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计时双基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 文档编号:7591431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09.72KB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计时双基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计时双基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计时双基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计时双基练新人教版必修2
计时双基练(二十四)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计时: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80分)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于自然选择对个体表现型的间接作用,导致不同物种的形成
B.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中只能含有一个物种
C.若两个种群都发生了进化,则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都发生了改变
D.若乙物种是由甲物种进化来的,则两个物种之间一定发生了生殖隔离
解析 自然选择是通过对表现型的直接作用,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 A
2.(2016·海南“七校联盟”联合考试)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狼和兔子奔跑能力的提高是二者共同进化的结果
B.东北虎和华南虎经过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亚种
C.马和驴交配能产生骡说明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
D.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的基因库相同
解析 不同物种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两个亚种仍属于同一物种,它们之间没有生殖隔离;马和驴交配产生的骡是不育的,故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获得的三倍体西瓜是高度不育的,说明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是不同物种,故二者的基因库不同。
答案 A
3.在一个数量足够大的种群中,下列因素不改变基因频率的是( )
A.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由于体型和正常人的差异很难找到配偶
B.雄羚羊之间为争夺雌羚羊发生争斗
C.豌豆通常自花传粉,不能自由交配
D.在一个大的种群中,发生不定向的基因突变,如a→A、A→a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频率改变的条件,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很难找到配偶,其基因遗传下去的概率低,种群中该基因频率会越来越低,会改变种群基因频率;雄羚羊之间为争夺雌羚羊发生争斗,弱者没有繁殖的机会,其基因遗传下去的概率小,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豌豆通常是纯合体,自花传粉不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一个大的种群,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若A→a比a→A更易发生,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答案 C
4.经调查某兔群中雌兔基因型分别是FF(30%)、Ff(60%)、ff(10%),雄兔基因型分别是FF(20%)、Ff(40%)、ff(40%),其中ff的雌兔不能生育。
如果雌、雄兔随机交配,则子代中( )
A.FF基因型频率不变
B.F和f基因频率不变
C.Ff基因型频率为8/15
D.f基因频率为8/15
解析 由雄兔基因型比例,可得到雄兔中F和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2/5和3/5,雌兔(去除无生殖能力的ff)中F和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2/3和1/3。
据平衡定律(2/3F+1/3f)(2/5F+3/5f)可得到随机交配的结果是:
4/15FF、8/15Ff、3/15ff,C项正确。
答案 C
5.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①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所以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②在无自然选择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③马和驴能杂交并产生活的后代,说明两者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④野兔伪装性较好的体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相互选择的结果 ⑤若某种群中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则该种群一定发生进化
A.只有④B.①④
C.②③D.④⑤
解析 ①中,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①错误。
②中,即便无自然选择,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变化。
③中,马和驴杂交产生的后代,不能繁衍后代,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③错。
④中,野兔伪装性好与鹰锐利的目光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④对。
⑤中只有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种群才会进化,并非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⑤错。
答案 A
6.图中甲、乙、丙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三种作用类型,其中最易产生新物种的是( )
A.甲B.乙
C.丙D.甲、乙
解析 两种群存在明显的不同方向的变异倾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易产生新物种。
答案 C
7.某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昆虫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在生存斗争中,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相互选择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解析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由于环境的差异,选择的方向不同,导致翅的长度出现不同的类型。
答案 B
8.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由基因突变引起,其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用a表示)。
只有隐性纯合子才会发病,携带者不发病,且对疟疾的抵抗力高于正常人。
在非洲某些疟疾流行的地区,携带者比例在20%左右;现在美洲黑人中携带者的比例已降到了8%。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非洲疟疾流行地区a的基因频率大约为30%
B.美洲黑人中a的基因频率下降是环境选择的结果
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死亡会导致人群基因库发生变化
D.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有害的突变基因可转变为有利的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频率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基因突变能够改变基因频率,而基因频率的改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人群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死亡会导致该种群的基因库发生变化;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有害的突变基因可转变为有利的;根据题干信息无法计算出a的基因频率。
答案 A
9.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
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家蝇种
群来源
敏感性纯合子
(%)
抗性杂合子
(%)
抗性纯合子
(%)
甲地区
78
20
2
乙地区
64
32
4
丙地区
84
15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 某通道蛋白中只发生一个氨基酸的替换,其原因应是控制该通道蛋白合成的基因中发生了个别碱基对的替换,A项错误;据表中有抗性杂合子推测,抗性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甲地区抗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应为2%+20%×1/2=12%,B项错误;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不能说明抗性基因的突变率最高,而是说明乙地区的环境最有利于具有抗性基因的个体生存,C项错误;丙地区种群中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该地区环境对该基因决定的性状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正确。
答案 D
1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C.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D.外来物种入侵可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选项A正确。
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相互适应的结果,选项B正确。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改变,选项C错误。
外来物种入侵可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选项D正确。
答案 C
