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业题.docx
- 文档编号:7582657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59
- 大小:222.45KB
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业题.docx
《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业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业题.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业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业题
(一)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土地是地球陆地表层特定地段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不仅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可以不断地为人类社会提供产品和活动场所,而且尚能产生巨大财富和增值价值的经济资产或生产性资本。
2、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
其含义:
是指一国人民赖以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
一是包括该国的领海、领空、领土(既开发利用资源的权力);二是指这个地域内的全部资源。
3、国土资源(广义):
指主权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
自然资源由土地、水、生物、矿物、海洋和气候等六个方面资源组成。
社会经济资源指人口、劳力、交通、物质技术、农、工、商等资源。
4、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
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
5、对土地进行充分的使其发挥最佳功能的利用
6、是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是规划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7、是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的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
其重要特性是未来导向性。
8、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9、各种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相互交错且相互联系的系统。
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种类的多样性和相互联系性。
二、单项选择题
1、对某项土地利用活动而言,其影响因素是(D)
A自然因素B社会、经济因素C科技因素D以上各因素的综合
2、合理利用土地的标准是(D)
A经济效益标准B生态效益标准C社会效益标准D综合效益标准
3、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质是(B)
A要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分配土地B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科学组织和合理布局
C合理确定每块土地的用途D对土地利用实行有效的宏观控制。
4、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特殊矛盾是(C)
A土地的充分利用B土地的科学利用
C土地和合理利用D土地利用领域内需要与可能之间的矛盾
5、下列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的认识不正确的是(B)
A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是对土地利用的控制、协调、检查、监督。
B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C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总体性原则
D土地利用规划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组织的要求与限制土地利用组织的社会经济诸因素的矛盾。
三、多项选择题
1、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则是(ABCD)
A因地制宜原则B保护土地、永续利用的原则
C从土地利用中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原则D尊重土地本身的自然规律的原则
2、土地利用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ABC)
A专题研究B实地调查C上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规划目标
3、建设用地的供给来源有(ABCD)
A耕地B园地C未利用土地D建设用地内部闲置土地
三、填空题
1、我国国土辽阔,南北跨(49个)纬度,东西跨(62个)经度,我国享有充分自主权的领海面积为38万多km2,,可以管辖的海域面积近(300万)km2;黑龙江省是我国的主要农业大省,全省总面积(45.3万)km2。
2、土地是由地球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土壤、岩石、水文、地貌、大气)和植被等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
3、土地的特性有(土地的自然性、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土地沃度的差异性、土地的空间性、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和(土地属性的两重性)。
4、土地属性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性质,既是(生产力要素),又是(生产关系)即土地关系的客体。
5、土地的功能有(养育功能、承载功能、藏储功能)和(景观功能)。
6、土地利用是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属性)来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
7、土地利用的途径有(不断扩大土地利用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劳动投入,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土地产出率)。
8、土地利用中的问题有(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
9、土地合理利用的基本途径(加强地权管理)和(加强土地利用管理)。
10、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和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11、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质(人类对未来土地利用及其发展趋势所作的预先估算的过程)。
12、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在于(维持人类生存,优化组织土地利用,保护整个人类利益)。
13、土地利用规划的职责就是(土地供需预测,协调供需矛盾,追求满意效益,引导持续利用)。
14、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是(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的土地利用结构)。
15、土地是国土组成的一部分,土地利用规划与国土规划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16、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包括对土地利用的(土地供需综合平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17、按土地利用规划的性质分,可将土地利用规划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设计)。
18、按规划时间期限划分,可将土地利用规划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规划。
19、按空间范围划分,可将土地利用规划分为(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土地利用规划)。
20、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按等级层次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21、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按区域性质分为(行政区)、(自然区)、(经济区)甚至(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
22、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按规划深度分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设计)和(土地利用施工)。
23、为了便于编制规划和实施规划,在我国一般按行政区划单位分为(全国)——(省)——(市)——(县)——(乡)五级土地利用规划。
四、简答题
1、土地的特性有哪些?
