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案例.docx
- 文档编号:7610750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8.46KB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docx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德育教育案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
———呼唤爱善于爱
张某,男,9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单亲家庭,和母亲一起生活。
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在学校有乱拿其他同学东西的习惯,被发现后不承认。
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母亲及其亲属的接触了解到,他的母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
离婚后,没有再婚,是靠他妈妈一个人办厂养他的,由于平时厂里比较忙,根本就没时间管,他是一个人上学、放学,中午自己一个人在外面吃饭,有时候家人不能及时满足自己的要求,他就开始偷拿其他同学的东西,被老师发现并进行批评教育后,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不愿意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
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
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他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
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
长此下去,其认识就会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个案处理
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母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电话访问,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他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
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二、爱护、尊重学生。
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
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
“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
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
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
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
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
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
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
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
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
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
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
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
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
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
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
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四、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他还不愿上学,我去到他家里时,老躲着不见,或是一问三不答。
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
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地给他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希望他回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
我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他内心的焦虑和冷漠。
此后,他瘦弱的身影也逐渐逐渐地出现在教室里。
但我并不满足于此,一直寻找让他重新振作的契机。
上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他。
开始,他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亲切地对他说:
“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
”结果他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此后,我还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
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他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五、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甚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
这样做,将使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
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时是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
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
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
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
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金水闸小学德育教育案例
一、学生的自然情况
姓名:
刘子帅
性别:
男
年龄:
11
岁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
、
学习缺乏主动性。
经常不能完成作业,
不刻苦,
缺乏毅力,
没有钻研精神。
2
、性格倔强、固执。
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
?
?
3
、约束能力较差。
经常借故逃学,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该同学今年
11
岁,体弱,又是独生子女,父母溺爱娇惯,使他养成了自由
散漫的性格。
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不成,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
困难,又借故不上学,致使基础打得不牢,学习成绩差,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
厌烦。
四、个案分析
1
、鉴于其父母对他的溺爱骄纵,缺乏一种必要的约束力,凡事随心所欲,
使他生活在很松弛的生活状态中,
这样容易使其养成懒散无纪律性,
做事随心所
欲,不计后果。
2
、在班级里,由于学习成绩一般,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
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
又不肯问别人,
不懂装懂,
长期发展下去,
知识掌握不牢。
产生厌学情绪,以致害怕上学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
、他经常请假逃课,我让同学们主动和他玩、谈心,让他体会到班级的温
暖和快乐,对于他的厌学,我从基础着手,采用帮学帮练,多鼓励,多表扬,使
他对学习产生乐趣。
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
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2
、针对他身体弱,惰性强的缺点,多鼓励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激发
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
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
经与家长沟通得知,
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
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
到学期结束的时候,
刘子帅同学有了一定的进步,
身体强壮,
学习成绩大有起色,学习态度有大的改善,但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
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
金水闸小学德育教育案例
一、学生的自然情况
姓名:
刘子帅
性别:
男
年龄:
11
岁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
、
学习缺乏主动性。
经常不能完成作业,
不刻苦,
缺乏毅力,
没有钻研精神。
2
、性格倔强、固执。
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
?
?
