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复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7594174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9.75KB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docx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文学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采录:
包括搜集、记录、整理等环节,不同的环节有其不同的方式和方法
一、搜集的方式和方法:
(一)搜集的方式:
(1)个人随地搜集
(2)个人或小组定居式搜集(3)组织采集队流动搜集;
(二)具体的搜集方法:
(一)了解清楚有关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了解清楚当地有哪些有才华的歌手、故事讲述家,预先确定搜集线索和采访对象。
(二)讲清目的和意义,融洽双方感情,消除讲唱者的种种误解和顾虑。
(三)尊重和爱护讲唱者,选择和创造最佳的讲唱环境和讲唱情绪。
(四)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各种有效手段进行搜集。
(五)尽可能采取当场记录的方法,在讲唱的同时进行记录。
(六)搜集者一般不要中途提问打断讲唱者的讲唱,以免影响讲唱者的情绪和效果。
来不及记录或听不清楚的地方,应在讲唱结束后再提问。
二、记录的方法:
(一)耳听笔录:
第一,聚精会神,手脑并用;第二,逐字逐句,全面准确;第三,音形俱录,立体描述;第四,背景材料,不可残缺;第五,誊清原稿,编号保存
(二)录音机录音(三)摄像机拍摄
三、整理的方法
(一)研究性资料整理方法:
1.保持原貌;2.及时整理;3.注释说明;4.梳理异同
(二)普及性民间文学作品的整理方法:
1、单项整理:
选取一种比较完整的原始记录稿进行整理;2、综合整理(普及性作品)
6、民间文学采录与整理的基本原则:
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
一、全面搜集:
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各民族、各地区所流传的各种体裁、内容、形式和风格的民间文学作品材料都发掘和搜集起来。
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对各种体裁的民间文学作品都要搜集。
(二)对同一作品的各种异文(即各种“版本”)要尽可能搜集。
(三)自古至今产生和流传的作品都要尽量搜集。
(四)内容进步优秀的作品要搜集,落后低劣甚至反动的作品也要注意搜集。
(五)口头流传的作品要搜集,书面流传的作品也要搜集。
(六)注意搜集与作品有关的其他材料
二、忠实记录:
不允许随意进行增删加工,不加入采录者的任何个人的东西,要忠实于讲唱者的语言
三、慎重整理:
(1)为研究目的而整理要坚持做到“四个不改变”:
不改变原作品的主题和内容;不改变原作品的情节和结构;不改变原作品的人物和体裁;不改变原作品的语言风格。
(2)为了传播的目的,普及民间文学作品的整理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删除明显的封建性糟粕的内容
(二)适当调整由于讲唱人记忆有误而造成的不合逻辑的情节(三)在保持原作品语言风格不变的前提下,改用相应的大众化语言。
7、刘邦传说采风研究过程:
一、采风前的准备:
1.通过网络搜集刘邦传说线索;2.通过相关图书搜集刘邦传说线索
3.通过相关研究论文搜集刘邦传说线索;4.通过文化部门搜集刘邦传说线索如:
“非遗”普查档案、资料汇编;5.通过熟悉当地历史掌故的民间艺人搜集刘邦传说线索
二、关于刘邦传说研究:
1.对前人研究进行综述,考察刘邦民间传说采集、整理与研究的现状,并且说明本人搜索文献及刘邦民间传说的采录情况。
2.对刘邦民间传说的内容进行研究,对其内容进行分类并且对其主题进行分析。
3.对刘邦民间传说中的刘邦形象进行研究,并且将其与史书中记载的刘邦形象以及正统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刘邦形象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刘邦民间传说中其形象的成因。
4.对刘邦民间传说的地域性和时间性进行研究,考究丰沛地区的刘邦民间传说即前期传说的内容与特点,以及咸阳刘邦民间传说即后期传说的内容与特点。
5.根据以上研究,探讨刘邦民间传说的总体特点,对其内容的丰富性进行概述并分析其丰富性的原因、对其情节的神异性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其神异性的原因以及对其情节变异性的表现和原因进行研究。
1.民间文学的概念:
民间文学是指广大人民用自己最熟悉的传统民间形式创作和流传的文学作品,具有直接的人民性和口头性、流传变异性、传统性、集体性、立体性等特征。
2.民俗:
是人民大众按当时当地人们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是人们认为最美好的一种生活方式。
”民俗的本质就是生活美。
