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合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
- 文档编号:7645940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72.23KB
精品解析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合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
《精品解析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合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合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合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
2019年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Mg-24Al-27
S-32Cl-35.5Fe-56Cu-64Ba-137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人造丝(纤维素)和蚕丝织物
B.二氧化氯(ClO2)是新型水处理剂,具有消毒杀菌作用
C.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
D.“光化学烟雾”、“硝酸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有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蚕丝属于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所以可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人造丝(纤维素)和蚕丝织物,A正确;
B.二氧化氯(ClO2)具有强的氧化性,因此消毒杀菌,故常用作水处理剂,B正确;
C.纳米铁粉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物质颗粒,但不能吸附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C错误;
D.氮氧化物可导致光化学烟雾机酸雨的形成,因此“光化学烟雾”、“硝酸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有关,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乙酸能够与CuO反应,而乙醇不能
B.甲烷、甲苯、乙醇、乙酸和酯类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C.基本营养物质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
D.乙烯、乙醇、苯都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热条件下乙醇可被CuO氧化,生成乙醛,A错误;
B.甲烷能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甲苯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醇的酯化反应以及酯的水解属于取代反应,B正确;
C.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蔗糖、葡萄糖、油脂都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
D.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乙醇含有醇羟基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但苯不能被能酸性KMnO4溶液氧化,因而不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3.任意两个环共用两不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的环烃称为桥环化合物。
金刚烷就是其中的一种,其结构如图示。
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癸烷互为同分异构体B.二氯代物超过3种
C.分子结构中不含甲基D.结构中含有2个以上6元环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物质分子式是C10H16,癸烷分子式是C10H24,二者的分子式不相同,因此不属于同分异构体,A错误;
B.该分子中含有2种不同位置的H原子,一种是连接3个C原子,一种中连接2个C原子。
若2个Cl原子位于同一个C原子上,只有1种;若连接在2个Cl原子连接在不同的C原子上,可以是1个Cl在只有1和H原子的C原子上,1个在具有2个H原子的C原子上;也可以是2个Cl原子都在具有2个H原子的C原子上,这时2个Cl原子可以在同一个六元环上,也可以是在两个不同的六元环上,因此二氯代物超过3种,B正确;
C.根据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在物质分子中不含甲基,C正确;
D.根据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
在该物质中含有4个六元环,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4.W、X、Y、Z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W与Y位于同一主族,X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
B.X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pH<7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 D.Y与Z形成的化合物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短周期元素X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X为Al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且Y原子序数大于X,则Y为Si元素;W与Y位于同一主族,W为C元素;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则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4-3-4=7,且Z原子序数最大,则Z为Cl元素,结合原子结构特点及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性质解答。 【详解】综上所述可知W为C元素,X为Al元素,Y为Si元素,Z为Cl元素。 A.