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docx
- 文档编号:7582665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1.98KB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的能力。
【教学过程】:
师:
有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他们爱花,他们更乐于把自己种的花让给别人看,让别人陶醉于花的艳丽与芳香中。
今天我们将走进德国,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
师:
(板书课题),看老师写题目,然后伸出手来跟着老师写一写课题。
师:
请同学们读课题:
自己的花是让谁看的?
谁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生1: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生2: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
不同的重音强调,读起来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这就是朗读的魅力。
师:
同学们,透过课题中的“让”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
我体会到养花的人舍己为人。
生2:
我体会到养花的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3:
我体会到养花的人一心只为他人着想。
师:
一个“让”字就让你们产生这么多的感受。
那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
我想知道德国人自己种的花为什么要让别人看?
生:
我想知道自己种的花干嘛不自己看?
生:
我想知道自己种的花是怎样让别人看的?
师:
我听出来了,你们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花为什么要让别人看?
(并在课题的让字上打一个问号),那今天我们就走进文章从课文中找答案。
师: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
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对字词的掌握。
(出示生字新词)
jǐwǎn
吃惊花朵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
jǐnchàyānxiá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
师:
请看这些词语会读吗?
生:
会
师:
谁来读一读?
生1:
(读)
师:
(范读)“脊梁”,读轻声,“脊梁”。
生1:
“脊梁”
师:
一起读一读。
生:
(齐读“脊梁”)
师:
还有谁来读读?
生2(读)
师: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你再读读
生2: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
好,大家一起读读。
生齐读: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
大家一起读读这些词语。
(生齐读词语)
师:
哪些词语描写花的?
生: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
花很多,眼睛都忙不过来了,那就是——
生:
应接不暇
师:
对。
莞尔一笑,什么意思?
生:
微笑。
师:
(走到一生前转其生面向全体)你莞尔笑一个。
(一生学生微笑)
师:
好,看来同学们词语会读了。
请看这些字
(生字课件):
脊莞锦姹嫣暇颇
师:
一起读。
生:
脊,脊梁,莞,(莞尔)莞尔一笑,锦,(锦绣)花团锦簇,姹,姹紫嫣红(嫣然)
师:
读书应该注意什么呢?
(马上坐端正,看屏幕)接着读。
生:
暇,无暇(应接不暇)
师:
无暇,是这个“暇”吗?
生:
是。
师:
“暇”跟什么有关。
生:
跟时间有关。
师:
无暇是什么意思?
生:
没有时间
师:
好,接着读。
生:
颇,颇多(颇有)
师:
颇多是什么意思?
生:
有很多
师:
很好,你认为哪些字最容易写错?
生:
嫣
师:
观察一下哪地方最容易写错?
(生回答热闹而乱)
师:
嫣是什么结构?
生:
左右结构。
师:
什么部首?
生:
女字旁
师:
右边上面是——
生:
正。
师:
下面是——
生:
与,一横变成四点啦。
师:
观察得好,“与”的下面一横要变成——
生:
四点。
师:
好,跟老师写一遍。
(师范写,生临摹)
师:
还有哪个字难写?
生:
没有
生:
脊梁的脊
师:
这个字怎么记呀?
生1:
人的上面有两个人
生2:
人的两边有两个人
生3:
人的两边各有两点。
师:
观察很清楚啊,那怎么写呢?
跟我一起写。
(师范写,生临摹)
师:
看来同学们对字词掌握不错。
谁再来接着汇报?
生1:
我来介绍一下作者。
季羡林,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
生2:
季羡林,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3:
我再来补充。
他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
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师:
看来同学们课前做足的功夫,对季老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真不错!
下面检查一下你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生:
季羡林先生年轻时留学德国,惊叹于那满街窗台上盛开的鲜花,十年的德国生活给作者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四五十年后,他又回到了德国,故地重游,走在依然盛开着美丽鲜花的街道上。
师:
你能较详细地概括课文的内容,真不错。
会读书的孩子会把书读成一句话,你读出来了没有?
请快速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慨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思考。
生:
我觉得应该是这一句“多么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
”
师:
你真会读书!
(板书:
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师:
这里的“奇”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课件:
“奇”的释项:
1.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2.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3.惊异的(生读)
师:
这里的两个“奇”字,选哪个比较恰当?
生:
(看了一会)选第一个意思。
师:
那么“奇丽和奇特”有什么不同?
生:
是“丽”和“特”不同。
师:
丽是指什么
生:
指美丽的景色
师:
奇丽是形容什么的?
生:
形容景色的。
师:
(板书:
景色)所以说(老师指着句子)——
生(齐读):
多么奇丽的景色!
师:
“特”指的又是什么呢?
生1:
特别,和别人不一样。
生2:
指民族很特别,和别的民族不一样。
师:
这里的奇特指的是这个民族——
生:
很特别。
师:
(板书:
民族)所以说(老师指着句子)——
生(齐读):
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
这两个词语能换位吗?
