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7654866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44KB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文科综合试卷
命题教师:
第Ⅰ卷(选择题,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25.杜甫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极大提升,苏轼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曾说:
“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这反映了宋代
A.人物评价标准逐渐统一B.文学欣赏渐趋于世俗化
C.诗人地位由评论家决定D.理学思想影响人物评价
26.表2是1576—1602年由菲律宾运到中国某物品的估值统计表,该物品最可能是
表2
时间
1576
1586
1596
1602
估值
30万比索
50万比索
100万比索
200万比索
(注:
比索是一种主要在西班牙殖民地国家所使用的货币单位)
A.玉米B.茶叶C.鸦片D.白银
27.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是我国商品生产和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但从1853年至1863年,汉口、扬州、南京等地的票号相继撤庄。
该现象反映
A.银行制度取代传统汇兑模式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清朝政府压制商品经济发展D.社会动荡阻碍南方经济发展
28.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
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
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
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29.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
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
这表明
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B.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
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
30.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用”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
1919年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
这反映出
A.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B.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C.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D.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
31.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
这表明,罗马法
A.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B.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C.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D.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
32.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亲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
由此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B.后者的社会基础比较广泛
C.两者斗争的形式基本相同D.前者反封封建的力度更彻底
33.近代英国国王财力不足,这在宫廷服饰上有明显的表现,1691年英国史学家盖伊·米吉这样写道:
“英国宫廷内服饰朴素文雅,谦虚内敛,让人觉得之前的英国人那般模仿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
”导致英国王室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展开B.英国国教建立
C.君主立宪制确立D.受到法国影响
34.在1921年至1927年间,苏联农业总产值每年以16.9%的速度递增,到1926—1927年,已经恢复或超过了战前水平,根本缓解了国家一度面临的粮食困难。
苏联农业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政府
A.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B.普遍建立集体农庄
C.全面推行余粮征集制
D.在农村实行粮食税
35.苏联一五计划期间,政府官员会指导集体农庄的农民具体种什么、何时种、施多少肥、何时收割等,但统计收成(见表3)时,结果却不令人满意。
这主要是因为
表3
类别
土地面积占比
粮食产量占比
集体农庄
97%
75%
私人土地
3%
25%
A.农民丧失生产分配自主权B.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
C.集体农庄机械化程度偏低D.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5题,共135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清醒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
第一次在鸦片战争后,主要围绕“中体西用”论进行;第二次在甲午战败以后,宣扬“西体中源”;从民国初年到五四运动前夕,第三次文化反省的“西体西用”论,最终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泥潭,但也刺激了现代化探索方向的转变;开端于1928年的文化反省则因规模不大,后又爆发了华北事变,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而就此结束。
——摘编自李晓语《钱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材料二约翰·密尔说,英国人“生而自由”。
这指引着英国把抗拒王权、限制王权看做是“自由”的传统,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英国人极为尊崇经验的理性思维使他们追求政治的实际内容而并非形式。
他们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推动了纺织业的近代化和经济的自由化。
但英国尊崇传统的风尚也阻碍了后期的革新。
如钱乘旦所言。
“一个民族往往容易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迎面扑来的艰难险阻,但要战胜自己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荣耀却相对困难。
”
——摘编自吕文辉《浅析英国传统文化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不断反思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目的。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说明近代中、英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取向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1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清朝“百日维新”和“新政”比较(表5)
表5
“百日维新”
清末“新政”
甲午战后,列强纷至沓来,光绪痛感国事危艰,于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百日维新”画上了黑色休止符。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有:
设立制度局,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革旧机构,裁撤冗员,提高行政效率。
保护和奖励工商业,设立农工商机构,编制预算决算。
裁汰旧军队,训练新式海陆军。
