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湖南省高三十二校联考第二次考试.docx
- 文档编号:7661908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8.77KB
高考湖南省高三十二校联考第二次考试.docx
《高考湖南省高三十二校联考第二次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湖南省高三十二校联考第二次考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湖南省高三十二校联考第二次考试
2014年高考(200)湖南省高三十二校联考第二次考试
高考模拟
2014-04-142007
湖南省2014届高三下学期十二校联考第二次考试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剽悍(piāo) 联锁店 满载而归(zài) 耳鬓厮磨
B.缱绻(quǎn) 破天荒 刎颈之交(jǐng) 始志不渝
C.荫庇(yìn) 跑龙套 讷言敏行(nè) 渺无音讯
D.韶光(sháo) 石膏像 椎心泣血(zhuī) 挑肥拣瘦
2.下面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进入岳麓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极目远眺,翠竹林海,群山起伏,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会产生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
B.湘西凤凰是湖南著名的旅游景点,历来就有“中国最美的小城”之誉和“画乡”之称,境内人文史迹星罗棋布,自然景观不胜枚举。
C.联通版iPhone4S正式首发销售,尽管苹果零售店已经宣布销售告罄,但站在苹果专卖店门口的果粉们却乐此不疲,久久不愿离去。
D.国务院派出的楼市督查组已结束督查,各地楼市成交陷入低迷,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房价迟迟未现松动,新一轮调控政策呼之欲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的创始人,被人们冠以“盖茨第二”。
他拥有135亿美元的身家,也是全球最年轻的自行创业亿万富豪。
B.“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虽有九十高龄,但以无尽赤忱善待病人,以赤子之爱对待肝胆外科事业,他凭医术,更凭仁爱感动了世人。
C.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开始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中美双方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加强对话,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向前发展。
D.本着传承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精神为原则,部分专家学者将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提炼出鲜明、精辟、简洁、通俗的“湖南精神”表述语。
4.填入下面句段空白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书中有知识,那是我们聪慧而勤奋的先人们,在漫长的时间之流中,探寻和打捞出来的闪光的珍珠;书中有情感, ① ;书中有精神, ② ;书中有思想, ③ ;书中有智慧, ④ 。
①那是勇敢而坚韧的人们,将理想上升为行动,生长而成的生命之华。
②那是长久的思考与无畏的批判者,以全部的精神力量种植的永恒之果。
③那是用生命的证悟与理性的考问,融会而成的灵魂之光。
④那是那些真诚与多情的人们,活生生的生命力量的凝结。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 D.④②③①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照玄上人诗集序
(明)刘基
予初来杭时,求士于郑希道先生,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
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心常怀之。
及访于杭人,无能言上人之能诗者,心窃怪之。
及余徙居白塔之下,而上人乃住持万松岭之寿宁寺,于是始得遍观其所为诗 。
盖浩如奔涛,森如武库,峭如苍松之栖县崖,凛乎其不可攀也,而忧世感时之情,则每见于言外。
呜呼。
是宜不以诗闻于杭之人矣。
夫诗何为而作哉。
情发于中而形于言。
《国风》、二《雅》列于《六经》,美刺风戒,莫不有裨于世教。
是故先王以之验风俗、察治忽,以达穷而在下者之情,词章云乎哉。
后世太师①职废,于是夸毗戚施②之徒,悉以诗将其谀,故溢美多而风刺少。
流而至于宋,于是诽谤之狱兴焉,然后风雅之道扫地而无遗矣。
今天下不闻有禁言之律,而目见耳闻之习未变,故为诗者,莫不以哦风月、弄花鸟为能事,取则于达官贵人,而不师古;定轻重于众 人,而不辨其为玉为石。
惽惽怓怓③,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然则上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不亦宜哉。
呜呼。
有伯乐而后识马,有匠石而后识梧槚③。
自古以及于今,伯乐几人?
匠石几人耶?
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
予既重上人之诗,而又悲夫人之不知郑先生之为伯乐、匠石也,故为序其端焉。
(选自《诚意伯文集》)
【注】①太师:
古代乐官之长。
②夸毗(pí)戚施:
比喻谄谀献媚的小人③惛(mǐn)惛怓怓(náo):
惛,糊涂;怓:
吵闹。
③梧槚(jiǎ):
梧桐与山楸,比喻人才。
5.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峭如苍松之栖县崖 县:
通“悬”,陡峭
B.是故先王以之验风俗 验:
考察
C.流而至于宋 流:
流传
D.故为序其端焉 端:
原委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每见于言外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B.悉以诗将其谀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定轻重于众 人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有伯乐而后识马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A.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B.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C.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D.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8.简要概括照玄上人的诗不为世人所知的原因。
(3分)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
(4分)
(2)于是诽谤之狱兴焉,然后风雅之道扫地而无遗矣。
(3分)
(3)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
(3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8分)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柳宗元21岁入仕,一生26年的仕宦生涯竟有16年遭贬谪流放。
此诗写于他参加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于永州时期。
(1)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早梅形象?
