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docx
- 文档编号:7605518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52.52KB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专业三计算机应用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
一、需求论证
(一)建设背景
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普遍将计算机作为办公的必备工具,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硬件维护、网络应用、图文编辑、视频处理和平面设计人才。
根据相关调研显示,未来5年省技术工种人才缺口将达到80万,其中就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仍高居榜首。
而由于XX市将着力打造新型农业、现代化物流、现代生态旅游、煤灰等产业集群。
随着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缺口将达到1万余人,而XX的地理位置属于边境城市,吸收外地人才相对困难,这一缺口仍会增加,这也为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为地经济发展服务提供了良好契机。
通过近几年对XX市社会用人单位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要求及原有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基础分析,预测主要有以下五个岗位群急需人才补充:
平面设计及广告设计、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计算机网络组建与设备调试、计算机搭建及网页维护、多媒体动漫设计等。
(二)建设基础
计算机应用专业作为我校的龙头专业,办学至今历经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已培养毕业生近万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人才效益和经济效益,被省教育厅正式认定为省重点专业。
作为全市计算机应用和软件技术领域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实施校企合作,已摸索出“职业素养+专业理论+专业实训+特色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
校现有各类计算机1037台、实训室28个。
均参照企业生产环境建设,开设的实训项目绝大部分是生产性实训。
首创的学生工作室——FN工作室,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的有效对接。
另外,校外有宏德广告公司等6家合作企业,10余种岗位可供学生实习实训。
通过订单培养的式有5家本地企业作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就业基地。
计算机应用专业拥有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
现有专职计算机教师28名,本科以上学历占100%,省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有23名教师具备计算机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双师型”教师比例83%。
多年来计算机应用专业以初中级技能型计算机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
在培养在校学生的基础上,还面向社会提供计算机相关培训。
截止目前,所有毕业生100%通过计算机系统操作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认证。
每年为社会培训计算机应用人才1000余人。
计算机应用专业目前在校生1024余人,占在校生总人数的25%。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以深化“双元主体、重德强能、岗位定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以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实训基地建设为保障,以基于岗位任务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为引领,主动适应省信息化建设和XX市各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全面加强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涵建设,校企互动,共同努力,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省具有引领作用的示性专业。
2.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目标
在“双元主体、重德强能、岗位定向”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深度与企业融合,进一步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即以培养德能兼备的,熟练掌握计算机各面应用知识的,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团队协助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的,能适应XX社会计算机五大岗位群需求的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2)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活动的要求,对课程容进行重组,争取两年打造1门省级标准精品课,5门优质核心课程。
完成《计算机技能实训教材》、《计算机多媒体设计案例》等4本校本教材的开发,并实现教材在XX地区广泛应用。
建成1套“标准化、共享型”的围绕5门优质核心课程的专业教学资源包,并通过数字化校园搭建公共教学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社会服务。
(3)教学模式目标
围绕加强实践教学、优化教学环境、信息技术运用在三大突破点,两年使专业课全面实现“岗位定向”培养模式的要求,其中平面设计相关课程可达到企业用人高级要求。
(4)评价机制目标
