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王晓春给青年教师的100条建议.docx
- 文档编号:7612406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56.38KB
最新王晓春给青年教师的100条建议.docx
《最新王晓春给青年教师的100条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王晓春给青年教师的100条建议.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王晓春给青年教师的100条建议
王晓春给青年教师的100条建议
1、你的角色认定是什么?
一个人如果心中(不是口头上)认定自已是什么人,他多半就会真的成为什么人,这种作用叫做“自我心理暗示”,实际上就是你自已引导自已走向你的角色。
寻找当老师的感觉
只对他们的违章行为特别敏感,你以纠正学生的各种错误为已任,——警察
你迷信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狠”字,使学生24小时处在您的监视或遥控之下,不给他们一个偷懒耍滑的余地——监工
不断出台各项土政策,令行禁止,上级布置的任务都出色完成,在各项评比中名列前茅,——官员
把要完成的任务层层分解并加以量化,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经理
对学生急了真骂,骂完了又真心疼——班妈
以体力换质量——技术工人
竭力把辛辛苦苦喝到肚子里的墨水倒给学生——教书匠
一、意识强于教的意识
这是一种对信息的开放态度。
教育,不以自我教育为龙头,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当教师养成了对信息的开放态度,总是以好奇的、学习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时候,他就会发现每一天、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都新鲜的,教育的学问是奇妙无穷的,他没有“重复自已”的厌倦感,也没有“占山为王”的孤独感。
二、交流意识强于传达意识
学生要逐渐成为主体,教师也要真正确立自己对知识的主导地位。
在师生的交流中,教师不能放弃自担负的指导者、启发者、管理者的任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以教师为主导”。
三、帮的意识强于管的意识
帮是以被帮助者为主体的,我要帮助你,大主意得你拿,事情得你干;我可以推你一下,拉你一把,至于走向什么目标,达到什么标准,那是你的事。
教师没找到当老师的感觉,却找到了当警察、当监工、当官员、当经理的感觉,都是因为管的意识远远超发货票帮的意识造成的。
四、长远意识强于短期意识
官员希望在任期内出政绩,校长希望一个学期就上一个新台阶,教师要求学生赶快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家长们则睁大眼睛盯着孩子的名次,考试分数已经成为生产指标一类的东西。
一个名副其实的教师,当然也很注意学生的眼前成绩,但是,他更注意学生的“后劲”,因为他是为孩子的一生着想,是在为国家培育人才。
老师应有的感觉到底是什么?
他应该是学习意识强于教书意识,交流意识强于传达单意识,帮的意识强于管的意识,长远意识强于短期意识。
这种感觉只能自己去找到,别人既无法硬塞给你,也无法赠送给你。
2、不做“脑力劳动者中的体力劳动者”
中小学教师应该属于脑力劳动者,他们中的多数(甚至大多数),其工作主要靠的是拼体力,而不是动脑筋,说这些老师是“脑力劳动者中的体力劳动者”并不冤枉。
这种工作方式对人的心灵是一种磨损,其体力则往往会透支,因为你本来不应该主要靠体力来工作的,你并没有体力劳动者的体力,于是,你投入工作,就不是在发挥自己的强项,而是在拼命使用自己的弱项。
或者换个比喻,你是一辆汽车,你不开发动机,却用马拉,结果把马累个半死,发动机也锈住了。
我想,中小学教师活得这样累,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不能说“令人堪忧”,那不通),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我希望你们不要盲目推崇“眼勤,腿勤,嘴勤,手勤”的格言,而要把“脑勤”放在第一位,这才是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者该做的事。
总这,你从一开头就要避免成为“脑力劳动者中的体力劳动者”,但是请你迈小步,而且不要张扬。
一开始,你需要盯学生盯得稍紧一点,但一定要逐步放松,悄悄“偷懒”,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读书思考,从事真正的脑力劳动。
3、教师与导演不同
这里没有背景也没有戏服,这些东西太花时间了,尽管赏心悦目,却与我们的任务毫无关联。
不需要布景和戏服,我们确保整出戏的主角是莎士比亚隽永的文字。
距离演员不到4英尺的观众所经历的是前所未有的看戏的体验。
我们的演出方式使他们更注意听台词。
我们的演出不是为了得到掌声或经久不息的起立喝彩,而是关于语言、音乐、团队合作冒险、纪律、勤勉以及自我发现。
雷夫,第56号教室的奇迹:
雷夫老师排戏不要布景和服装,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本来就不是为了演戏给人看,而是为了在排戏的过程中注意教育学生。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一个真正坚守教育的教师。
4、想做新型教师,该朝什么方向努力?
