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安岳县李家镇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docx
- 文档编号:7566874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734.46KB
四川省安岳县李家镇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docx
《四川省安岳县李家镇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安岳县李家镇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安岳县李家镇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
四川省安岳县李家镇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06年8月,《楚雄日报》报道,元谋人以其唯一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十大名片之首。
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元谋人
A.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B.生活在中国云南元谋地区
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会直立行走和使用打制石器
2.“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
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
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
”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②会种植庄稼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④
3.“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
在该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
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
上述考古发现能为“河姆渡文化”哪一表现提供直接佐证
A.种植作物
B.磨制石器
C.饲养家畜
D.打猎捕鱼
4.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
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如下图是学校万小晨同学参加深圳市自制教具活动比赛的作品--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请问该房屋可以适应下列哪种自然环境
A.黄河流域,温暖湿润B.长江流域,寒冷干燥
C.黄河流域,寒冷干燥D.长江流域,温暖湿润
6.“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A.陕西省B.云南省
C.浙江省D.北京市
7.下图原始人遗址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下列工具可能发现于该遗址的是
A.
B.
C.
D.
8.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下列关于炎帝和黄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他们都是传说中的人物B.他们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C.传说他们有许多创造发明D.他们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
9.绵阳是“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传说螺祖是黄帝的元妃。
据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四川地区已经出现手工业
B.当时已经建立了国家
C.黄帝主要活动于四川地区
D.禅让制度已经被破坏
10.“战争十分激烈,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展法术,突然间风雨大作……黄帝命部下制造指南车,辨别了方向,才把蚩尤打败。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①材料描写的是涿鹿之战
②这次战争的交战双方是炎黄部落和蚩尤部落
③材料的叙述带有神话色彩
④材料的叙述是真实的历史写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1.夏、商、西周三个王朝都历经数百年,但最终都没有摆脱灭亡的命运,它们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B.后期统治者昏庸暴虐
C.内部发生严重叛乱D.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12.将夏桀、商纣二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13.“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安阳”即是商朝的都城殷,与此相关的是
A.牧野之战B.盘庚迁都C.周初分封D.国人暴动
14.下图是“烽火戏诸侯”的连环画图片,开始时诸侯被戏弄成功与分封制的哪一内容有关
A.诸侯向天子交纳贡品B.诸侯担负镇守疆土的职责
C.战时带兵随同天子作战D.诸侯开发边远地区
15.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B.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D.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
材料二:
“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
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
材料三: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
材料四: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原文大意:
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
后来圣人建造房屋,改变了居住环境,人们住进去躲避风雨。
)
材料五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六神农时,民方食谷。
——《礼记》
材料七“彩陶形制美……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
——郭沫若
材料八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当时的人们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
材料三反映其有什么重大变化?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写出两例“穴居而野处”的远古人类。
(4)材料五讲述的是哪一经济部门的情况?
材料六中的“谷”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代表分别是什么?
(5)材料七中的“彩陶”应当是什么原始居民的制品?
(6)材料八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谁居住的房屋?
为什么这两种房屋不同?
(7)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途径有哪些?
17.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①②处分别应填的制度和人物各是什么?
(2)图二和图三反映的是同一制度,这一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
根据图二概括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
根据图三写出第二、三、四阶层的名称?
(3)图一和图二的制度各有什么作用?
18.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时期,去了解这一时期人类创造的文明。
(青铜器)
(1)请写出上面三幅图片中青铜器的名称。
说一说这些青铜器的主要用途。
这些青铜器主要是用什么方法铸造而成的?
(2)在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功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甲骨文)
(3)这两幅图片中的文字都是甲骨文,请你说出这些文字首先是在什么时候被谁发现的。
这些文字主要记载了哪一时期的历史?
(4)甲骨文中主要记载的内容是什么?
如何评价这一文字?
