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听评课记录表.docx
- 文档编号:7596799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34KB
五年级语文听评课记录表.docx
《五年级语文听评课记录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听评课记录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听评课记录表
听评课记录表
学校
东城小学
学科
语文
课题及课型
《田忌赛马》
听课时间
5月7日
班级
五五
授课人
教学过程
评析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
赛)
2.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
请大声地读出来。
你能用这个字组个词语吗?
(生:
比赛、竞赛、赛跑、赛车、赛马、赛事、赛场、赛艇、大赛、初赛、复赛、决赛、球赛……)
3.在我们的学习或日常生活中,你见过或参加过哪些比赛项目?
(参加过奥数比赛、骑车比赛、拔河比赛、踢毽比赛、跳绳比赛、跑步比赛、象棋比赛、跳远比赛、跳高比赛……见过骑马比赛、骑车比赛、游泳比赛、跳水比赛、射击比赛、滑冰比赛、体操比赛……)
4.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和比赛有关,赛什么呢?
(在“赛”字的后面写出“马”字)(板书:
赛马)。
你们想不想知道是谁赛马呢?
(在“赛”字的前面写出“田忌”)(板书:
田忌赛马)学生大声读出“田忌赛马”。
5.简介田忌。
出示课件
介绍田忌。
6.看到这个题目,你猜想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田忌赛马的事)田忌和谁赛马?
结果怎么样?
让我们一起去文中找找吧!
7.课件简介出处。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
孙膑观赛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田忌赛马的?
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出示课件:
孙膑献计
课文以“赛马”为线索,具体记叙了比赛的过程。
在结尾处画龙点睛地说明了比赛胜利的原因。
四、细读课文,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试着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出示课件
4.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一道欣赏了赛马过程。
2.请同学们课下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回答问题建议其他学生关闭麦克
学生自学时建议默读以免影响其他学生
线上交流,小组交流时注意纪律,最好提前分好工
创新及亮点:
运用线上小组交流,实现了学习前置,充分运用了三单进行教学。
意见和建议:
建议学生回答问题时使用举手功能,课堂秩序会更好些。
总评:
课程设计详细,环环相扣,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认真。
听评课记录表
学校
东城小学
学科
语文
课题及课型
田忌赛马
听课时间
5.8
班级
五二班
授课人
教学过程
评析
一、出示预习单。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两次赛马的比赛结果。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初赛失败后,孙膑与田忌的对话和表现。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1~2自然段。
(1)田忌为什么都失败了?
本段中写“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这说明彼强我弱。
而比赛的时候却是“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
所以田忌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
(2)体会“垂头丧气”是写田忌初赛失败后的情绪。
垂头丧气:
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在课文中是写田忌失败后情绪颓丧,非常失望的神情。
(3)你认为田忌要怎样才能赛过齐威王?
(实力或技巧方法)组织学生议论,各抒己见,最后让学生带着求知欲望学习第3~12自然段。
2.有感情地朗读第3~12自然段。
要求:
(1)找出描写田忌情绪的三句话。
①“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是写田忌初赛失败的情绪,认为好朋友孙膑也看不起他。
②“你是说另换几匹马”是写田忌只看到马力的强弱,没有认识到比赛方法的重要。
③“那还不是照样输”是写田忌没有信心,缺乏求胜的精神。
(2)找出描写孙膑神态的四句话。
①“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是写孙膑当朋友失意时,热情鼓励。
②“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是写孙膑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之后找到了取胜的可行办法。
③“摇摇头”是否定田忌的想法,“一匹也不用换”初次表露出马力强弱不能决定比赛的胜负。
④“胸有成竹地说”是写孙膑早已思考成熟,“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是写孙膑具有必胜的信心。
再三用必胜的语言鼓舞田忌的斗志,终于使田忌鼓起勇气,充满信心再次比赛。
表现在田忌说:
“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
3.体会三个人的对话。
默读13~18自然段。
提问:
(1)第二次比赛,马还是原来的马,田忌为什么能战胜齐威王?
(下对上,上对中,中对下。
调换出场顺序。
突出孙膑善于观察,认真思考,深入分析的品质。
)
(2)齐威王为什么失败?
①齐威王正在得意扬扬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过来了,便讥讽田忌:
“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这段话是写齐威王根本没把田忌放在眼里,充分表现出骄傲自满的弱点。
②齐威王轻蔑地说:
“那就来吧!
”这段话是说齐威王认为自己有必胜的把握,毫无失败的思想准备。
讲解以上两句话,要充分突出齐威王盲目骄傲自满,只凭马力、不善智谋,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孙膑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安排了田忌赛马的出场顺序才取得胜利的。
③齐威王有点儿心慌了。
田忌胜了第二场,齐威王稍有觉醒但已经晚了,已无调整余地了,所以到第三场比赛下来,“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结果已成定局。
突出思维的重要性。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中心句)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除了田忌赛马里面两种比赛匹配的办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有,但只有孙膑说的那种是取胜之道。
再次突出了孙膑的聪明机智。
)
2.让学生各选一个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演一演。
演完并让学生再次说说人物的性格特点。
3.你还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是智力的比赛,不是力量的比赛,田忌的胜利是孙膑智慧的胜利,齐威王的失败是不善于动脑思考的失败。
因此,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这样才能取胜。
创新及亮点:
从游戏切入课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意见和建议:
历史上,包括我们现实生活中,都有很多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事例,靠的就是多思考,用发散性思维统筹各方面。
可以试着让学生着手了解下。
总评:
教师教学思路清晰,知识由浅入深,循序善诱,创设情境,能够引发学生思考。
听评课记录表
学校
东城小学
学科
语文
课题及课型
新授课
听课时间
5.11
班级
五六班
授课人
教学过程
评析
一、由图引入,把握主旨。
1.欣赏图片,初步感受荷兰特色。
配乐播放一组荷兰风光图片,教师介绍:
这里是郁金香的王国,这里是风车的故乡,这里一条条运河纵横交错,这里,在蓝天白云下,绿色草原上,生活着快乐的牛羊,飞奔着自由的骏马,多么迷人的景色呀!
