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开远市第四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讲义.docx
- 文档编号:7660974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52.18KB
云南省开远市第四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讲义.docx
《云南省开远市第四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开远市第四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讲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开远市第四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讲义
云南省开远市第四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说明: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及答卷卡三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47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卷卡填上自己的班级、姓名。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选项填入答卷卡选择题答案栏上,答在其它位置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只须将答卷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语》为何不是“经”书?
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
但始终没有成为“经”。
周予同先生认为“经”有三个特点。
首先,“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经”的领域在逐渐扩张,从“五经”扩大到“十三经”。
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
它不仅为“法定”,而且是从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
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
再次,“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思想的主要工具,是封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主要准绳,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
这三个特点,是书籍成为经典的标准。
在“经”的领域扩大到“十三经”的过程中,封建专制政府的法定始终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儒家思想,第三是孔子。
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是解《春秋》的。
思想上,柳宗元《非国语》云:
“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
”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治、民本、正名、忠恕等。
其他学说在《国语》中也约略可见,驳杂的思想体系,使它不可能成为统治者所认可的典型合法的儒家经书。
另外,《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颇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
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国语》却不可能为儒者拥护,被统治者选中。
《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
柳宗元称其令世之学者耽嗜,富艳浮夸。
崔述曰:
“《左传》一言可毕者,《国语》累章而未足也。
”《左传》自成一体,语言风格一致,但《国语》诸语亦各有千秋。
或长篇大论,侧重理性说教;或小巧精致,语言隽永;或以修辞见长,文字流畅
而有气势。
可惜语言上的优点,不能令《国语》一体,而诸语风格的差异,也使全书有割裂之感,多给史家留下批判和质疑的借口,哪
里还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呢?
基于此,《国语》无缘经书之列,进而无缘成为中国封建科举法定的科目。
失去了广泛流传的机会。
尽管如此,其与《左传》关系密切,颇受达官儒士们日常研读的重视,勉强维持着其“春秋外传”的声誉。
刘知几《史通·六家篇》定《国语》为一家,为“春秋外传”。
称其“六经之流,三传之亚”,是将《国语》视为准经典。
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将《国语》改隶“杂史类”,其地位下降。
但仍有人把《国语》当经典来看,希望将之提升到“经”的地位。
段玉裁主张于“十三
经”外,加《国语》、《史记》、《说文解字》等,成“二十一经”,可惜没有响应者。
廖平于光绪十二年,拟定《十八经注疏范例》,他将《大戴礼记》和《国语》升为“经”,合成“十八经”,终未成。
1、“《国语》不是经书”,以下解说不是其原因的一项是()
A.《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但其思想体系驳杂,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
B.《国语》没有得到孔子的真传,在内容方面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与孔子的思想不一致。
C.《国语》与《左传》关系密切,深受达官儒士的重视,从而赢得了“春秋外传”的声誉。
D.《国语》富于辞采,但语言风格的差异,使全书有割裂之感,遭到了史家的批判和质疑。
2、下列表述不属于“经”的特点的一项是()
A.“经”必须是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
B.“经”是从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
C.“经”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者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人们的思想的工具。
D.封建专制政府以“经”作为培养提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它是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只要是得到了孔子的“真传”,都被统治者认可,确定为“经”。
B.《国语》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但由于它不是解释《春秋》的,所以没有成为“经”。
C.《国语》语言风格多样,或长篇大论,或小巧精致,或以修辞见长,自成一体,文字流畅而有气势。
D.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国语》落到了杂史类的地位,而段玉裁、谬平等人都试图将《国语》提升到“经”的地位,但均以失败告终。
2、古代诗文阅读、默写(24分)
(1)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臣密言: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错的一组是(2分)
①夙(平素,过去)遭闵凶②逮(及,到了)奉圣朝
③躬(亲自)亲抚养④行(行走)年四岁
⑤终鲜(没有)兄弟⑥除(解除)臣洗马
A.①②⑥
B.③⑤⑥C.①④⑥D.②④⑥
5、下面各句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C.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6、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A.作者以自己对祖母的孝心作为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企图打动晋武帝。
B.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
C.文字中包含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并且长期以来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词语,如:
形影相吊、茕茕孑立、零丁孤苦。
D.文段主要用了四字句,还有不少对偶句,朗朗上口,亲切自然。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q
ióng:
此代指竹杖。
塍chéng:
稻田间的土埂子。
8、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3分)
9、“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
请简要赏析。
(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共5分,每空1
分)
(1)引壶觞以自酌,。
(2),烟光凝而暮山紫。
(3),知来者之可追。
(4),秋水共长天一色。
(5),鸟倦飞而知还。
3、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一朵午荷
洛夫
这是去夏九月间的旧事,我们为了荷花与爱情的关系,曾发生过一次温和的争辩。
“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也爱它夏天的喧哗,爱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
”
“花凋了呢?