3
、约束能力较差。
经常借故逃学,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该同学今年
11
岁,体弱,又是独生子女,父母溺爱娇惯,使他养成了自由
散漫的性格。
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不成,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
困难,又借故不上学,致使基础打得不牢,学习成绩差,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
厌烦。
四、个案分析
1
、鉴于其父母对他的溺爱骄纵,缺乏一种必要的约束力,凡事随心所欲,
使他生活在很松弛的生活状态中,
这样容易使其养成懒散无纪律性,
做事随心所
欲,不计后果。
2
、在班级里,由于学习成绩一般,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
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
又不肯问别人,
不懂装懂,
长期发展下去,
知识掌握不牢。
产生厌学情绪,以致害怕上学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
、他经常请假逃课,我让同学们主动和他玩、谈心,让他体会到班级的温
暖和快乐,对于他的厌学,我从基础着手,采用帮学帮练,多鼓励,多表扬,使
他对学习产生乐趣。
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
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2
、针对他身体弱,惰性强的缺点,多鼓励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激发
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
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
经与家长沟通得知,
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
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
到学期结束的时候,
刘子帅同学有了一定的进步,
身体强壮,
学习成绩大有起色,学习态度有大的改善,但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
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
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案例分析及反思
班级是学校组成的基本细胞,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在这个单位中,担负着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其使命神圣、责任重大。
二者为了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在工作中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相互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下面据本人多年来的教育工作经验,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关系谈一下粗浅的体会和看法。
一、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工作分工与联系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同时负有协调班级学科教学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联系的作用。
在《中学班主任职责》中规定,班主任负责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
科任教师的基本任务和职责应当是:
首先搞好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完成“三维”教学目标任务,教会学生学习和发展,挖掘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二,协同班主任搞好学生和班级的日常管理,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二、班主任应取得科任教师的支持与配合
1、班主任在开展工作中,首先应当做到随时掌握学生和班级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依据这些信息,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从而取得理想的工作效果,但这些信息的来源,除从学生方面直接得到一部分外,许多相关信息,如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具体表现(思想动态、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及创新与合作精神等)和学科教学过程中班级的整体班风表现及倾向(组织纪律、学习氛围、教学质量等)还要从科任教师那里获取。
这样,才能使班主任对学生个体和整个班级的各种情况了解更全面、更客观,切合实际,使工作更有成效。
另外,科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是对班主任工作的有效补充,同时,通过听取科任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还可完善班级管理的方法与策略,借以强化学生和班级管理,促使管理水平上台阶。
2、班主任要取得科任教师的支持与配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班级管理机制的构建要征求科任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班务工作计划的制定、实施和总结要注意对科任教师意见和建议的吸纳。
第三,班务阶段性工作的开展,如主题班会、三好学生的评选、发展团员、参加学校重大活动等,要在征求科任教师意见和建议的前提下,同时争取他们参与活动的组织。
第四,不断关心、了解科任教师的工作,努力搞好学科教学的协调,加强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的教育指导,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五,不断通报学生及班级管理的工作情况等。
通过以上工作与科任教师不断取得联系,增进信任,全面形成共识,进而形成工作上的合力,使班级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步,逐步使科任教师感受到和谐集体的工作优势,体会到与班主任搞好配合,才更有利于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这样,科任教师的积极配合和主动参与也就成为自然的事了。
三、科任教师应当与班主任搞好合作
1、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工作区别与联系可见,科任教师的工作很大程度上要靠班主任工作奠定基础,因良好的班集体是实现学科教育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而良好班集体的培养关键在于班主任。
也就是说,支持班主任工作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工作。
另外,班主任跟学生接触的机会和时间远多于科任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全面、更深入,更有利于把握和教育学生,科任教师不断与之取得联系,搞好合作,更有利于得到班主任的支持与帮助,全面了解和共同教育学生,使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科任教师与班主任搞好合作、配合,应当做到以下几方面:
第一,充分认识班级管理机制和良好班集体对科任工作的支持与帮助。
第二,积极支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及有关活动。
第三,经常与班主任互通工作情况及有关信息。
第四,自觉搞好学科教育科研及教学工作。
第五,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以上将科任与班务工作融合一体,在共建良好班集体方面形成合力,取得良效,使班主任切实感受到科任教师的有力配合是不可或缺的,使其对科任教师工作的支持与帮助成为自觉行为。
四、互树威信是搞好协作有效补充
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学生中相互树立威信是搞好工作协作的有效补充手段(班主任应带头做到)。
因“亲其师,信其道”,所以,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扬对方学生看不见、听不到和了解不全面的优点及长处信息(素质特长、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和创新成果等),使学生更加崇拜、欣赏和感恩每一位老师,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各科和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不断进步。
总之,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关系,也就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工作关系,两者在完成各自工作任务,实现工作目标中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二者只有相互支持,互相配合,才能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在实现“双赢”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共同目标。
实践也充分证明“单打独战”,难以取得好的工作效果。
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案例分析及反思
一、基本情况
李思甜是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她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
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
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
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
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
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李思甜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
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
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
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都的老师。
为了去除李思甜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
“看,李思甜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
”“李思甜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
”“李思甜同学……”渐渐的,李思甜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
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她主动冲我笑了。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李思甜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
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李思甜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她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
在评价中,李思甜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李思甜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学习成绩在逐渐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
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喜欢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五、结论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
我能行。
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
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的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她们感到:
“我能行。
”“我是最棒的。
”
面对李思甜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
因而,针对类似李思甜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孩子的优点,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案例分析及反思
我班(二四班)有个学生叫王小红,2006~2007学年度我担任了她的数学老师。
发现她总是低着头,上课无精打采,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
老师课堂提问,她缄默无语。
家庭作业要么全留空白;要么乱写一气,全是错别字。
甚至连组词以及简单的加法也是做得错误百出。
每次测验,语文、数学都只有二、三十分。
学校的很多老师都认为,这孩子基础太差,性格内向,而且缺乏最起码的上进心,提高看来是无望了。
只要她遵守纪律,上课不影响别人,就行了。
我听了,不觉从心底泛起一股凉意。
就这样的成绩走出校门,面对这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你叫她如何生存哪!
