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docx
- 文档编号:7646878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37.96KB
武夷岩茶.docx
《武夷岩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夷岩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
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
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
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红袍茶。
武夷岩茶的形态特征:
叶端扭曲,似蜻蜓头,色泽铁青带褐油润.内质活、甘、清、香。
有明显的岩骨花香。
武夷岩茶名岩产区为武夷山市风景区范围,区内面积70km²。
[1]
中文名称武夷岩茶
地理标志GB/T18745-2006
批准时间2006年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编号Ⅷ—63
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地区福建省武夷山市
原产地范围武夷岩茶名岩产区、丹岩产区
产品分类大红袍、名枞、肉桂、水仙、奇种
武夷岩茶历史发展
武夷岩茶时代溯源
商周时,武夷茶就随其“濮闽族”的君长,会盟伐纣时进献给周武王了。
西汉时,武夷茶已初具盛名。
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孙樵在《送茶与焦刑部书》中提到的“晚甘侯”是武夷茶别名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2]
宋代中国制茶技术进入改革时期,饮茶风气盛行,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各地产茶不下百种,仅贡茶就几十种。
此时的武夷茶也是北苑贡茶的一部分,运往建州进贡。
元代的统治者嗜茶成性,且颇有品茶功夫,武夷茶便成了首选,于是在元代武夷茶正式成为贡茶。
元大德六年(1302年)朝廷为了监制贡茶,特地在武夷山的四曲溪畔设置“御茶园”当时武夷茶就大量进贡了,而且长达255年,从客观上扩大了武夷茶的影响。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皇帝朱元璋诏令产茶地,禁止蒸青团茶,改制芽茶入贡,逐渐向炒青绿茶转变;明末清初由于加工炒制方法不断创新,在制茶过程中不断摸索,就出现了乌龙茶。
清代是武夷岩茶全面发展时期,武夷茶区不仅有生产武夷岩茶、红茶、绿茶,而且还有许多的名从。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土地改革,分茶山到农民,以户进行个体生产。
尔后成立互助组,农户联户生产,扩大了加工规模,岩茶产量达3000担。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农民茶山归集体所有,以生产队为核算,进行生产、分配。
17世纪,武夷茶开始外销。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
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
英国最早的茶叶文献中的“Bohea”意即为“武夷”之音译。
当时在伦敦市场上,武夷茶的价格比浙江的珠茶还要高,为中国茶之首。
19世纪20年代开始,武夷茶在亚非美一些国家中试种,至今已在30多个国家中安家落户。
进入本世纪80年代,武夷茶又风靡东瀛,被视为健美茶而倾倒无数佳丽。
[2]
1962年,岩茶总产仅2800多担。
此后的十多年,岩茶缓慢增加,至1978年总产才6400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茶叶生产得到重视。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全市有茶山10万亩,总产约8万担(毛茶),产值近亿元,有大小茶家130个,茶业从业人员3万人,茶叶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科研上也获得新成绩。
武夷肉桂无性繁育成功,由名枞上升为品种,栽种面积约3万里。
1995年,武夷山茶叶研究所对大红袍经过十多年的反复实验,无性繁育获得成功,免除了断代之忧,保持茶王大红袍的特征,并经省科委鉴定通过。
2002年武夷岩茶被国家确认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规范了一系列生产、制作、产品标准。