(3分)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情感。
(5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 。
(周邦彦《苏幕遮》)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 。
,亦崎岖而经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分。
其中,选做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
“80后”作为一个群体最初在社会舞台上一亮相,便引发了传统主流文化精英许多惊疑不定的批评。
而这些批评,明显渗透出上一辈对新一代青年文化意识的忧虑情绪。
产生这种普遍的忧虑情绪并非没有理由。
因为“80后”这一标示时代年龄的概念,本身便偏向于对一个社会群体特殊文化行为的价值判断,其核心包含了一种社会人类学范畴的“亚文化”意指。
给定这一概念亚文化意义的原因主要在于,这一群体特别具有反叛个性与浪漫品质,在自我思想上也有着自身某种独立的思考和追求。
不过,他们的思想目前还处于社会一种边缘、弱势境地,还没有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政治经济上的实质影响,只能表现为对主流精英与主流意识的某种疏远离散状态。
而这种疏离导致的结果即是大众普遍的印象:
少数“80后”作家热衷通过另类化、偶像化方式写作来表达自我,而大批青年则浸泡于各种浪漫时尚与叛逆娱情的亚文化之中。
亚文化(subcuhure)及其在中国社会的存在情景,实际上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词语与话题。
这种又称集体文化或副文化的社会文化现象,往往指在社会主流文化或综合文化的大背景下,某一区域或某一特殊群体所彰显出的独异观念和生活方式,尤其是那些与主流文化相对的非主流的局部文化现象。
不过,这种同样充满创造性的社会心理习惯,地域环境风貌、思想信念积累、文化气质构成等内容,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人类种种“经历过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较为典型的青年亚文化潮流,始于上世纪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
当时“生活的路越走越窄”等青年们普遍困惑的问题,催生了穿喇叭裤戴蛤蟆镜的文身族群以及“一无所有”的摇滚青年。
上世纪90年代的亚文化青年,则以“打口带一族”与“大话一族”等为代表。
新世纪以来,“80后”青年主体的文化观念与世界青年文化快速接轨,波波族、乐活族等西方新兴群体生活方式很快引入,游戏族、动漫族等亚文化风尚也基本与国际浪潮保持同步。
这些消费娱乐亚文化,取代了过去对主流文化进行某种对抗式反思的姿势,成为“80后”抵制“父母文化”的主体形态。
网络“恶搞”是网络亚文化的另一明显表现形态。
实际上,当宏大叙事与主流文化形态出现审美疲劳,“恶搞”早已从小众行为升格为“80后”们普遍喜爱的亚文化方式。
这种夸张超常规的集体“恶搞”,正是一种充满娱乐与叛逆原动力的“滑稽戏仿”。
实际上,网络世界里被“恶搞”的对象可谓无人不有无事不可,大到世界政坛国家元首,体坛影视明星,小到社会青年打架斗殴,邻家姐妹芝麻蒜皮。
一些娱乐炒作、搞笑短信、ps图片、通俗歌曲、动漫flash等网络流行元素的“恶搞”现象不胜枚举。
此外还有着广泛影响的,是文化“丑角”现象在网络大批涌现并在现实中走俏。
木子美、芙蓉姐姐、竹影青瞳、流氓燕、红衣教主、程菊花、百变小胖、石榴哥哥、凤姐等人接踵而至,更有“80后校园第一爆笑组合”的“后舍男生”搞怪假唱风靡一时。
“80后”青年网民的生活因为“恶搞”而变得五彩斑澜。
这些颠覆经典、解构传统、张扬个性与讽刺社会的“恶搞”狂欢景象,实实在在地提供了“80后”一次“暂时拒绝官方(主流)文化”的机会。
(摘自《困顿与精神的探望》,有删改)
12.文中与“80后”有关的阐述,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80后”具有反叛个性与浪漫品质,热衷于通过另类化、偶像化方式写作来表达自我。
B.“80后”群体主动对主流精英与主流意识的疏离造成大众对“80后”群体普遍的印象。
C.新世纪以来,“80后”消费娱乐亚文化已与世界青年文化接轨,并成为主体文化形态。
D.“恶搞”升格为“80后”喜爱的亚文化方式后,为他们提供了暂时拒绝主流文化的机会。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主流文化精英对“80后”惊疑不定的的批评,渗透出上一辈对新一代青年文化意识的忧虑情绪。