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则半径越小,因此原子半径X>Y,A正确; B.X与Z形成的化合物为AlCl3,该物质是强酸弱碱盐,Al3+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故其水溶液的pH小于7,B正确;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由于非金属性Z>W>Y,所以它们的相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Z>W>Y,C错误; D.Y与Z形成的化合物分子SiCl4是正四面体结构,分子是对称的,正负电荷的重心重合,因此该物质的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的知识,试题将元素的位、构、性有机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推断能力的典型题目,准确把握题中信息,能够推断出元素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5.25℃时,将浓度均为0.1mol/L、体积分别为Va和Vb的HA溶液与BOH溶液按不同体积比混合,保持Va+Vb=100nL,Va、Vb与混合液的p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a(HA)=Kb(BOH)=1×10-6 B.b点时,c(A-)=c(B+)=c(H+)=c(OH-) C.c点时,c(A-)>c(B+) D.a→c过程中 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0.1mol/LHA溶液pH=3,c(H+)=10-3mol/L Ka= =10-5mol/L,A错误; B.b点是两者等体积混合溶液呈中性,则c(A-)=c(B+),c(H+)=c(OH-),但水电离程度是微弱的,盐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远大于水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为: c(A-)=c(B+)>c(H+)=c(OH-),B错误; C.a→b酸过量,b点时酸、碱恰好中和,b→c碱过量,则c(OH-)>c(H+),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A-)+c(OH-)=c(B+)+c(H+),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c(A-) D. ,水解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因此在该过程中 不变,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6.用下列实验方案及所选玻璃容器(非玻璃容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玻璃仪器 A 除去KNO3中少量NaCl 将混合物制成热的浓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酒精灯、烧杯、玻璃棒 B 证明CH3COOH的酸性强弱 用pH试纸测定0.1mol/LCH3COONa溶液的pH 玻璃棒 玻璃片 C 证明AgBr的溶度积比AgCl小 向AgNO3溶液中先滴加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后,再向其中滴加同浓度的NaBr溶液 试管、滴管 D 配制1L16%的CuSO4溶液(溶液密度≈1g/mL) 将25gCuSO4·5H2O溶解在975g水中 烧杯、量筒、玻璃棒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滤时还需要用漏斗,该实验中没有漏斗,选项A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0.1mol/LCH3COONa溶液的pH,pH>7,证明CH3COOH为弱酸,所需要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玻璃片,选项B正确; C、加入氯化钠溶液需过量,然后滴加溴化钠,如果出现淡黄色沉淀,说明溴化银的溶度积比氯化银的小,使用的玻璃仪器是试管和滴管,选项C错误; D.1L16%的CuSO4溶液(溶液密度近似为1g/mL)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1mol,溶液的质量是1000g,25gCuSO4•5H2O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是0.1mol,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溶液的配制及溶度积的应用等。 易错点是选项C,出现沉淀后,滴加后NaBr溶液,溶液中AgNO3有剩余,此时滴加NaBr发生离子反应: Ag++Br-=AgBr↓,不能说明AgBr和AgCl溶度积的大小。 7.据报导,我国已研制出“可充室温钠—二氧化碳电池”,电极材料为钠金属片和碳纳米管,电解液为高氯酸钠四甘醇二甲醚,电池总反应为: 4Na+3CO2 2Na2CO3+C,生成固体Na2CO3沉积在碳纳米管上。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钠金属片发生氧化反应 B.放电时吸收CO2,充电时释放CO2 C.放电时Na+向碳纳米管移动 D.放电时的负极反应为2Na-2e-+CO32-=Na2C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放电时钠金属片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 B.原电池中正极上吸收CO2气体,CO2中的C原子得到电子,被还原产生C单质,充电时C单质失去电子,与Na2CO3反应变为CO2气体,同时产生金属Na,B正确; C.放电时Na+向负电荷较多的正极碳纳米管方向移动,C正确; D.放电时的Na失去电子,与CO2结合形成Na2CO3,负极反应为: 4Na-4e-+3CO2=2Na2CO3+C,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8.研究发现,含Pm2.5的雾霾主要成分有CO2、SO2、NOx、CxHy及可吸入颗粒等。 为减少雾霾要进行脱硝、脱硫、脱碳,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脱硝。 为消除NOx对环境的污染,利用NH3在一定条件下与NO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 已知: 4NH3(g)+5O2(g) 4NO(g)+6H2O(g)△H=-905kJ/mol N2(g)+O2(g) 2NO(g)△H=+180kJ/mol ①NH3(g)与NO(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图是①中反应过程中NH3的体积分数随X变化的示意图,X代表的物理量可能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2)脱硫。 下图电解装置可将雾霾中的SO2、NO转化为(NH4)2SO4。 ①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 ③某种脱硫工艺中将废气处理后,与一定量的氨气、空气反应,生成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物,可作为化肥。 