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技发展的问题与对策.docx
- 文档编号:7657367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4.50KB
武汉市科技发展的问题与对策.docx
《武汉市科技发展的问题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科技发展的问题与对策.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市科技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本文以武汉科技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武汉市在2004~2008年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出了促进武汉市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发展十一五期间成就不足
一、“十一五”期间武汉市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湖北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发展阶段,同时还是武汉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战略发展期和以科技振兴经济,以创新谋求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武汉市科技体系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很大成就,例如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
1、科技活动经费来源
从科技活动经费的来源看,2002-2008年期间,武汉市科技活动经费逐年增加,其中,自筹科研活动经费增长速度最快,政府投入的科研活动经费增长平缓,其比重始终处于30%左右(见表1),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武汉地区的政府R&D投入占GDP比重一直高于全国的政府R&D资金占GDP的平均比重(见表1)。
表12002-2008年武汉地区R&D科技活动经费来源
经费来源
年 度
政府资金
自筹资金
金融机构贷款
外单位委托
国外资金
其他资金
合 计
武汉地区政府R&D资金占GDP比重(%)
国家科研活动资金占总经费比率(%)
全国平均的政府R&D资金占GDP比重(%)
2002年
经费额(万元)
150834
217383
6456
57017
1365
47836
480891
1.03
26.42
0.6
比重(%)
31.37
45.20
1.34
11.86
0.28
9.95
100
2003年
经费额(万元)
159690
252521
6336
68343
1942
14460
503292
0.98
24.26
0.62
比重(%)
31.73
50.17
1.26
13.58
0.39
2.87
100
2004年
经费额(万元)
206892
289844
22249
90187
1368
22415
632955
1.10
22.77
0.62
比重(%)
32.69
45.79
3.52
14.25
0.22
3.54
100
2005年
经费额(万元)
225006
370412
4423
103311
1413
8547
713112
1.01
23.10
0.66
比重(%)
31.55
51.94
0.62
14.49
0.20
1.20
100
2006年
经费额(万元)
255227
436198
4989
112862
2382
14677
826335
0.99
22.07
0.65
比重(%)
30.89
52.79
0.60
13.66
0.29
1.78
100
2007年
经费额(万元)
331212
605786
4400
132161
2934
10682
1087175
1.05
22.14
0.68
比重(%)
30.47
55.72
0.40
12.16
0.27
0.98
100
2008年
经费额(万元)
408000
944569
4300
141495
5519
35776
1539659
1.03
--
--
比重(%)
26.50
61.35
0.28
9.19
0.36
2.32
100
2、政府R&D资金流向
从政府R&D资金的流向来看(见表2),2002-2008年的R&D资金主要支持了资金自筹能力相对较弱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基本达到80%以上,这反映了R&D经费支持的重点研究领域是对国家及武汉地区科技长远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
但是,政府R&D资金对工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在逐年增加,由4.5%逐渐达到12%左右(如表1-2)。
表2武汉地区政府R&D资金的流向
年度
机构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资金额
(万元)
比重(%)
资金额
(万元)
比重(%)
资金额
(万元)
比重(%)
资金额
(万元)
比重(%)
资金额
(万元)
比重(%)
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
83628.8
40.35
86494.5
34.06
113370
39.07
147264.8
43.29
167100.4
39.29
高等院校
114436.8
55.22
132536.3
52.18
126808.3
43.70
161241.3
47.40
208395
49.00
工业企业
9186
4.43
34950.9
13.76
50010.8
17.23
31675.6
9.31
49841.8
11.72
其中:
大中型工业企业
8826
96.08
5975.5
17.10
15048.7
30.09
22705.8
71.68
32504.6
65.22
合计
207251.6
253981.7
2901891
340181.7
425337.2
3、科技活动人员
鉴于2004年及以前年份与2005~2008年的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主要分析2005~2008年武汉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变化(见表3)。
