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7637338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54
- 大小:63.95KB
《论语》教学设计.docx
《《论语》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教学设计.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语》教学设计
《论语》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文。
3、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开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珍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局部,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局部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局部《〈论语〉十那么》。
二、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全班齐读:
感知课文内容。
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3、正音、正字。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重点词语:
⑴教师导学:
⑵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如果开始不理解,试着再读几遍。
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
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
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重点掌握以下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死而后已。
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
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
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
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须重点讲解的句子: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
⑶传不习乎
⑷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巳诲女知之乎!
四、朗读、背诵
反复朗读,直到成诵。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识记字词。
3、预习剩余局部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研读后五段内容。
2、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3、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课文。
2、考查句子的翻译及其重点词语的解释。
二、理解后五段内容
按第一课时要求,逐句翻译剩余各段。
教师须重点讲解的:
1、见贤思齐焉。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4、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概括思想内容
指导学生将课文有关内容归纳到如下几点:
1、学习方法。
2、学习态度。
3、思想修养。
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
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学习体验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良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④透过外表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
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五、教师小结
六、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
《论语》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2、吸收孔子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局部。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两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春秋时期,有一位老人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一起争辩。
他就走过去问他们争辩什么。
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中午时就距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那么认为正好相反。
第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伞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和饭钵那样大了,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
〞第二个小孩那么说:
“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热得像把手伸在热水中一样,这不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对这个问题,老人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
对。
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一文化伟人的孔圣人──孔子。
今天,就让我们来领略孔子思想的博大与精深吧!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
愠曾子三省罔殆女凋
2、朗读成诵:
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各自练读。
⑵检查背诵情况。
3、从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出其大体意思,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逐章逐句翻译,品味探究。
每小组派1—2名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例1:
“人不知而不愠〞这句话讲的是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告诉我们对人要懂得宽容和理解。
例2:
第四那么讲的是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学习是根底是前提,思考能使学习更深刻。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翻译上或内容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在黑板上汇总,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例如: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一那么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温故〞是复习稳固旧知识,是手段,“知新〞那么是获取新知识,是目的。
只能记诵一些知识,而不能将知识融会贯穿,不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新发现的人,是不可以为师的。
五、拓展延伸
1、再次检查背诵情况。
2、教师读《论语》中的局部章节,学生从中找出常见的成语、格言和警句来。
⑴巧言乱德,小不忍那么乱大谋。
〔小不忍那么乱大谋〕
⑵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⑶质胜文那么野,文胜质那么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质彬彬〕
⑷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性相近,习相远〕
⑸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以文会友〕
⑹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道听途说〕
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那么不复也。
〔举一反三〕
⑼名不正,那么言不顺。
言不顺,那么事不成。
〔名不正,言不顺〕
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发愤忘食〕
其他,如:
当仁不让;三思而后行;言必信,信必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
六、布置作业
1、能熟练背诵全文,并把有关成语、格言、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2、看注释,查工具书,书面翻译全文。
《论语》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背诵l。
6、5。
26两章。
2、掌握“病〞、“伐〞、“趋〞、“微〞、“其〞、“经〞在文中的意思,并重点掌握“立〞、“达〞、“盍〞、“诸〞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并默写以下语句、就近取譬;被发左衽;一匡天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朗读并标注本课句式特殊的句子。
5、明确“忠恕〞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论语》的核心局部是“仁〞。
《论语》共21,469个字,其中“仁〞字出现,有人统计有109次,这也就是说,《论语》中,平均十几个字中就出现一个“仁〞。
密度之大、频率之高,实属罕见。
这位孔圣人是事事讲“仁〞、处处讲“仁〞,为政讲仁政,做人讲仁人,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同情是人间正道,做人的根本准那么是、仁者爱人。
二、分析前四那么
读四那么,思考、
A重点字。
B“仁〞的思想内容包括哪一些?
重点字
1、入那么孝。
2、出那么弟。
3、吾道一以贯之。
4、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5、何事于仁。
6、尧舜其犹病诸。
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8、能近取譬。
从这几节看,孔子“仁〞的思想主要内容是什么?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积极为人〕
但有了忠就是不是仁了呢?
看下面这一那么内容、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
〞子曰、“忠矣。
〞曰、“仁矣乎?
〞曰、“未知,焉得仁?
〞〔5。
19〕
可见,有了忠不是就是仁,那么还需要什么呢?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推已及人〕
三、小结、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分析后七那么
前几那么我们分析了“仁“的概念,那么对于“仁〞要怎样实践呢?