”民俗的发展规律是“趋美的”
3.神话概念:
神话是原始初民通过幻想以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反映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口头创作。
神话通常以故事的形式表现原始初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4.神话的价值:
(1)神话的文学价值,一是作为文学创作的题材,二是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
(2)神话的精神价值,神话展示了人类社会早期不懈求知、探索和创造的宝贵精神,至今仍激励人类去探索、改造未知世界,如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的探索精神。
(3)神话的审美价值,神话充分展现了人类社会的悲剧美和崇高美(4)神话的学术价值,是原始先民们的精神遗留物,它们是今人研究古人、古史的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5.神话对文学的影响:
(1)作为文学创作的题材,神话的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神话的情节、题材、形象已经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土壤”。
不少神话直接为文学家提供了创作题材。
(2)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
特别是神话丰富的想象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方法,对后世作家的艺术虚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6.民间传说的概念:
民间传说是描述一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解释某一地方风物、社会风俗的口头传奇故事。
传说的创作者——无名民众;传说是口头创作;传说具有传奇性(故事情节);传说内容:
历史、风物、风俗
7.传说产生的途径:
(1)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传奇化(历史→传说)(如:
义和团传说、张道陵传说)
(2)将神话的情节和故事现实化和人格化(神话→传说)(如:
嫦娥神话、传说)(3)将完全虚幻的故事黏附在历史真实人物身上(故事→传说)(4)将现实存在的事物、民俗进行想象性解释(风物传说,风俗传说)
8.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神话的主人公是神,叙述的是史前时期关于天地开辟、人类起源、文化创造等相关内容,是原始初民运用原始思维对自然和社会生活形象化表达的产物;传说的主人公通常是人,叙述的是某一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风物习俗来源,是民众有意识艺术思维的结果。
(2)在表演情境上,神话常由部落首领或巫师在特定场合讲述,具有神圣性,能唤起先民的敬畏感;传说则不具备这些。
9.传说的特征:
(简答)
(1)表述方式的“可信性”,特别是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传说;
(2)故事情节的传奇性,在现实生活逻辑的基础上,传说的情节曲折离奇,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传说往往运用偶然、巧合、夸张、超现实的想象等虚构手段,构造奇情异事,使故事曲折离奇,高潮迭起。
(3)解释的想象性与多样性,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自由的想象和虚构,同时民间传说中,同一景观、同一风俗的解释往往有着多种说法。
(4)传说的地域性(5)传说的民族性
10.民间传说的分类:
(一)人物传说:
帝王将相传说(刘邦、朱元璋、岳飞)、文人名士传说(诸葛亮的八卦衣)、能工巧匠传说(鲁班学艺)、英雄领袖传说(关公传说)
(二)史事传说(水浒传)(三)地方风物传说(四)风俗传说
11.传说的价值:
(1)民间传说的历史价值(民众口传的历史)
(2)民间传说的文化史价值
(3)民间传说的教育与娱乐价值(4)民间传说的审美价值(5)民间传说的文学借鉴价值
12、简述民间文学的特征:
本体特征、审美特征、艺术特征
一、民间文学的本体特征:
直接人民性、集体性、口头性、传承性、变异性、立体性。
(1)直接人民性:
是民间文学最基本也是最显著的特征。
所谓直接人民性是指民间文学与广大劳动人民的血肉般的直接联系,是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在民间文学上的直接反映,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在民间文学上的直接表现。
(2)集体性: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是指其作品既属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又在流传中不断为人民群众所修改、补充和完善,并为广大人民所共有。