11.下列不属于生殖隔离实例的是( )
A.雄萤火虫给雌虫发出各自特有的闪光求偶信号,雌虫对异种雄虫发出的信号无反应
B.牛蛙的卵细胞和豹蛙的精子能融合成受精卵,发育一段时间后死亡
C.玉米的花柱很长,有些植物的花粉在玉米柱头上能萌发,但不能到达子房
D.特纳氏综合征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没有生育能力
解析 本题考查生殖隔离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分析及推理能力。
生殖隔离的出现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判定是否为同一物种的重要依据,特纳氏综合征是一种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不属于生殖隔离形成的新物种,故选D项。
答案 D
12.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果蝇DNA分子中基因的缺失是基因突变导致的
B.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C.环境的变化可能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D.经人工选择获得的优良品种不一定能适应自然环境
解析 本题考查变异和进化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判断能力。
基因的缺失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故A错。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且害多利少,故B正确。
环境的变化可能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故C正确。
人工选择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但不一定适应自然环境,故D正确。
答案 A
13.研究显示,该图示长尾巴恐龙是目前已知体形最大的窃蛋龙,与鸟类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恐龙的化石不可以作为研究该种生物进化的依据
B.窃蛋龙的基因库与鸟类的基因库应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同种类的窃蛋龙构成一个种群
D.在窃蛋龙的进化历程中,基因型频率逐渐发生改变是其进化的实质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重要依据,A错误;因“窃蛋龙与鸟类有密切的渊源关系”,且该恐龙的前肢和尾巴都有羽毛,头顶有冠,所以窃蛋龙的基因库和鸟类的基因库应存在一定的相似性,B正确;种群指的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不同种类的窃蛋龙不能构成一个种群,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
答案 B
14.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原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
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a最终达到c
B.①②③④⑤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b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若环境变化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5/11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应用能力。
图中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基因频率变化,c表示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有多种方式,如多倍体育种不需经过地理隔离,A错误;图中①②③④⑤⑥为突变、重组产生不同品系的过程,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基因频率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实质,C正确;原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0%,a的基因频率也为50%,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50%、25%,可设其分别为25只、50只、25只,则一年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量分别为30只、60只、20只,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50/110=5/11,D正确。
答案 A
15.图中,甲、乙、丙、丁、a、b、c、d代表各种不同生物,哪一图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观点( )
解析 生物物种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经过不同自然条件下的选择,从而进化为现在的众多物种。
答案 C
16.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解析 A项中,b和d不一定达到生殖隔离;B项中,由于a1和a2的地理隔离,d和c有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项中,a1中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与其进化而形成的b种群不一定相同,也可能达到生殖隔离;D项中,a1中外迁群体与当地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相同,但如果只发生地理隔离,而没有发生生殖隔离,则c和d可能是同一个物种。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7.(8分)如图所示,地球上的哺乳动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不同种类在形态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该现象体现了生物的进化规律是生物朝着________的方向发展。
(2)试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E的形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种C的某种群中,基因型AA占46%,aa占20%,5年后,该种群中基因型AA占46%,aa占20%,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________,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由图示可以直接看出,原始的哺乳类动物可以演化成很多生物,生物朝着多样性的方向发展。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5年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答案
(1)多样性
(2)原始的哺乳类产生不同的变异,其中适应水环境的变异被水环境选择而保留下来,这样代代选择、积累,经过漫长年代而形成了水栖的E动物
(3)否 因为基因频率没发生改变
18.(12分)下图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
图①、②、③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
(1)上述地雀之间的关系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________,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________。
(2)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了地雀C。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起到选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实质上是由于不同种群内的________发生改变。
若图②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所示。
甲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总数
个体数
20
22
4
20
12
3
9
8
2
100
乙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个体数
196
168
36
400
(3)甲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种群甲的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____。
(5)已知上表中乙种群每个个体有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几率都是10-5,则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_______。
解析
(1)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且产生的后代可育,这表明地雀A与地雀B属于同一个物种,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表明地雀C与地雀A、B产生了生殖隔离,它们并非同一物种,因此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地雀A和B,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地雀A、B与C。
(2)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了地雀C,在这一变化中起到选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海洋环境的变化。
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实质是不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3)种群的基因库指的是某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
(4)种群甲中基因A的频率=(20×2+22+20×2+12+2×9+8)/200=0.7。
(5)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400×2×104×10-5=80。
答案
(1)地雀A和B 地雀A、B与C
(2)海洋环境的变化 基因频率
(3)基因库 (4)0.7 (5)8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计时双基练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24 现代 进化 理论 计时 双基练 新人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