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专题段落作用.docx
- 文档编号:7609139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3.35KB
记叙文阅读专题段落作用.docx
《记叙文阅读专题段落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专题段落作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叙文阅读专题段落作用
记叙文阅读专题:
段落作用
常见考题:
1、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2、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第④段写老夏不在的“伤感年味”的作用。
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位置
结构角度
内容角度
开头段
①总领全文,引出下文;②照应标题;③吸引读者。
④概括具体内容;⑤开篇点题
注意:
开头段如果是环境描写,则有点名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等作用。
中间段
①承上启下(承上、启下、承上启下);
②照应标题或前文
③概括具体内容;④表达情感,点明中心
注意:
考虑是否有环境描写、是否考查情节的作用、是否考查插叙的作用
结尾段
①总结上文(或全文);②照应标题(或前文);③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④概括具体内容;⑤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练习
(1)父亲不识字,可父亲对一切写了字的纸张怀着天生的敬畏与莫名的虔诚。
(2)那一堆涂满了女儿忧伤情绪的纸片,在众人的眼里,包括在女儿自己的眼里,都不过废纸一堆。
可父亲发现了它们,他的眼睛里立马闪现出热烈到无以复加的光芒。
他仿佛发现了一个稀世天才。
(3)那年女儿读大一,在一所不入流的大学。
暑假里躲在屋里写写画画,写的也不过是自己对前途与未来的迷茫。
那篇青涩稚嫩的东西,父亲连读都读不懂。
可他认定,他的女儿了不起,居然可以写小说了。
(4)他执意要拿着它去找地方为她出版,女儿坚决不同意。
他们的争执因此而起。
那个暑假没过完,女儿就匆匆收拾起行李回学校去了,却把那厚厚的一本手稿扔在一个角落里。
她以为,她走了,他会忘记。
女儿却没想到,斗大的字识不了几个的父亲,居然借了邻居哥哥的西服领带,把自己精心打扮一番,就揣着那本手抄稿到省城去了。
(5)父亲不知道出版社在哪儿,一路向人打听,终于敲开一家出版社的大门。
看到衣着光鲜的工作人员。
父亲卑微地弯腰含笑,送上一支香烟,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向对方说明来意。
可他的话,很快就被那个工作人员礼貌的微笑给打断了:
对不起,我们目前还没有出版计划。
父亲脸上的笑一下子就僵在了那里:
那我怎么样才能把女儿的书给出版了呢?
(6)你们实在想出版,可以自费。
回答很简短,语气里已是不耐烦。
父亲却还不走。
他把手稿再次谦恭地递上去:
您给看看,我们可以自费出。
(7)我们现在忙。
工作人员的手轻轻一挥,父亲的骄傲就“啪”一下掉在了地上。
父亲弯腰拾起地上的手稿,转身,下楼,整个人轻得像一片叶子。
(8)他给女儿的信还是很快就寄到女儿手上,歪歪扭扭,很短的几句话:
闺女,我拿着你的书稿去见了出版社的人,他们看了,说你写得不错,再好好修改一下就能达到出版要求。
女儿没回信,她自己很清楚,那篇东西离出版的要求还有多远。
可女儿的写作热情却被父亲的那封短短的信重新点燃。
只是,那一次,女儿偷偷地写,再不敢让父亲知道。
(9)父亲着迷了一样,一定要想办法把女儿的第一本书出版了。
父亲找了数家出版社,仍然没人肯出版女儿的书。
父亲就决定自己拿钱帮女儿出书,他终于找到那样一家出版社。
只是两万六千块钱的费用,他们家不吃不喝也要整整两年才能挣出来。
那一次,一直沉默的女儿再也不能沉默,她同父亲大吵。
她不能理解父亲的做法,她甚至觉得父亲是在把她往一条绝路上逼。
父亲第一次对她发了脾气,他说:
他就是觉得自己的女儿行,自己的女儿是写书的料、就算砸锅卖铁,他也要把她的那本书出版了。
(10)父亲真的做到了,已是时隔四年之后。
两万六千块钱,他雇了辆汽车从省城印刷厂拉回了一千三百本书。
新书到家的那天,父亲把全村的父老乡亲全都招到了家里,摆了几大桌的酒席,放了几大堆的烟花。
灿烂的烟花下,父亲的泪,流了满脸。
女儿的泪,也流了满脸。
直到那时,她才从母亲的嘴里知道,那两万六千块钱的来路。
那是父亲扛了数不清的水泥袋子赚来的。
身高一米五六体重仅有九十多斤的父亲每天却扛着每袋一百斤重的水泥一天扛上两百多袋。
他根本就没把自己的身体当成肉体,他拿它当了钢铁……
(11)那天,在她的新书“发布会”上,父亲喝了很多酒,喝醉了。
喝醉了的父亲拉着她的手说:
瞧,上帝已经为你打了一扇窗,你一定要好好珍惜!
