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物理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必修1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6.docx
- 文档编号:7598113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43.61KB
版物理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必修1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6.docx
《版物理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必修1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物理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必修1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6.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物理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人教版必修1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6
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一)
知识内容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
考试要求
必考
加试
d
d
课时要求
1.能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掌握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求解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3.应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选择研究对象的重要性.
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运动学的规律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确定物体所受的力.
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导学探究]如图1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物体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一起运动.
图1
(1)物体m1受几个力的作用?
合力方向向哪儿?
(2)物体m1的加速度方向向哪儿?
小车可能做什么运动?
(3)物体m2的受力情况如何?
画出其受力示意图.
答案
(1)两个力合力方向水平向左,如图甲所示.
(2)物体m1加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所以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左;若小车向左运动,则做向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小车向右运动,则做向右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3)物体m2的合力方向也向左,则受向左的摩擦力,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
[知识深化]
1.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分析图.
(2)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合力(包括大小和方向).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加速度.
(4)结合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运动学量——任意时刻的位移和速度以及运动时间等.
2.流程
受力情况→合力F
求a,
求x、v0、v、t.
例1如图2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它们间弹力的0.25倍,现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F=8N、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斜向上的拉力,已知sin37°=0.6,cos37°=0.8,g取10m/s2.求:
图2
(1)画出物体的受力图,并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2)物体在拉力作用下5s末的速度大小;
(3)物体在拉力作用下5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
答案
(1)见解析图1.3m/s2,方向水平向右
(2)6.5m/s(3)16.25m
解析
(1)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cosθ-Ff=ma
Fsinθ+FN=mg
Ff=μFN
解得:
a=1.3m/s2,方向水平向右.
(2)v=at=1.3×5m/s=6.5m/s.
(3)x=
at2=
×1.3×52m=16.25m.
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1.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力的示意图;
(2)选取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加速度a;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合力;
(4)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由合力求所需的力.
2.流程
运动情况
a
受力情况.
例2(2015·温州市期末)如图3所示,一个滑雪者,质量m=75kg,以v0=2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θ=30°,在t=5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x=60m,求:
图3
(1)滑雪者沿山坡下滑的加速度大小;
(2)滑雪者受到的阻力大小.
答案
(1)4m/s2
(2)75N
解析
(1)设滑雪者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根据运动学公式x=v0t+
at2
代入数据解得:
a=4m/s2.
(2)设滑雪者受到的阻力为Ff,沿斜面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Ff=ma,即:
Ff=mgsinθ-ma.
代入数据解得:
Ff=75N.
三、多过程问题分析
1.当题目给出的物理过程较复杂,由多个过程组成时,要明确整个过程由几个子过程组成,将过程合理分段,找到相邻过程的联系点并逐一分析每个过程.
联系点:
前一过程的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另外还有位移关系等.
2.注意:
由于不同过程中力发生了变化,所以加速度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对每一过程都要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分别求加速度.
例3如图4所示,ACD是一滑雪场示意图,其中AC是长L=8m、倾角θ=37°的斜坡,CD段是与斜坡平滑连接的水平面.人从A点由静止下滑,经过C点时速度大小不变,又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人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sin37°=0.6,cos37°=0.8)求:
图4
(1)人从斜坡顶端A滑至底端C所用的时间;
(2)人在离C点多远处停下?
答案
(1)2s
(2)12.8m
解析
(1)人在斜坡上下滑时,对人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设人沿斜坡下滑的加速度为a,沿斜坡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Ff=ma
Ff=μFN
垂直于斜坡方向有FN-mgcosθ=0
联立以上各式得a=gsinθ-μgcosθ=4m/s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L=
at2
解得:
t=2s
(2)人在水平面上滑行时,水平方向只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作用.设在水平面上人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
设人到达C处的速度为v,则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
人在斜坡上下滑的过程:
v2=2aL
人在水平面上滑行时:
0-v2=-2a′x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x=12.8m
1.(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为2kg,受水平拉力F=6N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m/s2),则()
A.2s末物体的速度为2m/s
B.2s内物体的位移为6m
C.2s内物体的位移为4m
D.2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m/s
答案A
解析物体竖直方向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平衡,合力为零,水平方向受到拉力F和滑动摩擦力Ff,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Ff=ma,又Ff=μmg
联立解得a=1m/s2
所以2s末物体的速度为v=at=1×2m/s=2m/s,A正确;
2s内物体的位移为x=
at2=2m,B、C错误;
2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
=
=
m/s=1m/s,D错误.
2.(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质量为m=3kg的木块放在倾角为θ=30°的足够长斜面上,木块可以沿斜面匀速下滑.如图5所示,若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于木块上,使其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经过t=2s时间物体沿斜面上升4m的距离,则推力F为(g取10m/s2)()
图5
A.42NB.6NC.21ND.36N
答案D
解析因木块能沿斜面匀速下滑,由平衡条件知:
mgsinθ=μmgcosθ,所以μ=tanθ;当木块在推力作用下加速上滑时,由运动学公式x=
at2得a=2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sinθ-μmgcosθ=ma,得F=36N,D正确.