生:
不能。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奇丽指的是景色,奇特指的是民族。
师:
是的,这里有一种罕见的特殊的美丽;这是一个跟寻常不一样的,奇怪而特殊的民族。
带这种感受再读读。
师: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德国,去感受德国的奇丽与奇特!
探究——奇丽与奇特
温馨提示:
重点句段细细读,感受体会简批注,
组内交流全参与,提示补充深品悟。
出示课件:
生自主学习。
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景色奇丽或民族奇特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批注。
教师巡视指导。
组内进行交流。
师:
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
生举手。
生1:
我们小组来汇报。
请同学们看着课文第二自然段。
生读内容。
师出示: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生2:
这里写出了景色的“奇”。
奇在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生3:
家家户户是每家每户的意思。
师:
你是德国人,请问你家种花吗?
(指另一学生)你呢?
……这就是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读这个句子。
接着说。
生4:
德国人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
“脊梁”是什么意思?
生:
花朵的反面(走到学生的旁边摸摸他的脊梁骨)
师:
你的脊梁挺硬的。
花的脊梁指的是——(出示一盆花)
生1:
花的枝干
生2:
花的叶子
生3:
花瓣的背面
师:
是呀,他们看不到争奇斗艳的花朵,看不到妩媚动人的花瓣,看到的是——
生:
花的枝干,花的叶子,花瓣的背面。
师:
如果你在家里只看到花的枝干,花的叶子,花瓣的背面。
那么你有什么想法?
生:
只要有人喜欢我种的花就可以了。
生:
我虽然看不见我种的花,但是别人高兴就可以了。
生:
我上街去可以看到自己的花,还能看到别人更多的花。
师:
对。
你们都想到了别人,想到让别人欣赏自己的花。
所以——
生齐读: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地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
此时再读这个句子,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1:
那里的人特别爱种花。
花开得那么美丽,那么鲜艳,那里的人一定很漂亮、温柔、热情吧。
生2:
德国人家家户户都种着美丽的花,有机会我一定去欣赏一下。
生3:
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那德国一定是花的海洋,那里的人也一定很好客吧。
师: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什么意思?
生1:
花团锦簇是说许许多多的花连在一起。
生2:
姹紫嫣红是说花的颜色很多很美。
师:
你很厉害,怎么知道花多花美呢?
生3:
紫和红说明颜色多,姹和嫣说明花像美女一样美。
师:
你很会读书。
会用摘字法来理解词语。
师:
带这种感受读读。
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花的词语?
生1:
百花齐放
生2:
百花争艳
生3:
花香四溢
生4:
花香醉人
生5:
繁花似锦
生6:
山花烂漫
师:
大家懂得的可真多啊!
听老师朗读。
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说说眼前仿佛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闻到什么?
生1:
我仿佛看到了翩翩起舞的花,美丽多姿。
师:
你看到了。
生2:
我听到了花在唱歌,在道谢德国人给它的家。
师:
听到唱歌道谢。
生3:
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花的世界,花的海洋,使人呼吸到花的香味,使人看了应接不暇。
师:
你看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
生4:
我仿佛看到了家家户户窗台前五颜六色、婀娜多姿的花朵,听到了蜜蜂在花旁嗡嗡唱歌的声音,还听到人们赞叹花的美丽,仿佛闻到了芳香四溢的花香。
师:
花的海洋是什么意思?
生1:
花很多像海洋一样。
生2:
这里使用比喻的方法,把德国的花街比作花的海洋,说明德国的花很多很美。
师:
“每一条街”,哪个词语指的是“每一条街”的意思?
生:
任何
师:
是啊,说得很好。
不管走到哪一条街都会看到花的海洋,花的世界。
不管走进哪一条街都闻到了花的清香。
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到了德国,走过东街——(引读)
(生:
“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地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我们走过西街————生读:
抬头向上看……
我们走过南街————生读:
抬头向上看……
我们走过北街————生读:
抬头向上看……
我们走过任何一条街——生读:
抬头向上看……
师:
此时此刻,假如你是一位刚做完作业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小学生,走在这如花的街头,你会――
生1:
假如我是一位刚做完作业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小学生,我会把这如花的街头写成一篇日记。
生2:
假如我是一位刚做完作业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小学生,我会用笔把这个花团锦簇的街头画下来。
生3:
假如我是一位刚做完作业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小学生,我会回家拿摄像机把这美丽的景色拍下来。
生4:
假如我是一位刚做完作业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小学生,我会翩翩起舞。
师:
就是不管在学校写作业有多累,现在书包有多沉,看到这如花似玉的街头,心情都非常好。
师:
假如你是一位工作压力大,异常烦闷的青年人,看到这怒放的鲜花,你会――
生1:
我会忘掉所有的烦恼。
生2:
假如我是一位工作压力大,异常烦闷的青年人,看到这怒放的鲜花,我会减少忧愁。
生3:
假如我是一位工作压力大,异常烦闷的青年人,看到这怒放的鲜花,我会静下心来慢慢地欣赏这些花,放松一下。
生4:
假如我是一位工作压力大,异常烦闷的青年人,看到这怒放的鲜花,我会忘掉一天的辛苦。
师:
自己种的花让别人放松心情,让别人忘记了一天的辛苦,多么了不起啊!