拼体力、凭智慧、抓师德、日常用语、专业语言、向外部争资源,向内部挖潜力,短期行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管控型、帮助学生
5、你无须躲避考试,你可以超越它,不做它的奴隶,而做它的主人。
园丁甲并不着急,因为他知道,等问题严重的时候,他的承包合同也到期了。
园丁乙也不着急,因为他知道自己不会再活100年,现在要为子孙打好基础。
这不是学习写作的正经路子,只要一种提高考试成绩的权宜之计。
真正提高写作水平,还是要靠多读书多写文章。
现实主义不止一种,同是进行应试训练,老师的思路却可以相差甚远。
你完全可以在不放弃教育理想的前提下抓分数,你也完全可以在抓分数的同时把考试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
6、这里说的“境界”,主要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如果你的境界真的提升了,你自已会有感觉。
这种感觉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超越”“高峰体验”,是一种很美妙的感觉,不是每个人都能体验得到的。
我的课堂却在悄然改变,我感到自己站起来看世界时,世界好像低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一咱居高临下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一般地说,你的境界可能就提高到了新的层面。
因为你看得比别人更宽、更远,所以还有一种现象,你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而别人的眼光超不出你的视野,换一种说法就是,你的观点、你的见解、能包含别人的见解在内,能把他们的意见整合进来,而他们的观点无法包容你的观点。
“素质教育只能由关心自身素质提高的人来实施。
”我尤其希望青年教师努力在精神上站立起来,用自己的脑袋想事情,不让他人替自己思考,却愿意与他人交流,不断努力提升自已的精神境界。
7、据《文汇报》记者姜澎、王乐2011年10月16日报道,在华东师范大学60周年校庆的主题论坛——“创新与使命:
面向新时代的教育变革论坛”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袁振国教授用他们研究院刚刚完成的两项调查作为开场白,袁教授说:
“创新根本不是靠教育出来的”“我们调查了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调查了全国100位科学家、100位社会活动家、100位企业家和100位艺术家,发现除了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外,其他人所获的成就和学校教育根本没有正相关关系。
”
33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教育者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能无动于衷吗?
学校给最高分的学生,社会并未给最高分,这也难免,但是比例如此之大,无一例外,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这起码说明教育与实际生活有脱节,说严重点就是闭门造车。
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你就会忧虑,你就会反思,。
说实话,我作为一个老教师,对此感到羞愧。
我感到,真有本事的学生我没发现,这是我的眼力问题,我可能并不明白教育的真谛。
或许这些状元,本来可能干大事甚至得诺贝尔奖的,而我的教育却压抑了他,或者浪费了他的精力,或者把他的智慧领错了方向。
8、在一个认为运动员和明星科研人员和消防员更重要的世界里,培养友善而又聪颖的人已经变得几乎不可能了。
但是我们却在56号教室里营造了一片不同的天地。
雷夫老师的话告诉我们,制度并不能保证解决教育的问题,教育有教育本身的问题,需要教育者自己来解决。
不要幻想别人来解决你的问题,这和你不能让别人替你吃饭是一样的道理。
教育与社会风气之间似乎总有一种张力、一种矛盾。
教师对社会不满,正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
但是不满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一种是消极的。
积极的不满是一种批判的思考,后面紧跟着自身改造社会的努力,消极的不满则只是埋怨,甚至把自己素质不高的责任推给社会,等着社会来推自己一把或拉自己一把。
8、教育需要耐心,需要意志,还要有方法。
9、当教师比当医生更难,医生给病人治病,好了就是好了,教师培养学生,只有段落,没有结尾。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
“顽固的习惯,不管有多少理解,如果没有新的习惯来代替它们,它们就不会消失。
”少年犯都有不良生活方式,这种东西是不会因为一次出名的冲击而改变的,需要真正懂心理懂教育的人设计复杂的训练方案来逐步改变。
10、有一件表面看起来很奇怪的事情,越是不了解自我的人越是以自我为中心,只对自已感兴趣,相反,真正了解自我的人反而会把更多的兴趣转向世界,转向他人。
人为什么悲观?