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创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派人出国留学。
建立法律制度等。
庚子国变后,慈禧太后恐民心丧失,统治难以为继,于1901年1月,颁布上谕,实行改革。
五大臣出洋、仿行立宪、皇族内阁接踵而至。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新政终究“花开不复久”,走到了尽头。
“新政”的主要内容有:
增设新机构,裁撤冗官冗衙,整顿吏治。
提倡和奖励私人资本办工厂,承认私人财产合法。
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改革军制。
废除科举,设立新式学堂,提倡出国留学,颁行癸卯学制。
编纂新法典,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仿效西方建立司法制度。
从材料中提取“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
(二)选考题:
共2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对应题号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必须与所涂题目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2.【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10分)
海螺沟(位置见图8)位于贡嘎雪峰脚下,晶莹的现代冰川从高峻的山谷铺泻而下,将寂静的山谷装点成玉洁冰清的琼楼玉宇;巨大的冰洞、险峻的冰桥,使人如入神话中的水晶宫。
图8
根据海螺沟自然环境特点,指出到海螺沟旅游需要注意的事项并说明原因。
43.【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10分)
珍珠是生长在一些软体动物中的稠密凝结物,一般呈圆形和梨形、白色或浅色,具有光泽,经济价值高。
我国是淡水珍珠的生产大国,其产量占世界产量的95%。
从事养殖人员为了追求养殖的利益最大化,养殖过程中需要投放大量的饲料,造成珍珠大规模、高密度养殖,取出珍珠后的大量的蚌壳、蚌肉随意抛弃进入河湖。
珍珠养殖产生的水体,基本上都为劣质水体。
近年来,我国湘、鄂等省区已严格限制或责令取缔珍珠养殖,并逐步实施转型升级。
分析湖北、湖南等省区限制与取缔珍珠养殖的原因。
44.【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
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
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
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
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
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
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9分)
45.(15分)【历史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对外宣传是国家塑造海外形象,推进外交政策的重要方式。
太平洋战争期间,罗斯福总统专门成立了美国官方宣传机构战争信息署。
美国对日宣战后,战争信息署在中国相继设立了重庆、昆明等八个办事处,通过报纸、图片展、电影和广播等媒介,在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把美国描绘成“自由民主的典范”、“国际主义斗士”和“中国人的忠实盟友”。
20世纪40年代,当大部分中国民众对美国和美国人尚无清晰概念时,战争信息署在形成中国人的“美国印象”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一摘编自王容恒《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宣传塑造的美国形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决策者在华塑造正面光辉的“美国形象”的原因。
(8分)
(2)抗日战争结束至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中国做了哪些不符合其塑造的“美国形象”之事?
(7分)
46.【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
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
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
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
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
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
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
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
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
(6分)
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CABADADDBDA
二、综合题
36、
(1)地势整体上西(北)高东(南)低(2分)。
理由是河流几乎都自西(北)向东(南)流(2分)。
(2)由南向北干燥度愈来愈大(2分)。
原因:
受秦岭阻挡,由南向北(受夏季风影响愈来愈小),降水量逐渐减少(2分);愈向北,离冬季风的源地越近(气候的大陆性越强),大风天气越多,蒸发愈强(2分);愈向北,植被覆盖率愈低,蒸发更旺盛(2分)。
(3)北部:
位于秦岭以北(1分),旱地农业为主(1分),作物两年三熟(1分),主要粮食作物小麦(谷子).。
(1分)
南部:
位于秦岭以南(1分),水田农业(立体农业)为主(1分),作物一年两熟(1分),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1分)
(4)赞同。
理由:
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占主要地位,市场需求量大;该省是我国的煤炭储量和生产大省,(紧邻京津唐地区,距沪宁杭地区近),能源的区位优势明显;大力发展火电可以缓减煤炭外运压力;围绕发电和炼焦等产业,能够延长产业链,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并能减少三废的排放量;其最终目的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任意三点6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不赞同。
理由:
加大煤炭转换将带动原煤开采量增加,会进一步使当地(生物、土壤、河湖等)生态环境恶化;次生灾害加剧;火力发电和炼焦业需要大量淡水,而当地水资源缺乏;火力发电和炼焦过程中将产生三废,污染环境;尤其是集中炼焦和发电,致使污染物相对集中,对当地危害性更大;加大煤炭的转化,可能抑制其它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
(任意四点8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7、
(1)分布不均;总体西南多于东北,中间多于西北、东南两侧;A地附近最多(每点2分,答对2点即可得4分)。
距海较近;外宽内窄的山谷地形;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形成了大量地形雨。
(2)夏季气温不高,作物生长期长;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病虫害较少;环境污染少等(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得6分)。
(3)生物物种宝库的理由:
该峡谷水热充足(2分),相对高度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2分),生物资源种类多。
地质博物馆的理由:
峡谷相对高度大,两侧垂直岩层多(2分);位于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附近),岩石及地质构造种类多(2分)。
42.
答案:
海拔较高,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袋、抗缺氧药品等;地势高,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冰雪反射率大,带太阳镜(护目镜);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带足保暖防寒衣物;地处构造运动活跃区(人类活动影响),山体植被遭到破坏,要注意防范冰雪(冰)崩、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43.
