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概论学习总结修改版.docx
- 文档编号:7588991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9.14KB
物联网概论学习总结修改版.docx
《物联网概论学习总结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概论学习总结修改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联网概论学习总结修改版
第一篇:
物联网概论学习总结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
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
基于未来对物联网技术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开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
为了提高自身对物联网技术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专业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各方面的知识需求,参加了本次高等学校教师网络培训《物联网概论》课程。
本次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介绍了物联网的定义、基本架构及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它的基本架构从底层到顶层分别为传感网络、接入网络、中间件、应用层。
涉及到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
射频识别技术、无线传感网技术、嵌入式技术、纳米与微机电技术、分布式管理技术。
二、提出了物联网教学面临的矛盾与需求物联网教学面临的矛盾与需求主要包括:
舆论炒作和应用迟滞的矛盾、局部供给规模化与社会需求碎片化的矛盾、技术供给分散化与需求一体化的矛盾、法治、技术、安全与管理等的不配套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人-机对话与物-物对话间的矛盾、标准化建设滞后的矛盾。
三、总结了物联网知识体系构成,并提出了《物联网概论》课程设计原则
物联网知识体系主要由功能体系、系统体系、技术体系、信息体系、标准体系、指标体系构成。
《物联网概论》课程应从通识角度给予介绍,相关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掌握传感器、微处理器、嵌入式技术和相应的软件技术,无线通讯、高频设计、低功耗、无线传感网络以及3G无线网络设计等技术。
四、指出了《物联网概论》课程教学难点,并给出了课程改进方向教学难点:
各类基本概念、基本标准与基本协议。
改进方向:
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模式、启发思考与探索;面向国计民生,“感知中国”是物联网教学突破的途径。
五、强调了物联网属于信息化领域,重点对EPC标识体系进行了讲解。
对EPC标识体系的学习主要要求掌握EPC标准体系、了解EPC编码策略和设计思想、掌握EPC编码转换方法。
六、介绍了物联网基础技术,对无线网络技术及其标准和自动识别技术进行了重点讲解物联网基础技术主要由传感器技术、MEMS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网络技术、自动识别技术、条形码技术、定位技术。
七、通过讲解具体的教学案例来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展示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提出了建设物联网实验室的必要性
基于微创新的物联网应用课程中列举了几个具体的教学案例:
一卡通教学设计、实验实训室建设案例、实验箱开发案例。
提倡以鼓励学生为主的兴趣教学法。
通过介绍物联网工程实验室的功能(教师进行科研创新、院系举办竞赛活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学生进行基础教学课程实验)来提出建设物联网实验室的必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我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有了系统的认识,并了解了物联网在智能楼宇、智能交通、节能环保、食品卫生、精致农业等众多领域中的应用。
两位老师讲解内容全面,理论联系实际,既讲解了物联网理论知识,又提出了课程教学中的思路与方法,给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本次培训中,我积极参与讨论活动,与其他院校各位老师进行交流,收获了很多东西。
感谢学校和平台给我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使我获得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希望以后会有更多培训学习的机会。
第二篇:
物联网概论学习体会.
