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传统文化.docx
- 文档编号:7596347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47
- 大小:66.75KB
一年级传统文化.docx
《一年级传统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传统文化.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传统文化
一年级传统文化
一年级传统文化
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
蒋秀华
一、教学内容:
全册包括两个单元,《经典驿站》、《艺术乐园》。
其中第一单元包括17篇课文,第二单元包括《饶口令》。
“温馨点击”不仅介绍了作者、作品及相关的知识,而且揭示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活动广角”以对话的形式提示了学习要求,并注重让学生联系实际加深认识;最后通过“成长袋”这一环节检验学习情况,促进形成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的大气、自尊、圣洁和人格的高尚。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能够熟练地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同时能够尝试表达个人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
(4)通过传统文化学习,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5)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与同学合作,尝试进行文化名胜游览和当地传统文化考察活动。
三、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同时能够尝试表达个人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大气、自尊、圣洁和人格的高尚。
五、教学措施
1、《笠翁对韵》(节选一)
一、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背诵原文。
2、学习理解“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2、组织学生完成“活动广角”和“成长袋”
四、教学用具:
1、自己收集的翁笠对韵的诗句。
2、彩笔、卡片。
五、教学方法:
背诵、小组交流、讨论提高。
六、课型:
新授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2、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
“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2、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
同学们,跟我念。
(三)、自由读文,达到熟练。
1、自己小声练读。
(不认识的字自己多拼几编音节)
2、前后桌互相检查读。
(四)教师点拨,指导理解:
1、出示卡片,读字理解意思:
(1)苍穹:
天空。
(2)下晌:
指下午。
(3)高舂:
傍晚。
(4)青春:
指春天。
2、指名在班上读,教师指导。
(五)自由组合,练习背诵。
1、学生自由组合。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背诵。
(六)、课堂小结:
学生能正确地读诗句,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七)课后拓展:
回家收集《笠翁对韵》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朗读诗歌。
2、自由背诵。
二、释读词句、重点点拨: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
山花对海树
苍穹
下响
高舂
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自由朗读。
接句练习: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4、展示自己收集的诗句。
5、小组交流完成----《成长袋》。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收集对联。
2、《笠翁对韵》(节选二)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选文。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借助注释读懂全文,了解对韵这种艺术形式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搜集对联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背诵《笠翁对韵》(节选二)
2、学习理解“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这些句子。
三、教学难点:
1、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2、理解意思。
3、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活动广角”中的“动动脑筋。
看谁能对上来!
”
四、教具准备:
卡片、小黑板。
五、教学方法:
练习朗读、交流提高、写写画画。
六、课型:
新授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节选二)。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2、揭示课题。
(二)、范读原文。
熟识原文。
1、教师范读。
(让学生注意停顿)
2、学生连读。
3、带读《笠翁对韵》(节选二)
3、学生自读。
(三)跟读诗句,读准字音:
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2、跟老师一句一句地读。
3、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
同学们,跟我念。
(四)、自由组合,熟读背诵。
1、学生自由组合。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
(五)、课堂小结:
1、完成“温馨点击”。
2、做一做“活动广角”。
(同桌进行)
(六)、课外延伸:
把原文背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
1、指名背诵。
2、进行评价。
(二)、重点点拨,学习表达。
1、师读第一段
2、 讲解第一段
3、重点点拨:
“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卡片)
河、汉:
指天河。
奇:
单数。
偶:
双数。
吹竹:
吹奏竹管乐器。
弹丝:
弹奏丝弦类乐器。
3、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原诗句:
(完成活动广角)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4、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小组合作,共同进步。
★:
动动脑筋,看谁能对上来!