3.(多过程问题分析)总质量为m=75kg的滑雪者以初速度v0=8m/s沿倾角为θ=37°的斜面向上自由滑行,已知雪橇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假设斜面足够长.sin37°=0.6,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试求:
(1)滑雪者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
(2)若滑雪者滑行至最高点后掉转方向向下自由滑行,求他滑到起点时的速度大小.
答案
(1)4m
(2)4
m/s
解析
(1)上滑过程中,对滑雪者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滑雪者受重力mg、支持力FN、摩擦力Ff作用,设滑雪者的加速度为a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θ+Ff=ma1,a1方向沿斜面向下.
在垂直于斜面方向有:
FN=mgcosθ
又摩擦力Ff=μFN
由以上各式解得:
a1=g(sinθ+μcosθ)=8m/s2
滑雪者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时的位移x=
=4m,即滑雪者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为4m.
(2)滑雪者沿斜面下滑时,对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滑雪者受到重力mg、支持力FN′及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f′,设加速度大小为a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θ-Ff′=ma2,a2方向沿斜面向下.
在垂直于斜面方向有:
FN′=mgcosθ
又摩擦力Ff′=μFN′
由以上各式解得:
a2=g(sinθ-μcosθ)=4m/s2
滑雪者沿斜面向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滑到出发点时的位移大小为4m,速度大小为v=
=4
m/s.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雨滴从空中由静止落下,若雨滴下落时空气对其的阻力随雨滴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如图所示的图象可以正确反映出雨滴下落运动情况的是()
答案C
解析对雨滴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f=ma.雨滴加速下落,速度增大,阻力增大,故加速度减小,在v-t图象中图线斜率变小,故选项C正确.
2.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使F不断减小,则在滑动过程中()
A.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
B.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减小
C.物体的加速度先变大再变小,速度先变小再变大
D.物体的加速度先变小再变大,速度先变大再变小
答案D
解析合外力决定加速度的大小,滑动过程中物体所受合外力是拉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合力.因为F逐渐减小,所以合外力先减小后反向增大,而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无关,而是要看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前一阶段加速度与速度方向同向,所以速度增大,后一阶段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所以速度减小,因此D正确.
3.用30N的水平外力F,拉一个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为20kg的物体,力F作用3s后消失.则第5s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A.v=4.5m/s,a=1.5m/s2
B.v=7.5m/s,a=1.5m/s2
C.v=4.5m/s,a=0
D.v=7.5m/s,a=0
答案C
解析力F作用下加速度a=
=
m/s2=1.5m/s2.3s末的速度v=at=4.5m/s,3s后撤去外力,a=0,物体做匀速运动,故C正确.
4.如图1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下图中v、a、Ff和x分别表示物体的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其中正确的是()
图1
答案C
解析物体在斜面上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作用,其摩擦力大小为Ff1=μmgcosθ,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vt图象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A错误;加速度大小不变,B错误;其xt图象应为一段曲线,D错误;物体到达水平面后,所受摩擦力Ff2=μmg>Ff1,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正确选项为C.
5.A、B两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滑上同一粗糙水平面,若两物体的质量为mA>mB,两物体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两物体能滑行的最大距离xA与xB相比为()
A.xA=xBB.xA>xB
C.xA 答案A 解析通过分析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时的受力情况可以知道,物体滑行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μmg为合外力,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μmg=ma得: a=μg,可见: aA=aB. 物体减速到零时滑行的距离最大,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v =2aAxA, v =2aBxB, 又因为vA=vB,aA=aB. 所以xA=xB,A正确. 6.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所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定乘客质量为70kg,汽车车速为90km/h,从踩下刹车闸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s,安全带对乘客的平均作用力大小约为(不计人与座椅间的摩擦)() A.450NB.400N C.350ND.300N 答案C 解析汽车的速度v0=90km/h=25m/s 设汽车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 a= =5m/s2 对乘客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ma=70×5N=350N,所以C正确. 7.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受水平恒力F的作用而运动,在其正前方固定一个足够长的轻质弹簧,如图2所示,当物体与弹簧接触并将弹簧压至最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物体接触弹簧后立即做减速运动 B.物体接触弹簧后先加速后减速 C.