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途径策略探讨.docx
- 文档编号:76147
- 上传时间:2022-10-02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2.46KB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途径策略探讨.docx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途径策略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途径策略探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途径策略探讨
文档信息
文档编号:
文-04TC5G(自定义文件编号)
文档名称: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途径策略探讨.doc
文档格式:
Word(*・doc,可编辑)
文档字数:
4012字,(不统计页头页脚及版权声明等文字)
文档主题:
这是一篇关于“幼儿或小学教育”中“小学考试”的参考范文
文档适用:
作为小学数学论文科目,编写学士学位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或发表期刊、评初级职称的参考文献;可作写作参考,解决学术论文怎么写及格式等相关问题。
说明:
文档仅供学习交流,请勿商用。
目录
一、 借助数学文化,理解劳动的意义
二、 通过数学活动,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 利用数学之美,感悟劳动创造美的价值
四、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发展学生的数学智慧
正文
摘要: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劳动素养是实现学校教育社会价值、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
小学低段是启蒙劳动意识、学习日常生活自理、养成劳动习惯、感知劳动乐趣的关键时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途径包括借助数学文化,理解劳动的意义;通过数学活动,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利用数学之美,感悟劳动创造美的价值。
通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也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智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关键字:
小学数学;劳动教育;渗透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
“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准确分析以及利用小学数学课程当中一些相关的劳动教育的资源,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前提基础。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显性”的劳动教育资源,例如整理房间、烙饼问题、合理安排时间、测量等;另一方面,更要善于挖掘“隐性”劳动教育资源。
通过研究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上的一些内容,虽然并没有直接明确相关的劳动教育的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却是能够很好地进行劳动教育,使其认识到劳动的真正价值的内容。
合理地利用小学数学课程当中相关“显性"和“隐性”的劳动教育资源,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劳动教育,是每一名数学教师必须担负的时代性教育任务。
一、借助数学文化,理解劳动的意义
马克思对于“劳动创造人”的伟大论断指明了劳动对于人所以为人以及劳动对于人的发展的重大价值,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也是人类的本质特征和存在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
”在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中,改版后本节内容的课题由原来的“捆小棒"更改为“古人计数”,并增加了“古人计数”的主题情境图。
在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认识比10多1的数的时候,我们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鼓励学生一起读出11-20各数后,提出了如下问题:
小朋友真了不起,会认、读这些数了。
但是这些数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
让我们一起从“古人计数”说起。
“古人计数”这一文化史的自然介入,让学生模仿古人用手指头来数羊,数到10后,手指头不够用了,由此思考:
新计数单位是怎样产生的?
不仅知道10的后面的数是11,体验到了“数(sh£i)源于数(shti)”,而且感受十进制的起源,渗透了数学文化。
我们想,这传递的是一种观念的改变。
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认识11-20各数这一知识的结果,而且要通过“古人计数”的故事,渗透自然数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从
“基本数觉一数数阶段一实物计数一手指计数一符号计数”这一过程看出,人类在漫长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文明。
人类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劳动创造,在艰辛的劳动过程中彰显了人类智慧。
二、通过数学活动,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
适应社会是每一位学生成长必然经历的过程和要求。
通过劳动教育帮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践中去才能切身体会劳动的辛苦、不易,才能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产生正确的劳动观念。
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有助于让学生在劳动中发现问题并且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经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整理房间”一课中,教学目标首先是在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中,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获得分类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其次是能按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整理分类,初步体会对物品进行分类的过程就是寻找事物共同属性的过程。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分类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为他们整理过自己的房间、整理过自己的书包等。
但大多数学生在对物品分类时分得不完整,或不理解分类的标准,更有学生几乎没有感受过分类的作用,这就很难形成分类的意识,也就很难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在这节课中,我们首先对比笑笑和淘气的房间图,体会到整理的必要性后,再观察笑笑房间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使学生得到整理房间的间接经验。
再让小朋友动手操作,通过实物图整理自己的房间,在自主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整理的方法,积累分类活动的经验。
对于低段的孩子,温馨的家庭充满着孩子做配对与分类游戏的机会。
最后,我们在课堂中加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配对与分类的环节:
1.让孩子在餐桌前准备吃饭的餐具。
2.让小朋友把将要放入洗衣机清洗的衣物进行分类。
3.书房的笔筒里可能有一大堆笔,不知道还能不能用,这时该怎么分?
