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实验报告.docx
- 文档编号:7603222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1.66MB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docx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原理实验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1模拟信号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本模块中函数信号产生芯片的技术参数;
2.了解本模块在后续实验系统中的作用;
3.熟悉本模块产生的几种模拟信号的波形和参数调节方法。
二、实验仪器
1.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位号:
G
2.频率计1台
3.20M双踪示波器1台
4.小电话单机1部
三、实验原理
本模块主要功能是产生频率、幅度连续可调的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等函数信号(非同步函数信号),另外还提供与系统主时钟同源的2KHZ正弦波信号(同步正弦波信号)。
在实验系统中,可利用它定性地观察通信话路的频率特性,同时用做PAM、PCM、ADPCM、CVSD(
M)等实验的音频信号源。
本模块位于底板的左边。
1.非同步函数信号
它由集成函数发生器XR2206和一些外围电路组成,XR2206芯片的技术资料可到网上搜索得到。
函数信号类型由三档开关K01选择,类型分别为三角波、正弦波、方波等;峰峰值幅度范围0~10V,可由W03调节;频率范围约500HZ~5KHZ,可由W02调节;直流电平可由W01调节(一般左旋到底)。
非同步函数信号源结构示意图,见图2-1。
图2-1非同步函数信号源结构示意图
2.同步正弦波信号
它由2KHz方波信号源、低通滤波器和输出放大电路三部分组成。
2KHz方波信号由“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分频产生。
U03及周边的阻容网络组成一个截止频率为2KHZ的低通滤波器,用以滤除各次谐波,只输出一个2KHz正弦波,在P04可测试其波形。
用其作为PAM、PCM、ADPCM、CVSD(
M)等模块的音频信号源,其编码数据可在普通模拟示波器上形成稳定的波形,便于实验者观测。
W04用来改变输出同步正弦波的幅度。
同步信号源结构示意图,见图2-2。
U04
图2-2同步函数信号源结构示意图
3.模拟电话输入电路
本模块提供了两路用户模拟电话接口,图2-3是其电路结构示意图。
J02A/J02B是电话机的水晶头接口,U01是PBL38614专用电话集成电路。
它的工作原理是:
当对电话机的送话器讲话时,该话音信号从PBL38614的TR对应的引脚输入,经U01内部二四线转换处理后从T端输出。
T端的模拟电话输出信号经P05/P07铜铆孔送出,可作为语音信号输出用。
当接收对方的话音时,送入U01芯片R端的输入信号可由P06/P08铜铆孔送入。
此时,在电话听筒中即可听到送入信号的声音。
图2-3用户电话结构示意图
四、实验设置
K01:
非同步函数信号类型选择,正弦波、三角波、方波。
W01:
非同步函数信号的直流电平调节,调节范围至少为0~2V,视信号幅度而定,一般调节为0V(左旋到底)。
W02:
非同步函数信号的频率调节,一般使用频率值范围为1~4KHZ。
W03:
非同步函数信号的幅度调节,一般使用峰峰值范围为0~4V。
P03:
非同步函数信号的输出连接铆孔。
W04:
同步函数信号的幅度调节,一般使用峰峰值范围为0~4V。
P04:
同步正弦波信号的输出连接铆孔。
J02A:
用户电话A的水晶头接口。
P05:
用户电话A语音发送信号输出铆孔。
P06:
用户电话A语音接收信号输入铆孔。
J02B:
用户电话B的水晶头接口。
(用户电话B为扩展接口,标配不提供。
)
P07:
用户电话B语音发送信号输出铆孔。
P08:
用户电话B语音接收信号输入铆孔。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插入有关实验模块:
在关闭系统电源的条件下,将“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插到底板“G”号的位置插座上(具体位置可见底板右下角的“实验模块位置分布表”)。