集体性是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方式上的本质特征。
(3)口头性:
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是指其作品既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又在人民中间口头流传。
这是民间文学最显著的外部特性,是民间文学活态性的表现。
(4)传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
民间文学在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上有着独特的传统,优秀的传统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其传承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传承有关作品的思想内容,即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直接人民性,以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
二是传承有关作品的艺术形式,即作品所普遍运用的已较为固定的形式体制、表现方法和语言风格等。
(5)变异性:
变异性也是民间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民间文学的外部标记。
推陈出新是民间文学发展的重要规律。
民间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常常因时而异、因地而异,体现出不同的地方性、民族性和时代性。
(6)立体性:
包含有哲学、历史、民俗、宗教等因素,它的创作和流传,是同人民群众的生产劳动、生活习俗、宗教仪式和娱乐活动等结合在一起的,或伴随着劳动生产的动作节奏而产生,或在各种特定的场合下讲述或演唱。
二、民间文学的审美特征:
(一)审美主体与客体的一致。
民间文学创作主体和审美客体往往难以分离,两者是高度融合为一体的。
(二)在场情境的审美方式。
民间文学的审美体验是在表演现场实现的(三)重复经历的审美体验。
三、艺术特征:
1、性情真,民间文学艺术上最大的特征,表现了人间真挚的情感,如《诗经·国风》、《敦煌曲子词》2、纯朴性(朴素美),是一种自发的抒发内心情感的艺术活动,天然去雕饰,朴素而动人。
3、音乐性,民间文学中的韵文较发达,节奏感强,富于音乐性。
13、简述民间文学的价值:
一、民间文学具有实用价值:
民间文学是实用文学,是民众进行生产和娱乐的方式。
1.在集体劳作中的作用:
激发劳动热情,减轻疲劳,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
2.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提高生活情趣。
二、民间文学是教育和娱乐的资源,寓教于乐是民间文学教育的优势和特点。
1.民间文学讲述者是孩子们导师。
2、传统道德教育的功能。
3.民间文学是进行历史教育的工具。
4.民间文学是民众最熟悉最喜爱的文艺形式,是最普及最方便的娱乐工具。
三、民间文学是承载和认识文化传统的文本
1.民间文学能够传递文化和生活知识,人类的许多历史、文化都保存在民间文学与生活习俗之中。
2.民间文学是古人思想观念的共同记忆,是民间思想观念的历史文本。
四、民间文学是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民间文学是文化的精华,是历史的厚重积淀,是人类文明史的耀眼篇章,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民间文学。
14、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显著地差异,两者差别形成的基础在于民间文学所具有的四大基本特征:
第一,作者的差异。
民间文学具有群体性特征,是匿名的;作家文学是个人创作,作者有名有姓。
第二,民间文学是口传的文艺,主要以口头语言为载体,作品是朴素的变异的;作家文学以文字作为记载和传播的手段,风格较典雅,有书面化特点,而且作品出版后即固定不变。
第三,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的直接反映,或者说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直接体现民众的生活、思想、感情和艺术特长;而作家文学是“一般所谓高级的精神的表现物或慰藉物”,即使很同情和理解民众,与民众自己反映自己生活的作品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第四,二者在功能上的差异。
民间文学有很强的实用性,作家文学虽然也有社会功利性,也可以间接地作用于社会生活,而是要通过培育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来实现其干预社会生活的功能。
15、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民间文学先于作家文学产生,民间文学是作家文学的源头、母体;文人作家对于保存、丰富和提高民间文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民间文学哺育了作家和作家文学
