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7566332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41.38KB
推荐精品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推荐精品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精品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精品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
第一章综合说明
1.1项目建设背景
项目区位于xx区,该地干旱缺水,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生产全赖于灌溉,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各行业用水增加,供需水矛盾日益尖锐,形势迫使农业必须走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的道路。
鉴于农业干旱缺水问题愈来愈严重,而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灌溉保证率和服务水平,适当扩大灌溉面积,改善生产条件,而农业用水的外部条件局限于“零增长”,因此要求所有农业用水需求只能在现有水资源内做文章。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为此,xx市政府、水利部门经过多方面、全方位分析论证,确定在xx区建立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工程,以彻底改善水利基础条件,达到增加农民收入之目的。
1.2项目编制的依据
“20xx年xx区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由20xx年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所列。
根据xx省水利厅关于20xx年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安排意见、xx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的有关文件以及《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的要求,并参照有关技术规范,由xx区水利局提供有关资料,xx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承担并完成了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1.3项目建设内容
按规划,20xx年在xx省xx区建成总面积2000亩的节水灌溉示范区,项目建设详细内容见附表1。
1.4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实施意见
1.4.1投资估算
根据以上编制原则,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特点,经分析计算工程总投资199.05万元。
1.4.2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199.05万元(亩均投资995.25元)。
资金筹措方式采取“235”的比例筹集办法,即:
受益农户自筹20%,投入资金39.05万元(亩均195元),地方自筹30%,投入资金60万元(亩均300元),申请国家投资50%,投入资金100万元(亩均500元)。
1.4.3实施意见
为了加强对项目的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须切实执行项目法人制、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制。
为了加强对工程项目的领导和管理实施,组织成立“xx区节水灌溉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区人民政府、区计划局、区农委、区财政、区水利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协调资金的拨付、劳动力调配等工作,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xx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项目部”,项目法人由xx区水利局主管,全面负责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
项目部下设技术、施工、质检、财务材料和安全生产等五个专业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工程的具体实施。
在资金的使用管理上,坚决执行国家财经政策和会计制度,实行专款专用,专人管理,单独建帐,单独核算,按工程的进度拨付资金,保证工程正常进行。