这一文字的发现有何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
1.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所以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A项符合题意;BD项无法体现材料中的“唯一性和独特性”,排除;C项会种植水稻,是河姆渡人的生活特征,与本题不符,排除。
故选A。
2.B
【解析】
根据题干的“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表明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故①③符合题意;北京人不会种植庄稼,故②说法错误,不符和题意;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
故④不符合题意。
排除ACD,B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解析】
题干的“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可以证明河姆渡人会种植作物,故A符合题意;磨制石器是河姆渡人使用的劳动工具,题干材料不能佐证。
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涉及饲养家畜和打猎,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六七千年,他们处于新石器时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都能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都能制作陶器,都饲养家畜;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
所以,①②④项是他们的共同特征,D项符合题意;③项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需排除含③的ABC三项;故选D。
5.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所居住的房屋结构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北方,冬天寒冷干燥,夏天闷热高温,半穴式房屋是地穴建筑冬暖夏凉;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南方,地势低洼,气候炎热潮湿,因此河姆渡原始居民用竖立的木桩为底架,在木桩上再架设横梁,铺上木板或竹板,上面住人,下面饲养牲畜或堆放杂物,用梯子上下。
这样的结构既通风又防潮。
干栏式房屋可以适应的自然环境是温暖湿润的长江流域。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B
【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
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他们已经能够直立行走,故B符合题意。
ACD和“来自元谋”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7.A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显示的是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8.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都是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他们有许多创造发明,他们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了贡献,ABC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炎帝和黄帝没有建立中国的第一个王朝,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9.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嫘祖是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被称为“丝绸之母”,绵阳是“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体现了四川地区已经出现了手工业。
B项黄帝时期还没有建立国家;C项黄帝主要活动与黄河流域;D项表述错误。
故选A。
10.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材料的叙述带有神话色彩,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B
【解析】
【详解】
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最后一个国君暴虐残酷。
夏朝最后一位国王桀建施行暴政,他建造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
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
周幽王沉湎酒色,不理国事,在位期间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为政贪婪腐败,重用奸臣虢石父主持朝政,加重对百姓的剥削,激起百姓怨愤,最终致使西周灭亡。
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找到夏、商、西周三个王朝灭亡的共同点。
12.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夏桀、商纣二人分别是夏朝、商朝的末代君主,夏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最终汤灭掉夏朝。
商纣王对外征伐,耗费国力,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最终周武王灭掉商朝,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13.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建立商朝,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以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这四项所述均是诸侯的义务,诸侯被戏弄成功与分封制中规定:
战时带兵随同天子作战有关,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C。
15.D
【详解】
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题干未涉及,故D符合题意;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工艺精美,如著名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故A不符合题意;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观察题干关于青铜器图片可知,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故B不符合题意;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
(1)群居生活。
(2)证明了:
北京人已知道用火,用火可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
变化:
从使用自然火到人工取火。
(3)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4)农业。
水稻;粟。
(5)半坡原始居民。
(6)图一是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图二是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
因为:
他们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不一样,半坡人居住的地方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河姆渡人居住的地方温暖潮湿。
(7)考古发现、神话传说。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险恶环境下,当时的人们只能过群居生活。
(2)依据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
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证明了北京人已知道用火,用火可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从使用自然火到人工取火材料三反映其的重大变化是从使用自然火到人工取火。
(3)根据材料四“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穴居而野处”的远古人类。
(4)依据材料五“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讲述的是农业经济部门的情况,材料六中的“谷”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代表分别是水稻和粟。
(5)依据材料七“彩陶形制美……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彩陶”应当是半坡原始居民的制品。
(6)依据材料八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图二是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他们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不一样,半坡人居住的地方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河姆渡人居住的地方温暖潮湿。
(7)综合上述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途径有考古发现、神话传说。
17.
(1)禅让制;启。
(2)目的: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内容:
周王将宗室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阶层:
诸侯、卿大夫、士。
(3)禅让制保证了将部落首领传给贤德之人;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扩大统治范围。
【详解】
(1)依据图一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处实行的是禅让制,②处的人物是启。
(2)依据图二和图三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根据图二的内容可知,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周王将宗室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物,并服从周王调兵;根据图三的内容可知,第二、三、四阶层的名称是诸侯、卿大夫、士。
(3)依据图一和图二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禅让制保证了将部落首领传给贤德之人;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扩大统治范围。
18.
(1)图一:
四羊方尊;图二:
司母戊鼎;图三:
利簋.主要用途是祭祀.“泥范铸造法”.
(2)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3)1899年,王懿荣.商周时期的历史.
(4)祭祀、战争、农业、狩猎、畜牧业等.评价: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意义:
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第一问观看三幅图片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图二是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图三是利簋,是已发现的西周最早的青铜器。
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鼎;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品,祭祀用;利簋,记载了周武王伐纣的过程,是周武王时期所作的祭器。
所以,三幅青铜器的主要用途用在祭祀方面。
第三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器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增多,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至令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
甲骨文主要记载了商周时期的历史,对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评价: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意义:
甲骨文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安岳县 李家镇 初级中学 学年 年级 月考 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