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 专题二十二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B卷.docx
- 文档编号:7599158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13.91KB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 专题二十二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B卷.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 专题二十二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 专题二十二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B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专题二十二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B卷
专题二十二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B卷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生物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D.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都是直接联系的,消费者可有可无
2.某研究小组选取某丰富度较低的生态系统中的a、b、c、d四种生物开展研究,发现a是主要的自养生物,b处于第一营养级,a、c、d构成的食物链为a→c→d,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c、d能够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
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C.若人为地将a清除,则b可能成为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
D.若d大量死亡,则一段时间后种群密度可能增加的有b、c
3.如图表示某内陆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所有的生物和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微生物共同构成群落
B.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生物,其种间关系只有捕食关系
C.该生态系统中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植物都是生产者
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不都是双向的
4.某农场中甲、乙、丙三种生物归属于三个营养级,三者的数量变化曲线(不都是消费者)如图1所示;该农场中的能量流动简图如图2所示,其中a2和b3分别为第二、第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d1和d2为摄入的饲料量。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构成了农场的营养结构,碳循环沿着甲、乙、丙进行
B.图1中丙、乙分别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且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C.图2中第二、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分别属于a3+d1、b2+d2
D.该农场中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100%
5.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代表生物,①②③④⑤代表过程,图2表示鼠摄食后的能量去向示意图,a、b、c、d代表能量的不同去向。
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过程主要依靠呼吸作用,④主要依靠光合作用
B.鼠属于图1中的乙,丙被誉为生态系统的基石
C.a表示鼠的同化量,b可能属于丙的同化量且被甲利用
D.若c伴随着③过程散失,则d表示被下一营养级摄入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动物在接受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时,均可能有神经系统的参与
B.在控制动物危害的防治技术中,利用化学物质进行的防治都属于化学防治
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推迟黄麻开花从而提高麻皮产量,这是物理信息合理利用的结果
D.在农业生产中,利用信息传递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7.下列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A.植食性动物数量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植食性动物数量的增长受到抑制
B.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并从根瘤中获得含氮物质
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
D.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
8.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并与俄罗斯和蒙古国相邻,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但由于过度放牧以及鼠害、虫害等,内蒙古草原面积正在不断减少,甚至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过度放牧会使草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进而导致草原的抵抗力稳定性减弱
B.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溪生态系统恢复速度慢
C.草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具有一定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应控制牛、羊的数量,科学合理地开发草原
9.下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关系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物种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
B.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C.不同生态系统C→D时间不同,说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大小不同
D.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10.每年的5月22日为生物多样性国际日,2019年的主题是“我们的生物多样性,我们的粮食,我们的健康”。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引入某种害虫的天敌既能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又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B.生物的生态效益、经济价值、药用功能均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建立植物园、禁止采伐珍稀濒危植物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效可行的措施
D.雾霾天气影响物种生育需要的温度、光照、pH等环境条件,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11.(多选)生态系统(ECO)是指在自然界中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中微生物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若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二者同化的能量关系呈倒金字塔形
C.碳元素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只能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方向是完全不同的
12.(多选)现有两个位置相邻但类型不同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Ⅰ和Ⅱ,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相对值如图所示,且流入Ⅰ和Ⅱ的总能量相同。
对于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比较,正确的是()
A.据图可以断定Ⅱ中的物种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因此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B.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Ⅱ中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高于Ⅰ
C.若上述Ⅰ、Ⅱ表示草原或森林生态系统,则Ⅰ更可能是草原生态系统
D.若两个生态系统均处于平衡状态,则Ⅰ、Ⅱ之间不存在物质的相互交换
13.(多选)下图是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轻度污染后的净化示意图,该河流生态系统中植食性鱼类大致的能量流动情况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项目
能量/kJ
鱼吃掉的浮游植物所含的能量
468
鱼粪便中含有的能量
228
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163
①
77
A.调查该河流周边土坡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
B.图中B点后,藻类大量增加的原因是有机物被分解后产生了大量的无机盐
C.表中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鱼的同化量为240kJ
D.表中①表示储存在鱼的有机物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14.(多选)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抵抗力稳定性低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高
B.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C.适当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有效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15.南极磷虾广泛分布在南极海域,它们主要摄食海水表层的浮游植物,同时也是部分鱼类、企鹅、海鸟、鲸、海豹等生物的饵料,在南极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南极海域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南极磷虾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
长期捕食磷虾的生物中,蓝鲸长有密集的鲸须,食蟹海豹的牙齿具有复杂缺刻、能够彼此交合,这些过滤结构为捕食成群的南极磷虾提供了方便,体现了生物体的_________相适应的特点。
(2)蓝鲸是南极海域捕食磷虾量最大的生物。
当极昼来临,蓝鲸在南极海域聚集,它们潜入一定深度捕食回到水面排泄,鲸粪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铁等元素,这种行为加快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对缺乏矿质元素的极地表层水域非常重要。
此时,表层水体中浮游植物暴发性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写出2点)。
(3)据调查,蓝鲸的数量已经连续数十年呈下降趋势,具体原因还不十分确定。
图示为最近100多年蓝鲸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你认为这种变化会使南极磷虾种群数量增加、减少,还是无法确定?