不识字的父亲,为着女儿“处女作”的出版,已学会了使用文化词。
(12)那一年,她大学毕业,待业在家,苦闷无着。
(13)父亲曾用了四年的时间,为出版她的第一本书。
她却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连续出版了数本书。
散文,随笔,小说……当她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国内外各大媒体报纸上,当她气定神闲地坐在演播室里追忆那段青涩的年少岁月,提起父亲,提起那本至今仍被父亲保留着的处女作,她仍然泣不成声。
她记着父亲给她说的那句话:
瞧,上帝已经为你打开了一扇窗。
(14)她说,打开那扇窗的不是什么上帝,而是说那句话的人。
是的,父亲没文化,父亲的那双手像锉刀,父亲额上的皱纹,像犁铧穿过。
可父亲的目光,却坚定,深远,父亲的那份深情堪比太阳,在那一瞬间,穿透了她青春岁月重重的迷雾,为她指明了方向……
文章最后一段能否删去?
为什么?
答案:
示例1:
不能删去。
理由:
①进一步阐释了父亲才是真正为自己打开人生的那扇窗的那个人;②结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父亲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父亲对自己的人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示例2:
能去。
理由:
①删去后文章情节结构是完整的;②删去后文章仍有明确的主题和较鲜明的人物形象;③倒数第二段段末“她记着父亲给她说的那句话”一句照应了前文,“上天已经为你打开了一扇窗”一句又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生命中最成功的一课
白国宁
①落日余晖,晚霞醉人,沧桑的背影渐渐拉长,在他的影子里,我亦步亦趋。
②高二那年,父亲从乡里调到镇上教书。
当时交通不太方便,每天唯一一辆途经村子的中巴通常都在父亲没有下班前就发车了。
为了解决通勤困难,父亲买了一辆摩托车。
当时正值暑假,几天下来,我骑摩托车的技艺就已经很纯熟了,可父亲却始终不能独立驾驶它。
那时父亲的补课任务很紧,他提议暂时由我载他到镇上,下午4点半的时候再到约定的地方去接他回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③那天,我把父亲送到了镇上,并说好下午准时去接他。
我回家后复习了一些功课,然后邻居家的兄弟就约我去打牌。
因为离接父亲的时间还有好几个小时,我便沉浸在打牌的乐趣之中。
等到我意识到时间不早的时候,已经是下午6点了,加上路上的时间,我整整迟到了两个小时。
④我想,父亲如果知道我一直在打牌的话一定会非常生气,于是我决定撒谎。
当我把车骑到了我们约定的地点时,父亲正坐在一个角落里耐心地等我。
我告诉他我本来是想尽快赶过来的,但是车出了毛病,修车耽误了太长时间。
父亲抬起头看了我一眼,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当时他看我的眼神:
他直直地看着我的眼睛,刀光一闪一抹锐利冷冷地扫过来,我不由一哆嗦,想要避开他的眼神,忽地,他的眼神黯淡颓败了,眼珠停滞不动,眼眶里蒙上一层雾气,似有散不尽的疑惑和忧郁。
我慌了,不知道怎么办,沉默了一会儿,他转过头,不再看我。
⑤“对于你认为你必须对我撒谎这一点,我感到非常失望,儿子。
”
⑥“您在说什么呀?