近4年武汉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保持年均1.20%的速度逐年增长,由70148人增加到72705人,其中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数基本保持不变,高等院校的科技活动人员在逐年减少,工业企业的科技活动人员在快速增加。
从科学家与工程师来看,总人数由53868人减少到53835人,其中科研机构和工业企业的人数在逐年增加,高等院校的人数在逐年减少。
表32005~2008年武汉地区科技活动人员情况
机构
年份
从事科技活动人员
科学家与工程师
科研机构
高等院校
工业企业
合计
科研机构
高等院校
工业企业
合计
2005年
总人数(人)
11124
24673
34351
70148
7585
20218
26065
53868
比重(%)
15.86
35.17
48.97
100
14.08
37.53
48.39
100
2006年
总人数(人)
11631
21609
34272
67512
7977
18158
25617
51752
比重(%)
17.23
32.01
50.76
100
15.41
35.09
49.50
100
2007年
总人数(人)
11678
21270
37575
70523
9262
17786
26255
53303
比重(%)
16.56
30.16
53.28
100
17.38
33.37
49.26
100
2008年
总人数(人)
11850
15259
45596
72705
9546
11591
32698
53835
比重(%)
16.30
20.99
62.71
100
17.73
21.53
60.74
100
平均增长率
2.13
-17.37
9.9
1.20%
7.97%
-20.38%
7.85%
4、科技活动产出
武汉市2002~2008年期间的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两项科技活动的产出量2008年在2002年基础上增加了近4.5倍,说明武汉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利意识在增强,专利的质量在提高。
武汉市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量从6.17件逐年增加至24.71件,这表明就业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逐年提高。
尤其是从2006年开始,工矿企业成为专利申请的主体,占绝对优势,从2002年专利申请的594件到2008年的5128件,增加了8.63倍多。
工矿企业的专利授权量从2002年的300件增加到2008年的1955件,增加了5.5倍多。
但是,工矿企业的专利申请获批率也远远低于平均水平,而申请获批率最高则是大专院校(见表4)。
表42002~2008年武汉市科技活动产出情况
年度
类别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专利申请量(件)
2512
3419
4136
6233
8125
9014
11270
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量
6.17
8.30
9.91
14.78
18.91
20.38
24.71
其中:
职务发明
1187
1755
1924
3296
5674
6153
7961
(1)大专院校
438
769
784
1311
1290
1897
1820
(2)科研单位
139
186
135
155
169
551
992
(3)工矿企业
594
764
711
1557
3209
3089
5128
专利授权量(件)
1194
1559
1945
2382
2855
4044
5329
其中:
职务发明
543
799
1067
1332
1597
2368
3375
(1)大专院校
147
264
466
559
704
885
1136
(2)科研单位
73
109
136
95
127
157
214
(3)工矿企业
300
412
443
588
728
1154
1955
专利获批率(%)
47.53
45.60
47.03
38.22
35.14
44.86
47.28
其中:
职务发明
45.75
45.53
55.46
40.41
28.15
38.49
42.39
(1)大专院校
33.56
34.33
59.44
42.64
54.57
46.65
62.42
(2)科研单位
52.52
58.60
100.74
61.29
75.15
28.49
21.57
(3)工矿企业
50.51
53.93
62.31
37.76
22.69
37.36
38.12
5、高新技术产业
在2002~2008年期间,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呈增长趋势。
从2006年开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如表5所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武汉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02年的28.1%逐年提高到2008年的37.23%,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快于武汉市整个工业的发展速度。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从2002年18.01亿元逐年快速增长,尤其是在2008年克服经济危机的影响,仍然突破100亿元,这充分说明武汉市高新技术产品的竞争力在提升。
表52002~2008年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情况
年度
类别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亿元)
497.35
572.23
641
837.02
1110.69
1380.12
1734.11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28.10
28.69
26.68
31.30
35.13
34.41
37.23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亿元)
178.42
200.68
226.17
292.00
384.54
474.76
601.74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亿元)