答:
土地的特性包括:
土地的自然性、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土地沃度的差异性、土地的空间性、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属性的两重性——自然和社会属性。
2、土地的功能包括几个方面?
答:
养育(生产)功能:
万物土中生,充分体现在第一性和第二性生产之中,为人类生存提供必须的农畜产品。
承载功能:
在非农生产部门,是一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载体。
仓储功能:
表现在矿产资源的仓储功能
景观功能:
土地本身的形态和类型;依赖土地而形成的人文景观等,具有舒适性和美学价值。
3、土地利用规划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
研究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合理组织这一特殊矛盾。
实质是人类对未来土地利用发展趋势作的预先估算过程。
目的在于维持人类生存、优化组织土地利用,保护整个人类利益。
职责是土地供需预测,协调供需矛盾,追求满意效益,引导持续利用。
4、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存在着那些特点和问题?
答:
1)我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大,按人口平均的相对数量少
2)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平衡
3)林地面积极少,森林覆盖率极低
4)农业用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耕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严重5)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5、合理利用土地的标准有哪些?
答:
土地利用是否合理,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衡量:
1)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是指对土地的投入与取得有效产品之间的比较。
衡量土地利用效果好坏的一个主要标志,是在土地利用中是否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土地利用应为其他资源的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要在土地资源本身利用中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
是指人们对土地利用过程中与结果符合生态平衡,保护土地资源不被破坏。
即在土地利用中,不但没有破坏原来的生态系统,而且增强了整个生态系统功能,并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和更多的生物产品。
3)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
是指土地利用后果,对社会需求满足程度及其相应产生的政治和社会影响。
即土地利用必须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促使国民经济协调稳定的发展。
看一个地区土地利用是否合理,必须是用3条标准综合起来衡量,即看土地的综合效益,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6、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是什么?
答: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土地利用规划通过组织土地利用这一侧面,来解决土地利用中的问题,所以,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的要求,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具体条件,寻求符合区域特点的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要求的土地利用优化体系。
7、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农业规划、城市规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的关系?
答:
相关规划
区别
联系
农业区划
是对农业生产与农业资源的空间配置的总体部署
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土地利用规划是农业区划在土地上的具体落实
城市规划
是对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是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
是一定区域内土地利用的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国土规划
从宏观角度对全国性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部署
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区域规划
是对一个地区内国民经济各组成协调发展的总体部署
土地利用规划是区域规划的具体落实
8、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如何?
答:
1)按土地利用规划的性质划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设计
2)按规划时间期限划分:
分长期、中期、和短期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长期规划。
3)按空间范围划分:
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
城乡土地利用规划
9、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程序如何?