6月13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GB18745《武夷岩茶》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武夷岩茶按茶树品种分为名枞、传统品种二类,按产品分为大红袍、名枞、肉桂、水仙、奇种五类。
大红袍、名枞不分等定级;肉桂分特、一、二级;水仙、奇种分特、一、二、三级。
[3]
2003年,武夷山市政府牵头,将武夷星茶业与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强强联合,组合为新的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形成了以武夷星为龙头的武夷岩茶生产加工企业,大力发展武夷岩茶产业。
2010年,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创作的第五部印象作品—《印象·大红袍》在武夷山正式公演。
同年,武夷山市政府申报的“武夷山大红袍”被国家工商总局新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1年,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创作的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与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在北京联合推出的“印象大红袍”专属茶品牌。
这是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的“印象铁三角”合作执导的中国印象系列山水实景演出的第一个衍生茶类品牌,揭开中国茶叶品牌突围序幕。
同年,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武夷星WUYISTAR及图”获中国驰名商标。
[4]
武夷岩茶产地沿革
武夷岩茶生长环境
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回味无穷。
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曾有“百病之药”美誉。
乌龙茶中的明珠。
“武夷岩茶”是产于闽北武夷山市(原祟安县)武夷山岩上乌龙茶类的总称。
历史悠久。
据史料记载,唐代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
宋、元时期已被列为“贡品”。
元代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
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
欧洲人曾把它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
武夷岩茶自然地理
武夷岩茶产地介绍
武夷岩茶名岩产区为武夷山市风景区范围,区内面积70km2,即东至崇阳溪,南至南星公路,西至高星公路,北至黄柏溪的景区范围。
武夷岩茶丹岩产区为武夷岩茶原产地域范围内除名岩产区的其他地区。
[1]
武夷岩茶
武夷山坐落在福建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面积70平方公里,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
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
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
地质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多悬崖绝壁,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种茶,有“盆栽式”茶园之称根据生长条件不同有正岩、半岩、洲茶之分
武夷山的中心地带,盘卧着一条高低起伏的深长峡谷,谷底两侧的九座危峰,分南北对峙骈列。
谷中松柏成林,竹海连绵,谷底成行成列的茶树娇翠欲滴。
茶树倚山岩而植,是为岩茶。
武夷岩茶的茶园几乎都在“九龙窠”的岩壑幽涧之中,借谷底冬暖夏凉,雨量充沛的条件,特别是这里的土壤属于酸性岩石风化后形成孕育出岩茶独特韵味。
武夷岩茶生长环境
武夷岩茶
从地理学上来说,武夷山属于丹霞地形。
各具形态的巨大岩石山峰,武夷山地表之所以呈现褚红色,是因为岩石中铁元素年长日久氧化的结果。
武夷山岩石,主要是石英班岩,砾岩,红沙岩,页岩,凝灰岩等几种。
表层的土壤,则是富含腐殖质的酸性红壤。
这种土壤,正如古人所说的“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除了地形表土外,经纬度、海拔、气候也是重要因素。
武夷山景区处于北纬2743,,东经11801。
平均海拔六百多米,最高的三仰峰729米。