(1)为作家文学提供体裁依据:
如《诗经》中“国风”是韵文体作家文学的源头
(2)为作家创作提供题材和思想内容:
如屈原《九歌》是在楚地民间祭歌基础上创作;
《三国演义》源于唐代三国故事、宋代话本、元代话本小说《三国志平话》等民间文学
鲁迅《故事新编》来自于干将莫邪《铸剑》的故事
(3)为作家文学提供了典型的形象:
如由民间歌手“刘三姐”形象改编和创作的彩调剧《刘三姐》(1959);歌剧《刘三姐》(1960);侬易天长诗《刘三妹》(1962);柯炽长篇文学传奇《刘三姐》
(4)在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如四、五、七言诗,都源于民间诗歌。
其中五言诗在《诗经》中萌芽:
《行露》已有半章是五言形式,表现手法(赋、比、兴)同样也源自民间文学,刘禹锡的《竹枝词》组诗来自沅湘、巴蜀间民间情歌
(5)在语言艺术上对作家文学产生影响:
如赵树理代表的“山药蛋派”乡土作家。
二、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积极影响:
(1)记录保存作用;
(2)提炼和再创作的作用,作家从大量的民间文学素材中选取能够为自己的创作主题提供帮助的东西,并适当加以艺术加工,根据一定的需要进行再创作;(3)规范作用,经过作家的提炼、加工和再创造之后,其作品就能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
消极作用:
(1)文人、作家一方面不断地从民间文学中吸取丰富营养的同时,另一方面,又不断地按照上层社会的价值观念以及个人的审美趣味,对民间文学注入自己的主观因素,因而损害了民间文学的原貌。
大部分文人、作家是出于无意识地给民间文学增添个人的思想成分;也有少数反动统治阶级御用文人有意歪曲形象,曲解民间文学某些作品的主题;
(2)某些源于民间,并在民间广为传承的艺术样式,为文人、作家吸收采纳以后,根据上层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进行新的改造,原来的风格逐渐改变,并断绝了同作为艺术的源头活水——社会现实生活的联系。
如歌、诗、词、曲等。
16.民间文学变异原因:
一是因为民间文学作品是属于集体的。
二是因为民间文学作品是口头创作和口头传播。
三是因为民间作品是直接来自人民生活,与人民群众保持最紧密的联系。
1.最早提出“民俗学”这个概念的是1846年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
2.英国班尼指出民俗学的内容包括传袭的信仰,习惯,故事,歌谣,俚语等民间文学的样式。
3.高尔基:
“民间文学是各民族劳动人民“口头的民间创作”,是“从他们自己的劳动经验中抽取出来的知识的总汇”。
4.在我国,“民俗学”一词是1913年由日本传入的。
民间文学与民俗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916年梅光迪最早使用“民间文学”概念。
5.1955年,我国创办的《民间文学》,刊载一些与民间口头文学有关的民俗历史资料。
6.民间文学的艺术特征:
性情真、纯朴性(朴素美)、音乐性。
7.中国第一部个人收集整理的儿歌集《演小儿语》成书于1593年,是明代吕坤。
8、徐州民间戏曲与曲艺(徐州梆子、柳琴戏、徐州琴书)邳州叙事诗——胡打算
9.马克思指出:
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10.中国神话的存在状态:
(一)古代典籍文献之中
(二)口传于民间(特别是少数民族神话)
11.创世神话:
宇宙起源神话、天象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族群起源、文化起
12.神话的艺术特征:
幻想的不自觉性、形象的英勇性、内容的神圣性、境界的神奇性
13.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是对故事演变和民间文学研究的典范之作。
14.北魏郦道元《山海经》中收录的神话资料最为丰富,其中记载的著名神话有:
后羿射日、鲧禹治水、黄帝战蚩尤、刑天舞干戚、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西王母神话、女娲神话等。
15.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
最早出现的志怪小说集是晋代干宝的《搜神记》。
16.南朝民歌收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北朝民歌收于《乐府诗集•横吹典辞》
17.冯梦龙“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代表作《山歌》、《挂枝儿》两种民歌集。
18.明代杨慎的《古今风谣》、《古今谚》。
19.清代李调元编纂了《粤风》。
20.1984年,出版三套大型丛书: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简称“三套集成”。
分为国家卷、省卷、市卷、县卷。
21.第三资料库—民间文化,是19世纪人类学、民俗学家们首先开发出来的。
他们发现:
美洲、非洲的原始人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文化都保存在民间文学与生活习俗之中。
传世文献(第一资料库)出土文献(第二资料库)民间文化(第三资料库)
22.中国民间的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祝》
23、中国三大史诗:
《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柯尔克孜族)
24、中国民间故事的分类及类型索引编纂:
(1)1931年,钟敬文《中国民谭型式》;
(2)1937年,(德)沃·爱德哈德(W.Eberhard)《中国民间故事类型》;(3)1978年,(美)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
首次展现中国民间故事艺术世界的整体风貌;(4)2000年,金荣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类型索引》
25、成相:
现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的民间说唱艺术形式。
成,演奏。
相,一说是乐曲之意;一说指一种击节乐器。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成相杂辞》《荀子·成相篇》保留了片断。
二、歌谣、史诗与民间长诗
一、歌谣:
是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
歌谣包括“民歌”和“民谣”。
民歌的曲调属于音乐学研究的对象,在民间文艺学中,通常将民歌的歌词部分和民谣合起来称为民间歌谣。
二、民间歌谣的特征:
(一)情意真切,袒露心声
(二)格调优美,形式多样
1.四句头:
整齐的五言或七言,四、六、八句组成一节或一首。
在南方最为流行,人们通常把它叫做“四句头”。
如《刘三姐》
2.五句子:
由七言五句构成一节或—首民歌,这种格调初看和一般四句头山歌差不多,实际上别具一格。
它的头四句似乎已经把话说尽,却又赶上一句,或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或翻出新意,锦上添花,这就使作品情浓意深,更加动人了。
(三)运用多种方法抒情叙事,意境优美生动:
歌谣的传统手法为赋比兴,劳动人民巧妙地运用这些手法构成鲜明生动的形象,借以抒情或叙事,富于概括力与艺术感染力
三、民间歌谣的价值:
1.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3.反映社会生活的“小百科全书”;4.影响文人创作
四、民间长诗:
民间长诗分为民间叙事长诗和民间抒情长诗
(一)民间叙事长诗:
广义的民间叙事长诗应包括产生于人类社会早期的具有庄严格凋的史诗和后来产生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故事诗。
狭义的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
(二)民间抒情长诗:
民间抒情长诗是人民群众创作、口头流传的以抒情为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往往采用第一人称歌唱,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结构也比较灵活,一部分民间抒情长诗主要抒发世俗生活中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情感,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民间婚丧、生产习俗、宗教活动中的情感抒发,是民间礼仪活动的组成部分。
★民间抒情长诗与民间叙事长诗区别
(1)抒情与叙事:
民间抒情长诗重在抒情,没有故事情节,一部分首届连贯的抒情长诗虽然有一定的叙事性,但也只是事件的梗概或情节的片段与若干过去生活的画面,它们的出现不是为了讲述完整的故事,而是为了配合主人公的抒情;民间叙事长诗要叙述完整的故事,其故事有头有层,多以主人公的曲折经历为线索单线递进发展,环环相扣。
(2)限知与全知:
民间抒情长诗多以第一人称进行抒情,倾诉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和愿望。
民间叙事长诗多以第三人称叙事,被视为全知全能的视角,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叙述不同事件的发展和各种人物的言行,甚至还可以随意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各种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五、中国史诗的类别
1.创世史诗:
以创世神话为基本内容,以天地、万物、人类、社会、文化之起源、演变、发展为内容的史诗,又称“神话史诗”,如彝族的《梅葛》。
2.迁徒史诗:
以民族或支系在历史上的迁徒事件为内容,展示各民族或各支系在漫长而艰难的迁徙道路上的社会生活和族群命运,塑造迁徒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民族英雄、部落首领等人物形象及描绘各民族迁徒业绩的壮阔画卷。
如哈尼族《哈尼阿培聪坡坡》
六、中国三大史诗