18.01
18.50
31
52.32
99.15
98.23
118.93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产业产值的比重(%)
3.62
3.23
4.84
6.25
8.93
7.12
6.86
6、工业企业科技活动
截至2008年底,武汉市的工业企业共有2281家,其中有科技活动的企业达到584家,其科技化率为25.6%(见表6)。
作为拥有科教优势的武汉地区,从2004~2008年企业科技化率偏低,始终维持在25%左右。
从企业类型看,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科技化率基本持平,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科技化率稳定中略有增长。
从企业规模看,武汉企业科技化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小型企业数量多,但由于资金和科技人员有限,从而仅有22%左右的小型企业从事科技活动。
大型企业的科技化率保持在70%左右,中型企业的科技化率保持在40%左右。
表62004~2008年武汉地区工业企业的科技活动
项目
企业数(个)
有科技活动企业数(个)
科技化率(%)
合计
2004年
1412
286
20.25
2005年
1700
424
24.94
2006年
1685
456
27.06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688
434
25.71
2008年
2281
584
25.60
按类型分类
内资企业
2004年
1220
251
20.57
2005年
1478
375
25.37
2006年
1442
407
28.22
2007年
1423
365
25.65
2008年
1970
501
25.43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2004年
70
12
17.14
2005年
71
13
18.31
2006年
75
10
13.33
2007年
85
20
23.53
2008年
93
22
23.66
外商投资企业
2004年
122
23
18.85
2005年
151
36
23.84
2006年
168
39
23.21
2007年
180
49
27.22
2008年
218
61
27.98
按规模分类
大型企业
2004年
21
16
76.19
2005年
31
22
70.97
2006年
33
22
66.67
2007年
35
27
77.14
2008年
38
27
71.05
中型企业
2004年
172
69
40.12
2005年
174
69
39.66
2006年
183
65
35.52
2007年
196
84
42.86
2008年
244
109
44.67
小型企业
2004年
1219
201
16.49
2005年
1495
333
22.27
2006年
1469
369
25.12
2007年
1457
323
22.17
2008年
1999
448
22.41
7、技术市场
从武汉地区科技成果领域来看(见表7),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领域是武汉市技术交易活动中的重点,占合同总数的百分比均在20%左右;先进制造技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新材料及其应用、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现代交通等领域的技术成果也占有一定份额。
这些领域的科技成果与武汉“两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紧密相关,与促进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相呼应。
表7进入技术市场的科技成果技术领域分类
年度
技术领域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合同数(项)
比重(%)
合同数(项)
比重(%)
合同数(项)
比重(%)
电子信息技术
1175
23.26
1578
21.19
1455
23.64
航空航天技术
95
1.88
41
0.55
36
0.58
先进制造技术
554
10.97
317
4.26
310
5.04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
124
2.45
679
9.12
321
5.22
新材料及其应用
250
4.95
347
4.66
229
3.72
新能源与高效节能
1321
26.15
1454
19.52
1137
18.47
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
261
5.17
472
6.34
602
9.78
核应用技术
63
1.25
11
0.15
250
4.06
农业技术
93
1.84
99
1.33
175
2.84
现代交通
164
3.25
288
3.87
791
12.85
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
951
18.83
2162
29.03
849
13.79
8、民营科技企业
武汉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优势产业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等,聚集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等四大优势产业领域的民营科技企业数量、资产和技工贸总收入见表8。
从2004-2008年,四大优势产业的民营企业数增加迅猛,平均增长率达到35.68%,这些企业的资产总额也占整个民营科技企业的70%左右,保持18.76%的平均增长率;技工贸总收入2008年突破了500亿元,平均增长率达到21.98%。
虽然技工贸总收入在增加,但是这四大优势产业领域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收入在武汉市民营科技企业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表8武汉民营科技企业在优势领域的分布
年度
列别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平均增长率
企业数
数量(家)
1009
1266
1766
3011
3419
35.68%
比例(%)