建立学校、企业(行业)、教育行政部门三位一体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强化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两年建立1套校企合作和教学评价制度,搭建社会、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并将评价体系按学年细化执行,使专业办学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5)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计划两年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专业带头人2人,引入行业资深专业带头人3人,培养骨干教师5人。
保证专业教师都能有机会到企业顶岗实践培训或参加国外各级各类调研、培训,两年培训不少于15人次。
另外,每年督促1名青年专业教师参加研究生学习。
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力争两年建成一只不少于15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逐步形成兼职教师在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和顶岗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主导地位。
积极承担科研课题,计划确立省、市级课题4项。
(6)校企合作目标
重点构筑起“校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岗位实习”三级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基础训练—仿真锻炼—实际操练”三层递进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机制。
两年力争增加3家校企合作单位。
完善顶岗实习的运行管理制度建设,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完善校原有基础实训室的建设,扩建2个多功能计算机实训中心。
创建1个可供学生实习、实训、就业的广告公司。
(7)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
开展教学资源输出,提供技术服务工作,逐步扩大服务围,推进市场化办学进程,两年根据企业、用人单位订单要求招生至少200人,每年平均为社会和行业培训达500人次以上。
确保培训人员广泛得到企业的认同,提升社会影响力。
三、建设思路
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学校建设要求为标准,以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建成省外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为目标。
将本着实效探索为原则,双元主体为依托,贯彻工学结合为思想,采取分阶段递进式建设策略,即第一阶段夯实基础,划分责任,制度建设;第二阶段,推进以重点建设为主要容的五项建设工程。
第三阶段,创新提高,总结经验,积淀特色,发挥引领示带动作用。
在建设过程中突出一个重点(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突破一个难点(由课堂为中心的理论知识性课程体系向以实践为中心的能力性课程体系转化),打造一个亮点(专业办产业,创办一个广告公司和FN工作室,形成“前店后校”的工学结合的新模式)。
四、重点建设容
加强基于岗位任务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提高教学的质量标准,带动教学手段及教学法的改革;通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长效机制的探索,全力推进“双元主体、分段实训、岗位定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全面加强涵建设。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构建“双元主体、重德强能、岗位定向”人才培养模式
(1)深入调研,专业定位
科学完善人才培养式,充分组织人力参与社会调研。
形成相应总结材料以此作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向。
①第一年成立由本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调研小组,依据省信息产业及XX地区近几年的发展需求及人才市场的反馈信息,深入企业调研。
形成适应各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要求,满足五大岗位群的岗位能力标准的调研报告。
②针对先前的调研报告,在第一年末邀请企业技术人员,高校教育专家根据地经济发展规格要求开展研讨活动,设立相应课题1个。
组织相关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并带课题下企业,形成分析总结材料,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2)制定人才培养标准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调研结果,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标准。
培养标准制定时,要根据岗位任务对人才培养规格进行界定并要得到企业的认可。
要采用碎片化等科学法将从人才培养标准整合到课程体系建设中。
(3)强化专业办产业机制
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完善实践教学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专业与企业对接。
第一年要出台专业办产业运行机制和相应规划,调整课程安排,实现“分段实训”,构建新型项目教学模块,即第一学年,学生在校主要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主,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并利用三的时间让学生在校外基地进行体验见习,感受企业环境、增强职业意识,培养职业信念;第二学年,学生在校主要以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为引导,完成相应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学生利用7的时间,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技能训练和岗位实践,确定就业岗位指向,选定特色课程;第三学年,在校通过岗位定向课程(《广告设计》、《人像美容》、《建设》等)、技能大赛课程、职业鉴定课程的实训和顶岗实习,提高岗位技能,达到德技兼备的优秀专业人才标准。
第二年完成广告公司的建设,实现专业办产业。
(4)深化订单培养规模
根据“五大岗位群”,即平面设计及广告设计、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计算机网络组建与设备调试、计算机搭建及网页维护、多媒体动漫设计,对人才的要求,调整订单培养向和规模。