★白对()天对()
★雨对()有对()
★去对()肥对()
(五)独自完成“成长袋”
(六)、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收集对联。
3、小儿语(节选)
一、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2、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
1、能背诵“经典回放”
2、学习理解“一切言动,都要安详。
”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2、合作完成“温馨点击”、“活动广角”、“成长袋”
四、教学用具:
小黑板、彩笔
五、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共同探究
六、课型:
新授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板书课题:
--------小儿语
(二)自读原文,读通语句。
1、自己拼拼音读一读原文。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4、自己练习朗读。
5、小组互相对读。
(三)指导读文意,理解意思。
1、自己拼读意思。
2、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四)、重点点拨,加深理解。
1、指导理解“从容镇静”。
2、读读“温馨点击”
3、指导看图。
(五)课后拓展:
背一背《小儿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指名背诵。
2、小组背诵。
3、说说意思。
二、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4、.检查背诵。
三、做一做“活动广角”:
1、出示小黑板:
◆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比如失火、家人生病……你该怎么做?
2、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四、拓展训练:
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五、独立完成“成长袋”。
1、老师读读要求。
2、自己涂一涂。
4《治家格言》(节选一)
一、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治家格言》。
2、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3、合作完成“温馨点击”和“活动广角”。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3、知道短文包含的道理。
四、教学用具:
小黑板、彩笔。
五、教学方法:
朗读背诵、小组合作、重点点拨、交流表达。
六、课型:
新授。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
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2、板书课题。
二、范读原文,学生感悟:
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2、提出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朗读理解,重点指导:
(一)、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的意思。
(二)、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三)、全班交流。
(四)、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读中理解。
五、课后练习实践:
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
1、指名背诵。
2、小组背诵。
3、教师评价。
二、读读原文,合作理解:
1、学生认真自读。
2、学生同桌互相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三、走进“温馨点击”。
1、自己读一读方框中的话,看看自己有哪些字还不认识?
3、跟老师读一读。
四、完成“活动广角”。
小组合作进行。
五、做一做“成长袋”。
1、自己回顾整理。
2、填一填,涂一涂。
六、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七、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5《治家格言》(节选二)
一、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原文。
2、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3、学习理解“人有喜庆……便是大恶。
”
四、教学用具:
卡片、小黑板
五、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重点指导、朗读背诵
六、型:
新授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治家格言》(节选一)
2、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节选二)。
二、自读句子,感悟诗句:
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2、提出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读句理解,感受其意: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
“人有喜庆……便是大恶。
”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达到背诵。
1、学生自己联系朗读熟练。
2、练习背诵。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二课
一、查背诵情况。
1、指名背诵。
2、教师评价。
二、指导理解,巩固认识。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出示小黑板,理解重点词句)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三、做一做“活动广角”
1、小组进行交流:
(1)说说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夸一夸你身边的具有良好品质的人。
2、指名在班上交流。
四、完成“成长袋”:
1、自己回顾总结。
2、填一填。
涂一涂“成长袋”。
五、、课后实践:
◆想一想,说一说: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6《名贤集》(节选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二、教学重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
1、了解这些名言警句的大意,感悟其中的道理。
2、背诵这些句子。
3、能够顺利地完成本文的活动,并有所收获。
四、教学用具:
小黑板、卡片、彩笔。
五、教学方法:
朗读理解、合作交流、学习理解、探究提高
六、课型:
新授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活动,导入新课:
1、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
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名贤集》。
2、背景介绍:
《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二、范读课文,指导朗读:
1、老师范读一遍名句。
2、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不认识的字就多拼几遍拼音。
3、教师领读,学生跟着一句一句地读。
4、自己练习读一读。
三、检查读文的情况:
1、指名起来读一读。
2、全班齐读。
3、学生自主朗读。
四、走进“活动广角”:
1、自己先读一读。
2、前后桌互读。
3、小组接龙比赛。
五、课外延伸:
回家背给家长听一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
1、指名背诵。
2、小组内互相检查背诵。
二、理解句意:
1、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