师:
假如你就是远离他乡留学在此的季先生,闻到这温馨的香味,你会――
生1:
我会把它写成一本书。
生2:
我会把它搬回家。
(大笑)
师:
爱花就种花,不能——
生:
偷花
生3:
我会把它写成一本书,传遍全世界。
生4:
我会长久地住下来。
师:
是呀,这么美的街,无论是谁来到这里,都忍不住驻足观赏,忍不住赞叹一番,烦恼、郁闷、生气、伤心等等不好的心情都豁然开朗。
如果是好心情,看到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花街就想高歌一曲啊!
正是这样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
让季老先生在此产生了一种人生感悟。
在课文中找出这个感悟。
生: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出示: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师:
这是一种什么境界啊?
生: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板书。
师:
能用书中的话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1:
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师:
那我们来合作一下好吗?
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是
生:
我为人人。
师:
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是——
生:
人人为我。
师:
人人为我是——
生:
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在看别人的花。
师:
我为人人是——
生:
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
是啊,种花给别人看,自己不吃亏,对。
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颇”是什么意思?
生:
很。
师:
“耐人寻味”又是什么意思?
生1:
令人觉得意味深长。
生2:
值得思考,有味道。
师:
就是这种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从这种境界里你们还思考明白了什么?
生1:
自己的花如果只能自己看,那不是太浪费了吗?
人人都看到那该多好啊,爱花就要用行动来表现的。
生2:
德国的花开得那么美,那里的人品一定也很好,怪不得叫德国,那里的人品德一定很好。
师:
你真会联想,由德国想到品德来了。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什么样一种品德的呢?
生:
我为别人做事,别人也为我做事。
就是我尊敬别人,别人也尊敬我。
师:
就是我为别人着想。
生1:
别人就为我着想。
师2:
我为别人服务。
生3:
别人就为我服务。
师:
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要懂得感恩。
一起读读。
生: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
在德国,人们就是有这样的思想,所以——每一家都是这样,(引读)
生:
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到了别人的花。
师:
是的,就是这种奇丽的景色,这种奇特的民族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我们才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
齐读: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到了别人的花。
师:
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所以我们才领略到了这样奇丽的景色——
齐读:
走过任何一条街……应接不暇。
师:
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呀,才让季先生把这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
四五十年后,季羡林先生又一次踏上了德国的土地,来到了昔日熟悉的街道。
故地重游,他发现许多事物都变了,但依然没有改变的是美丽,他感慨万千——(出示图文结合的幻灯片: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
师:
同学们猜猜,这几十年来,德国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1:
街道变化了,变得更华丽了。
生2:
街上的房子变了,变得更漂亮了。
生3:
花比以前更多了,更美了。
师:
那么多年没来德国,有什么没有变化?
生1:
德国奇丽的风景没有变化,依然那么姹紫嫣红。
生2:
家家户户窗口上的花还开在那里,没有变化。
生3:
人的热情没有改变。
师:
你怎么知道人的热情没有改变,从哪个句子知道的?
生1:
刚下火车就有人来接。
师:
真是个细心的同学。
生2: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没有改变。
师:
你们的学习很认真,这种精神,你们也不要变哦!
德国还有什么没有变化?
生3:
指家家户户窗前的花连成一片,像花的海洋。
生4:
为别人着想,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
师:
那么,这里的“美丽”指的是什么?
你们能用这个的句式把刚才的话说出来吗?
(出示课件):
变化是有的,变了,变了,变了……
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没有改变,没有改变,没有改变……
(生思考后举手)
师:
谁来说?
生1:
变化是有的,人变老了,花变得更美了,街道变华丽了;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花儿没有改变,人的热情没有改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没有改变。
师:
什么样的花儿没有改变?
生2:
变化是有的,人变老了,花变得更美了,街道边华丽了;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姹紫嫣红的花儿没有改变,人的热情没有改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没有改变。
师:
说得好,还有谁想说?
生3:
变化是有的,人变老了,街道变华丽了,建筑物变高大了;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家家户户养花没有改变,人的热情没有改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没有改变。
师:
是呀,德国不仅花美,人更美。
感谢我们的语言大师季羡林先生,把我们带到了德国,让我们看到了——指板书:
(“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让我们明白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颇耐人寻味的道理。
师:
就是这样美丽的国度让作者深深地感动,于是,提起笔写下了饱含情感,耐人寻味的文章——
(师引领学生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师:
读着读着,课文既如一幅美丽无比的画,又成了一首颇耐人寻味的小诗。
让我们再次走进德国,(引导配乐情境朗读,边朗诵边播放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思乡曲》)伴随着季先生重温旧梦——
指名学生读小诗
走在德国,
满眼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是──
多么令人赏心悦目!
这是──
多么奇丽的景色!
走在德国,
感受到的是,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
这是──
多么奇特的民族!
走在德国,
让季羡林先生回忆起──
留德十年的求学足迹!
这──
怎能不令他思绪万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人教版 小学语文 年级 下册 自己 花是让 别人 教学 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