注意模块插头与底板插座的防呆口一致,模块位号与底板位号的一致。
2.加电:
打开系统电源开关,底板的电源指示灯正常显示。
若电源指示灯显示不正常,请立即关闭电源,查找异常原因。
3.非同步函数信号源测试:
频率计和示波器监测P03测试点,按上述设置测试非同步函数信号源输出信号波形,记录其波形参数。
方波:
三角波:
正弦波:
4.同步正弦波信号源测试:
频率计和示波器监测P04测试点,按上述设置测试同步正弦波信号源输出信号波形,记录其波形参数。
5.关机拆线:
实验结束,关闭电源,拆除信号连线,并按要求放置好实验模块。
六、实验报告要求
1.记录非同步、同步函数信号的幅度、频率、直流分量等参数,画出测试的波形图。
分别记录在实验步骤中。
实验2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电路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振幅调制的工作原理;
2.掌握用MC1496来实现AM和DSB的方法,并研究已调波与调制信号,载波之间的关系;
3.掌握用示波器测量调幅系数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1.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电路模块
2.高频信号源或“PSK调制模块”
3.双踪示波器
4.频率计1台(选用)
5.万用表(选用)
6.信号(夹子)连接线
三、实验内容
1.模拟相乘调幅器的输入失调电压调节。
2.用示波器观察正常调幅波(AM)波形,并测量其调幅系数。
3.用示波器观察平衡调幅波(抑制载波的双边带波形DSB)波形。
4.用示波器观察调制信号为方波、三角波的调幅波。
四、基本原理
做本实验时应具备的知识点:
幅度调制、用模拟乘法器实现幅度调制、MC1496四象限模拟相乘器等。
所谓调幅就是用低频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振荡(载波)的幅度,使其成为带有低频信息的调幅波。
目前由于集成电路的发展,集成模拟相乘器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此本实验采用价格较低廉的MC1496集成模拟相乘器来实现调幅之功能。
1.MC1496简介
MC1496是一种四象限模拟相乘器,其内部电路以及用作振幅调制器时的外部连接如图1-1所示。
由图可见,电路中采用了以反极性方式连接的两组差分对(T1~T4),且这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管(T5、T6)又组成了一个差分对,因而亦称为双差分对模拟相乘器。
其典型用法是:
⑻、⑽脚间接一路输入(称为上输入v1),⑴、⑷脚间接另一路输入(称为下输入v2),⑹、⑿脚分别经由集电极电阻Rc接到正电源+12V上,并从⑹、⑿脚间取输出vo。
⑵、⑶脚间接负反馈电阻Rt。
⑸脚到地之间接电阻RB,它决定了恒流源电流I7、I8的数值,典型值为6.8kΩ。
⒁脚接负电源8V。
⑺、⑼、⑾、⒀脚悬空不用。
由于两路输入v1、v2的极性皆可取正或负,因而称之为四象限模拟相乘器。
可以证明:
,
因而,仅当上输入满足v1≤VT(26mV)时,方有:
,
这才是真正的模拟相乘器。
本实验即为此例。
图1-1MC1496内部电路及外部连接
2.MC1496组成的调幅器实验电路
用1496组成的调幅器实验电路如图1-2所示。
图中,与图28-1相对应之处是:
8R08对应于RT,8R09对应于RB,8R03、8R10对应于RC。
此外,8W01用来调节
(1)、(4)端之间的平衡,8W02用来调节(8)、(10)端之间的平衡。
8K01开关控制
(1)端是否接入直流电压,当8K01置“on”时,1496的
(1)端接入直流电压,其输出为正常调幅波(AM),调整8W03电位器,可改变调幅波的调制度。
当8K01置“off”时,其输出为平衡调幅波(DSB)。
晶体管8Q01为随极跟随器,以提高调制器的带负载能力。
图1-2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电路
五、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
(1)在实验箱主板上插上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电路模块。
接通实验箱右侧电源开关,即可开始实验。
(2)调制信号源:
采用非同步函数信号,其参数调节如下(示波器监测):
频率范围:
1kHz
波形选择:
正弦波
输出峰-峰值:
300mV
(3)载波源:
采用高频信号源(或用“PSK调制模块”上的1M正弦载波37TP02):
工作频率:
2MHz用频率计测量;
输出幅度(峰-峰值):
300mV,用示波器观测。
2.输入失调电压的调整(交流馈通电压的调整)
集成模拟相乘器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输入失调调零,也就是要进行交流馈通电压的调整,其目的是使相乘器调整为平衡状态。
因此在调整前必须将开关8K01置“off”(往DSB拨),以切断其直流电压。
交流馈通电压指的是相乘器的一个输入端加上信号电压,而另一个输入端不加信号时的输出电压,这个电压越小越好。
(1)载波输入端输入失调电压调节
把调制信号源输出的音频调制信号加到音频输入端(8P02),而载波输入端不加信号。
用示波器监测相乘器输出端(8P03)的输出波形,调节电位器8W02,使此时输出端(8P03)的输出信号(称为调制输入端馈通误差)最小。
(2)调制输入端输入失调电压调节
把载波源输出的载波信号加到载波输入端(8P01),而音频输入端不加信号。
用示波器监测相乘器输出端(8P03)的输出波形。
调节电位器8W01使此时输出(8P03)的输出信号(称为载波输入端馈通误差)最小。
3.DSB(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波形观察
在载波输入、音频输入端已进行输入失调电压调节(对应于8W02、8W01调节的基础上),可进行DSB的测量。
(1)DSB信号波形观察
将高频信号源输出的载波接入载波输入端(8P01),低频调制信号接入音频输入端(8P02)。
示波器CH1接调制信号(8P02),示波器CH2接调幅输出端(8P03),即可观察到调制信号及其对应的DSB信号波形。
其波形如图1-3所示,如果观察到的DSB波形不对称,应微调8W01电位器。
图1-3图1-4
屏幕上方为调制信号,下方为DSB信号,从图中可以看出,DSB信号的幅值仍随调制信号而变化。
DSB信号包络不在反映调制信号的形状。
4.AM(常规调幅)波形测量
(1)AM正常波形观测
在保持输入失调电压调节的基础上,将开关8K01置“on”(往AM拨),即转为正常调幅状态。
载波频率仍设置为2MHZ(幅度300mv),调制信号频率1KHZ(幅度300mv)。
示波器CH1接8TP02、CH2接8TP03,即可观察到正常的AM波形,如图1-5所示。
图1-5
屏幕上方为调制信号,下方为AM调幅波,从图中可以看出,AM调幅波幅值随调制信号而变化。
AM调幅波包络为调制信号形状。
调整电位器8W03,可以改变调幅波的调制度。
在观察输出波形时,改变音频调制信号的频率及幅度,输出波形应随之变化。
改变调节度调节音频信号频率
调节音频信号幅值
(2)过调制时的AM波形观察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即载波2MHZ(幅度300mv),音频调制信号1KHZ(幅度300mv),示波器CH1接8P02、CH2接8P03。
调整8W03使调制度为100%,然后增大音频调制信号的幅度,可以观察到过调制时AM波形,并与调制信号波形作比较。
调制度为100%的AM调幅波波形图:
(4)调制信号为三角波和方波时的调幅波观察
保持载波源输出不变,但把调制信号源输出的调制信号改为三角波(峰—峰值300mv)或方波(300mv),并改变其频率,观察已调波形的变化,调整8W03,观察输出波形调制度的变化。
波形如下:
三角波调幅波:
方波调幅波:
5.调制度Ma的测试
我们可以通过直接测量调制包络来测出Ma。
将被测的调幅信号加到示波器CH1或CH2,并使其同步。
调节时间旋钮使荧光屏显示几个周期的调幅波波形,如图1-6所示。
根据Ma的定义,测出A、B,即可得到Ma。
图1-6
通过实验测量
A=1.8B=0.4
∴
六、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按实验步骤所得数据,绘制记录的波形,并作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所得数据和波形图记录在实验步骤中,相应结论在旁边标注。
2.画出DSB波形和
时的AM波形,比较两者的区别。
DSB波形:
3.总结由本实验所获得的体会。
实验3集成乘法器幅度解调电路
—、实验准备
1.做本实验时应具备的知识点:
●振幅解调
●模拟乘法器实现同步检波
2.做本实验时所用到的仪器:
●集成乘法器幅度解调电路模块
●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模块
●高频信号源
●双踪示波器
●万用表