〔一〕读后七那么,注意重点字。
1、盍各言尔志。
2、敝之以无憾。
3、愿无伐善。
4、无施劳。
5、老者安之。
6、固相师之道也。
7、过之,必趋。
8、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
9、霸诸侯。
10、一匡天下。
11、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12、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3、子见齐衰者、免衣裳者与瞽者。
〔二〕重点句式、
1、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2、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3、师冕见,及阶……
4、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三〕这几那么讲仁的实践,我们一起看从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的。
1、言志
读“言志〞这一那么,体会三人的不同点。
引用朱熹的话、夫子安人,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
2、问人、重人不重财。
3、导盲、无微不至的关心。
分析其语言的平实与浅易,理解运用具体细微的记述,真切地反映孔子对盲人的关心。
4、与有丧者侧、尊崇礼。
三、探讨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孔子仁的根本点是两个字、爱人。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其具体内容表达为忠〞“恕〞,即一方面要竭力为人,一方面要推已及人。
具体的表现即“爱人〞。
分析最后一节。
思考、为什么孔子一方面否认管仲知仁,一方面却肯定其为仁者?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3。
22〕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
〞
【译文】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
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
〞孔子说、“桓公屡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
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
孔子“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奉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
关心民生疾苦,始终是孔子的仁爱观。
四、总结、
《论语》中关于“仁〞的阐述有很多,比方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已,而由人乎哉?
〞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我们要好好去阅读鉴赏,才能体会孔子思想的深遂。
第三课时
一、导入
在沧海横流的乱世中,孔子的思想和实践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在他身上,随时随地自然流露的仁爱之心,表达着社会的良心和天地间的正气。
他并刻意不鼓励学生去寻找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去做,而是谆谆教导学生做人的基准——“仁者爱人〞,有此仁爱之心,便能成就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
二、分角色朗读
1、教师读“子曰〞内容。
2、男声读表达语言。
3、女生读其他对话语言。
三、解题、初步感知
“仁者爱人〞,为主谓短语。
何为“仁者〞?
何为“爱人〞?
四、研习
那么什么样的人能称为仁者?
“爱人〞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在原文中找一找,读一读。
〔一〕探究、在文中“仁者〞的内涵是什么?
1、仁之本
〔1〕对内,孝。
〔2〕对外,悌。
2、仁的主要内容。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积极为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推已及人〕。
〔二〕探究、在文中“爱人〞有哪些具体表现?
仁的实践、爱人
1、“言志〞,体会三人的不同点。
引用朱熹的话、夫子安人,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
2、问人、重人不重财细节描写拓展。
3、导盲、无微不至的关心。
分析其语言的平实与浅易,理解运用具体细微的记述,真切地反映孔子对盲人的关心。
4、与有丧者侧、尊崇礼。
5、大仁、孔子“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奉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
关心民生疾苦,始终是孔子的仁爱观。
小结、仁者必爱人,爱人是仁者的活动,爱人者必能到达仁。
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孔子。
〔三〕“仁者〞如何“爱人〞。
孔子以“仁〞为核心提出一整套道德价值体系。
“仁〞延伸到父母是“孝〞。
“仁〞延伸到兄弟是“悌〞。
“仁〞延伸到子女是“慈〞。
“仁〞延伸到夫妻是“义〞。
“仁〞延伸到朋友是“信〞。
“仁〞延伸到国家是“忠〞。
“仁〞延伸到人类是“仁民〞。
“仁〞延伸到自然是“爱物〞。
五、拓展
〔一〕“仁〞这一思想在古今中外的影响及意义。
古、◇微子、比干——“仁人〞。
献身国家,取义成仁。
◇文天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爱国就是为大多数人而死。
◇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的代表作《仁学》,就是追奉了孔子的“杀身成仁〞。
今、李大钊、抗洪〔画面〕。
“仁人志士〞“仁义之师〞“仁爱之心〞
意义、“仁〞是爱人类,爱一切的“人道主义〞境界。
“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意识的形成〔地球村〕。
◎解放大量被压迫、被奴役的行动都是“仁〞——人道主义。
◎由于人类的破坏,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我们生存的地球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这就越来越需要“仁〞的思想。
这也是为什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会提出“巴黎宣言〞的重要原因。
意义、“仁〞是爱人类,爱一切的“人道主义〞境界。
“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意识的形成〔地球村〕。
◎解放大量被压迫、被奴役的行动都是“仁〞——人道主义。
◎由于人类的破坏,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我们生存的地球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这就越来越需要“仁〞的思想。
这也是为什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会提出“巴黎宣言〞的重要原因。
〔二〕仁人志士之志。
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
——孔子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六、布置作业
写作、写一篇关于当代仁人志士的人物短评。
字数、150字左右。
〔可参照“感动中国〞颁奖词写法〕
第四课时
一、导入
二、知识总结
重点提领,归类突破。
一、找出以下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
句子通假字本字解释
⑴与师言之道与?
⑵管仲非仁者与?