请阐述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
(4)虽然南极磷虾资源蕴藏量巨大,但人类开发利用仍然需要十分谨慎。
若想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贏,应采取怎样的措施?
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但不一定都是真核生物,有些原核生物如蓝藻、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A正确;大多数的动物是消费者,极少数动物是分解者,如蜣螂、蚯蚓等,B错误;细菌不一定属于分解者,也可以是消费者(如结核杆菌)和生产者(如硝化细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C错误;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加快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错误。
2.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等,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c、d是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生态系统的基石为生产者,A项不合理;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B项合理;b处于第一营养级,属于生产者,若将a清除,则b可能成为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C项合理;若d大量死亡,则一段时间后c的数量会增加,a的数量会减少,a与b都是生产者,当a的数量减少后,a与b之间的竞争强度减弱,可能引起b的数量增加,D项合理。
3.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食物网的相关知识。
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包括全部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A错误;食物网中的生物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B错误;该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比如蚯蚓是分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都是单向流动的,一般来说信息传递不都是双向的,D正确。
4.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甲、乙、丙属于农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而碳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A错误;根据图1中曲线变化可知,甲是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丙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且内捕食乙,B错误;某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没有被该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及人工投放的饲料中的能量,因此图2中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3+d1,第三营养级粪便中能量属于b2+d2,C正确;图2中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a1+a2+a3,第二营养级从第一营养级获得并同化的能量为a2,因此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0%,D错误。
5.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①②③过程主要依靠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④主要依靠生产者的光合作用,A正确;鼠是消费者,属于图1中的乙,丙是生产者,被誉为生态系统的基石,B正确;a表示鼠的同化量,b表示鼠粪便中的能量,可能属于丙的同化量且最终被甲利用,C正确;若c伴随着③过程散失,即呼吸作用散失,则d表示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其去向是流入下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及未被利用,D错误。
6.答案:
B
解析:
A、动物在接受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时,均可能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如声音需要被听到、行为需要被看到,然后才能将信息传递出去,而听和看均涉及神经细胞的参与,A正确;B、如利用化学物质性引诱剂诱捕同种异性个体属于生物防治,不属于化学防治,B错误;C、日照长短属于物理信息,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推迟黄麻开花从而提高麻皮产量,这是物理信息含理利用的结果,C正确;D、在农业生产中,利用信息传递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D正确。
故选B。
7.答案:
A
解析:
植食性动物数量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植食性动物数量增长受到抑制,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A项正确;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物质,它们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说明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是共生关系,B项错误;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没有体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C项错误;废弃耕地上杂草丛生,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该过程是群落演替,D项错误。
8.答案:
B
解析:
对于草原生态系统来说,其营养结构相对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有限,过度放牧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抵抗力稳定性减弱,A项正确;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相对沙漠生态系统复杂,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而沙漠生态系统较弱,一旦受到破坏就很难恢复,故在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速度快,B项错误;草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具有一定作用,属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项正确;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应控制牛、羊的数量,科学合理地开发草原,D项正确。