二、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
2.掌握用MC1496模拟乘法器组成的同步检波器来实现AM波和DSB波解调的方法;
3.了解输出端的低通滤波器对AM波解调、DSB波解调的影响;
4.理解同步检波器能解调各种AM波以及DSB波的概念。
三、基本原理
振幅解调即是从振幅受调制的高频信号中提取原调制信号的过程,亦称为检波。
通常,振幅解调的方法有包络检波和同步检波两种,本实验采用同步检波,即集成乘法器幅度解调电路。
同步检波又称相干检波。
它利用与已调幅波的载波同步(同频、同相)的一个恢复载波与已调幅波相乘,再用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分量,从而解调出调制信号。
本实验采用MC1496集成电路来组成解调器,如图2-1所示。
图中,恢复载波vc先加到输入端9P01上,再经过电容9C01加在⑻、⑽脚之间。
已调幅波vamp先加到输入端9P02上,再经过电容9C02加在⑴、⑷脚之间。
相乘后的信号由(6)脚输出,再经过由9C04、9C05、9R06组成的型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分量后,在解调输出端(9P03)提取出调制信号。
需要指出的是,在图2-1中对1496采用了单电源(+12V)供电,因而⒁脚需接地,且其它脚亦应偏置相应的正电位,恰如图中所示。
四、实验步骤
(一)实验准备
1.选择好需做实验的模块:
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电路、集成乘法器幅度解调电路。
2.接通实验板的电源开关,使相应电源指示灯发光,表示已接通电源即可开始实验。
注意:
做本实验时仍需重复调幅实验部分内容,先产生调幅波,再供这里解调之用。
(二)集成电路(乘法器)构成的同步检波
1.AM波的解调
将幅度调制电路的输出接到幅度解调电路的调幅输入端(9P02)。
解调电路的恢复载波,可用铆孔线直接与调制电路中载波输入相连,即9P01与8P01相连。
示波器CH1接调幅信号9TP02,CH2接同步检波器的输出9TP03。
分别观察并记录当调制电路输出为
=30%、
=100%、
>100%时三种AM的解调输出波形,并与调制信号作比较。
=30%
=100%
>100%
2.DSB波的解调
采用调幅实验中步骤3中相同的方法来获得DSB波,并加入到幅度解调电路的调幅输入端,而其它连线均保持不变,观察并记录解调输出波形,并与调制信号作比较。
改变调制信号的频率及幅度,观察解调信号有何变化。
将调制信号改成三角波和方波,再观察解调输出波形。
图2-1MC1496组成的解调器实验电路
实验7AMI/HDB3编译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AMI/HDB3码编译码规则;
2.了解AMI/HDB3码编译码实现方法。
二、实验仪器
1.AMI/HDB3编译码模块,位号:
F
2.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位号:
G
3.20M双踪示波器1台
4.信号连接线1根
三、实验原理
AMI码的全称是传号交替反转码。
这是一种将消息代码0(空号)和1(传号)按如下规则进行编码的码:
代码的0仍变换为传输码的0,而把代码中的1交替地变换为传输码的+1、-1、+1、-1…
由于AMI码的信号交替反转,故由它决定的基带信号将出现正负脉冲交替,而0电位保持不变的规律。
由此看出,这种基带信号无直流成分,且只有很小的低频成分,因而它特别适宜在不允许这些成分通过的信道中传输。
从AMI码的编码规则看出,它已从一个二进制符号序列变成了一个三进制符号序列,而且也是一个二进制符号变换成一个三进制符号。
把一个二进制符号变换成一个三进制符号所构成的码称为1B/1T码型。
AMI码除有上述特点外,还有编译码电路简单及便于观察误码情况等优点,它是一种基本的线路码,并得到广泛采用。
但是,AMI码有一个重要缺点,即当它用来获取定时信息时,由于它可能出现长的连0串,因而会造成提取定时信号的困难。
为了保持AMI码的优点而克服其缺点,人们提出了许多改进的方法,HDB3码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
HDB3码是三阶高密度码的简称。
HDB3码保留了AMI码所有的优点(如前所述),还可将连“0”码限制在3个以内,克服了AMI码出现长连“0”过多,对提取定时钟不利的缺点。
HDB3码的功率谱基本上与AMI码类似。
由于HDB3码诸多优点,所以CCITT建议把HDB3码作为PCM传输系统的线路码型。
如何由二进制码转换成HDB3码呢?