为什么焦虑?
根本原因之一是他既不关心他人,也不了解自已,他在忙活他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虚幻的或者是自相矛盾的。
我见到过一些优秀教师,一旦被提拔成校长之类,业务上从此就难有进步了,甚是可惜。
中国缺少真正的教育家,这是重要原因,许多有教育潜能的人都不幸被提拔成官员了。
很多人以为掌心心理学只是为了治疗别人,这是不全面的,还有人学心理学是为了控制别人,那更不是正路了,我们学心理学首先应该是为了认识自我,以便首先对自己“因材施教”。
面对问题生:
荣格所说的“心理装置”,或许也可以称之为心理动力模型,心理活动模式,也就是俗话说的“秉性”。
每个人的心理装置都不同,遇事该装置会自然启动,沿着习惯的方向运行,于是人就按照某种特定的方式动作起来。
就是说,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独特的“参谋部”和“执行机构”,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了,它们都会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掌控人的言行。
有一句流行语;态度决定一切。
这话有道理,可是我们要追问:
态度又是什么决定的呢?
态度是由每个人的特殊心理装置决定的,所以态度很不容易转变。
最先领会和实行新模式的只能是那些原有心理装置接近新模式的人。
我劝青年教师学会“跳出自我看自我”,搞清自己的心理装置,或者换个比喻,搞清自己头脑中有哪些设定的“软件”,对自己搞点“因材施教”,如此才有希望成为一个明白人。
11、人的自信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的自信。
最自信的孩子都是经常取得成功或者取得过较大成功(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的人,他人的赞誉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增强了他们的自信,但毕竟是次要原因。
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关键是帮他们取得大大小小的成功,让他们切实感觉到自己的成长,这就要给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平台,而不是单纯用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
人可以在某个领域不自信(比如我在酒量方面就不自信,我酒精过敏),而只要整体上有自信就行了,处处自信则匪夷所思。
教师的自信,教师的教育自信、职业自信是从哪里来的?
“输入型的自信”“泡沫自信”
我若切切实实感到今年我处理同样的问题比去年办法更高明了,而且更轻松了,切切实实感到以往总是回避的问题如今我敢于面对而且有办法了,或者我虽然打了败仗,但我得到了经验,下次再遇到此种情况取胜的把握更大了,则无论我是否被评为优秀教师,无论我是否先于他人取得了高级职称,我教很自信。
因为我的实力增强了。
超出实力太多的“自信”其实是“自欺”,远远低于实力的“自信”则是“自虐”,都是病态。
与实力大致相当的自信才是有益的,其人的心态者正常的。
经常回视自我而不是总揣摩他人的脸色,这咱人才会有真正的自信。
教师如此,学生也如此。
12、别太拿自己当回事。
不拿自己当回事当然不好,那是自卑,但是太拿自已当回事也不好,那就自大了。
人生受到的教育有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只是三者之一,而且一般地说,在人格形成方面、价值观形成方面,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起的作用比学校要大,不信你想想自己的人格与价值观的形成就知道了。
你不过是众多影响学生的因素中的一个小小因素而已,在学生的人生长途中,你中能只是一个匆匆闪过的“熟人”。
自大和自卑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你会发现,正是那些把自己太当回事的老师,往往又会跳到另一个极端,哀叹教师是“弱势群体”,“没人拿我当回事”。
总之他不是左摇就是右摆,总是不能把自己放到恰当的位置上。
任何一个人都只能负自己该负的,负得起的责任,不能搞“责任无边”论。
各位青年教师:
我劝你也别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救星。
我们其实就是学生的一个大朋友,对学生帮多少帮多少,尽力而为,问心无愧而已民。
教师的伟大之处,就在这里。
13、学生不理你,不要寒心。
尽管你很出色,但对于学生来说,同伴的看法才是真正重要的。
我的学生曾经这样问我,放学后他们能不能和我待在一起,和我聊天,但第二天他们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又允许他们不理我。
为什么他们在星期一下午三点的时候那么喜欢我,但到了星期二早上就不理我了呢?