扩充3家企业作为人才培养实训基地,调整课程安排,实现三年三步走的实习实训式,即第一年体验式岗位见习,第二年深入式岗位实现,第三年顶岗式岗位实践。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经费预算表
序号
建设项目
经费预算(万元)
2013.7-
2014.6
2014.7-
2015.7
小计
1
深入行业、企业调研
2
0
2
2
设立人才培养模式相关课题
2
1
3
3
制定人才培养标准
1
0
1
4
专业办产业运行机制
1
0
1
合 计
6
1
总 计
7
2.课程体系建设
(1)确定“岗位定向”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本专业设定的五大岗位群能力的要求,积极与行业资深专家、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展开研讨,结合学生的岗位理想,对学生进行上岗前的系统培训,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优质对接。
共同完成以17个岗位课程为主体的新课程体系构建,通过实践每个岗位课程再围绕典型工作任务开发1—2个实训项目。
计算机应用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2)科研课题建设
在课程体构建的同时,由校领导亲自挂帅,市级教学管理部门督阵,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两年,完成一项省级课题《中职学校分层教学在计算机学科的实践与研究》。
力争将科研成果在两年转化为实际教学成果,并通过各项考核验证其成效。
(3)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突出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培养,按工作过程导向,吸收企业技术骨干参加,对课程容进行更新、重组,建设开发基于项目教学的5门优质核心课程:
《office办公软件与应用》、《企业网搭建》、《动画制作》、《平面设计》、《网页制作》。
建设过程中加大与锐捷网络公司等企业合作,以企业专家为主导,最终将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成为既是企业的技术培训教程,也是学生的专业教材,并形成配套的教学资源库,争取在基于岗位任务和面向职业活动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建设上取得突破。
同时,通过基于岗位任务的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带动其它专业课程的改革不断深入。
(3)精品课程建设
在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经过前期调研,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针对岗位要求的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进行深入调研。
开发精品课程,争取两年以省级精品课的标准打造1门精品课——《计算机平面设计》。
(4)专业教材建设
在专业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围绕课程体系改革,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成立专业教材建设编制委员会,一同开发专业特色教材。
要求引入行业职业标准,将企业生产实际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法反映到教材中,提高教材的实用性、针对性,强化实习实训教材和特色教材的建设。
两年完成《人像美容案例》、《平面广告设计案例》、《建设案例》、《计算机技能考核习题集》等4本教材编写工作。
并针对5门优质核心制定相应课程标准,构建评价体系,建立试题库、素材库、课件库。
(5)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
针对专业5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建立一整套满足教学改革需要的教学大纲、教材、讲义、实验、实训、实习指导书,构建融纸质教材、电子教材、网络资源库的立体教学资源。
为师生开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平台。
其中,两年要重点打造“三个一”工程,即每门优质核心课程要建立1个考试题库,1个素材库,1套完整的课堂教学课件。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经费预算表
序号
建设项目
经费预算(万元)
2011.7-
2012.7
2012.7-
2013.7
小计
1
课程体系调研工作
1
1
2
2
科研课题开发
1
1
2
3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7
8
15
4
精品课程建设
5
5
10
5
专业教材建设
3
2
5
6
教学资源库建设
2
2
4
合 计
19
19
总 计
38
3.教学模式建设
(1)根据“双元主体、重德强能、岗位定向”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组织教师深入到相关企业和同类院校,了解现今社会对人才的职业素养和类型的需求,以及其他院校在此向所做的教学工作进行调查研究。
结合现有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如项目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岗位教学模式,将专业知识、技能、职业态度整合到教学任务中,在一学期的时间,与企业和行业专家进行细致的研讨,共同探索并初步构建一种有利于中职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开放式”的、适合企业用人要求的新型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
以此来定向计算机专业在未来发展中的主要教学模式。
(2)落实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情况,组成由企业专家、学校教务督导部门组成的考核小组。
每半个学期对教学模式运用情况根据考评体系进行考核考评,并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式考评档案,随时对考评结果进行反馈,纠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通过第一年的整体摸索,在第二年重点打造一套适合平面设计相关课程的教学模式,使该类课程的标准能够达到企业用人高级要求。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模式建设经费预算表
序号
建设项目
经费预算(万元)
2011.7-
2012.7
2012.7-
2013.7
小计
1
调研立项
2
2
4
2
教学模式测评
3
3
6
3
教学模式考评档案建设
3
3
6
4
课程提升
2
3
5
合 计
10
11
总 计
21
4.评价体系建设
(1)建立校企共同发展的联动机制。