我讲的是实话!
”
⑦父亲又一次看了我一眼。
“当你没有按时出现的时候,我就打电话问你妈妈是否出了问题,她告诉我你一直没在家,可6点钟左右她却听到邻居家有摩托车启动的声音。
所以,我断定摩托车根本没出任何毛病。
”
⑧一种负疚感顿时袭遍了我的全身,我无奈地承认了我去邻居家打牌的事实以及迟到的真正原因。
父亲专心地听着,一阵悲伤掠过他的脸庞。
⑨“我很生气,不是对你,而是对我自己。
”父亲用略带沙哑的嗓音说,“我已经认识到,作为你的父亲,我其实真的很失败。
如果这么多年我对你的教育使你仍然认为你必须对我撒谎的话,我必须深刻地做一次反省。
为什么我的儿子因为一点点小事就不能跟他的父亲说真话?
我现在要走回家去,算是对这些年来我对你教育不成功的惩罚!
”
⑩“但是,爸爸,从这儿回家有整整15里路,再说天都快要黑了,你不能走回去!
”我的劝阻和道歉,以及我后来所有的语言都是徒劳无益的。
我无法让父亲坐上我的车。
⑪父亲在尘土弥漫的道路上走着,我推着车紧紧地跟着他,看着他微驼的背影,在乡道上显得瘦小无助,肩不宽,膀不圆,他径直走着,步履蹒跚,不知是生气还是疲惫脊背微微颤抖着,衣衫在夏风中凌乱。
⑫晚霞醉人,乡道边的小河,柔波泛着红光瘦弱缓慢,水面凌乱成了泼墨画。
父亲的背影在落日余晖下渐渐拉长,在他的影子里,我亦步亦趋。
我怀着无限的懊悔,希望父亲可以停下来,坐上我的车,可是他始终没有回头看我一眼。
一路上我一直在祈祷,我想告诉他我是多么难过和抱歉,但是他根本就不理睬我,只是继续沉默着,思索着,行走着,脸上写满了痛苦。
整整15里路,我一直跟着他。
这是我生命中最痛苦的旅程,我将永远不会忘记父亲那忧郁的眼神和让我记忆一生的背影。
⑬这是我曾有过的最难过最痛苦的经历。
然而,这也同样是我生命中最成功的一课。
文中第①段、第⑫段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联系紧密,请你从结构、内容上分析其作用。
答案:
结构上:
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凑;内容上:
表意相同(相近),通过景物、神态(肖像)、动作的反复描写,营造出乡村傍晚时分静谧、温馨的氛围,突出父亲沧桑而又高大的形象,强化了“我”内心的懊悔和自责。
丁香花
杨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
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
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
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
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
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
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
陈涌全先生说,这个上联出的有相当的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在对四点五点六点什么就不新鲜了。
刘墉不慌不忙的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
丁香花,白头千头万头。
呵呵,这个白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
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在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哪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
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的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儿?