B.浸泡于各种浪漫时尚与叛逆娱情的“80后”思想并没有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政治经济上的实质影响。
C.社会心理习惯等非主流的局部文化现象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人类种种“经历过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D.木子美、芙蓉姐姐、百变小胖、石榴哥哥、凤姐以及后舍男生搞怪假唱等现象是文化“丑角”现象。
14.简要概括“80后”亚文化的表现形态及原因。
(5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分享如秋光
闫琰
①我曾到过9月的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上呈现出淋漓尽致的收获景象。
路两旁盛放着九月菊,粉的、紫的、白的,在风中轻轻摇摆。
金黄色的稻田绵延铺展,9月温暖的阳光把一切镀上一层金黄,这样饱满的色泽让人想起油画里令人沉醉的田园风光,美得让人说不出话来。
②我也曾体会过南方的秋,含蓄又明媚。
天空高远,树木青黛,迟开的花儿开的从容而又倔强;秋水波澜不惊,湖面清透如镜。
驱散最后一缕暑热,清新的空气浸润着人们身上的每一个毛孔。
③人们客居城市,纷繁杂扰的生活使我们忽略了生命的真相,过多的注意力被倾注到结果上。
人们计算对枝繁叶茂的失去,计算有没有获得谷粒满仓的收获,计算收割了多少别人所给予的爱。
人们总在盘算得与失,消耗着我们的安宁与真实。
④我们的内心总逃不过俗世生活的困扰。
我们会情不自禁拿别人的生活跟自己比较,根据优劣来决定自己幸福的心情;有时是我们匆忙的赶路,忽然间丢失了曾今的同伴和自己。
也有时是因为我们完美的理想主义,却每每触碰到现实的坚硬和残缺而不堪一击。
不知不觉中,我们在负重前行,疲惫不堪。
在生命这条单行道上,我们疲惫前行,一路索取算计,只把自己走到最终,剩下形影相吊。
⑤是我们忘记了。
⑥且看看这个季节,春生夏长以后,秋季来得自在恬然。
古人说秋三月是为容平,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季节,丰饶却宽容,春夏努力过的物种都能在这个季节得到相应的回报,自然间最本真的规则在这个季节得到完美体现。
⑦在做不到“出世”之前,且让我们恬然地“入世”。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句话是狭义者的良药,也是不得志者的坦途。
没人责怪一个人的努力向上,就像没人责怪生命朝向太阳。
“修身岂为名传世,做事唯思利及人”,儒家传世千年,这一点说得极好。
《尚书》明确了人生的境界:
不是为生活回报了我们什么,而是我们给予了什么,给这个世界分享了什么。
⑧母亲从老家过来住,有她的邮件寄来,很平实的一个信封,是母亲拜的书法老师寄过来的作品,叠得整整齐齐。
听母亲说,那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享有全国知名书法家的美名,只是身体不好。
他总鼓励母亲说,你没事就常带作品过来吧,我这个身体只能用“苟延残喘”来形容,有今天不一定有明天,能指导一点是一点。
⑨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慢慢展开作品,只见豪迈苍劲的字体,挥洒的英武而又潇洒,两行大字为“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我仿佛看到一个老人步履维艰地爬楼,挥毫泼墨后,又顶着烈日下楼去邮寄。
想象里的老人身影和着幽幽墨香,像秋天一般,淡泊宁静。
⑩这正是秋天的独特气质,淡薄而从容,分享而喜悦。
一个已向人生之秋的老人,以仅有的生命尽享给予、分享之乐。
这种力量,突破躯体的局限,在人群中蔓延开来,让我们隔着遥远的距离,就能感受到它的温暖,如沐秋阳。
⑪心不是别人的跑马场,也不是只做加减计算的名利场。
秋天到来之时,在纷纷扰扰中开辟出一点属于心灵的空间,带着一颗安宁的心去感受彼此灵魂的微光,灌溉心的土壤。
⑫“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当我站在秋天的路口,看着红叶漫天,落叶纷纷抽离枝头,怀抱着一丝丝秋凉,怀想那些春日里发芽的梦想,夏日里激扬的青春。
在秋天,放下渴望收获的心,去静养心灵,分享四季。
我看到缓缓流淌在体内的真实和宁静,不为获得才去给予,不为喝彩与人分享,慢慢体味这样一种清甜的香味,远远地弥漫出来,淡淡的,就是灵魂的香味。
这也是一种坚强。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4分)
①纷繁杂扰的生活使我们忽略了生命的真相。
②心不是别人的跑马场。
16.文章第⑧⑨两段写到了母亲收到书法老师的作品,这样写有何作用?