9.答案:
C
解析: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有关,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反之,则越低,A项正确。
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项正确。
不同生态系统C→D时间不同,说明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大小不同,C项错误。
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D项正确。
10.答案:
B
解析:
合理引入害虫的天敌后,既可控制害虫的数量,又可增加生物多样性,A正确;生态效益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建立植物园、禁止采伐珍稀濒危植物,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效可行的措施,C正确;雾霾天气影响物种生育需要的温度、光照、pH等环境条件,会破坏生物多样性,D正确。
11.答案:
BCD
解析:
12.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稳定性。
据题干及题图无法确定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相对值与物种数量是否对应,因此不能断定Ⅱ中的物种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A错误;虽然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但从图中不能判断出生态系统Ⅱ中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高于Ⅰ,B错误;若题述中Ⅰ、Ⅱ表示草原或森林生态系统,由于Ⅰ含有的营养级少且生产者生物数量相对值多,故Ⅰ更可能是草原生态系统,C正确;若两个生态系统均处于平衡状态,Ⅰ、Ⅱ之间可能存在物质的相互交换,D错误。
13.答案:
AB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A正确;由题图可知,A点后,NH4+等无机盐离子大量增加,说明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大量无机盐,使藻类在B点后大量繁殖,B正确;鱼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鱼同化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C错误;由题表可知,鱼同化的能量=鱼摄入的能量-鱼粪便里的能量=468kJ-228kJ=240kJ,鱼同化的能量=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163kJ)+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由163kJ+77kJ=240kJ可知,①代表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正确。
14.答案:
BCD
解析:
抵抗力稳定性低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高,如冻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抵抗力稳定性低,但由于温度极低,环境条件恶劣,恢复力稳定性也很低,A项错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B项正确;适当增加生物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C项正确;“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破坏的生态系统又恢复了,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D项正确。
15.答案:
(1)生物群落;消费者;结构与功能
(2)物质循环;鲸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为浮游植物提供矿质营养;极昼的光照条件(或温度条件)有利于浮游藻类快速地繁殖;蓝鯨大量捕食磷虾,磷虾数量下降,浮游植物被捕食量减少
(3)增加。
蓝鲸是捕食南极磷虾量最大的生物,蓝鲸种群数量减少,磷虾种群数量增加(或“减少。
蓝鲸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影响南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引发浮游藻类数量减少,从而使南极磷虾种群数量减少”或“不确定。
蓝鲸种群数量减少对于磷虾种群数量的影响,在短期和长期效应上会有不同,具体结果难以确定”)
(4)划定捕捞区域,限定捕捞时间和捕捞量,进行全面调查(评估),根据资源量确定捕捞量(合理即可)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南极海域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南极磷虾摄食海水表层的浮游植物,所以属于消费者。
根据题意可知,蓝鲸等生物的过滤结构为捕食成群的南极磷虾提供了方便,体现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蓝鲸属于消费者,消费者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鲸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为浮游植物提供矿质营养;极昼的光照条件(或温度条件)有利于浮游藻类快速地繁殖;蓝鲸大量捕食磷虾,磷虾数量下降,浮游植物被捕食量减少,所以导致表层水体中浮游植物暴发性生长。
(3)据题图分析可知,蓝鲸的数量已经连续数十年呈下降趋势,这种变化可能会使南极磷虾种群数量增加,蓝鲸是南极捕食磷虾量最大的捕食者,蓝鲸种群数量减少,会导致磷虾种群数量增加;也可能减少,蓝鲸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影响南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引发浮游藻类数量减少,从而使南极磷虾种群数量减少;也可能不确定,蓝鲸种群数量减少对于磷虾种群数量的影响,在短期和长期效应上会有不同,具体结果难以确定。
(4)为了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对于南极磷虾的捕捞应做好以下几点措施:
划定捕捞区域,限定捕捞时间和捕捞量,进行全面调查(评估),根据资源量确定捕捞量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 专题二十二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B卷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专题 强化 训练 十二 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 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