1.《格萨尔》:
《格萨尔》流传于藏族,大约形成于11世纪,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内容是关于英雄格萨尔一生业绩的神圣叙事。
格萨尔为救护生灵而投身下界,赛马称王后,率领岭国部落进行一系列征战,他降伏妖魔、抑强扶弱、安置三界,最后从地狱中救出母亲和爱妃,完成人间使命,一同返回天国。
2.《江格尔》:
《江格尔》主要流传于中、蒙、俄三国卫拉特蒙古人中。
这与历史上卫拉持蒙古人的迁徙足迹密切相关。
所谓卫拉特蒙古,就是在内蒙古和外蒙古之西,居住在阿尔泰山周围的蒙古。
我国新疆卫拉特地区是《江格尔》的故乡。
但最先被发现和记录的不是新疆《江格尔》,而是俄罗斯卡尔梅克《江格尔》,《江格尔》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专门学科
3.《玛纳斯》:
英雄史诗《玛纳斯》由《玛纳斯》、《赛麦台》、《赛依铁克》等8部构成。
史诗以玛纳斯及其7代子孙的英雄业绩为主线,反映了柯尔克孜族人民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英雄主义精神。
史诗涉及古代柯尔克孜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史、哲学、美学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
它不仅是一部研究古代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而且是一部研究中国北方乃至中亚民族关系史、文化史的重要口头文献。
民间故事
一、民间故事的分类方法:
(一)分类的可能性,故事情节类型的有限性
(二)“AT分类法”:
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
国际上将这种方法称为“阿尔奈一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
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的一种方法。
二、民间故事分类:
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
(一)幻想故事:
幻想故事又称“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等。
这类故事的幻想色彩十分浓厚,是以丰富的想象及虚构为手段,来表现人类的生活和理想愿望的故事。
(二)生活故事:
生活故事又称“世俗故事”或“写实故事”。
这类故事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而展开的叙事,是对民间观念与意识及社会底层生活的一种形象化叙述,表面上其现实性较强,幻想性较少或看似没有幻想,而实则仍带有一定的想象与虚构。
(三)民间笑话:
民间笑话是一种将嘲讽与训诫蕴涵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
辛辣的讽刺和机趣的调侃,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凸显出民众的智慧和才干,具有强烈的喜剧、幽默意味。
(1)揭露与嘲讽笑话
(2)讽刺与幽默笑话
(1)魔法故事:
也叫变形故事。
这类故事情节奇幻,充满超自然的想象,常把生活中某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当做可能表现出来。
如猴精、画中女、田螺姑娘、蛇郎、枣核儿等。
(2)动物故事:
这类故事以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主人公编织故事、展开情节,借助这些形象间接地表现人类的社会生活与情感。
如猫狗结仇、猴子捞月、稻草人等等。
★我国十大幻想故事:
《求好运》、《田螺姑娘》、《灰姑娘》、《蛇郎》、《青蛙少年》、《兄弟分家》、《两伙计出门》、《狼外婆》、《小鸡崽报仇》、《十兄弟对敌》
★民间寓言与动物故事的关系:
联系:
从体裁来看,民间寓言主要是在寓意型的动物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从狩猎到农耕的社会生产变化,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没有以前那么密切了,在民间口头创作中,有些作品虽然仍以动物作为表现的重要对象,但侧重点已由过去的单纯反映动物的形态、习性、特征乃至崇拜转到了表现人事方面的内容,因而经常赋予动物以人的思想、情感、生活体验,逐渐形成一种带有明显教训寓意的口头故事——民间寓言。
区别:
有无较为明显的讽喻和哲理性,是民间寓言与动物故事的区别所在。
三、民间故事艺术特征:
1.泛指的主人公,模糊含混的故事时间、地点;2.程式化的人物设置与情节结构;3.类同的情节构思,“二元对立”的形象4、集体流传的特点
▲民间故事传承人:
不同于一般的讲述者,他们是一些具有较高艺术才能的人。
他们往往从幼年起便喜爱民间故事,喜欢听,喜欢讲;他们大都记忆超群,阅历丰富,见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间文学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