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④我18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
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的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
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
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
我眼巴巴的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
我眼睁睁的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
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
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隔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的跑出去,在哐当哐当的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
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他开放在这时。
春天里,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却生长的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
呵呵呵的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的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
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
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丽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枝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
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他在微风里微微甩摆。
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
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
它也许在和风说话,我也听不清楚他们在聊什么。
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的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
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美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
(选自《散文》2017年第5期有删改)
第③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分)
答案:
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刘墉的对联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写出了丁香花繁茂的景象;引出了下文对丁香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时间的叙述。
草木智慧
顾晓蕊
①下了大巴车,沿着一条清幽的小路向前走,两边芳草萋萋。
空气中飘荡着草叶的青涩和花朵的馨香气息。
我在一片白桦林处停下,几乎是奔跑着冲进树林中。
②进入白桦林中,我被一双双幽潭般的眼睛吸引,深深地迷醉了。
③那些黑色的弯形节疤,如好看的丹凤眼,眼角微上挑,嵌在光洁直挺的躯干上。
或深邃忧伤,或温柔沉静,或坚忍笃定……
④林中的白桦树有几十或上百年树龄,却依然身形如少女,有着不老的容颜。
⑤桦树皮晒干后是中药材,祛除百病,连它忧伤的眼泪,也被称为“森林饮料”。
它深情的眼睛,望向更远的远方,与世人的目光接壤,悲伤的泪,化作一汪柔情。
⑥一树攒动的绿,是一树无声的歌啊!
白桦树的宽厚与博大,使它将伤痛深掩于时光背后,以一种优雅的生命姿态,越过寂寞、苦寒与萧瑟,成为不老的神话。
⑦如果说白桦树无私的爱,濯洗着我的心灵,让我感受到凄美中那充满希望的等待,那么见到豪迈粗犷的“大漠硬汉”胡杨树的刹那,带给我的是另一种震撼和惊叹。
⑧在克拉玛依的乌尔禾区,一片荒凉的戈壁滩上,我第一次见到胡杨林。
远看一棵棵胡杨树,虬结盘曲,苍劲古朴,伫立于天地间。
它们变幻成各种形态,如龙、如马、如虎、如狼……像活物般朝你奔涌过来,奔涌过来。
⑨我轻轻地走近,用目光摩挲着刻满岁月苍桑的树干,细细地,一寸寸地看着,越看越心惊。
你看,这一株胡杨原已干枯,树皮干瘪、粗糙,树的一侧却长出新枝,挂满鲜绿的叶子。
那株雕像一般的胡杨,拦腰而断,树枝被剥离一光,露出白骨般的树干。
它却死而不倒,挺起一身硬骨,留住最后的尊严。
⑩再往里走,有几株枝叶青郁的胡杨。
细看一棵树上竟有三种叶子,有的狭长如柳,有的圆润如杨,有的清逸如枫,分别意味着少年、中年和老年。
刚才还眉眼纤细的少年,斜倚春风笑,一转身,便是隔世相望,尘霜扑满面。
我一次次地抚摸着它们,有一种力量蔓延而来,传遍我的全身,不由感叹自然界中生命的顽强、坚韧,以及永不放弃的爱。
⑪在戈壁与沙漠中行走,我的目光还不时被一些低矮的植物牵动,它们是随处可见的红柳。
⑫红柳的根须蜿蜒于地下,最深可达二三十米,能防风固沙,是沙地中的“铁娘子”,它的枝叶还可入药。
红柳的坚毅与淡然,让我想起那么一群人。
在寂寥的旷野中,总会遇见许多白色的“大风车”,不知倦怠地旋转着,它的背后是无私坚守的电力人,他们也是扮靓戈壁的“红柳”。
⑬我发现与这里的草木对视,需要一些勇气,每次遥望凝思,都是一次对心灵的叩问。
草木是有思想、有大智慧的,在黄沙漫卷的荒野大漠,它们懂得顺应自然,随遇而安,并竭力将根扎深扎牢,尽现生命极致之美。
由此而想,在草木面前,人显得那么庸常渺小,理应谦卑些,再谦卑些。
1.文章主要写到了哪几种草木?
从全文看,草木具有怎样的智慧?
2.从内容及结构两个角度说说画线的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
1.文章写到了白桦树、胡杨、红柳这几种植物。
草木懂得顺应自然,随遇而安,并竭力将根扎深扎牢,尽现生命极致之美。
2.内容上:
概括白桦树、胡杨树的品质及其带给“我”的影响;结构上:
承上启下。
(过渡作用)
巩固与提高
童年,那最美妙的声音
①近期,总爱回忆儿时的那情那事。
藏于内心深处的故事,说不清什么时候,就犹如那静潭之水,稍经触动,便陡升涟漪,荡漾心头。
那些曾伴随着我成长的声音,虽然渐行渐远,但时常在脑际萦回。
②“香烟洋火桂花糖!