”
“爱它的翠叶田田。
”“叶残了呢?
”
“听打在上面
的雨声呀!
”
“这种结论岂不太过罗曼蒂克。
”
“你认为……?
”
“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
”
记得那是一个落着小雨的下午,午睡醒来,突然想到博物馆去参观一位朋友的画展。
为了喜欢那份凉意,手里的伞一直未曾撑开,冷雨溜进颈子里,竟会引起一阵小小的惊喜。
沿着南海路走过去,一辆红色计程车侧身驰过,溅了我一裤脚的泥水。
抵达画廊时,正在口袋里乱掏,
你突然在我面前出现,并递过来一块雪白的手帕。
老是喜欢做一些平淡而又惊人的事,我心想。
这时,室外的雨势越来越大,群马奔腾,众鼓齐擂,整个世界茏罩在一阵阵激越的杀伐声中,但极度的喧嚣中又有着出奇的静。
我们相偕跨进了面对植物园的阳台。
“快过来看!
”你靠着玻璃窗失神地叫着。
我挨过去向窗外一瞧,顿时为窗下一幅自然的奇景所感动,怔住。
窗下是一大片池荷,荷花多已凋谢,或者说多已雕塑成一个个结实的莲蓬。
满池的青叶在雨中翻飞着,大者如鼓,小者如掌,雨粒劈头劈脸洒将下来,鼓声与掌声响成一片,节奏急迫而多变化,声势相当慑人。
我们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叶如盖,俗气一点说是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是因为它有那一把瘦长的腰身,风中款摆,韵致绝佳。
但在雨中,荷是一群仰着脸的动物,专注而矜持,显得格外英姿勃发,矫健中另有一种娇媚。
雨落在它们的脸上,开始水珠沿着中心滴溜溜地转,渐渐凝聚成一个水晶球,越向叶子的边沿扩展,水晶球也越旋越大,瘦弱的枝杆似乎已支持不住水球的重负,由旋转而左摇右晃,惊险万分。
我们的眼睛越睁越大,心跳加速,紧紧抓住窗棂的手掌沁出了汗水。
猝然,要发生的终于发生了,荷身一侧,哗啦一声,整个叶面上的水球倾泻而下,紧接着荷枝弹身而起,又恢复了原有的挺拔和矜持,我们也随之嘘
了一口气。
我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然后缓缓吐出,一片浓烟刚好将脸上尚未褪尽的红晕掩住。
也许由于过度紧张,也许由于天气阴郁,这天下午我除了在思索你那句“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的话外,一直到画廊关门,我们再也没有说什么。
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
这次我是诚心去植物园看荷的,心里有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
跨进园门,在石凳上坐憩一下,调整好呼吸后,再轻步向荷池走去。
噫!
那些荷花呢?
怎么又碰上花残季节,在等我的只剩下满池涌动的青叶,好大一拳的空虚向我袭来。
花是没了,取代的只是几株枯干的莲蓬,黑黑瘦瘦,一副营养不良的身架,跟丰腴的荷叶对照之下,显得越发孤绝。
这时突然想起我那首《众荷喧哗》中的诗句:
“众荷喧哗/而你是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
午后的园子很静,除了我别无游客。
我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呆呆地望着满池的青荷出神。
众荷田田亭亭如故,但歌声已歇,盛况不再。
两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繁华与喧嚣,到处拥挤不堪;现在静下来了,剩下我独自坐在这里,抽烟,扔石子,看池中自己的倒影碎了,又拼合起来,情势逆转,现在已轮到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了。
想到这里,我竟有些赧然,甚至感到难堪起来。
其实,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羞耻,当有人在欣赏我的孤寂时,我绝不会认为他有任何罪过。
朋友,这点你不要跟我辩,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
今年花事已残,明年照样由根而茎而叶而花,仍然一大朵一大朵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接受人的赞赏与攀折,它却毫无顾忌地一脚踩污泥,一掌擎蓝天,激红着脸大声唱着“我是一朵盛开的莲”,唱完后不到几天,它又安静地退回到叶残花凋的自然运转过程中去接受另一次安排,等到第二年再来接唱。
扑扑尘土,站起身来,绕着荷池走了一圈,绕第二圈时,突然发现眼前红影一闪而没。
我又回来绕了半匝,然后蹲下身子搜寻,在重重叠叠的荷叶掩盖中,终于找到了一朵将谢而未谢,却已冷寂无声的红莲,我惊喜得手足无措起来,这不正是去夏那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吗?