很简单,因为他们的朋友更重要。
不要惊慌,他们会回来的,而且他们还是希望,到那个时候你能够张开双臂欢迎他们,因为你是可以令他们备感安全、能够帮助他们学习的人。
教师总想永远留在学生的脑海里,而且希望在其中占据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有这种想法,我觉得是很愚蠢的,缺乏自知之明。
这多半只会增加自己的烦恼,破坏心理健康。
14、读书要有“学渔”的心态
这里所说的读书,特指教师以提高专业水平为目的的读书。
(1)买鱼式的读书。
“拿来就能用,用了就管事”的诀窍。
(2)买服装式的读书。
总要说出点“有水平的话”来呀,从网上下点文章,选几句像样的话,像新潮服装一样裹在文章外面。
这样的读书比不读强不了许多,过眼青钱转手空。
(3)买分数的读书。
考完了就都“还给老师”
以“学渔”的心态来读书,也就是说,读书主要不是看作者的结论和招数,而是揣摩作者的思路,看看人家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怎样展开思路的,怎样验证自己的想法的,怎样质疑自己的想法的。
学习人家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了这种能力,即使遇到问题一时不知道怎么办,你也知道通过什么路子去寻找办法。
如果一个人处于学生地位时总是一副“买鱼”的学习态度,则我基本敢保证,他处于教师地位时,一定是个“卖鱼”的,他找不到“授人以渔”的感觉。
可见你的学习模式决定着你的教学理念。
要改革我们的教学,先要“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语)
15、在人际关系方面、少投入一些精力
有人说,好人缘、好口碑能带来成绩和荣誉。
我想问的是,好人缘好口碑能增加人的智慧,提高他的能力吗?
好像没有直接关系,人缘好而智商低的人我们见多了。
上班来下班走,不搬弄是非,不拉帮结派,不与人争名夺利,对上不谄,对下不骄,好好做自己的工作不就行了吗?
何必刻意追求什么“人缘”,这样,占不到“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宜,可也没有“树倒猢狲散”的危险。
历史上为什么奴隶主比奴隶格外聪明。
天天忙忙到叨送往迎来,哪还有时间研究教育?
连静下心来都难做到。
校长难出教育家,这是个重要原因,他们用在酒桌上的时间可能比看书的时间还要多。
16、少说话
沉默是金,表面沉默而脑子始终在转的人是最厉害的,轻易不开口,偶尔说几句,其语言往往更有分量,因为他想好了才说的。
这也是个精力分配的问题,他们把最主要的精力用在“生产性的语言”上了,而口若悬河的人,说的多是“消费性语言。
17、注意精力分配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如果把它比做一个蛋糕,则这个蛋糕无法做大,只能在如何切蛋糕上做文章。
班主任工作与教学,班级整体工作与个别生教育,备课与改作业,个别谈话与家访,领导交办的任务与自己的想法,工作与休息,教育别人的孩子与教育自己的孩子,所有这些,都要仔细盘算,看看分别使用多少精力,切下多大一块蛋糕为好。
没有这种盘算,没有预案,就全成了“遭遇战”,穷于应付,失去了主动性。
学会分配精力,是一个人精神独立的必要环节之一。
事实上有多少可以独立支配的时间,正是一个人精神独立的物质基础。
18、善待你的“棱角”
有棱角(坚持自己的立场),可以体现在政治上,人际关系上,也可以体现在专业领域,最好自行抉择。
伟大人物是压不住的,他们有足够的勇气和意志力,有惊人的才干,他们总会脱颖而出的。
19、做教师是步哨需要天赋?