(4分)
17.请结合文章具体语句,简要分析最后一段在写法上的特点。
(6分)
18.联系全文,理解“分享如秋光”的含义,并探讨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6分)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1小题,12分)
19.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每人一份
(法)皮埃尔·勒韦尔迪
驱走了月亮,夜留下来。
星星一颗颗,落进流水的网里。
山杨树后面,一位怪异的垂钓者用一只瞪大的眼睛不耐烦地盯着水面。
那只独眼藏在他宽宽的帽檐下,钓线微微颤动。
什么也没被钩住。
但他用金子装满他的皮挎包,爆出的金光熄灭在合上的包里。
而另一位垂钓者等在稍远处的岸旁。
他更朴实,在雨水留下的泥水洼里垂钓。
在这来自天上的水里,满是星星。
联系生活,任选一位垂钓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200字左右。
(12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①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②闻道者,必真知而笃信之,吾辈自己不能自信,心中已无把握,焉能闻道?
(《曾文正公全集》)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所体现的精神,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字数200字左右。
(12分)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
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与认识,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语文参考答案
1. C(A项联锁店—连锁店,B项始志不渝---矢志不渝,D椎心泣血chuí。
)
2. B(星罗棋布:
象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
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用于此处恰当。
A项歧路亡羊:
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
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此处语境不合;C项乐此不疲:
因为酷爱做某事而不觉疲倦。
形容对某事酷爱而沉浸于其中。
不合句子要表达的语意;D项呼之欲出:
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对象不合。
)
3. B(A项“冠以”缺少对应的中心宾语;C项语序不当,应为“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扩大合作”;D项句式杂糅,“本着……为原则”。
)
4. C(注意关键词内容的对应,情感对应“真诚与多情”,排除A、B,根据先为生命之华,后为生命之果,则选择C项;同时也可以关注关键词内容。
)
5.D(端:
事物的开端,这里指诗集的开头。
)
6.B(都为介词,用;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C项介词,根据/于:
介词,比;D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假设。
)
7.D
8.①忧世感时的情感常常显于言辞之外;②社会中美刺讽谏传统不再保留。
(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
9.
(1)郑先生对我说起照玄上人写诗,(诗风)雄俊峭拔,近代以擅长写诗而出名的人,没有人超越他。
(评分点:
为诗,作诗;诗、名,名词作动词;莫之先,宾语前置)
(2)于是诽谤的案件开始出现,自那以后,诗歌创作的“风雅”美刺传统就一扫而光。
(评分点:
狱:
案件;兴,出现;道,风尚、传统)
(3)那些怀抱奇特本领而不被重用一直到死的人物,已经消失不少了。
(评分点:
材,本领;遇,被重用,泯死,消失,死的意思)
10.
(1)一个“发”字,写出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高树,楚天,映衬了她的雅洁不凡;朔风,繁霜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不屈的品格。
(每点1分)
(2)既有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也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之情,以及借梅花的销落而表达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之情。
(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3点给5分)
11.
(1)或命巾车 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
(2)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
12.D(A项部分代整体,“热衷于通过另类化、偶像化方式写作来表达自我”只是少数“80后”作家;B项不合文意,在文中意思为“80后”的思想表现为对主流精英与主流意识的某种疏远离散状态,C项张冠李戴,原文为消费娱乐亚文化成为“80后”抵制“父母文化”的主体形态。
)
13.C(表述不当,社会心理习惯等并不是非主流的局部文化现象。
)
14.“80后”亚文化的表现形态:
①消费娱乐亚文化;②网络“恶搞”的网络亚文化。
(每点1分)
原因:
①这一群体具有反叛个性与浪漫品质,在自我思想上也有着自身某种独立的思考和追求。
②西方新兴群体生活方式很快引入,文化观念与世界青年文化快速接轨。
③宏大叙事与主流文化形态出现审美疲劳。
(每点1分)
15.生命的真相:
分享生命过程中的安宁与真实(答淡泊、从容、恬然等亦可)。
(2分)
心不是别人的跑马场:
摆脱俗世的困扰,开辟属于自我的心灵的空间。
(2分)
16.作用:
在内容上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给人温暖的老人形象,一如秋光的分享,以此来彰显文章主旨;同时在结构上为下文引出的观点作铺垫,让行文更起伏多变。
(每点2分)
17.修辞:
运用了引用、夸张的修辞方式,写出了秋光之美,同时引发了对分享的具体描述。
表达方式:
以描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既有对秋日里分享四季之美的生动描写,又有对分享秋日的赞美和对秋日分享内涵的深刻感悟。
(手法2分,结合具体语句分析4分。
如有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
18.含义:
秋天具有独特气质,淡薄而从容,分享而喜悦。
秋日的分享像母亲的老师那样,给人温暖,让人如沐秋阳;人生的秋季里,人人都要用一颗安静的心,不带功利性地去和他人分享四季。
(4分,每点2分)
启示:
生活中我们需要敞开胸怀,与人分享世界的美好。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真心地不带功利性地与人分享风景、亲情、快乐,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温情,让我们的世界撒满阳光。
(2分)
19.