答:
1)明确任务2)组织班子3)收集资料4)明确问题5)总体构想
6)系统分析7)系统综合8)系统优化9)系统评价10)系统运行11)系统更新
五、论述题
1、试述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和体系。
1、规划的具体内容:
因客观环境条件的差异,其侧重点有所不同。
但从总体而言,从宏观到微观,整体到细部,土地利用规划有下列规划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2)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3)土地供给与需求预测
4)土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5)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和重点用地项目布局
6)城乡居民点用地规划
7)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8)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9)农业用地规划
10)生态环境建设用地规划
11)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12)土地利用费用效益分析和规划实施
规划体系:
1)按土地利用规划的性质划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设计
2)按规划时间期限划分:
分长期、中期、和短期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长期规划。
3)按空间范围划分:
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土地利用规划
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原则
一、名词解释
1、地租:
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地租的实体是剩余劳动的产物
2、资本主义垄断地租:
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
3、土地价格:
出租土地的资本化收入,资本化的地租形成土地的购买价格或价值
4、可持续性:
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支配这一生存空间的生物、物理、化学定律所规定的限度内,环境资源对人类福利需求的可承受能力或可承载能力。
5、系统:
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组合起来的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它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6、系统工程:
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组织管理技术,是以大型的复杂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并有目的地对其进行规划、研究、设计和管理,以期达到总体最优的效果。
二、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一个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D)
A有利生产,方便生活B合理利用土地,尽量少占耕地
C服务半径合理,区域布局完整D动态平衡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土地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要求依据土地质量状况协调安排各种用地,这个过程称作“(C)”
A土地评价B土地预测C土地利用D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三、多项选择题
1、土地利用规划院应遵循的原则有(AB)
A因地制宜原则B动态平衡原则C最优化原则D整体性原则
四、填空题
1、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地租的实体是剩余劳动的产物,地租有不同的类型,即(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
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自然力即优越的自然条件);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条件(土地肥力的差异和土地位置的差异);级差地租Ⅱ的形成条件(由于在同一地块上各个连续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3、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条件(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原因(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来源(产品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
4、影响绝对地租量的因素(超额利润的大小及其实现程度)、(农业有机构成的相对水平)、(农业投资总量)。
5、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中工厂区位的选择取决于(原料地)、(劳动力)和(集聚)三个因素,其最佳位置总是趋向于(最低成本效果)。
6、系统工程理论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
7、系统工程理论具有耗散结构的判别条件有(体系开放)、(与外界有不断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体系开放的外界输入达到一定阈值)、(体系外界输入的平权化)和(体系应该远离平衡态)。
8、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综合效益原则)、(逐级控制原则)、(动态平衡原则)。
9、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
10、土地利用是否合理,应从(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和(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三方面衡量。
11、土地规划应遵循的基本理论是(地租与地价理论)、(土地区位理论)、(持续利用理论)、(生态经济理论)、(人地协调理论)和(系统工程理论)。
12、人地关系即人类与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在人类出现以后地球上就已客观存在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13、征服自然论是指一味从人类自身需求出发,(不顾客观条件),(不尊重客观规律),(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盲目追求对自然的片面征服。
14、要搞好土地综合平衡,一要(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的综合平衡),根据需要与可能,安排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平衡比例关系,二要(对计划执行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为此,必须掌握及时、全面、准确的统计资料,加强土地综合平衡的统计工作。
15、土地资源配置是指对土地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部门之间(数量)、(质量)、(区位)的分布状态。
16、土地利用结构系统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17、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即:
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18、区位理论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和(市场区位论)。
五、简答题
1、请简单介绍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理论依据
答:
地租和地价理论是土地资源配置中如何获得土地利用最大经济效益的依据;土地区位理论是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其选址的依据;持续利用理论是实现土地永续利用的理论依据;生态经济理论是实现土地利用系统最佳功能的重要依据;人地协调理论是土地利用中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依据;系统工程理论是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科学编制规划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2、主要人地关系理论有哪些?
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如何?
答:
发展:
环境决定论征服自然论人地协调论
指导意义:
1)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
2)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六、论述题
1、请你说明马克思地租理论包括哪三方面内容,详细论述马克思地租理论这三方面内容。
答:
1)资本主义级差地租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
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因为这种地租和土地等级相联系,故称为级差地租。
土地肥力的差异和土地位置是形成级差地租Ⅰ的条件而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各个连续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为级差地租Ⅱ。
2)资本主义绝对地租
不管种什么样的土地都缴纳的地租,就是绝对地租;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是农业中能够形成超额利润的条件,是使之转化为绝对地租的原因
3)资本主义垄断地租
是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这里所说的垄断是由土地所有权垄断的存在使农产品按照超过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而形成的垄断价格不同。
2、请详细论述土地区位理论的各个发展阶段的内容以及区位理论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
答:
区位可简单的解释为客观物质分布的地区和地点,区位理论是关于自然物质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相互关系的学说,区位理论是土地分区利用的基本原理。
1)农业区位论:
杜能的《孤立国》的中心内容是:
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自然特性,更依赖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尤其是农业生产用地到农产品消费地的距离。
2)工业区位论: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核心是通过运输劳动力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
3)城市区位论:
基本内容是关于一定区域内城市和城市职能,大小及空间结构的学说,即城市的“等级——规模”学说,被概括为区域内城市等级与规模关系的六边形模型
4)市场区位论:
特点是把生产区位和市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5)空间结构理论:
是涉及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区位的综合区位论。
指导意义:
1)依据区位理论,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结构,确定各项用地的合理配置点。
2)通过制定合理的级差地价政策,调控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及各种生产要素的投
3、请详细论述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有何联系?