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我几乎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位于洛杉矶市中心的一间教室里。
这间教室又小又破,因为有一点点天赋,还有一点幸运,我的工作受到了上些认可,每天我都生活在大家的关注的目光里。
雷夫老师把自己的成绩归因于“努力、天赋、运气”三点。
做教师,也需要天分。
所谓做教师的天分,一是有孩子缘,见了孩子如鱼得水,二是特别善于理解孩子的心理,再一个是特别善于用孩子能懂的语言与孩子交流。
从是否具备做教师的天赋角度,可以把教师分成三类:
一是有天赋的教师。
这种人当老师当得很高兴,很洒脱,很少职业倦怠。
他们比较容易成为优秀教师,即使当不成优秀教师,也乐在其中,这种人目前比例不大。
二是无天赋,但也无明显障碍。
这咱人是教师中的多数,说不上多么喜欢这个工作,但是经过努力,可以取得成绩,其中有很多人还能成为优秀教师甚至名师。
他们不大了解学生的心。
三是有明显障碍。
这种人和孩子在一起,他们很累心,孩子也痛苦。
20、教改与科研、关键都是思维
教学法的要素与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
这些要素是:
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四、他必须负责有条不紊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五、他要有机会和需要通过应用检验他的观念,使这些观念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发现它们是否有效。
在杜威看来,科学研究的路子与教学的路子是一样的,其核心都是“思维”。
国外的教育是从小就把学生当成研究生来培养,小孩子的研究与科学家的研究虽然不在一个层面上,但是思路的大框架应该是相同的,只有从小奠定这个大的框架,孩子长大才能真正成为科学家和创造者。
我们这里流行的却是一种二元论:
孩子是孩子,科学家是科学家。
小孩子的任务不是探究,不是创造,而是先积累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等他们上了大学,再学习研究不迟。
这就把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割裂了,把孩子不可能单纯积累知识,他们在死记硬背的同时,也积累了可怕的态度——非探究的态度,不动脑筋的态度,脱离实际的习惯。
也就是说,还没等上大学,他们的脑子就被缝成了口袋,里面塞满了教师灌进去的互不关联的“知识”,考试之后,就都“还给老师”了。
我见到的中小学老师,绝大部分都没有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他们一张口就问“怎么办”,就明白新课改为什么强调探究式学习了。
孩子的思维习惯一旦固化,长大了是很验证改变的。
教学方法的核心是让学生动脑筋思考,而不是记忆,即使我们不能堂堂搞情境教学,即使我们不能堂堂研究真问题,起码也应该让这种教学方式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至少应该打破知识挂帅、思维缺席的教学状态,给落后的教学方法上点“润滑油”,以免早早地就把孩子们的脑子锈住。
作为青年教师,你可以试着安排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作业,第学期一两个即可。
这样的的学习方式只要每学期有一两个,从小学到中学坚持不断,则孩子们的头脑就不会僵化。
他们从小就知道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什么感觉,从小就知道理论联系实际是什么感觉,从小就知道所学的书本知识硬实有用。
会思考的教师才能懂得教学的真谛,否则你跟他谈教改,很难沟通。
21、如何处理行政服从与学术独立之间的关系
1662年,英国科学家哈雷、雷恩、胡克等人建立了科学家社团,取名皇家学会,后来牛顿也成为会员。
这个学会的座右铭是:
“不要听从别人,而要亲自观察。
”但是英国在17世纪中叶,我国正是清朝,康熙当政。
行政压倒业务,管理挤掉独立空间,这在我们的学校是常态。
于是多数教师一边享受着这种工作模式的“红利”(可以不动脑筋,可以推卸责任),一边又抱怨上级管得太多。
首先要在思想上把行政服从与学术独立适当区别开来。
其次,要明白,和打工仔相比,教师的独立空间还是有一些的。
而且长远来看,未来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可能会扩大,甚至可能用法规的方式固定下来,那时你再推卸责任就比较困难了。
在专业问题上,不要服从任何人,你只应服从真理。
22、想清楚了的事情,就不要摇摆