激发学校、企业和社会三共同发展的需求与愿景,形成合作的动力,使校企合作更具有生命力。
成立以企业技术人员、高校专家和本专业教师组成的评价体系建设指导委员会,在第一年,共同参与调研工作,提出对现有评价体系调整和充实的建设案。
(2)利用两年的时间根据评价体系建设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建设案,补充完善现有评价制度,如《企业岗位实习评价制度》、《教学质量企业监督评价制度》、《学生毕业就业质量追踪制度》、《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考评制度》、《企业兼职教师岗位考评制度》等。
根据相关制度要定期实行教学质量追踪与信息反馈,要不断根据相关信息调整教学、实习、实训工作安排。
(3)建立与评价体系相关的科研课题,通过课题的开展与研究细化现有评价体系,在第二年下半年形成结论报告。
并将此报告作为以后评价体制改革的依据。
(4)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要求对学生评价进行分段细化。
①第一学期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和高校专家命题对学生进行期末考评,以考试成绩为本学期评价结果;
②第二学期组织学生在校实训,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指导,结合专业考试成绩,以综合考评本学期评价为结果。
③第三学期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组织技能考核大赛,以大赛评委考评名次为本学期评价结果。
④第四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观摩实践,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带队教师进行考核,结合专业教师命题考试,以综合考核结果为本学期评价结果。
⑤第五学期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由企业技术人员组织岗位考核,以考核成绩为本学期评价结果。
⑥第六学期组织学生在顶岗实习的同时进行职场训练和岗位技能鉴定学习,以政府和企业组织的技能鉴定证书考核和毕业的综合考评为本学期评价结果。
计算机应用专业评价体系建设经费预算表
序号
建设项目
经费预算(万元)
2011.7-
2012.7
2012.7-
2013.7
小计
1
体制调研
2
2
4
2
各种制度制定
2
1
3
3
科研课题
1
1
2
4
评价机制细化
6
6
12
小计
11
10
合 计
21
(二)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长期规划,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培训力度。
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
聘请教育专家、行业培训专家、企业及用人单位领导和技术专家等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培养教师拥有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灵活的教学法;深入行业、企业及用人单位,掌握社会人才需求和人才标准的第一手材料,为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努力打造一支专业能力超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力争在两年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5人,引入行业资深专业带头人3人。
1.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
(1)利用两年时间对现有的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创造机会选派教师到国外进行考察、开展学术交流,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参加组织的专业带头人的各类培训班的学习,开扩视野,接收新知识、新技能培养,强化其专业建设全局意识,使他们的管理理念更先进,工作作风更谨,富于创新思维和进取精神,使其专业专项能力突出,有更强的职业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提高其在行业的影响力,带动专业发展。
(2)聘请3名具有高级职称,企业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在行业企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一线资深工程师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使专业发展与行业发展同步,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零距离接轨。
2.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利用两年时间在中青年教师中选拔5名教师。
选送到行业术力量雄厚的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并参加行业资认证,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使其具备“双师型”素质;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到高等院校专项进修、参加各级教学研讨会,促其教育观念更新、专业教学能力提升;通过主持或参与教学计划修订、“岗位驱动、项目导向”课程体系建设、精品课程开发、科研课题研究等式,提高实践教学及科研能力,并负责年轻教师的“传、帮、带”培养,真正发挥骨干教师在团队中的带头、引领作用。
另外,力争两年,每年督促1名青年专业教师参加研究生学习,并争取在第三、四年取得硕士学位。
3.“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1)校外专家交流
为扩大交流,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将聘请国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
同时不定期聘请外校同行来校交流,或派出优秀教师到外校进行交流学习。
(2)委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岗位实践
按照《关于实施示性中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要求每位专职教师每年在兼职单位参加实际工作天数不少于12。
通过兼职、顶岗挂职等形式在增加自身阅历、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充实教学容的同时帮助合作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校企合作与互动。