属于中海拔地区。
而一般来说,中国的名优茶,特别是乌龙茶,几乎都产于这种海拔地区。
气候则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温度在18—18,5之间。
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2000毫升左右。
一岩一茶
正岩区的植被非常特别。
因为岩石多,土层薄,高大树木很少,多为矮小乔木和灌木丛,其中有许多桂花和杜鹃;而在岩壁和溪涧边,则有许多野生四季兰和菖蒲。
这一来,一年四季,空气中始终弥漫着一股清新的花香,对岩茶的香型产生一定影响。
正岩茶区小环境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因为多在峡谷间,云雾易聚难散,所以空气湿度大,年平均湿度在80%左右。
这种小环境,为茶树提供了特别的生长条件。
所以,即使是同一品种茶树,种在不同的地方,也会产生一些变异。
这也是武夷岩茶“岩岩有茶,茶各有名”的缘故。
[5]
武夷岩茶品种分类
产于武夷山的乌龙茶,通称为武夷岩茶。
因产茶地点不同,又分有正岩茶、半岩茶、洲茶。
正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品质高味醇厚,岩韵特显。
半岩茶指武夷山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岩韵略逊于正岩茶。
洲茶泛指靠武夷岩两岸所产的茶叶,品质又低一筹。
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大红袍等,岩茶中以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著名,其它品种还有瓜子金、金钥匙、半天腰等品种。
大红袍
岩茶之王——大红袍
武夷山大红袍为武夷岩茶四大名枞之首,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誉,具有显著的健胃养胃药理作用。
大红袍最大的特点就是性质温和,适合四季饮用,还有突出的健胃养胃功效,肠胃不好和寒气重的人可饮用。
此外,还有防辐射和防日晒的作用。
[6]
铁罗汉
武夷最早的名丛。
清代郭柏苍《闽产录异》(1886年)记载:
"铁罗汉、坠柳条,皆宋树,又仅止一株,年产少许。
"传说原产地在慧苑岩内鬼洞和竹窠岩长窠。
据传,惠安施集泉茶店于19世纪中叶经营武夷岩茶,以"铁罗汉"最为名贵,有疗热病的功效,极受欢迎。
白鸡冠
白鸡冠之名在明代已有传闻,早于大红袍。
白鸡冠树高1.75米,分枝颇多,该树叶色呈淡绿,嫩叶浅绿微黄,叶面开展,春稍顶芽微弯,茸毫显露似鸡冠。
这也是白鸡冠名称之由来。
水金龟
原产于牛栏坑杜葛寨峰下半岩上,后被洪水冲至牛栏坑坑底的兰谷岩。
1919~1920年间,为此树曾引起诉讼。
[6]
武夷岩茶品质特性
岩茶泡好待君品
外形弯条型,色泽乌褐或带墨绿、或带沙绿、或带青褐、或带宝色。
条索紧结、或细紧或壮结,汤色橙黄至金黄、清澈明亮。
香气带花、果香型,瑞则浓长、清则幽远,或似水蜜桃香、兰花香、桂花香、乳香等等。
滋味醇厚滑润甘爽,带特有的“岩韵”。
叶底软亮、呈绿叶红镶边、或叶缘红点泛现。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
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属乌龙茶制作,区别于台湾乌龙茶追求鲜爽的轻发酵轻焙火、安溪乌龙茶追求花香的深发酵低焙火,采用深发酵重焙火做法。
青上(萎凋)
让茶叶的苦水走失,达到突出香气、滋味的目的,通常人们把这个过程叫萎凋或者做青。
做青过程中有走水、摇青、等青、发酵等工序交替进行,多次繁复。
摇青的目的是促进叶边缘摩擦,可以让水分走失更快。
等青是让水分走失的过程中,在温度和湿度的作用下起发酵作用,促进茶的酚类物质转化,达到气香味醇的目的。
要根据茶青的转化因素来决定摇次数,摇速度,摇多久,等多久等等,还要根据天气、湿度原因决定怎么摇。
做青好了以后,把茶叶堆放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进一步让茶叶的滋味醇和,这个时间比较短暂。
烘干
茶厂采用薪炭加温的办法,比采用的油燃和气燃方法多了一种烟香,发现,烟是香的。
烘干技术看似简单,温度的控制是关键,其实用多少温度把茶叶焙到几成干燥需留意。
乘热揉碾,看似做型,其实揉碾过程让剩余茶汁挤压出来,在茶叶表面形成“霜”,也是闻干茶香的主要味觉来源。
焙火
武夷岩茶是半发酵茶,在加工过程中还多了一道特殊的制作工艺——焙火。
传统的岩茶火功高,焙好后立即饮的话,火气未除会有燥感,所以一般要存放一段时间后再饮,这样滋味会更醇和。
而且经过焙火的茶叶不但可以稳定和提高茶叶的品质,还可以长时间的存放。
[4]
武夷岩茶价值功能
武夷岩茶营养