26.25
31.51
44.06
54.13
54.30
企业资产
总额(千元)
36817634
36758595
44109804
51674826
73239133.6
18.76%
比例(%)
76.55
68.65
71.14
69.36
70.32
技工贸总收入
总收入(千元)
23514075
29103891
39019058
36708075
52064093
21.98%
比例(%)
72.65
76.12
81.17
66.62
66.75
自2002年到2008年以来,武汉市民营企业无论是申请专利数、获得授权的专利数和实施专利数都积极性提升,每年申请专利数在全市申请量中所占比重达到20%以上,平均增长率达到32.76%,超过武汉市的专利申请28.43%的平均增长水平;专利授权数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6.25%,也超过全市专利授权数增长率8个百分点。
随着授权专利数的增加,武汉市民营企业实施专利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平均增长率达到9.64%(见表9)。
民营企业专利申请受理数、专利授权数和实施专利数的逐年增加,这说明武汉市民营企业在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能力逐年增强。
表9武汉市及其民营科技企业专利概况
年度
项目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平均增长率
民营企业申请受理数(项)
457
503
523
1445
645
1815
2502
32.76%
全市申请受理数(项)
2512
3419
4136
6233
8125
9014
11270
28.43%
民营企业申请专利占比(%)
18.19%
14.71%
12.65%
23.18%
7.94%
20.14%
22.20%
民营企业授权数(项)
259
394
401
549
1218
1388
1657
36.25%
全市授权数(项)
1194
1559
1945
2382
2855
4044
5329
28.31%
民营企业授权专利占比(%)
21.69%
25.27%
20.62%
23.05%
42.66%
34.32%
31.09%
民营企业实施专利数(项)
425
434
442
781
1037
1203
1319
9.64%
二、“十一五”期间武汉市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
1、R&D活动经费投入和支出结构不合理
(1)R&D领域对外开放程度低。
在R&D活动经费来源结构中,武汉地区来自国外R&D活动经费较少,并一直在低位徘徊。
(2)政府资金对企业R&D活动的支持力度偏小。
2002-2008年的R&D资金主要支持了资金自筹能力相对较弱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基本达到80%以上,这反映了R&D经费支持的重点研究领域是对国家及武汉地区科技长远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
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加强武汉地区的政府资金对企业R&D活动的支持力度是十分必要的。
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率低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率始终偏低,其比例始终没有突破10%。
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在其出口能力上存在不足,预示着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努力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积极融入全球性竞争。
3、从事科技活动的中小型企业数量少
作为拥有科教优势的武汉地区,从2004~2008年企业科技化率偏低,始终维持在25%左右。
武汉企业科技化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小型企业数量多,但由于资金和科技人员有限,从而仅有22%左右的小型企业从事科技活动。
大型企业的科技化率保持在70%左右,中型企业的科技化率保持在40%左右。
4、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远落后于科研能力
虽然武汉市科技成果丰硕,但是授权专利的实施与维持情况并不乐观,大量科研成果闲置,并未转化为生产力。
由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和武汉大学共同完成的“2005-2008年武汉地区高校授权专利维持与实施状况”调查表明,累计抽样15所院校的590项授权专利中,已经实施专利为147项,仅占总数的24.9%,未实施的443项专利仍维持的专利有211项,占47.6%。
武汉地区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科技企业等机构每年都产生大量科技成果,从2004年的3170项增加到2008年的6155项,增长翻倍。
武汉技术市场呈现稳步快速发展的态势,促进了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
但是,武汉科技成果在2004~2008年间为本地经济社会服务的项数均在50%以下(见表10),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远落后于其科研能力,大量的科技成果流向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呈现出“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
表102004~2008年武汉技术流向地域
年份
买方地区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项数
(项)
比重
(%)
金额
(万元)
比重(%)
项数
(项)
比重
(%)
金额
(万元)
比重
(%)
项数
(项)
比重
(%)
金额
(万元)
比重
(%)
项数
(项)
比重
(%)
金额
(万元)
比重
(%)
项数
(项)
比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武汉市 科技 发展 问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