11、纵观全文,谈谈标题“一朵午荷”中“午”的含义。
(4分)
12、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4分)
13、概述文章所表现的荷之美。
(4分)
14、结合两次观荷,谈谈“我”在思索“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这句话的过程中,思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分)
第Ⅱ卷(表达运用题共53分)
4、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奇葩(pā)吮血(shǔn)瞋目(chēn)殒身不恤(yǔn)
B.谮言(zèn)昵称(nì)内讧(hòng)酾酒临江(lì)
C.跻身(jì)撷取(xié)伪劣(wěi)羽扇纶巾(guān)
D.粗犷(kuàng)棱角(léng)恍惚(huǎng)流觞曲水(shāng)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B.世博会异彩纷呈,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热情的人们趋之若鹜,纷纷涌入世博园,入园人数屡创新高。
C.节日的荧屏节目特别吸引人,有电影、综艺节目、各类讲座等。
他们几个好友凑在一起,废寝忘食,焚膏继晷,边看边聊,真是逍遥自在。
D.正是这些普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砥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校园伤害事故,学校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B.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C.如果说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部雄宏壮美的交响乐,那么中华节日文化便是其中一组亮丽的乐章。
D.几乎所有孩子在暑假期间都会遗忘部分曾经学过的知识和能力。
但是研究者发现,家境贫困的孩子忘得更多。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内心里拥有善,,,。
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
,从而形成一
泓循环的水流,,。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
②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③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
④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感动着
⑤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⑥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
A.③①②④⑤⑥B.③②①⑥⑤④
C.④①③②⑥⑤D.④③②①⑤⑥
19、压缩语段。
(5分)
用不超过18字的一句话概述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
正确的观点是从哪里来的呢?
是从客观实际中来的。
我们在研究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都要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给以科学的分析,然后才能在这问题上形成正确的观点。
而我们要把正确的观点传达出来,也是离不开材料的。
5、写作(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有个小和尚问老和尚:
“我走路时,眼睛看哪?
”老和尚答:
“你看前面。
”
小和尚问:
“前面如果有东西挡着,我看哪?
”老和尚答:
“看四周。
”小和尚又问:
“四周大雾弥漫,看哪?
”老和尚答:
“你看脚下。
”
要求: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开远市第四中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
二期中考试
语文答卷卡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考号、姓名等项目认真填写在密封线内的指定位置。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卡内,填写在答卷卡密封线内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卡,试卷请妥善保存。
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答案表(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15
16
17
18
答案
非选择题共80分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3分)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分)
8、本诗是怎样以“夜
归”统摄全篇的?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3分)
9、“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
请简要赏析。
(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共5分,每空1分)
(1)
(2)
(3)(4)
(5)
11、纵观全文,谈谈标题“一朵午荷”中“午”的含义。
(4分)
12、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4分)
13、概述文章所表现的荷之美。
(4分)
14、结合两次观荷,谈谈“我”在思索“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这句话的过程中,思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分)
19、压缩语段。
(5分)
答案
选择题
1.C(C是说《国语》赢得“春秋外传”的声誉.不是解说原因的。
)
2.D(“唯一标准”的说法不符合文意)
3.D(A.说法太绝对,文中无据:
B.“《国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的说法不正确;C.“《国语》自成一体”说法有误。
)
4.C5.B6.B15.A16.D17.C18.A
7.翻译。
(1)而祖母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离开过她。
(2)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
诗歌鉴赏
10.
默写
(1)眄庭柯以怡颜
(2)潦水尽而寒潭清
(3)悟已往之不谏
(4)落霞与孤鹜齐飞
(5)云无心以出岫
现代文阅读
11.答:
明指“我”欣赏池荷的时间;暗寓荷的生命状态,虽已由“喧哗”走向“寥落”,“将谢而未谢”,但它安静地等待来年再唱,在我心中永远是盛开的。
12.答:
通过“诚心”
“紧张”等描摹“我”的心理,表明第二次看荷前“我”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期待,该段是全文的关节所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紧承上文,而“再轻步向荷池走去”则引领下文。
13.答:
①形象美:
由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美;亭亭玉立中的韵致美;在雨中英姿勃发的矫健美。
②精神美:
风雨中伟岸、挺拔的气质美;将谢未谢而安静温柔的孤寂美;接受命运安排,等待生命第二次接唱的平和美。
14.答:
第一次观荷,面对雨中之荷矫健、挺拔、矜持的形象,听到“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我”有些不解,这引起了“我”的思索,也引发了“我”第二次诚心观荷。
第二次观荷在花残季节,面对“空虚向我袭来”,“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我”由此悟出“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从而认识到“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羞耻”,欣赏孤寂也不是“一种罪恶”,生命在澄明的自我观照中得到升华,两次观荷,围绕“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展示出“我”“不解—思索—感悟—升华”的心路历程。
19.压缩语段。
正确观点的形成和传达都离不开材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开远市 第四 中学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 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