含有人类身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A、D、E、K、B1、B2、B3、B5、B6、H、C、P和肌醇等,除A、D、E、K较难溶于水外,其他均为水溶性维生素,泡茶时可充分利用;含有多种矿物质,如人体细胞不可缺少的钾,保护牙齿的氟及其他磷、钙、镁、铁、锌、钠、硼、硫等微量元素;还含有丰富的人类必需的多种氨基酸以及少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对人体营养的补充有所作用,它可溶于水的糖分极少,属于低热量饮料。
武夷岩茶功效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主要药理功能:
明目益思,轻身(减肥)耐老(延缓衰老),提神醒脑,健胃消食,利尿消毒,祛痰治喘,止渴解暑,抗辐射,抗癌防癌,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压,降胆固醇等等。
武夷岩茶所含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丰富,如钾、锌、硒的含量较多。
1847年罗莱特在茶叶中发现“单宁”(儿茶素)并从武夷岩茶中分离出“武夷酸”。
1861年哈斯惠茨证实武夷酸乃是没食子酸、草酸、单宁和槲皮黄质等的混合物。
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从的喜爱,曾有“百病之药”美誉。
武夷岩茶有十大功效:
1、提高免疫力:
茶可提高CONA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保护和调整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脉(MNNG)导致免疫功能,提高体内抗病性。
2、抗衰老:
茶中有茶多酚,提高全血(GSH—PX)的活力,有助于清除体内生物自由基,减少伤害,从而延缓了人体的衰老。
3、防癌:
茶崔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脉(MNNG)对诱发肠道恶性肿瘤有抑制作用,防止癌变。
4、防治心血管病:
茶可减少主动脉内膜质斑块和含量,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抗性增强。
茶多酚类化合物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脂含量,减少脂质沉积,并对血液粘度下降、减少血液高凝状态、防止血拴形成均有明显的影响。
5、保护泌尿器官:
茶中含黄酮醇类及苷类化合物,能利尿,抑制肾小管再吸收,促进氟化物排泄。
同时还有6.8-二硫辛酸对心脏性水肿、肝脏性水肿和妊娠生水肿都有治疗作用。
6、对消化器官的保健:
茶中的儿茶素对胃粘膜起收敛作用,适当抑制了胃液的分泌,对胃起着保护作用。
7、对牙齿的保健:
茶中氟的含量为27.3-146.6PPM,这种适当含量氟,能防治龋齿,增强骨骼坚韧度。
8、防止眼病:
茶中胡萝卜素B-紫萝酮是维生素A原,它可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能防治上皮组织角质变性增殖泪腺细胞病变,防止角膜角质增厚,防止眼疾。
9、减肥和美容:
由于降低血脂、胆固醇和三酸甘油含量,促进了胰脂肪的分解酶活性,抑制中性脂肪的增加,达到减肥和美容的效果。
10、除了上述功能外,武夷岩茶还有止渴、除疾、清凉解毒、兴奋神经中枢、消减疲劳、醒酒、解除酩酊、沉淀有害离子、消炎杀菌、抑制病毒、抗辐射、治辐射内外损伤等功效。
[4]
武夷岩茶品茗指南
武夷岩茶冲泡方法
武夷岩茶的冲泡,别具一格。
“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掾,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遂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
”开汤第二泡香才显露。
茶汤的香气自口吸入,从咽喉经鼻孔呼出,连续三次,所谓“三口气”,即可鉴别岩茶上品的气。
更有上者“七泡有余”。
武夷岩茶的香气馥郁,胜似兰花而深沉持久,滋味浓醇清活,生津回甘,虽浓饮而不见苦涩。
茶条壮结、匀整,色泽青褐润亮呈“宝光”。
叶面呈蛙皮状沙粒白点,俗称“蛤蟆背”。
泡汤后叶底“绿叶镶红边”,呈三分红七分绿。
武夷岩茶的冲泡方法:
正确的冲泡和品饮才能充分发挥出岩茶风韵和每泡茶的特征,领略茶中真谛,体会茶的无穷乐趣。
一、泡茶器具:
准备乌龙茶专用茶具一套(冲泡壶宜选用90-150毫升的紫砂壶或三才杯)。
二、投茶量:
冲泡壶具容积的1/2左右(1/3-2/3)。
三、泡茶用水:
以山泉水为上,洁净的河水和纯净水为中,硬度大或氯气明显的自来水不可用;水温需现开现泡为宜;水温低于95度或长时间连续烧开的水都略逊。
最好配备“随手泡”。
四、浸泡时间:
1至3泡浸泡10-20秒,以后每加冲一泡,浸泡时间增加10-20秒。
浸泡时间的调整原则为1至7泡的汤色基本一致,且可冲泡10余泡。
冲泡次数与浸泡时间有关。
五、浓淡调整:
用投茶量进行。
需淡些则投茶量少些为冲泡壶具容积的1/3-1/2,需浓些则投茶量多些为冲泡壶具容积的1/2-2/3。