HDB3码编码规则如下:
1.二进制序列中的“0”码在HDB3码中仍编为“0”码,但当出现四个连“0”码时,用取代节000V或B00V代替四个连“0”码。
取代节中的V码、B码均代表“1”码,它们可正可负(即V+=+1,V-=-1,B+=+1,B-=-1)。
2.取代节的安排顺序是:
先用000V,当它不能用时,再用B00V。
000V取代节的安排要满足以下两个要求:
(1)各取代节之间的V码要极性交替出现(为了保证传号码极性交替出现,不引入直流成份)。
(2)V码要与前一个传号码的极性相同(为了在接收端能识别出哪个是原始传号码,哪个是V码?
以恢复成原二进制码序列)。
当上述两个要求能同时满足时,用000V代替原二进制码序列中的4个连“0”(用000V+或000V-);而当上述两个要求不能同时满足时,则改用B00V(B+00V+或B-00V-,实质上是将取代节000V中第一个“0”码改成B码)。
3.HDB3码序列中的传号码(包括“1”码、V码和B码)除V码外要满足极性交替出现的原则。
下面我们举个例子来具体说明一下,如何将二进制码转换成HDB3码。
二进制码序列:
10000101000001110000000001
HDB3码码序列:
V+-1000V-+10–1B+00V0–1+1–1000V-B+00V+0–1
从上例可以看出两点:
(1)当两个取代节之间原始传号码的个数为奇数时,后边取代节用000V;当两个取代节之间原始传号码的个数为偶数时,后边取代节用B00V
(2)V码破坏了传号码极性交替出现的原则,所以叫破坏点;而B码未破坏传号码极性交替出现的原则,叫非破坏点。
虽然HDB3码的编码规则比较复杂,但译码却比较简单。
从上述原理看出,每一个破坏符号V总是与前一非0符号同极性(包括B在内)。
这就是说,从收到的符号序列中可以容易地找到破坏点V于是也断定V符号及其前面的3个符号必是连0符号,从而恢复4个码,再将所有-1变成+1后便得到原消息代码。
本模块是采用SC22103专用芯片实现AMI/HDB3编译码的。
在该电路中,没有采用复杂的线圈耦合的方法来实现AMI/HDB3码的变换,而是采用TL084对HDB3码输出进行变换。
编码模块中,输入的码流由SC22103的1脚在2脚时钟信号的推动下输入,HDB3码与AMI码功能由20K01选择。
专用芯片的14、15脚为正向编码和负相编码输出,正负编码再通过相加器变换成AMI/HDB3码。
译码模块中,译码电路接收正负电平的AMI/HDB3码,整流后获得同步时钟,并通过处理获得正向编码和负向编码,送往译码电路的SC22103专用芯片的11、13脚。
正确译码之后21TP01与20P01的波形应一致,但由于HDB3码的编译码规则较复杂,当前的输出HDB3码字与前4个码字有关,因而HDB3码的编译码时延较大。
四、实验设置
1.HDB3编码模块:
20K01:
1-2,实现AMI功能;2-3,实现HDB3功能
20P01:
数字基带信码输入铆孔。
可从“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引入不同的数字信号进行编码,如全“1”、全“0”及其它码组等。
20TP01:
AMI或HDB3码编译码的64KHz工作时钟测试点。
20TP02:
AMI或HDB3码编码时的负向波形输出测试点。
20TP03:
AMI或HDB3码编码时的正向波形输出测试点。
20TP04:
AMI或HDB3码编码输出测试点。
20P02:
译码数字基带信码输出铆孔。
注:
20TP02、20TP03、20TP04编码输出信号,都比数字基带信号20P01延时4个编码时钟周期20TP01,作为4连0检测用;20P02译码还原输出的数字基带信号,也比数字编码信号21TP04延时4个译码时钟周期