(1)第一位垂钓者启示:
莫让贪欲蒙蔽了我们的眼睛。
(2分)短文中的第一位垂钓者视野偏蔽,被物欲蒙蔽了眼睛,很功利地把星星当做金子来收获,垂钓的最终结果只会是一无所获。
(4分)生活中也总有这样一部分人,他们眼睛里只有财富、名利等满足一己贪欲的东西,把这些当作衡量人生收获与幸福与否的最高标准,完全迷失甚至沉沦于欲望的迷宫中,最终让人生幸福的星星从身边溜走,(4分)因此,我们只有拒绝贪欲,才能真正收获人生的星星。
(2分)
(2)第二位垂钓者启示:
拒绝功利,做真实的自我。
(2分)短文中的第二位垂钓者“在雨水留下的泥水洼里垂钓”,显然钓不到鱼,但因他心中不存功利之念,却最终在充满星星的流水网里,收获了人生永恒的幸福的星光。
(4分)生活中大凡像第二位垂钓者一样的真正“淡泊”之人,皆能将名利置之度外,心态平和,操守清廉,他们对自己人生的信仰不懈追求,对名利淡然处之,最终达到了人生更高的精神境界。
(4分)因此,生活中我们少一点功利,多一点真实与平和,我们将收获永恒的幸福的星星。
(观点和表述意思对即可)
20.第一段文字表达了一个人要想立志于追求真知,不要把物欲追求放在第一位;第二段文字则表达了要追寻真知,需要自信的精神。
(4分)两则文字共同体现了追求真知过程中的精神准备。
(2分)贪图物欲享受则会使人懈怠懒惰,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缺乏自信则会使人轻易言弃,不能坚持到底。
(4分)作为21世纪的青年,更应将高度自信与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精神结合起来。
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2分)
20.参照2014年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我刚刚来杭州的时候,向杭州的郑希道先生寻求杭州(真正)的读书人,郑先生对我说起照玄上人写诗,诗风雄俊峭拔。
近代以擅长写诗而出名的人,没有人超越他。
我一向知道郑先生善于鉴赏人物并且说话不过头,(于是)我心中常想到照玄上人。
等我向杭州人访求照玄上人的事迹,却没有说照玄上人擅长写诗的人,我私下里想到这件事情很奇怪。
等我迁居到白下岭的时候,而照玄上人就在万松岭担任寿宁寺住持,从此我开始全面观览他写的诗,他的诗作气势浩瀚,犹如奔涛,结构森严,宛如武库,风格峭拔,如同苍松栖居悬崖,凛然不可攀爬一般,而忧世感时的感情却常常于言辞之外显现。
哎呀!
这就是照玄上人不能凭诗作闻名于杭州的人的原因啊。
诗歌是为什么而作呢?
感情从内心涌动,就要流露在言语中,《国风》和二《雅》列于“六经”之中,赞美讽刺劝谏,没有不对世风教化偶裨益的。
因此以前的君王用它来考察风俗的变化,体察治理的得失,来了解不得志而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人的情感。
(从诗歌的社会功能看)他们难道只称为“辞章”吗?
后世太师这一官职废止,于是那些谄谀献媚之人,全都用诗来助长阿谀逢迎的风气,所以溢美的诗作多了,而讽刺的诗作少了。
这种风气流传到了宋朝,于是诽谤的案件开始出现,自那以后,诗歌创作的风雅美刺传统就一扫而光,毫无遗留了。
如今天下没有听说有禁止言论的律令,可是人们目见耳闻的陋习并未改变,所以写诗者没有不把写哦咏风月、把弄花鸟的诗当作写诗的正道,他们效仿达官贵人却不向古人学习,以众人的标准来判定诗作的好坏而不去辨别他们到底是玉还是石,糊里糊涂,吵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湖南省 三十二 联考 第二次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