六、品茶要领:
岩茶滋味醇厚,内涵丰富,有特殊的“岩韵”。
茶树品种特征能从滋味中体现;香气或高或长,高则浓郁,长则幽远,香型多样化,如花香、果香或带乳香、带密香等等;品茶时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并反复几次。
闻香有闻干茶香、盖香、水香、杯底香、叶底香等等;尝味时须将茶汤与口腔和舌头的各部位充分接触,并重复几次,细细感觉茶汤的醇厚度及各种特征,综合判断茶叶的特征和品位。
[4]
武夷岩茶品饮方法
岩茶汤水一般呈金黄或橙黄,带些微红,清澈亮丽。
茶青发酵的程度不同,还有烘焙的程度不同,泡出来的汤色也不同。
一般来,重发酵,高火功的岩茶,颜色较深较红;轻发酵,低火功的岩茶,颜色较浅较黄。
岩茶的茶汤,总的来说是甘、醇、鲜、滑。
但细细品赏之下,则又有许多具体特点:
甘:
有两种,一是入口即甘,只要是好岩茶,入口就有一种甜滋滋,凉沁沁的味道。
但是不像普洱的甘那样,有点腻感。
岩茶的回甘是发散型的,直接扩充你的喉咙,清凉开阔,你甚至觉得那不是回甘,但确实是喝了岩茶以后舌齿清甘,喉咙开阔,很舒服的一种感觉。
醇:
是指茶味的浓淡和茶汤的厚薄。
茶味是任何茶汤都有的,可以明显感觉到的类似中草药的特殊味道。
岩茶的茶味,比绿茶淡,比红茶黑茶浓。
茶汤则比绿茶厚稠。
但又不如普洱类黑茶,显的更清薄。
如与同为乌龙类的铁观音相比,茶汤更厚稠,茶味更浓郁。
所以,福建茶界比较岩茶与铁观音特征,有“南香北水”的说法。
鲜:
茶汤清新,鲜美,如同鸡汤一般。
曾经品过绿茶新贵安吉白茶,这种鲜感特别明显。
造成这种鲜感的原因是氨基酸含量是一般绿茶的一倍以上。
滑:
滑是相对于涩而言的。
茶汤入口后,舌尖有茶的感觉,再进入以后,舌头的后半部分好像已经失去了知觉,不用吞咽,茶汤已经“滑”进或者“化”进喉咙和肚子。
当然,好茶入口都很滑顺,但是因为岩茶茶汤较为浓稠,所以,滑或化就显的特别难能可贵。
武夷岩茶鉴别方法
判断加工
烟味:
易判定,主出现在焙茶环节出现走烟现像。
如:
焙笼焙茶里茶未掉入汤火中
青味:
非清香。
指茶叶中的青草味。
主要是因为发酵不到位产生。
馊味:
类似变质饭菜的味道。
产生原因是茶青在运输过程中受热,也称夏秋味。
是夏秋茶所具备的一种特征。
也是辨认夏秋茶的标准。
焦味:
类似于炒豆子的味道。
主要是杀青过程中,茶叶炒焦而产生。
反青味:
茶叶保存过程中受潮产生。
水味:
白开水的味道,指茶叶焙火未到位,水份存在于茶叶之中而产生。
感观审评
使用110CL小审评杯,取茶样五克,冲入沸水,一水座杯约三分钟。
在过程中感受盖香的变化及香气的表现。
(以异杂味为劣。
花果香为优)三分钟后出水。
此法易于区分茶叶是否存在异杂味。
可根据茶水的苦涩程度判定茶质的好坏。
低档的茶叶苦涩感极强。
二水三水均座杯约三分钟,感受盖香与一水时的变化,以香气低为劣,以香气持久为优。
出水,对比茶水的浓淡及茶水的厚醇度。
以口感变化的差异为品质鉴定的标准。
以茶水浓淡变化判定茶叶品质的优劣。
通过此方鉴定可得出以下结论:
香气:
以幽香持久为上,以香气变弱且快为下,异杂味为劣(此方极易判定茶叶中的异杂味)
茶汤:
以浓度变化小为上,以浓度变化大为劣。
口感:
以苦涩度的强弱区分茶叶品质。
回甘:
三水回韵的变化程度感受茶叶的品质。
[7]
异味判断
烟味:
易判定,要出现在焙茶环节出现走烟现像。
如:
焙笼焙茶里茶未掉入汤火中。
青味:
非清香。
指茶叶中的青草味。
主要是因为发酵不到位产生。
馊味:
类似于变质饭菜的味道。
焦味:
类似于炒豆子的味道。
主要是杀青过程中,茶叶炒焦而产生。
反青味:
茶叶保存过程中受潮产生。
水味:
白开水的味道。
指茶叶焙火未到位,水份存在于茶叶之中而产生。
武夷岩茶贮存方法
武夷岩茶爱吸异味,更怕潮湿、高温和光照。
烘烤加工的武夷岩茶成品茶极为干燥,用手指轻轻一捻即碎,是茶叶的最佳保存湿度。
茶叶贮存的最佳温度为0~10℃。
气温在15℃左右保存期不能超过4个月,气温在25℃以上,保存期不宜超过2个月,否则会出现较明显的变色和变味。
光照可加速茶叶的氧化作用,不可将茶叶放于透明玻璃和塑料容器内贮存,更不宜在阳光下晾晒。
由于高级茶叶均系细尖嫩芽加工而成,极易发生氧化和老化,即使在防潮、防光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花茶保存期也不宜超过1年,绿茶保存期则不宜超过半年。
家庭保存茶叶可放置冰箱冷藏室内,但也不宜超过1年。
①选用双层铁盖的茶叶盒,不宜装得太满,放入干燥剂,分层盖紧铁盖;
②采用深色玻璃瓶,放入茶叶和干燥剂,盖紧盖子并用石蜡封口,存于阴凉避光处;
③选用干燥的保温瓶,封好口;
④短期保存可先用干净纸包好,放入双层塑料袋内;
⑤放入冰箱内保存,温度在0~10℃之间最佳,不能与香皂同放,也不能与糖放在一起;
⑥生霉,不可晒,放在锅中干焙10分钟左右可复原,锅要干净,火不宜太大;
⑦要干燥、洁净、避光、低温、少氧;忌水分含量高、接触异味、光线照射、高温环境、暴露空气。
武夷岩茶获奖荣誉