《物联网概论》课程学习总结2014年04月起,我有幸第一次参加了XX部组织的高等学校教师网络培训。
参加的是由XX教授、XX教授主讲的《物联网概论》课程。
两位教授均是在该领域经验丰富、研究颇深的专家。
通过参加培训,我学习到了物联网理论的基础知识、发展前景,不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而且也对这一领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方兴未艾,我们青年教师对于新兴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听取两位教授全面地介绍和讲解,我学习和系统认识了物联网的基本理论、技术基础、EPC电子编码体系,以及物联网在精致农业、食品卫生、社会治安、智能楼宇、感知城市、智能交通、节能环保、旅游观光、生产监控、新型商务和医疗护理等众多重点生产与生活领域中的应用。
教授的讲解内容全面,兼顾理论与实际,既全面介绍了物联网领域的基础知识,又广泛吸收了各国最新的发展成果;所用材料均取自国内外物联网的最新应用与动态。
每一章均配有学习目标和思考题,既方便教师教学,又能让学习者全面、实际地学到运用物联网基本知识和技术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物联网概论课程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针对目前物联网在全球蓬勃发展的势态.特别遴选了一批在重点生产与生活领域中的应用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与介绍,让我领会到了物联网技术的魅力和巨大的潜力。
这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物联网基础、物联网应用、嵌入式开发基础、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搭建、嵌入式开发基础及Ubuntu使用、嵌入式Linux内核裁剪与编译等内容,通过开发板与程序烧写器套件分别实现SINK节点、传感器节点和ROUTER节点,然后与PC机相结合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
2、物联网课程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与实验体系的建设,以及《物联网》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
3、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及手段,以及校企及政府合作开展科研的方向与重点。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物联网并不是以技术为先导的产业,早期已经在应用、在创新,但目前仍处于初创阶段,一些相关的配套政策需要根据物联网的发展而逐渐完善。
一位教授曾对“互联网”、“嵌入式系统”、“物联网”这三个名词进行对比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互联网(Internet,实质上就是InternetofMachines,用于将PC机、手机、智能TV、数码相机等连接起来的网络;嵌入式系统(EmbededSystem实质上就是嵌入到对象体系中的专用计算机系统;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中用到的设备就是“嵌入式系统”和“传感器”,涉及的技术包含“嵌入式系统设计”、“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
因此,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物联网:
1、从技术上理解,物联网就是指物体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人之间的自动化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
2、从应用上理解,物联网是指把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连接到一个网络中,形成“物联网”,然后“物联网”又与现有的互联网结合,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达到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
例如,我们现在在超市购买蔬菜时,可以通过对蔬菜的溯源,从而得知蔬菜有没有被打过农药,是否为真正的有机;可以通过对奶粉的溯源,了解到奶粉真正的奶源地等等。
这些都可以通过对物联网的应用来实现。
物联网由3个核心体系组成:
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可靠传递(即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控制。
物联网涉及的技术包括信息感知技术、信号处理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微机电技术和信息安全等。
而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在于信息感知部件的开发、大量信息源的组网和传输、海量数据的有效融合和使用等方面。
其应用领域几乎覆盖所有包括:
工业、农业、服务业、环保、军事、交通、家居生活等。
目前全国各高校物联网专业的建设仍然属于探索期,各个院校对此专业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有些偏向于信息传递方面,而有些则更偏向于数据处理方面。
物联网是多专业的融合,需要多专业课程的汇聚,要求学生知识结构合理,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现代传感器和无线技术、物联网相关高频和微波技术、有线和无线网络通信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等基础理论。
而对于我们高职学生来说,可以参与的物联网技术领域包括核心技术研发、应用研发、产品化设计、生产制造、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使用维护等多个方面,当然最主要的是面向物联网应用的三类人才:
市场营销人才(进行市场营销、客户沟通、实现客户对产品与系统的理解等工作、工程技术人才(进行工程设计、应用软件开发、工程施工、现场调试、维护等工作、应用研发人才(进行文档写作及阅读、电子产品设计、实物改造等工作。
在这次培训过程中,我通过坚持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撰写的资源,不但使我对于物联网的概念以及相关技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解决了在实际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而且也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优选教材、交流沟通、教学方法设计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物联网概论”课程讨论活动中,我积极参与课程研修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兄弟院校各位老师的帖子和留言,让我更加明白:
交流是一个让大家彼此都受益的过程。
我们从中能够获得很多东西。
最后,我要感谢我各位领导能够给予我这次受益匪浅的学习机会,同时也非常感谢各位授课老师,你们的讲课方式和内容非常精彩,让我的到了在学校无法获得的知识与经验,期待着以后会有更多类似的培训机会。
第三篇:
物联网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简述物联网的定义,分析物联网的“物”的条件。
1相应信息的接收器2数据传输通路3一定的存储功能4处理运算单元5操作系统6专门的应用程序7数据发送器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卫衣编号
简述15年周期定律和摩尔定律?