1.5经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及整个项目综合评价的结论
1.5.1经济评价
本项目总投资199.05万元,直接经济效益共计54.4万元。
动态分析,当项目经济计算期n为20年,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为17.33%,高于社会折现率Is=12%;经济净现值(ENPV)为68.36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为1.25,大于1.0;动态还本年限为6.6年。
因此,从经济评价指标结果来分析,各项指标均满足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该项目在技术上是可行、经济上是合理的。
1.5.2环境影响评价
工程建设期间,管道铺设及各类建筑物的修建,开挖量相对较小,对地表的扰动和植被的破坏影响不大。
在施工期间,不会造成水土流失。
建筑材料的开采对原地貌的破坏不会受到影响,但是在施工结束后,还应当对其进行整治和恢复,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
施工期间,将产生一些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部分排入当地沟道和河道,但对水体影响较小;运输车辆和生活炉灶等排放的废气造成局部地方空气质量有所下降;施工机械等产生的噪声对较近的居民点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施工期间人员相对集中,而且流动性较强,易发生流行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需加强卫生防疫工作。
1.5.3整个项目综合评价的结论
20xx年度xx区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的实施,将会改善当地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保护了项目区周围生态环境;通过节水技术改造,提高了单位水资源的效益。
使管道水的利用系数达到0.9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5以上,年总增收产值54.4万元。
经经济评价分析,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该项目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项目实施后,节水效益显著,建议尽早立项实施。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l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是重要的瓜果生产基地。
多年来,开展了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工程建设,修建了小型蓄水工程,田间有一些渠道,但终因资金缺乏等因素,工程老化失修,季节性缺水,灌溉技术落后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造成项目区灌溉保证率不高,水资源利用率低,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水利工程设施的作用,解决目前工程设施老化、陈旧、配套不足等问题,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缓解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所带来的需水量增加的压力,缓解灌区季节性缺水的矛盾,提高保灌程度,走节水型灌溉的路子,是项目区的必然选择。
同时通过节水改造,降低农业用水,增加灌区生态用水,保护和改善灌区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的需要,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高产高效的有效措施,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发展节水灌溉的意义不仅仅是节约灌溉用水,而且改变了传统的用水、管水方法。
节水灌溉为农作物创造了比较适宜的水分条件,通过水的作用,影响土壤的肥、气、热等因素,促使作物高产、稳产;节水灌溉是农田灌溉乃至农业用水发展史上意义深远的一场重大变革。
20xx年度xx区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的建设,在当地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带动作用,为节水灌溉总结成功经验,科学有效地控制灌水质量、灌水时间、灌水量、灌水均匀程度等,从而大大促进农田水利的科技进步,提高灌溉的科技含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20xx年度xx区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0xx年度xx区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区地理位置优越,项目实施区水利机构健全,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现已建成乡、村、组三级水利管理体系。
