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研活动调研报告.docx
- 文档编号:757531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26.30KB
大学生科研活动调研报告.docx
《大学生科研活动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科研活动调研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科研活动调研报告
大学生科研活动调查报告
——以河南部分高校为例
成员:
李蕊(08级4班20083410209)
李韫慧(08级4班20083410212)
刘静(08级4班20083410213)
刘婷婷(08级4班20083410215)
丘伟辰(08级4班20083410220)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
大学生科研活动调查报告
——以河南部分高校为例
摘要:
高校大学生科研管理在当今教育改革中是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个热门话题。
我国高校大学生科研创新工作起步晚,和国外一流大学相比具有不小差距,存在着管理体制落后、制度建设不完善、科研成果水平偏低等问题。
在从社会、高校、学生三方面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后,以河南部分高校学生科研活动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自编《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及其成果调查问卷(学生问卷)》,以1000名大学生为被试对象,考察了当前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状况。
详细总结了该校大学生科研活动现状,对推动高校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有效提高、创新高校教育的新途径新举措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科研现状;科研能力;对策研究
1调研背景
面对当前的社会形势,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越来越重要,大学的扩招,大批的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受到重大影响的莫过于大多数的普通地方高校大学生。
无论是继续深造抑或就业,他们最好的砝码就是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而学生科研立项正是培养这一能力的有效途径。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当今社会,随着以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迅速兴起、发展,科技进步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在美国,大学生科研工作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受到重视。
1969年麻省理工学院开始实施“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ndergraduateResearchOpportunityProgram,简称UROP),为大学生提供参加科研工作的机会。
这成为美国大学最早的全校性的大学生科研计划,随后加州理工学院等相继仿效制定大学生科研计划。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培养目标由原来提倡的全面发展向创新性人才转型,科研训练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措施普遍受到重视[1]。
自1998年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资助下的博耶委员会发表《重建本科生教育:
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以来,建构以研究为本的本科教育体系成为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大学生科研则是这次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大学生科研活动就成为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2]。
在我国,清华大学结合本校实际借鉴国外高校经验,于90年代中后期提出并实施了“SRT”计划(StudentsResearchTraining),即清华大学学生参加研究工作训练计划,该计划旨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
第三军医大学从2005年开始开展大学生创新科研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推动学科建设的发展[4]。
2调研过程
2.1调查方法
2.1.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即“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及其成果调查问卷”。
在文献综述和访谈调查的基础上,首先初步确定“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及其成果调查问卷(学生问卷)”的主要维度,包括:
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现状及动因情况、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形式与分享成果情况、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作用与效应、以及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外部影响因素等4个维度;并初步确定问卷的题项。
然后在郑州大学选取100名大学生(包括男生46名,女生54名)进行试测,并根据测试结果请有关老师进行分析、评定,并认真筛选,剔除区分度不高的题目,修改表述不清的题目,补充需要完善的题目,最后得到正式问卷。
2.1.2调查对象的选择
调查对象是在河南10所高校(包括综合性大学、工程学院等等)中随机选取1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包括理工科679名,文科232名,医科89名)。
采用随机抽样法在各高校图书馆、自习室、餐厅等场所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删除无效问卷50份后,剩余被试共有950人,被试分布情况见表1。
2.2调查步骤
(1)制作问卷。
问卷所涉及的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科研活动的认识、动机、完成效果、学校院系关于学生科研活动的政策以及教师在学生科研立项过程中的作用等(问卷见附录Ⅰ)。
(2)选择调查对象。
由于本课题研究的是河南部分高校学生科研立项的情况,结合现有的资源条件以及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选取了10所学校的不同院系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求调查的结果更具准确性、科学性。
(3)发放问卷,展开调查。
为了规范调查保证调查的真实性,调查采用问卷现发现做、专人负责的方式,防止学生讨论、一人答多卷的情形,力求调查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情况。
(4)统计数据,分析结果。
课题小组对发放和回收的问卷进行核对(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1000份,有效问卷950份),分科系统计问卷情况,以百分比显示结果,对结果展开分析讨论,得出相应结论。
2.3调查结果
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1:
非常想参与2:
比较想参与3:
不太想参与4:
不想参与
是否参与科技竞赛活动
通过以上两图的比较,我们发现实际参与科研活动的学生人数远远低于想参加的人数;关于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这一方面各种科系的学生表现基本一致。
参加科研的方式统计
1:
独立参加2:
组队参加3:
跟老师做项目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以组队参加为主,其中医科学生更倾向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活动。
影响科研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1.实验室硬件条件2.缺乏充分的监督机制3.缺乏激励机制
4.与就业兴趣不一致5.对科学研究缺乏兴趣6.其他
通过对不同科系学生的调研结果来看,影响科研积极性的因素各有侧重。
理工科学生主要影响因素是实验室条件及监督机制;文科学生主要是受激励机制及对科研的兴趣影响;而对医科学生来说则是实验室硬件条件影响了科研积极性。
学生最希望得到的帮助
1专门的指导老师2科研经费3软硬件等方面的支持(如实验室、数据库等)
4降低论文发表要求5增加学术交流的机会6提供出国机会7扩展就业渠道
从统计图表容易分析出,无论科系如何,学生最想得到的帮助是配以专门的指导老师,其次是增加学术交流的机会和科研经费等。
非专业知识对自己搞科研是否有帮助
1非常有帮助2有一点帮助3没有帮助
当考虑到非专业知识对自己是否有用的时候,不同科系的学生又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均认为非专业知识在科研过程中有帮助,但是并不是非常有帮助。
3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3.1现状分析
3.1.1从不同年级来看:
(1)目前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科研立项的兴趣和参与程度总体上是逐步上升的。
(2)在学生科研立项完成效果中,随着年级的递增也呈上升趋势。
在科研立项顺利结题的学生中,接近90%的学生都是通过与人合作完成的;完成项目后发表论文的大部分也集中在大三大四年级。
(3)对待科研立项的认真程度和学习动机各年级也有很大差别。
(4)学校院系对待各年级的科研立项要求和提供条件也不同。
3.1.2从不同学科来看:
(1)科研动机不同:
理工科大部分基于科研兴趣而进行科研活动,而文科学生则其他原因更多,科研兴趣相对较弱,医科则倾向于老师的引导和课题作业任务等;
(2)科研方式不同:
理工科和文科学生多组队参加,而医科学生则更倾向于跟着老师做科研项目;(3)影响科研积极性的因素不同:
理工科学生主要影响因素是实验室条件及监督机制;文科学生主要是受激励机制及对科研的兴趣影响;而对医科学生来说则是实验室硬件条件影响了科研积极性;(4)科研效果不同: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理工科学生和医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和频率更高一些,取得的成果也更加突出,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而文科学生在科研活动的参与情况与效果方面则明显较弱。
3.1.3从国内外科研的差别比较看:
国内的学科建设存在以下缺点:
(1)学科定位不明确。
(2)培养模式的层次过低,本科教育比重过大。
(3)研究手段落后,缺乏相应的研究条件和设备(4)研究视野比较窄。
整体上来说,大学生科研水平普遍偏低,难以转化应用学生科研成果水平普遍偏低,反映在自然科学领域,学生做的实验大部分是重复性实验,目的是验证某个结论,因此缺乏创新,研究成果必然水平不高;反映在人文社科领域学生缺乏实践,不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线”情况,要么单纯用工具建模型,要么主观臆断,造成成果应用价值不高。
成果水平低,不具备应用价值,因此企业不愿为成果的转化应用买单。
3.2原因分析
(1)大学生科研创新实践的目的并未真正端正。
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数学生未参与科技立项申请的原因是对科研活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不少学生认为,科技创新活动离自己非常遥远,自己不具备参与科技创新的能力。
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学生对科研立项的兴趣和参与程度那一项统计结果中(如图所示),参与率随年级总体上升,但大一到大二升幅较大,大二到大三升幅较小,原因是很多同学到了大三开始备战考研而忽视了科研能力培养;而大四参与率之所以下降是因为许多毕业生都在忙着找工作而不愿意参与科研立项。
其实,不论我们是考研还是将来进企业工作,科研能力都是必需的,而很多同学并未看到这一点。
(2)未能正确处理科研创新实践活动与学习和其他工作的关系,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同学不参与科研立项是因为他们觉得科研立项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而自己学习任务很重,有些同学还有社会兼职;也有许多同学因为缺乏韧性项目完成了一半而中途放弃了。
(3)缺少科普和科研培养氛围
学校未能细化科研创新活动的硬件条件,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和科研意识相关的社团少,学生参科技类活动或竞赛的热情和兴趣不高。
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课程为专业课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必修的部分公共课,缺少文理的交叉和融合,导致了学生对科学技术性质和科学方法缺少理解。
同时高校的科研过程监督不全面、保障体系不完善。
在实际组织管理中,往往表现为只注重科研创新的立项工作,对项目结题工作管理不科学,更是忽略了科研过程的监督指导。
(4)学生缺乏必要的培训与指导,指导老师未能完全发挥引导作用地方院校不同于某些重点院校,学校发展资金相对困难,学校缺乏专职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大多忙于教学和科研等任务无暇顾及学生。
而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科学素养和科研意识的高低对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和未来生活影响不大,并没有在这方面加强学习意识。
另一部分想从事科研活动的学生,苦于没有及时有效的辅导,不知如何进行而不得不放弃,导致了“热情有余,起步困难”的现象。
(5)激励机制不健全,评价指标不科学激励机制不健全,评价指标不科学。
一方面,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系统的激励机制,仅重视传统的物质精神奖励而忽视了各因素的协调联系,尚未真正形成学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
另一方面,衡量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成果的标准过于苛求,让大部分学生望而却步,不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扩大参与面,形成不了科研创新的校园氛围。
4高校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对策建议
4.1注重培养大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4.1.1结合专业课的学习进行科研
大学生科研主要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活动,而不是独立的科研活动,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结合专业课学习进行科研是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因为大学生的创造性在全面性基础上具有专业性特点,学生有大量的时间与专业课教师接触,大量的专业问题等待去解决,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阵地,传播科学知识与科研精神,帮助学生确定选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这样能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专业课教学的被动局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4.1.2开展多种形式的基础学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科研活动 调研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