教师顶岗实践中既要熟悉企业的岗位任务、岗位流程,又要学习企业的岗位培训技能,同时要利用自身理论基础扎实的优势为企业员工提供技术指导,使学校、企业双受益。
(3)教学观摩与竞赛
每学年定期举行由全体专业教师参加的教学观摩赛、专业技能大赛,并根据及省市安排选派教师及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大赛。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1)加大兼职教师培养与外聘教师的力度,有目标地聘请兼职教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进行项目指导。
利用两年时间积极开拓多种渠道从生产、经营、管理一线,聘请具有一定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行业能手,建立不少于15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并按每学期的实际需要从中聘请2-4位作为校实训指导教师,校实训教师主要担任各专业课的实训教学工作,每学年任课时数不少于40课时。
校外实训基地指导教师按照合作协议由合作单位挑选专业人员担任。
学校对兼职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制定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对兼职教师的聘期、任课情况、学生考评结果等情况建立专门档案进行记录和管理,并根据承担的教学任务及考评结果分级考核确定报酬。
(2)对兼职教师上岗前进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能力培训,并组织考核。
在第二年开始安排兼职教师到高等学府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并筛选出合格的兼职教师到国培训机构进行相应培训。
(3)建立动态管理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注重其教学理论学习和培训,加大兼职教师培养的力度,加强业务档案管理,保持兼职教师队伍稳定。
根据学校工作实际不定期地召开学术研讨会指导专业建设,为在校师、生举办技术讲座,成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中的纽带和桥梁。
5.教师参加国外进修与培训
为进一步拓宽教师视野,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经验,选派学科带头人到级培训机构学习,并择优参加国外培训;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培训机构学习,并择优参加级培训。
计划每年每人平均参加培训或参加国专业交流研讨会至少1次,力争安排每年有8人次参加各级培训。
计算机应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经费预算表
序号
建设项目
经费预算(万元)
2011.7-
2012.7
2012.7-
2013.7
小计
1
专业带头人建设
2
2
4
2
骨干教师建设
2
2
4
3
双师型教师建设
4
4
8
4
兼职教师建设
5
5
10
5
教师参加国外进行培训
5
5
10
6
聘请专家来校指导
10
10
20
小计
30
30
合 计
60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深入调研,完善制度建设
第一年针对“双元主体、分段实训、岗位定向”人才培养模式,组织企业技术人员、专职教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组成调研小组对现有校企合作机制进行调研、评估,形成调研评估报告。
根据调研评估报告调整现有合作机制,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生产性实训管理制度、质量评价标准,实训作业考核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
同时,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体系,明确校企双的权限和责任,确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和实训兼职教师的岗位职责与管理制度。
2.调整合作企业数量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现有校外合作企业的数量,两年扩充3家校企合作单位,构筑起“校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岗位实习”三级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
从而创造更多的学生实习岗位,安排更多的学生实习。
3.成立以专业办产业的校中企业——扬帆广告设计公司,以办公自动化、平面广告设计、人像美容设计和建设为经营项目,对实训、对外技术服务。
(1)组成专家组对市场进行调研,考核所需设备、技术、人员以及设计公司发展前景。
(2)根据相关政策进行设备的采购、安装,争取在半年使公司可以试运行。
(3)制定学生实训实习相关制度,每学期安排在校学生观摩实训和顶岗实习。
(4)调整公司岗位安排,为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
4.进一步拓展校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能力,开展教学资源输出,重点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和实训基地的设备和条件,为社会和行业开展技术培训、专题技术讲座、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等服务;为XX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培训服务;通过与政府、企事业单位产、学、研合作的式,提供各种技术支持服务;建设共享性教学资源库,搭建公共教学资源平台,并以此带动专业服务能力提升。
逐步扩大服务围,推进市场化办学进程,两年为社会和行业培训达500人次以上。
5.完善校实训基地建设
(1)完善基础实训室
与企业技术专家研讨,进一步拓展计算机基础、网页制作、硬件维修等专业实训室的实践教学功能,及时更新、购置计算机等设备,使专业课的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95%以上。
2012年7月完成对各专业实训室扩容,达到各实验能同时容纳300人同步实训的规模。
(2)扩建多功能计算机实训中心
与锐捷网络公司的资深专家共同论证、设计扩建多功能计算机实训中心案,增加网络实训设备,电子商务初级实训设备,多媒体实训设备等缓解实训工位紧现状,提高实训室的实用性,确保实训效果真实性(仿真性),充分体现专业课教学的职业特性,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计算机专业 重点 专业 建设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