以及对规划的指导意义。
答:
指导意义:
1)规划是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规划即地价”,应根据地价的空间分布规律合理规划(配置)各业用地。
2)根据土地用途与地租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和通过规划来影响土地价格。
4、请详细论述可持续利用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
答:
核心思想:
1)可持续性。
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支配这一生存空间的生物物理化学定律所规定的限度内,环境资源对人类福利需求的可承受能力或可承载能力。
2)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指导意义:
1)建立立体的土地观和土地利用观。
2)要考虑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5、请详细论述生态经济学核心思想及其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
答:
生态经济学及其思想:
1)生态经济学(Ecolomics)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演替规律的一门学科。
2)生态经济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及其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
生态系统平衡是其相互作用和协调的一种状态标志。
系统的运行目标就是实现其平衡状态。
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
1)土地利用不仅是自然技术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生态经济问题,同时承受着客观上存在的自然经济和生态规律的制约。
2)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由土地生态系统与土地经济系统在特定的地域空间里耦合而成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人类利用土地资源时,必须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全局观念和系统观念,考虑到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相互关系,不能只考虑对土地的利用,而忽视土地的开发整治和利用对系统内其他要素和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业题
(二)
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2、土地资源配置:
对土地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部门之间(用途之间)数量质量区位的分布状态。
时间空间用途和数量是土地资源配置的四要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认识正确的是(C)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布局的规划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各项建设用地进行规划布局的规划
C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区域全部土地为对象的战略性规划
D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由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的规划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D)
A5年B5~10年C10年以上D15年
3、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哪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具体确定每一块土地的用途(D)
A省级规划B市(地)级规划C县级规划D乡级规划
4、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方法步骤为(A)
A自上而下,逐级控制B各级规划同步编制
C自下而上,逐级汇总D先进地区先编制,落后地区后编制
5、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哪一级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要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A)
A省级政府B县级政府C县以上政府D乡以上政府
6、下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由省级政府审批的是(B)
A某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C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7、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据有(D)
A城市详细规划B复垦规划C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D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8、下面哪一个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C)
A时间B空间C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D土地利用的数量
9、土地资源配置的四要素是下面的哪一个(A)
A土地利用的用途B经济结构C土地质量D土地利用效益
10、下面哪一个不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D)
A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B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C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D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模式应该是(B)
A土地利用地域分区B土地利用类型C土地利用用地分区D农业用地配置
三、多项选择题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具有以下特点(ACD)
A是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全面规划B规划期限一般为10年的长期规划
C是解决具有全局性、长远性重大土地利用问题的战略性规划D是动态规划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性是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BC)
A对区域内各类土地或某类土地的全面规划B综合平衡土地供需矛盾
C追求土地利用的整体效益最佳D解决土地利用中的重大问题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包括(ABCD)
A确定土地利用目标B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确定各类用地面积
C划分土地利用区D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村镇规划的关系是(CD)
A城市、村镇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应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应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C城市规划、村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村镇建设用地规模
D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对城市、村镇用地作出统筹安排。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机控制原则的具体要求是(BCD)
A下级规划确定的农用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规划确定的指标
B下级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规划确定的指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利用规划 作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