15年周期定律:
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被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
1965年前后的大型机,1980年前后的个人计算机,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
2010年正是物联网的天下。
摩尔定律:
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名词解释:
RFID,EPC,ZigBee?
RFID: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EPC:
产品电子代码
ZigBee:
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网络协议
简述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分层:
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四大部分应用,支撑,传输,感知
分析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应用难点?
关键技术:
RFID,传感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虚拟化技术与云计算
应用难点:
技术标准难题,安全问题,协议问题,IP地址问题,终端问题举例说明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及前景?
应用领域:
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金融与服务业,精细农牧业,医疗健康,工业与自动化控制,环境与安全检测,国防军事前景: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
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
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二章
什么是EPC中文称为产品电子代码,是国际条码组织推出的新一代产品编码体系。
请简要叙述EPC系统的组成,以及各个部分的英文简写
EPC编码有几项技术要求?
每项要求具体如何?
条形码分为几种?
请简要说明每种条形码的特点
RFID系统基本组成部分有哪些?
标签,应答器,阅读器,天线和中间件。
电子标签分为哪几种?
简述每种标签的工作原理
RFID产品的基本衡量参数有哪些?
天线效率,方向性系数,增益系数,方向图
简述天线的工作原理。
无线电发射机输出的射频信号功率,通过馈线(电线)输送到天线,由天线以电磁波形式辐射出去。
电磁波到达接收地点后,由天线接下来,并通过馈线送到无线电接收机。
抛物面直径D:
2m,中心工作波长2cm,求其增益近似值。
G(dBi)=10lg{4.5×(2/0.02)×2}如果已知天线长度0.5G(dBi)=10lg{2×0.5/2}
RFID天线主要分为哪几种?
各自的特点如何?
近场天线:
设计比较简单,一般采用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线圈型天线。
远场天线:
工作距离较远,一般位于读写器天线的远场。
偶极子天线:
可靠性极高,高增益,高功率,窄频带场合使用。
微带贴片天线:
质量轻,体积小,剖面薄,成本低,易于大量生产。
第三章
简述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组成
基本原理:
把特定的被测信号,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
组成:
敏感元件及转换元件
简述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静态特性:
是指被测量的值处于稳定状态时的输出与输入关系。
动态特性:
是指其输出对随时间变化输入量的响应特性。
简述超声波传感器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系统组成:
发送传感器,接收传感器,控制部分与电源部分。
工作原理:
超声波是一种在弹性介质中的机械振荡,有两种形式:
横向振荡(横波)及纵向振荡(纵波)。
超声波可以在气体、液体及固体中传播,其传播速度不同。
另外,它也有折射和反射现象,并且在传播过程中有衰减。
在空气中衰减较快,而在液体及固体中传播,衰减较小,传播较远。
利用超声波的特性,可做成各种超声传感器,配上不同的电路,制成各种超声测量仪器及装置,并在通迅,医疗家电等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什么是智能传感器?