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水溶液pH<7,其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常温下,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硝酸铵溶液中滴加适量的NaOH溶液,使溶液的pH=7,则溶液中c(Na+)___________c(NO3-)(填写“>”“=”或“<”)。 (3)脱碳。 将CO2转化为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2(g)+3H2(g) CH3OH(g)+H2O(g)△H取五份等体积的CO2和H2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 3),分别加入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甲醇的体积分数 (CH3OH)与反应温度T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则上述CO2转化为甲醇的反应的△H=___________0(填“>”“<”或“=”)。 请解释b比a纵坐标大的原因___________。 【答案】 (1).4NH3(g)+6NO(g) 5N2(g)+6H2O(g)△H=-1805kJ/mol (2).温度或压强(3).因为该反应是放热及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平衡均逆向移动,使NH3的体积分数增大(4).5SO2+2NO+8H2O (NH4)2SO4+4H2SO4(5).NO+5e-+6H+=NH4++H2O(6).NH4++H2O NH3·H2O+H+(7).<(8).<(9).由图可知a、b均未达到平衡状态,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即v(b)>v(a),在相同时间内,b生成的甲醇多,体积分数大 【解析】 【分析】 (1)①根据盖斯定律,将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叠加,就可得到相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根据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且是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利用温度、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分析; (2)①SO2失电子形成硫酸; ②NO得电子生成铵根; ③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显示酸性,硝酸铵溶液中滴加适量的NaOH溶液溶液的pH=7,则反应后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根据电荷守恒来判断; (3)根据图象分析,甲醇含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特征,开始反应进行,平衡后,升温平衡逆向进行,根据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知识来回答,a、b两点均为平衡状态,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产物甲醇的体积分数会增大。 【详解】 (1)①已知a: 4NH3(g)+5O2(g)=4NO(g)+6H2O(g)△H=-905kJ/mol b: N2(g)+O2(g)=2NO(g)△H=180kJ/mol 依据盖斯定律,b×5,整理可得热化学方程式合并计算: Ⅰ×5+Ⅱ得到: 4NH3(g)+6NO(g)=5N2(g)+6H2O(g)△H=-1805kJ/mol, ②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平衡均逆向移动,从而使NH3的体积分数增大; (2)①SO2中的S元素化合价为+4价,在反应中失电子变为+6价的硫酸,反应方程式: 5SO2+2NO+8H2O (NH4)2SO4+4H2SO4; ②在阴极上NO得电子生成NH4+,电极反应式为: NO+5e-+6H+=NH4++H2O; ③硫酸铵和硝酸铵都是强酸弱碱盐,在水溶液中NH4+发生水解反应,消耗水电离产生的OH-,当最终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H+)>c(OH-),所以溶液的pH<7,其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NH4++H2O NH3•H2O+H+,常温下,向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硝酸铵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氨水溶液,使溶液的pH=7,则c(H+)=c(OH-),由于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所以c(H+)+c(NH4+)+c(Na+)=c(NO3-)+c(OH-),而c(H+)=c(OH-),因此c(NH4+)+c(Na+)=c(NO3-),所以c(Na+) (3)根据图象分析知道: 在温度不很高时,升高温度,更多的反应物转化为甲醇,甲醇的含量增大,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再温度升高,甲醇的体积分数φ(CH3OH)减小,说明是个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属于△H<0;另外图中a、b均是未达到平衡状态,由于温度b>a,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所以v(b)>v(a);在相同时间内,速率越快,产生的甲醇就越多,由于v(b)>v(a),所以b生成的甲醇多,甲醇的体积分数大,即比a纵坐标大。 【点睛】本题考查了盖斯定律的应用、盐类水解原理、电解原理以及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影响因素的知识,涉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热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等,注意盖斯定律只与物质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9.KIO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作为食盐中的补碘剂,常见制备方法如下。 (1)氯酸钾氧化法: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6I2+11KClO3+3H2O=6KH(IO3)2+5KC1+3C12,每生成3molKH(IO3)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向反应后溶液中加______溶液得到KIO3。 (2)一种由含碘废水制取碘酸钾的工艺如图: ①进行“过滤1”时,需同时对CuI沉淀进行洗涤。 在洗涤液中可通过滴加______盐溶液来检验其是否已洗涤干净。 ②“制FeI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在KIO3、KHSO3的酸性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KI(催化剂)和淀粉,不停地搅拌,反应机理为: 第一步IO3-+5I-+6H+=3I2+3H2O 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当反应进行到1.5min时,溶液突然变为蓝色,随之又很快消失,则第______步反应速率快。 ④改变反应温度,重复上述实验,得到温度(T)与溶液变蓝所需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超过50℃后溶液不会再变蓝)。 根据图象,请你分析温度低于50℃时,溶液变蓝所需时间与反应温度的关系: _________。 (3)山东省已下调食用盐碘含量标准每千克盐含碘25毫克(波动范围为18~33mg•kg-1)。 测定食盐试样中碘元素含量的步骤如下: 称取4.000g市售食盐加入锥形瓶中,依次加入适量的水、稍过量KI及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加入12.00mL 6.000×10-4mol•L-1Na2S2O3溶液,与生成的碘恰好完全反应。 有关反应原理为: 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I2+2S2O32-=2I-+S4O62-。 计算该食盐试样中碘元素的含量______mg•kg-1。 【答案】 (1).30NA (2).KOH(3).BaCl2[或Ba(NO3)2](4).2Cul+Fe=Fel2+2Cu(5).I2+HSO3-+H2O=2I-+SO42-+3H+(6).二(7).温度低于30℃时,温度越高,溶液变蓝所需时间越短;温度高于30℃时,温度越高,溶液变蓝所需时间越长(8).38.10 【解析】 【详解】 (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6I2+11KClO3+3H2O=6KH(IO3)2+5KC1+3C12,I2的化合价由0价到+5价,每生成6molKH(IO3)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60mol,则生成3molKH(IO3)2转移的电子数为30mol即30NA。 根据反应生成的产物KH(IO3)2,要制得KIO3,需向反应后溶液中加KOH溶液,发生的反应为KH(IO3)2+KOH=2KIO3+H2O。 答案: KOH。 (2)“过滤1”操作之前溶液中主要含有硫酸盐,所以只要洗涤滤液中没有SO42-,就表示沉淀已经洗涤干净,检验SO42-离子常用的试剂是BaCl2溶液等可溶性钡盐溶液和稀硝酸(或稀盐酸).答案: BaCl2或Ba(NO3)2。 ②由流程图可知CuI和Fe可以“制FeI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I+Fe=FeI2+2Cu。 答案: 2CuI+Fe=FeI2+2Cu。 ③在KIO3、KHSO3的酸性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KI(催化剂)和淀粉,不停地搅拌,反应机理为: 第一步IO3-+5I-+6H+=3I2+3H2O,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HSO3-+H2O=2I-+SO42-+3H+。 当反应进行到1.5min时,溶液突然变为蓝色,随之又很快消失,说明第二步反应速率快。 ④根据图像可知,温度低于30℃时,温度越高,溶液变蓝所需时间越短,说明催化剂的活性在30℃最好,且温度较高时化学反应速率较快;温度高于30℃时,温度越高,溶液变蓝所需时间越长。 答案: 温度低于30C时,温度越高,溶液变蓝所需时间越短;温度高于30C时,温度越高,溶液变蓝所需时间越长。 (5)根据题目提供的反应原理可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I2+2S2O32-=2I-+S4O62- KIO3 3I2 S2O32-,n(I)=n(KIO3)=1/6n(S2O32-)=1/6 6.000 10-4mol•L-1 12.OOmL 10-3L•mL-1=1.200 10-6mol,m(I)=1.200 10-6mol 127g•mol-1 103mg•g-1=0.1524mg碘含量为: 0.1524mg/(4.000g 10-3kg/g)=38.10mg/kg。 答案: 38.10。 10.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 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 I.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充分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最NaOH溶液,过滤。 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 (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 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中反应生成BaCO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__(填标号)。 ①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②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③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④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7)实验中准确称取8.00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g。 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8)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I. (1)Al(OH)3+OH-=AlO2-+2H2O (2)有白色沉淀生成,加HCl后沉淀全部溶解,同时产生气泡 II. (3)将样品与HCl反应后生成的CO2吹入C中,全部被Ba(OH)2吸收 (4)防止空气中CO2进入C,影响实验 (5)CO2+Ba(OH)2=BaCO3↓+H2O (6)c、d (7)25% (8)样品与HCl反应生成的CO2中混有HCl和H2O,均会造成溶液增重 【解析】 I. (1)滤渣中含有Al(OH)3,Al(OH)3溶于NaOH溶液生成NaAlO2和H2O,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也可写为Al(OH)3+OH-═[Al(OH)4]-);正确答案: Al(OH)3+OH-=AlO2-+2H2O。 (2)NaAlO2溶液呈碱性,通入过量CO2时沉淀Al(OH)3和NaHCO3,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酸溶液,所以产生的沉淀溶于稀盐酸中,所以看到的现象是: 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沉淀溶解;正确答案: 有白色沉淀生成,加HCl后沉淀全部溶解,同时产生气泡。 II.(3)装置中残留部分二氧化碳,不能被完全吸收,导致测定的碳酸钡的质量偏小,持续缓缓通入空气的作用: 把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解析 辽宁省 葫芦岛市 普通高中 届高三 下学 第一次 模拟考试 综合 化学试题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