经验
31.斯大林曾说:
“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这说明斯大林认为
①核心任务是实现工业化②工业化是维护无产阶级政权的重要途径
③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条件④工业化快速得了到实现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④
32.西奥多·罗斯福说,“我们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的新看法?
?
有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
现在,这样的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民让步了。
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
”这段话反映了西奥多·罗斯福怎样的改革理念
A.人权比利润更重要 B.调整财产与公共福利的关系
C.反对垄断 D.追求社会和谐
33.下表是1983年英国一个四口之家的家庭收入数据统计,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有职业时每月英镑
失业后每月英镑
工资
120.00
失业救济
44.05
儿童补助
13.00
儿童补助
13.00
房屋补助
8.29
房屋补助
27.00
纳税
—19.88
税收回扣
3.00
国民保险金
—10.80
附加补助
4.75
实际收入
110.61
实际收入
91.80
①政府注重保障儿童权益 ②国家承担全部的福利开支
③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会受影响 ④福利制度消除了社会贫困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4.二战后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其理论依据是路德维希·艾哈德的理论,即“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
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
”这表明德国
A.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加强
C.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 D.二战后德国的政治民主趋势更加明显
35.1961年5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作关于压缩城市人口的报告。
他说,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
据统计全国在大精简中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
这一现象表明了
A.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大力推进 B.国民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
C.初步探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工业建设以农业发展为基础
36.《人民日报》某篇社论指出:
“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材料中“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A.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有利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社会生产力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37.1980年1月下旬,全国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会议在北京召开。
安徽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安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农民要求实行包产到户的情况,引起了与会代表的争论。
争论的焦点是包产到户到底姓“资”姓“社”的问题,大部分人对安徽的做法持反对意见。
以上现象反映了当时
A.农村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展开 B.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困难重重
C.改革开放政策没有正式确立 D.“左”的思想在当时仍有影响
38.1984年,经过两年多的物价体制改革试验后,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深圳人率先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
这主要说明
A.改革开放带动深圳经济发展 B.深圳率先搞活了国内的市场经济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D.我国基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
39.《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
“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40.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发展。
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开放芜湖、九江、黄石、武汉、岳阳、重庆6个沿江城市和三峡库区,实行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政策。
同时,开放哈尔滨、长春等4个边境和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开放珲春等13个沿边城市。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符合中国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开放战略B.浦东开发直接带动内地经济飞跃
C.这些地区享有较大的政治管理权限 D.标志着我国开放体系初步形成
第II卷(材料题,共60分)
第II卷共3题,合计60分。
请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到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41.(22分)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明
陕西周原博物馆收藏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盉:
酒器)”,在盖内铸有132字铭文,记载了在周恭王三年三月,矩伯为参加共王
的太常典礼,与裘卫(掌管裘皮生产的小官)用朝觐的玉彰(一种玉器)、赤琥(赤色的虎皮)等物交换了13田土地(约合现在的1300多亩),荣伯、定伯等执政大臣命令有司主持双方土地交易。
通过这种途径,裘卫聚敛了大量财富。
裘卫家族的第三代,随葬品享用“五鼎八簋”。
按西周礼制:
天子九鼎八簋,诸候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卿士三鼎二簋。
(鼎、簋是食器)
(1)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汲取哪些有效信息?
(4分)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
(4分)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2分)
材料三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4分)
材料四
中国近代工业文明(1895~1899年)
行业
1895年
1899年
发展速度(1895=100)
棉纺织业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14653
69564
474.7
机制面粉业
华商厂产量(万包)
2047
6766
330.5
缫丝业
华商厂出口量(担)
3039
4175
137.4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
38569
45278
117.4
内地丝车数(台)
7943
29270
368.5
卷烟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54
85
181.2
火柴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126
241
191.3
水泥业
华商厂产量(吨)
68
190
279.4
机械采煤业
华商矿产量(吨)
89
145
162.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 一中 学年度 第一 学期 单元 检测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