人工养殖珍珠对淡水河、湖会产生严重的水污染;大规模、高密度的养殖及大量饲料的投入,会使水中的氮、磷物质增加,氧的含量减少从而形成水的富营养化,水质下降;在珍珠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一些蚌壳、蚌肉(废弃物)进入河湖会直接或间接污染水质;环保等相关部门对养殖生产过程中水质要求的标准提高。
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政治参考答案
12—16CBDDB17—23ACCCBCC
38答案:
(1)①网络购物持续增长是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
(2分)
②网络购物持续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直接原因是居民收入的提高;其次,也受到攀比、从众等消费心理的影响;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为消费者打造新时空购物平台。
(4分)
③网络购物持续增长有助于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促进生产发展,拉动经济增长,不应盲目排斥抵制。
(3分)
④网络购物也存在诸多的问题,要求我们消费者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企业应诚信经营、提供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政府应该加强市场监管,改善网络消费环境。
(3分)
(2)答案①面向市场,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发展人工智能重点技术,力争全球领先。
②与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或产业政策)相结合,加大研发的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③实施AI人才培养战略,培育高水平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和团队。
④加强技术研发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高端人工智能人才引进力度,弥补我国AI人才劣势。
(每点3分,满分12分)
39
(1)答案 材料反映近5年来,我国贫富差距逐年缩小,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公平。
但仍超过国际警戒线。
(4分)
1实现“减贫脱困”,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3分)
2改善民生,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最终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3分)
3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实现脱贫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3分)
4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这也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的必然要求。
(3分)
(2)【答案】①依据:
①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重视创新型人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②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重视人才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③劳动者素质和质量的提升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提升人力资本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人才短板。
④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重视人才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
科技进步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24—28DDDDB29—35BCDBCDA
41.
(1)背景:
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重;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经济因素日益成长;西学传播深入,传统思想观念受到冲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存在冲突;开明知识分子的不断探索等。
(任4点8分)目的:
学习西方,探索独立富强之路。
(2分)
(2)特点:
热爱自由,崇尚民主,尊崇理性,宗教宽容。
(任3点3分)
不同取向的历史影响:
①中国:
一方面逐渐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促进了思想解放、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进程;(3分)但另一方面照搬西方文化的做法,也未能在近代中国实现独立富强。
(3分)
②英国:
坚持回归传统文化的做法,促进了宗教改革和思想解放,确立了君主立宪体制,推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和自由主义体制的确立;(4分)但过于尊崇传统文化的风尚,也阻碍了英国在近代后期的深入创新和持续发展。
(2分)
42.(12分)
评分说明
(1)论题切合题意且明确(2分);阐述史实符合材料且正确(6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分);结论(2分,但简单重复论题不给分。
)
一等(12—10分)所拟论题切合题意且明确,阐述史实正确,中外关联,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所拟论题接近题意且明确,阐述史实正确,中外关联,逻辑较严密,表述较为清楚。
三等(4—0分)所拟论题偏离题意,阐述史实欠正确,表述不清楚。
(2)示例
论题1:
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都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阐述:
甲午战后,列强对华加大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采取了降俸、增加商税的措施,但官员将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阶级矛盾激化。
八国联军侵华,攻占北京,烧伤抢掠,罪恶累累,民族矛盾激化;《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巨额赔款加大对人民的剥削,人民反清情绪高涨。
总结:
统治危机带来国家治理方式的变化。
论题2:
清末新政是百日维新的继承与发展(镇压戊戌变法的慈禧太后成为戊戌变法遗嘱的执行者)。
阐述:
清末被迫推行的“新政”,其改革举措远比“百日维新”范围广泛、更有力度;
在政治制度层面,从“改官制”扩展到“预备立宪”;
在经济制度层面,从奖励农工商业,扩展到试图确立以个人为本位的财产权制度;
在军事制度层面,从编练新式陆军,扩展到确立近代军制;
在文教制度层面,从设立学堂,改革科举,扩展到废除科举,建立近代学制;
在司法制度方面,从建立法律制度,扩展到建立近代法律体系和司法制度。
总结:
清末新政是戊戌变法的具体化和实践,符合社会需要和历史潮流的举措,必将被历史继承。
论题3:
百日维新与清末新政均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
阐述:
政治上,两者都是想与世界接轨,试图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经济上,两者都在政府层面允许乃至奖励办实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军事上,两者都主张建立新军;文教上,两者都主张学习西方,步入西方资本主义教育轨道;司法上,两者都主张建立法律制度,尝试建立法制化国家。
总结:
国家体制的近代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和时代发展方向。
论题4:
清末新政比百日维新影响更为深远。
阐述:
百日维新仅推行了103天,除保留了京师大学堂外,其他措施尽被废除,加之办法措施过多、过急,地方保守势力的阻挠,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有限。
清末新政历时10年之久,涉及社会发展的多个层面,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教育、军事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
自上而下的改革需要统治集团的大力推动和足够实践才能发挥作用。
其他答案,符合逻辑和史实,亦可。
43.
(1)区别:
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3分)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
(3分)
(2)意义:
方便纪年;(2分)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3分)长期使用,影响深远;(2分)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2分)
44.
(1)原因:
抵制日本的反美宣传;鼓舞中国抗战信心;促进中美合作抗日;传播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引导中国走向亲美之路。
(说明:
原因每点2分,答出4点即得9分)
(2)史实:
干涉中国内政,支持蒋介石政府内战;倾销美货,经济侵略;军事上封锁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台湾;孤立封锁新中国。
(说明: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得6分)
45.
(1)原因:
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共同:
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夏银川 一中 届高三 第一次 月考 历史试题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