画出它的工作流程图。
是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带有微处理器,具有采集,处理,交换信息的能力,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机相结合的产物。
比较微电子机械系统与传统机械系统
是一种高度智能化,高度集成的系统。
尺度小,功能灵活而强大,可以进行大批量,低成本生产,使其性价比大幅度提高。
列举常用的MEMS传感器,并进行比较。
微机械压力传感器,微加速度传感器,微机械陀螺仪,微流量传感器,微气敏传感器,微机械温度传感器。
举例微机械温度传感器:
体积小,重量轻。
第四章
作图说明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和泛在网络之间的关系。
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程。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将传统传感器采用点对点传输、连接传感控制器而构成传感器网络雏形,我们把它归之为第一代传感器网络。
随着相关学科的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感器网络同时还具有了获取多种信息信号的综合处理能力,并通过与传感控制器的相联,组成了有信息综合和处理能力的传感器网络,这是第二代传感器网络。
而从上世纪末开始,现场总线技术开始应用于传感器网络,人们用其组建智能化传感器网络,大量多功能传感器被运用,并使用无线技术连接,无线传感器网络逐渐形成。
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无中心,互相协作,大规模,自组织,多跳路由,动态,可靠,以数据为中心,与应用相关
自组织网络与其他网络相比具有哪些显著特点?
无中心和自组织性,动态变化的网络拓补,受限的无线传输带宽,安全性差,多跳路由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算法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机制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扩展性,稳定性,鲁棒性,收敛性,能量感知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融合技术有哪几种?
与路由相结合的数据融合,基于性能的数据融合,基于方向组播树的数据融合,基于移动代理的数据融合。
第五章
什么是虚拟化?
其有哪些常见类型?
是将原本运行在真实环境上的计算机系统或组件运行在虚拟出来的环境中。
常见类型:
基础设施虚拟化,系统虚拟化,软件虚拟化。
比较服务器虚拟化的两种典型方式。
寄宿虚拟化,原生虚拟化
简述服务器虚拟化的核心技术。
CPU虚拟化,内存虚拟化,设备与I/O虚拟化,实时迁移技术
简述服务器虚拟化的优势。
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应用兼容性,加速应用部署,提高服务可用性,提升资源利用率,动态调度资源,降低能源消耗
简要说明网络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应用虚拟化和桌面虚拟化各自的使用范围。
办公环境(移动办公),广域网,企业,个人计算机或智能手机
谈谈你对IBM公司虚拟化管理的认识。
实现了多个虚拟化器件跨多个虚拟化平台的自动化部署,并且避免了部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为错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六章
简述云和云计算的基本概念。
就是互联网上的提供计算服务的计算集群。
云计算是一种通过Internet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的资源的计算模式。
简述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的基本概念。
私有云是由某个企业独立构建和使用的云环境共有云是由若个企业和用户共享使用的云环境混合云是指公有云与私有云的混合
简述云计算的四个本质特征。
资源配置动态化,需求服务自助化,以网络为中心,资源的池化和透明化,
简述云计算与并行计算的关系。
简述分布式计算的基本原理,并指出云计算与分布式计算的关系。
简述云计算与网格计算的关系。
论述云计算与物联网的关系。
云计算的核心就是以虚拟化的方式提供各种服务,而物联网的应用本身就是以“云”的方式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物联网需要借助于云计算技术解决大量的问题,是云计算在现实中的一种应用形式。
简述云计算服务的三个层次。
添加云计算的优势
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专业分工,提升资源利用,减少初期投资,降低管理开销
云计算之于物联网
云计算解决了物联网中服务器节点的不可靠性问题,访问服务器资源受限的问题,让物联网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增强了物联网中的数据处理能力,提高了智能化处理程度。
第七章
简要说明物联网中的加密机制
分析几种身份识别技术的安全性
简述两种物联网密钥管理技术的原理
DES使用一个56位的密钥以及附加的8位奇偶校验位(每组的第8为作为奇偶校验位),产生最大64位的分组大小。
这是一个迭代的分组密码,使用称为Feistel的技术,其中将加密的文本块分成两半。
使用子密钥对其中一半应用循环功能,然后将输出与另一半进行“异或”运算;接着交换这两半,这一过程会继续下去,但最后一个循环不交换。
DES使用16轮循环,使用异或,置换,代换,移位操作四种基本运算。
RSA的算法涉及三个参数,n、e
1、e2。
其中,n是两个大质数p、q的积,n的二进制表示时所占用的位数,就是所谓的密钥长度。
e1和e2是一对相关的值,e1可以任意取,但要求e1与(p-1)*(q-1)互质;再选择e2,要求(e2*e1)mod((p-1)*(q-1))=1。
(n,e1),(n,e2)就是密钥对。
其中(n,e1)为公钥,(n,e2)为私钥。
[1]
RSA加解密的算法完全相同,设A为明文,B为密文,则:
A=B^e2modn;B=A^e1modn;(公钥加密体制中,一般用公钥加密,私钥解密)
e1和e2可以互换使用,即:
A=B^e1modn;B=A^e2modn;
什么是信息隐藏?