只要孩子一天在我这里学习,我一定不能放弃她!
于是我开始了围绕她的工作。
首先,当然是家访了,搞清楚她的家庭情况。
来到她家,正碰上她在家烧饭。
原来她父母都是常年在外打工,将她托付给了奶奶,而奶奶年纪大了,家务都压在她柔弱稚嫩的肩膀上。
我心里一阵感动。
但是与奶奶的交谈又让我心里的凉意变成了寒意了。
因为她成绩太差,家里打算让她念完小学,就让她辍学!
我劝了两句,奶奶的一句话让我傻了眼,“她的成绩那样,进了初中也学不了,还不如在家帮忙干点活。
”
听了这些话,我的心情分外沉重,难道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能眼睁睁地看着她离开学校,过早地承受生活的重担吗?
回到学校,我就找她谈话,可她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哎,缺乏爱的滋润,承受长期学习落后的打击,总是徘徊在无人关注的角落让她产生了自闭的心理。
每每看到她“孤独”的身影,我都暗暗发誓,一定要带她回到班级的大家庭里来,一定要让她重拾搞好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针对她的情况,思虑再三,我决定从两大方面入手。
首先,我抓住一切机会亲近她,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她的心弦。
有次下雨天,碰上她忘了带伞,我连忙送伞给她……经常找她闲谈,引导她用感恩、享受的心态看待现实生活……与此同时,我组织几名同学来帮助她,跟她一起玩,跟她一起做作业。
让她感受到同学对她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
让她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她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又感受到无穷的快乐!
2006年的11月28日是她的生日,我知道后,连忙买来蛋糕,组织学生举办了一次班级生日会。
她那天高兴极了,脸上泛起了幸福的红晕。
经过联系,吹蜡烛的时候,她父母如约打来了电话。
这时,我分明看见了她眼中悬挂的泪花。
我知道那是幸福的泪花,是感谢的泪花,是打开心门向过去告别的泪花。
其次,与科任老师统一意见,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她。
其实,她身上的闪光点还是挺多的,9岁的孩子,烧饭、洗衣等家务活都会做,还能照顾年迈的奶奶……我们抓住这些表扬她、鼓励她。
学习上的一点小进步,我们也没有忽视。
在数学课上的一次口算中,这个沉默的女孩居然全都对了。
我非常兴奋,对她大加褒奖,并说:
“看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看,这些口算你全做对了,你一定昨晚复习了吧!
你看比有些平时学习优秀的同学都好呢!
只要努力,你一定不会比其她同学差的,你说是吗?
”她轻轻地点了点头。
但是我还是看见了她眼中多了一些自信的眼光。
有了这次,在这以后的学习中,我始终坚持“欣赏、夸奖、鼓励”的方针。
她的成绩也一步步上升。
与此同时,语文在科任老师的帮助下,也有了起色。
这样一直坚持下去。
最后,在期末考试中语文71分,数学68分。
分析:
爱心与赏识是实现王小红同学成功转化的两大支柱。
1、奉献爱心,增其自信。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也说过: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搞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一颗赤诚的爱心,用爱的甘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用爱心点燃一颗颗纯洁的灵魂。
对于那些学困生,特别是留守的学困生,教师应给她们更多的爱,经常鼓励、帮助、督促她们,使她们增强自信心。
2、运用赏识,促其发展。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学困生也并非一无是处,对于学困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哪怕很微弱的闪光点,很微小的进步,我们教师要及时加予引导肯定:
尽量挖掘其闪光点,努力从赞美中去满足她们的心理需求,使她们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内在的动力。
当一个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与动力,她的提高就变得轻松、容易多了。
爱心与赏识,转变了王小红同学,也给我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德育教育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