只要你自己确实想清楚了的事情,你的言行有益于社会且不伤害他人,只管做下去,不要摇摆。
更重要的是,不要以为只有舆论能影响你,事实上你也能反过来影响舆论,只要你够坚定。
戴高乐说过:
“行动起来,批评就会消失。
”
如果没有自己的明晰坚定的做人原则,行动随流言飞语摇摆,实际上你就是自己心灵的“叛徒”。
如果你确实没发现自己有什么错误,就不要背叛自己,如果你不想演戏,就不要化妆,素面朝天就好。
周围的反映,只要确有道理,我们一定要吸收,有时候周围的议论质量很低,那你就不要为它们花费太多精力。
让他们说去,走自己的路就是了。
23、把工作变成艺术
凡是艺术都有欣赏价值,都有娱乐性。
工作可以给人带来快乐。
但是这个快乐如果只是“成果的快乐”(挣到工资,评了职称,受到上级嘉奖,得到学生拥戴),恐怕还不能说这工作是艺术,因为这些成果完全可能是咬紧牙关,揣着病假条“卖力气”得来的。
只有教师的工作始终渗透着一咱游戏的态度,好像在玩一项精致的游戏,我们才能说这位教师已经把工作艺术化了。
我很不赞成把工作妖魔化,好像一工作就得头悬梁锥刺股,好像一工作就得端起“奉献”的架子来,好像谁工作得轻松就是“没卖力气”。
生活是美好的,工作也是美好的,我们不要刻意把生活和工作描绘得过于严峻,吓唬老师,更不要一味把“游戏”看成贬义词。
鲁迅说过“我不玩”,可是你看他的文章会发现,文字在手里,不但是武器,而且是玩具。
先生嬉笑怒骂皆文章,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正是游戏高手。
24、到哪里去找时间
(1)你可以试试逐渐把讲课时间减少一半或三分之一。
减少了讲课时间,课堂上就可以抽出时间来做练习,看课外书、做游戏,整个学科的面貌就会发生变化。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不能压缩讲课时间是教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2)判作业。
死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判或者互相判,只有那些学生判不了的题才需要教师来判。
(3)个别谈话。
列个表,把可能需要谈的事情都写出来,然后评估一下,哪些可以不谈,哪些可让班干部跟他说,哪些估计谈了也没用,得暂时放一放,哪些属于需要认真准备的长谈,等等。
我劝你平时不妨喝一杯茶,发一会儿呆,脑子里不停地思考。
如果学校允许,你也可以看几页书。
人只要真想学习,总能找到时间,不需要加班加点开夜车,你就可以很从容地学到很多东西,而一旦提高了自身的学养和能力,以后工作会更轻松,时间会更充裕,这才叫做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25、小时候“己所不欲”,长大后“勿施于人”
屁股决定脑袋。
现在有些专家提倡看问题的“学生视角”,这有必要,但是教师也不能处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教师常有理固然不对,学生总有理也不对。
我们应该站在服从真理的立场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6、学生议论其他老师,是你学习的好机会
学生发现你不爱传话,不爱搬弄是非,不会搞“官官相护”的时候,他们在你面前就会比较放松,于是你就可以得到很多通过其他途径得不到的有用信息。
抱怨“好心没好报”是没有意义的,需要做的是调整自己的做法。
经验告诉我们,一位教师私下打听另一位教师的事情,学生会对他留下不良印象。
27、好学生出身的老师,教育差生会遇到困难
好学生守纪律,说话办事中规中矩,拿老师的指示当圣旨…..这是一咱生存方式,一旦习惯了这样活着,就有可能以为别人也会这样生活,或者应该这样生活。
好学生出身的老师,他们以自己为尺度和标准衡量学生。
“差生教育差生,效果惊人。
”为什么?
因为他是“过来人”,他了解差生的真实心理,知道他们的缺点和优点,所以工作能做到点子上。
28、用好奇心抵抗焦虑
看恐怖电影,听鬼故事,往往会有这样的体验:
越看越害怕,越害怕还越想看。
为什么?
因为好奇。
好奇和害怕都是人之常情,但是互相制约的功效,这很有趣。
同样道理,好奇心,探索欲,也可以用来抵制愤怒焦虑等情绪,我向青年教师推荐此法。
有修养的人,不只是脾气好,他们往往有一种本领,能把生气的材料,把不愉快的事件变成提高自身素质的契机。
用好奇心抵抗愤怒,用好奇心抵抗焦虑,用好奇心抵抗沮丧,这可能是一条挺有用的思路。
29、青年教师要不要拜师
只要你跟什么人的关系一“确定化”,大家就都失去了一部分自由和独立性。
30、不要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王晓春 青年教师 100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