当弹簧处于压缩量最大时,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零 D.当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它所受的合力也为零 答案B 解析物体与弹簧接触后,弹力由零逐渐变大,开始时向左的弹力小于拉力,故合力向右,但合力不断变小,当弹力增大到等于拉力时,合力减为零,加速度也减为零,速度达到最大,之后物体由于惯性继续向右运动,弹力进一步增大,变得大于拉力,合力变为向左,且不断变大,故物体不断减速,加速度不断增大,直到速度减为零.即物体先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不断增大的减速运动,综上分析,故选B. 8.如图3所示,质量为m2的物体2放在正沿平直轨道向右行驶的车厢底板上,并用竖直细绳通过光滑定滑轮连接质量为m1的物体1,与物体1相连接的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则() 图3 A.车厢的加速度为gtanθ B.绳对物体1的拉力为m1gcosθ C.底板对物体2的支持力为(m2-m1)g D.物体2所受底板的摩擦力为m2gsinθ 答案A 解析对物体1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且把拉力FT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分解,有 甲 FTcosθ=m1g,FTsinθ=m1a 得FT= a=gtanθ 所以A正确,B错误. 对物体2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有FN+FT′=m2g 乙 Ff静=m2a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T′=FT 解得FN=m2g- Ff静=m2gtanθ 故C、D错误. 二、非选择题 9.(2015~2016诸暨第一学期期末)如图4所示,一个质量m=5kg的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对物体施加一个F=10N的水平拉力,使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图4 (1)物体加速度的大小a; (2)第2s末物体速度的大小v; (3)前2s内物体位移的大小x. 答案 (1)2m/s2 (2)4m/s(3)4m 解析 (1)由牛顿第二定律F=ma,代入数据得: a=2m/s2.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at,代入数据得: v=4m/s. (3)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x= at2,代入数据得: x=4m. 10.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除通常的舱门外还设有紧急出口,发生意外情况的飞机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会自动生成一个由气囊组成的斜面,机舱中的乘客就可以沿斜面迅速滑行到地面上来.若某型号的客机紧急出口离地面高度为4.0m,构成斜面的气囊长度为5.0m.要求紧急疏散时,乘客从气囊上由静止下滑到达地面的时间不超过2.0s(g取10m/s2),则: (1)乘客在气囊上下滑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 (2)气囊和下滑乘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得超过多少? 答案 (1)2.5m/s2 (2)0.92 解析 (1)由题意可知,h=4.0m,L=5.0m,t=2.0s. 乘客沿气囊下滑过程中,由L= at2得a= ,代入数据得a=2.5m/s2. 即乘客在气囊上下滑的加速度至少为2.5m/s2. (2)设斜面倾角为θ,则sinθ= .在乘客下滑过程中,对乘客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沿x轴方向有mgsinθ-Ff=ma, 沿y轴方向有FN-mgcosθ=0.Ff=μFN,解得μ≈0.92,即气囊和下滑乘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得超过0.92.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力传感器研究小球与竖直挡板间的作用力,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已知斜面倾角为45°,光滑小球的质量m=3kg,力传感器固定在竖直挡板上.求: (g=10m/s2) 图5 (1)当整个装置静止时,力传感器的示数; (2)当整个装置向右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力传感器示数为36N,此时装置的加速度大小; (3)某次整个装置在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力传感器示数恰好为0,此时整个装置的运动方向如何? 加速度为多大? 答案 (1)30N (2)2m/s2(3)方向向左 10m/s2 解析 (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设小球与力传感器静止时的作用力大小为F,小球与斜面间的作用力大小为FN,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 F=mg=3×10N=30N; (2)竖直方向FNcos45°=mg; 水平方向F′-FNsin45°=ma; 解得: a=2m/s2; (3)要使力传感器示数为0,则有: FNcos45°=mg; FNsin45°=ma; 解得: a=10m/s2,方向向左 12.(2015·萧山五校期末)如图6所示,质量为30kg的小孩坐在质量为10kg的雪橇上,雪橇静止在地面上,离雪橇前端x=7m处有一个倾角为θ=37°的斜坡.有一同伴在雪橇的后方施加F=200N的斜向下推力,推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也为θ=37°,推力作用4s后撤去.已知雪橇与地面、雪橇与斜坡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都是0.25.将小孩和雪橇都看成质点,若雪橇能冲上斜坡,不考虑从地面到斜坡的速度损失,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求: 图6 (1)撤去推力时,雪橇的速度多大? (2)雪橇能否冲上斜坡? 如果能,请求出雪橇沿斜坡上升的最大距离;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 (1)3m/s (2)能0.25m 解析 (1)设小孩和雪橇的总质量为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cos37°-μ(mg+Fsin37°)=ma1 代入数据解得 a1=0.75m/s2 撤去推力时的速度为 v1=a1t1=0.75×4m/s=3m/s. (2)推力作用阶段前进的距离 x1= a1t = ×0.75×16m=6m 撤去推力后a2=- =-μg=-2.5m/s2 撤去推力后的位移为 x2=x-x1=1m 根据公式2ax2=v -v 解得到达斜坡底部时的速度为 v2=2m/s 此时仍可以冲上斜坡 在斜坡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37°+μmgcos37°=ma2 代入数据解得a2=8m/s2 沿斜坡上升的最大距离-2ax3=0-v 代入数据解得x3=0.25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学 案导学 笔记 人教版 必修 牛顿 运动 定律 第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