项目区现有水管所1个和20多名水管人员,均具有一定的协调组织、设计和施工等技术能力,具备了推广高新节水技术的条件。
项目区在八十年代中期就建立了部分高效灌溉典型示范点,已取得了不少的宝贵经验,为示范区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另外,20xx年度xx区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区的干部群众对缺水局面有切肤之痛,对节水灌溉也乐于接受,所以投工投劳的积极性较高,农民经济基础较好,有一定的自筹资金能力。
综上所述,20xx年度xx区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的建设不仅是很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行的。
第三章项目区概况
3.1自然概况
3.1.1项目区位置
项目区位于xx区,区内对外交通方便,县乡公路四通八达,村村通油路已经实现。
灌区处在西北大电网覆盖之下,农村电网全部形成,供电设施齐全,电力供应有保障。
区内通讯与xx市通讯网相连,通讯便捷。
3.1.2项目区水文气象条件
项目区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半荒漠气候,总的特点是: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夏秋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少雪,多年平均降雨量仅193.7mm,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多年蒸发量达1948mm,是降水量的10倍,多年平均气温8℃,最高气温36.2℃,最低气温-21.9℃,多北风,年平均风速3.4m/s,灌溉期平均风速1.9m/s,最大冻土层深1.08m,无霜期191天。
3.1.3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处xx中部干旱区,四面环山,呈狭长的沟谷地带。
3.1.4水资源现状
20xx年度xx区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共2000亩,两个示范点均无地下水可利用,灌溉水源均为引大入秦工程黑武分干提供的地表水。
其中,武川乡红岘村示范点利用库容为30万m3的塘坝蓄水作为灌溉水源,年可供水量约为25万m3。
强湾乡井子沟村示范点利用总库容40万m3的温井子水库蓄水作为灌溉水源,年可供水量约为30万m3。
两处水源工程修建于70年代,当时主要用于拦截上游洪水,灌溉下游有限的土地面积,目前用于积蓄引大入秦的地表水,利用田间修建的土质渠道进行田间灌溉,灌溉范围为本项目设计的示范区区域,所蓄水量均无其他用途。
为了保证滴灌工程的正常运行,水源设计经过沉淀池沉淀、过滤器过滤处理后,可以达到灌溉水质要求。
3.1.5项目区土壤及其特性
灌区内土地肥沃,植被良好、地面平坦、耕地连片,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由于受到水资源季节性缺水的限制以及水的利用率低等影响,灌区灌溉面积尚未达到设计规模;已耕种土地面积由于不能适时灌溉,粮食产量增幅缓慢,影响着灌区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项目区属xx中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表层土壤类型为灰钙土,有机质含量0.9%,富钾、少氮、缺磷。
土壤干容重1.35g/cm3,田间持水率为21%,土壤含水量上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90%和65%。
3.2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区辖属武川乡和强湾乡的两个村。
其中,武川乡共有8个社、835户、3459人,现有耕地11018亩,其中水浇地2695亩,旱地面积8323亩,人均占有水地0.78亩,大小牲畜6490头。
全村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作物和油料、籽瓜等经济作物为主。
强湾乡井子沟村共有6个社、665户、2460人,现有耕地8086亩,其中水浇地2446亩,旱地面积5640亩,人均占有水地0.99亩,大小牲畜7600头。
全村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作物和油料、枣树等经济林果作物为主。
两个示范点的农业生产条件很相近,主要受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差的影响,种植结构相对单一,产量受水利条件制约低而不稳,农民收入主要靠运输业和进城劳务输出等。