引导学生说出图片展示和教师介绍的是哪个国家的风光,并相机板书“荷兰”。
2.引入课文主题:
同学们预习时,通过搜集资料,朗读课文,一定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些了解,人们都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今天我们就在捷克作家卡尔恰比克的优美散文的引领下,一同来领略荷兰牧场独特的田园风光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邀请学生做向导,通过朗读把大家带进荷兰牧场,去欣赏那一处处美丽的田园景色。
(学生自主推荐同学朗读。
)
2.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并想一想:
荷兰牧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3.引导学生用一、两个词语、一句话或一段话说说对荷兰牧场的印象。
三、诵读感悟,丰富语言积累。
1.课件出示学习单。
(1.)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2.)想一想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可以在书本空白处简单地写下批注。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2.全班交流: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随机出示段落中相应的句子,并在交流中随机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诵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品读课文,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让学生在品读课文中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画出这个句子,并独立思考:
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讨论交流。
(3.)学生对比读第三自然段和第二、四、五自然段,说说作者的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
(4.)引读第三、第四自然段。
四、练习仿写,学习运用语言。
1.出示课文插图,引入课文情境:
是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走进了荷兰牧场。
【出示练笔内容:
假如你是荷兰牧场的一头奶牛,一匹骏马,一只小猪或者是一枝郁金香,一架风车,一个荷兰小朋友……,也来写写你眼中的荷兰吧。
】
提示练笔方法:
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介绍你眼中的荷兰,也可以利用数据袋或课外数据介绍有关荷兰的其它特色;可以运用文中的优美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写;可以模仿作者的表达方法,也可以自由地写。
2.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学生互相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在交流与评价中作进一步指导。
(在结束时教师特别鼓励学生:
作家卡尔恰比克用他优美的文笔,让我们领略到了荷兰牧场的美丽景色;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和真情的表述,让大家再次领略到荷兰独特的魅力。
谢谢同学们!
)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或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3.搜集阅读其它描写异国风光的文章。
创新及亮点:
课堂学习氛围良好,学生课堂上除了接受知识,还能带着自身的情感投入其中。
意见和建议:
注意时间上的把控。
总评:
授课教师备课充分,讲解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听评课记录表
学校
东城小学
学科
语文
课题及课型
杨氏之子
听课时间
5.15
班级
五三班
授课人
教学过程
评析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
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谈话双方的身心。
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他机敏聪慧,回答别人时语言更是风趣机智、妙趣横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杨氏之子》吧。
2.读题,解题。
(“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
惠、诣、为、曰、应、禽。
(2)引导学生读准节奏。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中间要停顿。
)(3)反复读课文。
三、理解文意。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
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以下字词比较陌生或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
(1)其父:
他的父亲。
其,他。
(2)为设果:
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
设,摆放,摆设。
(3)此是君家果。
此,这。
君,您,古代对对方的尊称。
(4)未闻:
没有听说过。
未,没有。
闻,听说。
(5)夫子家禽:
先生您家的鸟。
夫子,古时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君平。
禽,鸟类。
以上问题,可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学生能够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
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四、体会语言精妙。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
为什么?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用“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来应答,妙趣横生。
杨氏之子才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可见他聪明机智,应对能力强。
)
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相比,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
“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水果”这个意思,反映出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
3.想象一下,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会是什么反应?
设计意图:
通过想象表达,进一步体会杨氏之子所答言语的妙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拓展延伸。
1.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处。
2.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有特点的语言,如歇后语、谚语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等。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中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创新及亮点:
本课通过拓展环节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的能力。
意见和建议:
教师可试着大胆放手,让给予学生展示的空间。
总评:
授课教师从读入手,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弄懂文言文意思,品读对话体会语言的巧妙,指导十分到位。
听评课记录表
学校
东城小学
学科
语文
课题及课型
手指
听课时间
5.19
班级
五七
授课人
教学过程
评析
一、出示预习单。
1.指生读词。
2.填空:
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不相同),然后分别描述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最后(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提问:
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
二、检查上节课自学情况,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上节课表格的理解。
2.指名反馈表格中的内容,教师适当引导。
观察表格,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
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
例如,学习描写大拇指的第2自然段,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特点——不美。
具体表现为:
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
作者从体形、头形、构造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使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
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大拇指在五指中是最能吃苦的。
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要喷出来、血要流出来、重东西翻倒去、读书、进门时的大拇指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表现大拇指特点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技巧,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
3.读第1、6自然段,思考:
作者写五指的目的是什么?
(告诉我们: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即团结就是力量。
)
5.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语言特点。
(1)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其勤奋、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特点。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的优裕环境中,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优美的姿态和高傲的性格。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反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突出了无名指和小指在艺术表现中的重要地位。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话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群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
三、品读课文,迁移运用。
1.理解句子: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
2.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根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3.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四、拓展延伸。
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创新及亮点:
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读出作者的幽默感。
意见和建议:
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主要控制课堂节奏。
总评:
在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获得启示的习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听评课 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