拨码器4SW02:
当设置为“01110”时,则4P01输出由4SW01拨码器设置的8比特数据,速率为64K;当设置为“00000”时,则4P01输出15位的伪随机码数据,速率为2K。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插入有关实验模块:
在关闭系统电源的条件下,将AMI/HDB3编译码模块、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分别插到通信原理底板插座上(位号为:
F、G)。
(具体位置可见底板右下角的“实验模块位置分布表”)。
注意模块插头与底板插座的防呆口一致,模块位号与底板位号的一致。
2.信号线连接:
用专用导线将4P01、20P01连接。
注意连接铆孔箭头指向,将输出铆孔连接输入铆孔。
3.加电:
打开系统电源开关,底板的电源指示灯正常显示。
若电源指示灯显示不正常,请立即关闭电源,查找异常原因。
4.AMI码测试:
1)跳线开关20K01选择1-2脚连,即实现AMI功能。
2)拨码器4SW02:
设置为“01110”,拨码器4SW01设置“11111111”。
即给AMI编码系统送入全“1”信号。
观察有关测试点波形,分析实现原理,记录有关波形。
3)拨码器4SW02:
设置为“01110”,拨码器4SW01设置“00000000”。
,即给AMI编码系统送入全“0”信号。
观察有关测试点波形,特别注意20TP04点编码波形,分析原因。
4)拨码器4SW02:
设置为“00000”,,即给AMI编码系统送入复杂信号(2K的15位m序列)。
对照20TP01点时钟读出4P01点的码序列,根据AMI编码规则,画出其编码波形。
再观察有关测试点波形,验证自己的想法。
记录有关波形。
5.HDB3码测试:
1)跳线开关20K01选择2-3脚连,即实现HDB3功能。
2)拨码器4SW02:
设置为“01110”,拨码器4SW01设置“11111111”。
即给HDB3编码系统送入全“1”信号。
观察有关测试点波形,分析实现原理,记录有关波形。
3)拨码器4SW02:
设置为“01110”,拨码器4SW01设置“00000000”。
,即给HDB3编码系统送入全“0”信号。
观察有关测试点波形,特别注意20TP04点编码波形,分析原因。
4)拨码器4SW02:
设置为“00000”,,即给HDB3编码系统送入复杂信号(2K的15位m序列)。
对照20TP01点时钟读出4P01点的码序列,根据HDB3编码规则,画出其编码波形。
再观察有关测试点波形,验证自己的想法。
记录有关波形。
6.关机拆线:
实验结束,关闭电源,拆除信号连线,并按要求放置好实验模块。
注:
因AMI或HDB3码的编码时钟固定为64KHZ,所以送入的基带数据速率必须是2的n次方,且不能超过64Kb/s。
另外,低于64Kb/s码元将本编码模块识别成64Kb/s的码元。
六、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结果,画出AMI/HDB3码编译码电路的测量点波形图,在图上标上相位关系。
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过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信 原理 实验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