简述其原理
是指为了防止数据泄露,将该数据嵌入某种载体中。
基本原理:
A打算秘密传递一些信息给B,A需要一个随机消息源中随机选取一个无关紧要的消息C,当这个消息公开传递时,不会引起怀疑。
对比DES和RSA算法,分析其优缺点
DES是分组加密算法,速度快,使用单一密钥,加密解密都使用同一个密钥,以半用于大量数据加密,目前处于半淘汰状态。
RSA算法是流式加密算法,速度慢,但是使用成对的密钥,加密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有利于保密和身份认定,一般用于加密DES类算法的密钥。
分别用DES和RSA算法加解密文本文件
第四篇:
《物联网概论》教学大纲
《物联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
物联网概论
2、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toInternetofThings
二、学时
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授24学时,实验8学时
三、开课学期
第1学期
四、课程考核要求
考试(期终考试成绩中卷面成绩占70%,实践环节成绩占30%)
五、课程概述
《物联网概论》是物联网工程专业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特征与本质,熟悉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各环节的关键技术,明确物联网的知识结构,并为学习后续物联网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适用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
七、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
一概述
(一)课程内容
1、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
2、物联网的理论基础
3、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主要特点
4、核心技术
5、物联网的体系标准
6、应用前景
(二)基本要求
了解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掌握物联网的相关概念;掌握物联网的理论基础,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主要特点;了解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和体系标准;了解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物联网的概念、体系结构和核心技术。
难点是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核心技术和理论基础。
(四)建议学时2学时二自动识别技术与RFID(-)课程内容
-1技术。
(四)建议学时2学时五智能信息设备
(-)课程内容
1、智能设备概述
2、智能设备运行平台
3、智能设备发展新趋势
(二)基本要求
了解智能设备产生的背景、传统智能设备和新时代的智能设备;掌握智能设备运行平台的特点;了解智能设备发展新趋势。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智能设备的特点和运行平台。
难点是智能设备的运行平台。
(四)建议学时2学时六互联网原理
(-)课程内容
1、互联网概述
2、应用层
3、传输层
4、网络层
5、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二)基本要求
了解互联网的基本知识,掌握互联网的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如OSI七层结构和TCP/IP的四层结构;掌握TCP/IP各层的主要协议和主要服务;了解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的演变趋势。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各层的主要协议和服务,难点是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各层的主要协议和服务。
(四)建议学时2学时
七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
(-)课程内容
1、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体系
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
4、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标准
5、多传感器网络的信息融合
6、移动通信发展历史
7、3G通信技术和标准
8、移动互联网
(二)基本要求
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知识,体系结构和发展;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体系,如自组网技术、节点定位技术、时间同步技术和安全技术;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和MAC协议;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标准,IEEE802.15.4标准和ZigBee协议规范;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的常用技术。
掌握3G通信技术和标准,TD-SCDMA,
-3
2、智能交通
3、智能物流
4、智能绿色建筑
5、环境监测
(二)基本要求
掌握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绿色建筑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领域的应用。
(四)建议学时2学时
八、教材主要参考资料
1、《物联网导论》,刘云浩编著,科学出版社
2、《物联网原理与应用技术》,刘幺和等,机械工业出版社3.《物联网核心技术》,黄玉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联网 概论 学习 总结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