2003年,武夷山市被国家文化部授予“茶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2006年5月20日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荣获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代表中国乌龙茶传统制作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8-9]
2013年,共有24家获得质检总局批准使用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专用标志。
[10]
武夷岩茶岩茶文化
武夷岩茶文化活动
自1990年以来共举办六届“武夷岩茶节”、三届“无我茶会”、四次“茶王赛”,大大地扩大了武夷岩茶的影响。
武夷茶界人士及有关领导还多次到日本、朝鲜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区交流茶文化。
武夷山有关人员撰写出版有不少茶书、文章、光盘。
主要有《佳茗飘香》、《趣谈武夷茶》、《漫话武夷茶文化》、《武夷茶文化》(光盘)等。
茶文章主要登载于《农业考古·茶文化专号》、《福建茶叶》等刊物、报纸。
由黄贤庚主撰的《武夷茶艺》(18道),经推练演出后,产生良好反响,且经久不衰,在国内广为传播,并到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地区演出,收到很高评价。
武夷岩茶故事传说
大红袍的由来
一曰,大红袍茶树受过皇封,御赐其名,故当地县丞于每年春季(到来)亲临九龙窠茶崖,将身披红袍脱下盖在茶树上,然后顶礼膜拜,众人高喊:
“茶发芽”待红袍揭下后,茶树果然发芽,红艳如染。
二曰:
相传清朝时候,有一文人赴京赶考,行到九龙窠天心永乐禅寺,突发腹胀,腹痛不已,后经天心寺僧赠送大红袍茶,饮后,顿觉病体痊愈,得以按时赶考,高中状元。
为感念此茶治病救命之恩,今科状元亲临茶崖,焚香礼拜,并将身披红袍,脱下盖在茶树上,大红袍遂得此名。
三曰:
大红袍因春芽萌发的嫩芽呈紫红色,远远望去,茶树红艳,因而得其名,故历史上亦有“奇丹”之称。
另一传说资料
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
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
老方丈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
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
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
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
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
”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
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
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
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
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
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
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
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
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11]
武夷岩茶茶艺欣赏
第一道恭请上座:
请客人到上位,主人或侍茶者彻茶、把壶泡茶、斟茶待客。
第二道孟臣沐霖:
即烫洗茶壶。
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家,后人把名茶壶喻为孟臣。
第三道乌龙入宫:
把乌龙茶放入紫砂壶内。
第四道悬壶高冲:
把盛开水的长嘴壶提高冲水,高冲可使茶叶翻动。
第五道春风拂面:
用壶盖轻轻刮去表面白色泡沫,使茶清新洁静。
第六道重洗仙颜:
用开水浇淋茶壶,既洗净壶外表面,又提高壶温。
重洗仙颜为武夷山云窝一石刻。
<
第七道若琛出浴:
即烫洗茶杯。
若琛为清初人,以善制茶杯而出名,后人把名贵茶杯喻为若琛。
第八道玉液回壶:
把冲泡出的茶汤再倒回壶中,以均匀茶汤。
第九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武夷岩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