”,一个推着独轮车的老人一步一颤地缓缓而来。
停下车子就摇着拨浪鼓,吆喝出如此这般的声音。
③这声音在我们小孩子听来,简直就是天底下最美的乐章。
④每每这时,大人就会给一两角钱,让你去买针、线等生活必需品。
我清楚地记得,卖货老人的小车子上有很多的小格子间,每一个格子间的货物都不同。
有针线间、洋火间、学习用品间,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糖果间。
花花绿绿的糖果,光是包装就很吸引人。
等讨价还价地买完必需品后,省下一两分钱,就可以买一两块儿糖果了。
⑤那时,我总感觉卖货老人手中的拨浪鼓是乡间最优秀的乐器。
几天听不到,心头就痒。
南来北往的“扑通扑通”轻快的拨浪鼓声,把沉寂的乡村摇动得热闹非常。
⑥“磨剪子来——戗菜刀!
”,记忆里,磨刀人总是挑着一条担子或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
来到村子,先是绕着大街吆喝一通,然后,只管寻一处开阔地带,摆好摊子,拿好架势等生意来。
这种活儿年底的时候生意奇好。
⑦记得我家的菜刀在我削“风老婆(木陀螺)”时,弄了个大大的豁口。
我就盼望着戗菜刀的师傅马上来。
有一天傍晚,街上突然传来“磨剪子来戗菜刀”的声音,我立刻抱上一个北瓜当成费用,来到街上。
磨刀师傅接了北瓜看了看,觉得不小,于是笑着工作起来。
我看到他将菜刀固定在木凳上,开始用一个大大的刀刮起我家的菜刀来,只看到火光四射、铁屑纷飞。
不一会儿菜刀上的豁口就不见了。
又磨了磨,一把锃亮完美的菜刀就算成了。
⑧“爆米花儿来,爆米花儿来!
”,听到这吆喝声后不久就听到“嗵”的一声闷响,随之传来的是那股熟悉且诱人的香味。
⑨小时候,吃爆米花的愿望很好实现。
因为我们华北平原最不缺的就是玉米。
问大人要两分加工钱,弄上一碗玉米,不一会儿就能吃上香喷喷的爆米花。
爆米花师傅每次来,几乎都忙到掌灯时分。
小孩子们吃够了自家的还不想走,等待着那“嗵”的一声响过后,去抢别人家制作爆米花时散落出来的星星点点。
⑩如今,偶尔还能听到那一声震天的声音,但幼时急切期盼爆米花出炉的神情在当今孩子们脸上很少看到了。
⑪“梆,梆梆;豆——腐”,这是卖豆腐敲梆子的声音。
豆腐梆子取材于硬木,在整段的木块上面开一长长的约一指宽的豁口,从此处把内部掏成筒状,里外细细打磨浑圆,装上手柄,再配上一根硬敲棒,一副梆子便做好了。
⑫记忆里,清脆悠远的梆子声响起来的时候,母亲就端了碗黄豆,走出家门,循着那美妙的声音而去。
不一会儿,一碗雪白的透着温热和清香的豆腐就端回来了,母亲那时总问,你吃一块儿吗?
我点点头。
于是,母亲用刀子片下一块雪白的豆腐交给我,浇上少许卤水,美味无比。
⑬多年后,刺耳的高音喇叭代替了质朴、动听的吆喝声。
喇叭里循环播送的高分贝的纯商业叫声,往往让小区居民心生怨念,没有了购买的欲望。
要是这样下去,还会有多少传统的东西保留着原汁原味呢?