⑶弟子入那么孝,出那么弟。
⑷吾其被发左衽矣。
重点提领,归类突破。
二、写出以下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
A、名作动。
B、名作状。
C、名作使动。
D、名作意动。
E、形作名。
F、形作动。
G、形作使动。
H、形作意动。
I、动词作名词J.动词作使动。
句子类。
型活用后。
意思句子类。
型活用后。
意思
⑴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⑸尧舜其犹病诸。
⑵己欲立而立人。
⑹己欲达而达人。
⑶敝之而无憾。
⑺老者安之。
⑷少者怀之。
⑻愿无伐善。
三、写出以下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
句子类型句子类型。
⑴吾道一以贯之宾前⑷门人问曰、“何谓也?
〞疑宾前。
⑵行有余力,那么以〔之〕学文省略⑸固相师之道也判断。
⑶子食于有丧者之侧状后⑹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否宾前。
四、补充阅读
无言的震撼、当代中国的仁者。
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毕生梦想消除饥饿的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无言的震撼、当代中国的仁者。
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大山深处孤身支教的徐本禹。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
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
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
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无言的震撼、当代中国的仁者。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丛飞〞。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存,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
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无言的震撼、当代中国的仁者。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李春燕〞。
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是迁徙的侯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无言的震撼、当代中国的仁者。
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获奖者——人民的好军医“华益慰〞。
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到达。
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
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无言的震撼、当代中国的仁者。
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获奖者——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
逝于安乐,用热诚赢得生前身后名。
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
他有这样的境界、达那么兼济天下。
无言的震撼、当代中国的仁者。
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获奖者——林秀贞〔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
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无言的震撼、当代中国的仁者。
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获奖者——“微尘〞。
〖主要事迹〗“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
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成为青岛一个表达爱心的公益品牌。
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翻阅了捐款记录后惊讶地发现,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经使用“微尘〞的名字屡次大额捐款、非典时期捐款2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1万元,湖南灾区捐款5万元……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了。
截至目前,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
每一双充满善意的援手,每一张不同模样的面孔,都记录下一个共同的名字——“微尘〞。
〖颁奖词〗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
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沈老师寄言。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爱无边!
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人敬人爱的仁者!
五、作业。
《论语》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掌握周、比、矜、斯、责、举、道等词在文中的含义,重点辨析周、比、党等词一词多义现象。
2.掌握文中出现的动词活用现象。
3.理解孔子在察人、择友、处事、待人方面的主要观点。
【文化内涵】
1、理解孔子在察人、择友、处事、待人方面的观点;
3、深入阐发“君子〞的含义;
4、思考孔子的人际交往观在当今社会的时代意义。
【课时建议】
三课时
教学步骤一:
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1、疏通文意:
〔1〕学生自学注释和译文〔可在预习中完成〕。
〔2〕教师适当补充课本没有给出的注释,点出重点词汇,疏通文意〔插入完成课后第四题〕。
〔3〕学生质疑,教师答疑。
2、指导诵读:
〔1〕老师示范背诵,明确背诵要求。
〔2〕组织讨论:
可以将哪些内容相似的句子放在一起背诵?
〔3〕鼓励学生采取分组竞赛形式当场速背,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二:
深入理解,阐发内涵
学生讨论:
将本章节内容分为“察人、择友、处事、待人〞四方面,先概述各方面主要观点,然后在自己感受最深、启发最大的章节旁边写评注或随感,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
察人〔1、2、3、4、5章〕
择友〔6、7章〕
处事〔12、13、14章〕
待人〔8、9、10、11章〕
注:
此这个环节中,学生自由发言与老师讲解应结合进行。
多义性:
例举“久而敬之〞的多义理解。
丰厚性:
例举“察人〞章中可补充孔子对“君子〞的评判与见解。
2、《论语》原文非常简约,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体会,深入讨论内涵,将原文具体化。
如:
517子曰:
“晏平仲善于人交,久而敬之。
〞让学生从生活中体会如何与人交往,让人“久而敬之〞。
注:
活动应充分表达儒家注重内心修养的精神,鼓励学生反省自我,反思生活,不可泛泛而论。
〔形式:
分组讨论,就某一论题设正反方辩论,写小论文。
〕
《论语》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共有七节,每一节根本围绕一个主题来选择和编排《论语》中的材料,所选择的材料往往是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而且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第一节是讲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
第二节讲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讲孔子的生存智慧。
第四节讲孔子的“仁〞的学说。
第五节讲孔子对“义〞的坚守。
第六节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二、学情分析
对于孔子和《论语》,学生较熟悉,他们在初中学过《十那么》,高中必修一的“名著导读〞局部,把《论语》列为必读的内容。
特别是近年来,许多省市的高考把《论语》列为必考“三大文化经典〞之一,学生很重视。
所以,学习本单元,学生不仅有根底,而且有需要。
但是,《论语》内容言简意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