4.将零钱进行分类,或帮妈妈整理钱包。
5.打开家里的工具箱认一认,再分类。
“小劳动,大思考”,在低段数学教学中,我们适时地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将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劳动习惯的养成,进一步提升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利用数学之美,感悟劳动创造美的价值
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是内在的优良品质。
将数学特殊的自由的美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劳动实践中并取得成就,获得他人与社会的肯定,在此过程中产生愉悦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正是劳动创造美的一种体现。
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欣赏与设计”一课,要求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基本图形的基础上,通过欣赏漂亮的图案来分析基本图形,使学生能用这些基本图形设计出漂亮的图案,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要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们首先通过让学生观察衣服图案及淘气家装修的各种漂亮的墙砖、地砖、地毯、窗帘等图案来引入教学。
这个环节的教学是先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然后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这些图案里有我们学习过的基本图形,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
这种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情境,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进行学习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教学环节中,弓I导学生欣赏各民族服饰的图案及各种刺绣、蜡染等,体会这些带给我们的震撼,让学生充分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坚韧的优良品格。
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案的特征时,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能从各种图案中分析出基本图形,并能添加辅助线明晰基本图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使学生在欣赏美、感受美的基础上去表现美、创造美。
最后,“小小设计师”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进入了角色。
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涂色,创作出了许多独特的图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欲与表现欲。
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在图案中独立地挑出所学的基本图形,再根据所学的基本图形去设计美丽的图案,发展了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感受到了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总之,从引入教学开始分析所学的基本图形,至u学生设计漂亮的图案和分析基本图形,始终没有离开“认识图形”这一条主线。
同时,学生在观察、分析、设计的过程中,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感受劳动创造的美。
四、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发展学生的数学智慧
智慧的数学不应该只是一个由讲解到接受、再到熟练的程序性学习过程,启迪智慧需要紧密伴随积极的数学思考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关键是课程内容要提供好的素材,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数学教学应渗透劳动教育,努力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并鼓励学生通过交流,丰富数学思考,开启数学智慧。
“重复的奥妙”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中的一课,本课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体会简单的“重复”规律,这节课也是教材第一次引导学生探索规律,理解周期现象。
在这节课中,为了使学生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们从学生身边实际情境出发,首先设计了
“美化校园”这一劳动情境:
为了进一步美化我们的校园,后勤老师准备用彩旗装饰我们的校园,这串彩旗是由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的旗子组成的,你们看,第一面是什么颜色?
第二面呢?
猜猜第六面呢?
情境图中丰富的规律有助于帮助学生感受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性,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体会劳动创造将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第二个环节中,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示规律。
在用多种方式表示规律、创作规律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集体创造和表演的过程中,充分与他人交流,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
第三个环节,让学生思考:
照这样的规律,第39面应该挂什么颜色呢?
把自己的想法记录在学习任务单上。
有的学生选择画图找到答案,而有的学生发现画图很慢,特别是当数量比较大时,于是联系到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4面为一组,39里面有9组,还剩3面,那么第3面就是蓝色了。
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发现,当总数比较多的时候,用除法比较方便。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劳动与智慧密不可分,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时,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增长了数学智慧。
从人类的进化过程和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劳动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劳动帮助了人类认识世界。
数学教师要合理地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改变过去劳动教育仅仅依靠劳动课的思维观念,真正将劳动教育融人日常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中。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Z].2020-3-200
[2] (苏).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o
[3] 王爽.当代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问题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
[J].群文天地,2012,(04):
125-126o
[4] 刘坚,孔企平,张丹.数学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7o
作者:
李丽鲁晓红单位: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途径策略探讨"文档源于网络,本人编辑整理。
本着保护作者知识产权的原则,仅供学习交流,请勿商用。
如有侵犯作者权益,请作者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联系本人,我将尽快删除。
谢谢您的阅读与下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教学 渗透 劳动教育 途径 策略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