结合上下文内容,具体说说文章第③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案:
过渡段,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声音”承接第②段“香烟洋火桂花糖!
”这一吆喝声,第④⑤两段继续着写这声音带给孩子们“天底下最美的乐章”感受的原因——不仅声音动听,包装吸引人,还可买到生活必需品和花花绿绿糖果。
观秦兵马俑
①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
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逗人喜爱的麦苗。
②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
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
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
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
抬头一看,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
走过灞桥,我怎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
一看到终南山,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
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
而“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
大明宫“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①”,我仿佛亲眼目睹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大街上熙熙攘攘,在黄皮肤的人群中夹杂着不少或白或黑、衣着怪异、语言奇特的外国学者、商人、僧侣、外交官……
③总之,在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
我既愉快,又怅惘;既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
④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
⑤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
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
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
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
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叹,我心中那一点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
⑥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比,目测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
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
将军俑、铠甲武士俑、骑马俑等等,好像都聚精会神地站在那里,静候命令,一个个秩序井然,纪律严明,身体笔直,纹丝不动。
兵俑中间间杂着一些马俑,也都严肃整齐,伫立待命。
我原以为,这些兵俑都是一个模子里塑制出来的,千篇一律。
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的面部表情几乎都不相同:
有的像是在微笑,有的像是在说话,有的光着下颔,有的留着胡子,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没有发现一个愁眉苦脸的。
我简直难以想象当年的艺术家是怎样塑制这些兵马俑的。
这不叫它是宇宙间一大奇迹又叫它什么呢?
⑦我的思潮又腾涌起来,眼前幻象浮动,心头波浪翻滚。
我仿佛看到前排坑道里的兵俑和马俑一齐跳动起来。
兵俑跑在前面,马俑紧紧地跟在后面,有的兵俑骑上马俑,他们都在将军俑的率领下,奋勇前进。
后排坑道里那些还没被完全挖出来的兵俑和马俑,有的只露出了头,有的露出了半身,有的直着身子,有的歪着身子,也都在那里活动起来。
那高低不平的地面此时在我眼中忽然变成了海浪,汹涌澎湃。
兵俑和马俑正从海浪中挣扎出来,奋勇地向前奔去。
他们一飞出大厅,看到河山大地花团锦簇,人们意气风发,都大为惊诧与兴奋。
他们边说边飞,浩浩荡荡,飞向骊山,飞向天空。
⑧这八百里秦川可真是一块宝地啊!
几千年来,我们多少代人在这里胼手胝足②,辛勤耕耘,才收拾出如今这样的锦绣河山。
现在在秦俑馆内,外国朋友,男女老幼,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其数目远超过国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那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现在更加浓烈起来了。
⑨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秦俑馆。
此时天色渐晚,骊山山顶隐入薄薄的暮霭中,周围一片宁静。
那浩浩荡荡的兵马俑队伍大概已经飞越了骊山,伴随我的心飞掠那八百里秦川。
(摘自《季羡林散文选》,有删改)
【注】①冕旒:
这里代指古代帝王。
②胼手胝足:
手脚上因劳作而结满了老茧。
1.通读全文,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游踪
所见(所想)
所感
(1)
丰富的历史遗迹,灿烂的诗歌文化
似乎有一点骄傲的意味
秦兵马俑馆小厅
(2)
骄傲的意味浓烈起来了
秦兵马俑馆大厅
规模宏大,形态各异,飞奔向前
(3)
2.简要分析第④段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3.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与表达作用。
答案
1.
(1)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
(2)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3)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更加强烈。
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在驶向秦俑馆路上的情形,引出下文对秦兵马俑的所见所感。
3.该句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同时从听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秦俑馆的期待和即将见到它的激动和兴奋。
大雁,在秋天飞过草原
①秋天,长空万里,百草泛黄。
汽车在草原上行驶了大半天,前面可以看得见的那座蒙古包就是二舅的朋友家,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缕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记叙文 阅读 专题 段落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