2、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3、翻译:
4、读读文意。
5、总结:
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
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探究提高。
1、有关隐语的介绍
3、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
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
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
四、拓展知识:
※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出示小黑板:
1)谜面:
呀(打一成语)
2)谜面:
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
3)谜面:
欧美民族(打一人名)
谜底:
1)唇齿相依 2)幼儿园 3)西施
五、填一填“成长袋”:
1、自己读读要求。
2、画画红苹果。
7《名贤集》(节选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4、完成“活动广角”中的三个活动任务。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名贤集》(节选二)。
2、了解文学常识。
☆★☆☆
3、掌握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
三、教学难点:
1、让学生理解句意。
2、使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
3、通过合作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教学用具:
小黑板、彩笔
五、教学方法:
朗读背诵、小组合作、重点点拨。
六、课型:
新授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名贤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承袭为临川王。
2、板书题目------7、《名贤集》(节选二)
二、范读句子,了解课文:
1、师读课文,学生感受。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生自己小声读一读,吧不认识的字画出来,然后拼音节读一读。
3、跟老师读句子。
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要注意停顿。
4、自己小声练习朗读。
5、指名读一读,教师注意纠正读音。
6、提醒学生要注意句子中的停顿。
三、自主学习,理解意思。
(借助“温馨点击”)
1、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初步理解意思。
2、边读边理解。
读一句,说说一句的意思
3、与同学交流一下,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4、再读读书中的“文意”。
四、重点点拨,加深理解。
1、重点词句:
(出示小黑板)
何必如何休做贫义富
2、重点句子:
----泰山却微尘,要人敬重勤学。
-----家和贫也好,何必远。
烧香
3、翻译:
自己说说意思。
4、看一看26页中的图。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一家人要和和气气;劝诫我们凡事都要从小处做起;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互相尊重。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名贤集》:
1、指名背诵
2、小组背诵。
3、教师总结评价。
二、走进“活动广角”。
1、师生齐读要求。
2、做联句的游戏。
两人一组,进行接句练习。
比一比,哪组接得快。
三、知识拓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2、做联句游戏,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四、小组合作,填写“成长袋”。
1、看明白要求。
2、分小组进行。
3、用彩笔画上小星星吧。
五、展示作业:
请吧自己在成长袋中画的小星星,在小组里展示一下
。
8《逢老人》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1、能熟练地背诵《逢老人》
2、学习理解“ 一里二里行,四回五回歇。
”
三、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对两首诗进行比较。
2、组织学生完成“活动广角”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3、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四、教学用具:
古诗卡片
五、教学方法:
熟读背诵、小组交流、自主提高
六、课型:
新手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逢老人》,作者是唐代诗人隐峦。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8、《逢老人》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自由读一读书中的古诗:
让学生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多拼几遍音节。
2、指名在班上读。
3、教师进行指导。
4、再进行朗读练习。
5、教师领度 。
三、练习读诗,感知诗意:
1、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 质疑:
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
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
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四、互相交流,总结提高:
总结学习方法:
1、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2、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五、课后实践:
进行背诵。
背给家长听。
第二课
一、检查复习,背诵诗句:
1、分小组进行背诵。
2、评价背诵情况。
二、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龟虽寿》(节选)(写有古诗的卡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3、结合插图比较一下两首诗中的老人有什么不同?
4、在班内进行交流。
三、做一做“成长袋”。
1、小组内互相回顾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
2、在成长袋中画一画。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补充《名贤集》----------(出示卡片)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收集描写老人的古诗。
3、能背的就背下来。
9 《 幼女词》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幼女词〉的意思。
4、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1、做到正确地背诵“经典回放”里的内容。
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完成每个环节。
3、学习理解“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
三、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背诵。
四、教学用具:
古诗节选《乞巧》、
五、教学方法:
朗读理解、讨论交流、自主探究
六、课型:
新授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 幼女词》,作者是唐代诗人施肩吾。
2、板书课题-------9、《幼女词》
二、初读古诗,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