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红岘村达到2352元,井子沟村为2142元。
3.3基础设施
3.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武川乡红岘村示范点水利骨干工程有建于70年代的乱掘塘坝1座。
设计坝高26.8m,控制流域面积13.01km2、总库容29.52万m3,为均质碾压式土坝,坝内设计有卧管、涵管等取水输水建筑物,可满足取用水的要求。
强湾乡井子沟村示范点水利骨干工程有建于70年代的温井子水库1座。
1970年3月1日动工兴建,1973年4月1日建成开始蓄水。
大坝为均质土坝,坝基有土层砂石层组成。
坝顶长90m、坝顶宽8m、坝顶高18m。
总库容40万m3,可满足本地区1510亩水浇地四季灌溉用水。
坝内设计有卧管、涵管等取水输水建筑物,可满足取用水的要求。
该水库由强湾乡水管所管理。
3.3.2田间工程现状
项目区田间工程大多建于70年代,由于灌区资金匮乏,渠道及建筑物等水利工程未能得到及时维修,破损十分严重,全区灌溉水的利用率仅为0.51,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57。
田间工程配套率低,农毛渠大部分为未经衬砌的土渠,灌水方式以大水漫灌为主,灌水浪费严重,田间水损失较大。
3.3.3交通及电力现状
项目区对外交通方便,县乡公路四通八达,村村通油路已经实现。
且项目区处在西北大电网覆盖之下,农村电网全部形成,供电设施齐全,电力供应有保障。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项目区位于xx区的小型塘坝所属的小型灌区,该区域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无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地表水和天然降水。
已建成的两座小型塘坝(水库)位于引大入秦工程末端,调蓄水量由黑武分干输送供给。
黑武分干建成于1993年,设计流量0.25m3/s,为轮灌渠道,年供水4次,分别为夏灌2次、秋灌和冬灌各1次。
两座塘坝主要是用于水量的调蓄,年可供水量分别为武川乡红岘村示范点25万m3,强湾乡井子沟村示范点为30万m3。
4.2需水量计算
武川乡红岘村示范点籽瓜滴灌设计灌水定额15m3/亩,年灌水13次,净灌溉定额195m3/亩,考虑灌溉水利用系数,年需水量20.53万m3;强湾乡井子沟村示范点枣树滴灌设计灌水定额20m3/亩,年灌水8次,净灌溉定额160m3/亩,考虑灌溉水利用系数,年需水量16.84万m3。
4.3供需水平衡分析
由以上计算知供水量远远大于需水量,所以项目区水量满足要求。
第五章建设内容及技术设计方案
5.1项目建设内容
建设面积2000亩的滴灌工程两处。
其中,籽瓜滴灌1000亩,位于武川乡红岘村。
枣树滴灌1000亩,位于强湾乡井子沟村。
综合分析各种节水工程措施的优点和缺点,结合当地水资源现状、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情况及农村经济条件,考虑本项目工程的示范作用,两处工程均选择节水效果最好、管理方便、适合于瓜类及经济林果等高产出作物的滴灌为本项目的节水灌溉工程措施,且利用原有的高位水源进行自压滴灌。
5.2滴灌工程技术设计方案
5.2.1工程布局
滴灌工程共2000亩,分别位于武川乡红岘村和强湾乡井子沟村。
其中,武川乡红岘村为籽瓜滴灌1000亩,强湾乡井子沟村为枣树滴灌1000亩。
籽瓜滴灌1000亩利用乱掘塘坝的输水涵管取水,在末端修建200m3的沉沙池1座、12m2的管理房1座。
沉沙池取水管中心高程1700m,管理房内布置过滤器、水表等首部枢纽,田间布置干管、分干管、支管、毛管等灌溉管网系统;枣树滴灌1000亩利用温井子水库的输水干渠取水,在干渠10+900处修建200m3的沉沙池1座、12m2的管理房1座。
沉沙池取水管中心高程1660m,管理房内布置过滤器、水表等首部枢纽,田间布置干管、分干管、支管、毛管等灌溉管网系统。
5.2.2农业生产技术措施
与本项目工程配套的主要农业生产技术措施是籽瓜的地膜覆盖、除草剂、化肥的施用。
5.2.3灌溉制度确定
(1)设计灌水定额
式中:
m——设计灌水定额,mm;
γ——土壤容重,项目区土壤为中壤土,γ取1.35g/cm3;
z——设计土壤湿润层深度,籽瓜为0.5m,枣树为1.0m;
p——设计土壤湿润比,籽瓜为60%,枣树为40%;
θmax、θmin——适宜土壤含水率上下限(占干土重量百分比)
θmax=15.3%、θmin=10.2%;
η——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取0.95。
由以上参数,计算结果为:
籽瓜m=21.74mm=14.50m3/亩
枣树m=28.99mm=19.34m3/亩。
(2)设计灌水周期
滴灌设计日耗水强度:
籽瓜E=3.5mm/d,则T=5.9d,取6d。
枣树E=5.0mm/d,则T=5.5d,取6d。
(3)一次灌水延续时间
式中:
Se——滴头间距,籽瓜取0.3m,枣树取1.0m;
Sl——毛管间距,籽瓜取0.7m,枣树取2.5m;
q滴——滴头流量,取3L/h;
则籽瓜t=1.52h,取1.5h,t=24.16h,取24h。
(4)轮灌组数目确定
N=T1×T/t
式中:
T1——系统每天工作小时数,取20h;
T——滴灌周期,籽瓜取6d,枣树取6d;
t——一次灌水延续时间,籽瓜取1.5h,枣树取24h。
则籽瓜N=80组,枣树N=5组。
(5)灌溉制度确定
参考多年籽瓜和枣树滴灌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确定灌溉制度如下表:
表5-1滴灌灌溉制度表
作物
名称
灌溉
方式
灌溉制度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合计
棉花
膜下
滴灌
灌水定额(m³/亩)
15
15
15
15
15
灌水次数(次)
1
3
4
3
1
13
灌溉定额(m³/亩)
15
45
60
45
15
195
枣树
地面
滴灌
灌水定额(m³/亩)
20
20
20
20
灌水次数(次)
1
2
3
2
8
灌溉定额(m³/亩)
20
40
60
40
160
第六章工程设计
6.1设计依据及标准
6.1.1设计依据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6.1.2设计标准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规定,缺水地区以旱作物为主,灌溉设计保证率为50%-70%。
结合工程实际条件和水源地供水保证率程度的实际情况,灌溉设计保证率采用P=70%。
6.2籽瓜滴灌工程设计
6.2.1技术参数选择
根据设计依据以及国内外滴灌技术发展积累多年的经验,各技术参数选择如下:
(1)滴灌土壤湿润比:
p=60%;
(2)滴灌水利用系数:
η=0.95;
(3)设计灌水均匀度:
Eu≥90%;
(4)设计湿润层深度:
Z=0.5m;
(5)设计日耗水强度:
Ea=3.5mm/d。
6.2.2灌水器及支毛管设计
毛管即滴灌带,选用内镶贴片式滴灌带,滴头间距0.3m,壁厚1.2mm,内径为16mm,流量3L/h。
单根毛管在满足设计均匀度的条件下,设计长度为60m,单根毛管的设计流量为600L/h,毛管进口所需工作压力为15m,毛管间距为0.7m。
根据5.2.3中所确定的80组的灌溉轮灌组数量,每4条支管为一个轮灌组,每条控制3.125亩的灌溉面积,当支管设计为双侧布置毛管时,在毛管间距、毛管长度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每条支管控制的毛管条数为48条,支管长度17m,支管流量为28.80m3/h。
支管设计为DN63的PE管,管道水力损失为1.2m,管道最大流速为2.5m/s(进口处)。
6.2.3工程总体布置
整个工程设首部枢纽和田间管网两部分。
(1)首部枢纽工程
从位于塘坝左岸的涵管末端取水后,在涵管末端修建200m3的沉沙池1座、12m2的管理房1座。
沉沙池取水管中心高程1700m,管理房内布置过滤器、水表、闸阀、施肥罐等首部枢纽。
(2)田间管网工程
田间布置总干管、干管、分干管、支管及毛管五级管道,其中总干管、干管和分干管为地埋管道、支管和毛管为地面移动式管道。
从管理房内首部枢纽末端接引,向下游东南方向垂直等高线布置总干管1条,长度1400m,首端高程1700m,末端高程1669m,地形落差31m。
总干管末端向东垂直等高线布置北干管和南干管各1条,长度分别为1800m和1850,其中,两条分干管首端高程均为1669m,末端高程为1640m和1635m,地形落差分别为29m和34m。
分干管垂直干管双侧平行等高线布置,由于支管长度只有17m,地形坡度仅为1.8%,支管双侧布置时,分干管间距为34m,整个系统共布置294条,其中,总干管上82条、北干管上104条、南干管上108条,在少部分较宽的地方,长度为180m,每条连接2条支管,在大部分窄的地方长度为60m,每条连接1条支管,平均每条长度90m,总长度为2646m。
支管垂直分干管双侧垂直等高线布置,整个系统共布置支管320条,总长度5440m。
毛管垂直支管双侧平行等高线布置,每条支管上毛管数量为48条,整个系统共有毛管921.6km。
总干管与干管之间、干管与分干管之间用三通连接,分干管与支管之间用出地竖管及安装在竖管末端的给水栓连接,支管与毛管之间由专用旁通连接。
出地管320根,每根1.2m,共384m。
在干管末端及分干管的最低处设置排水阀及阀门井,在总干管首端、南北干管的进口处及各分干管进口,均设置控制检修阀及阀门井。
共设计排水阀112个、控制检修阀297个,阀门井150座。
6.2.4工作制度设计
根据5.2.3中所确定的灌溉轮灌组数量,田间布置的管网中,总干管、干管续灌,分干管、支管轮灌。
具体运行中,以支管为最小的灌溉单元,每4条支管组成一个轮灌组进行分片轮流灌溉。
根据管网布置结果,294条分干管连接着320条支管,每条分干管平均只有1条支管,个别控制2条支管的分干管,在工作中只能分别运行。
同时运行的4条分干管在分区上注意在管理方便的同时,尽量均匀分配在总干管和干管的上、中、下游。
6.2.5设计流量
根据已布置的田间管网及设计工作制度,确定各级管道的设计流量。
Q毛=600L/h;
Q支=28.80m3/h;
Q分干=Q支=28.80m3/h;
Q干=2Q支=57.60m3/h;
Q总干=4Q支=115.20m3/h。
6.2.6管径及管材选择
总干管、干管、分干管及地埋出地管均选择0.6Mpa的PVC管,地面移动的支管及毛管均选择0.4Mpa的PE管。
按照管道设计流量,在经济流速V=1.0-1.5m/s的范围内,进行管道管径的选择,并按自压滴灌系统的运行特点,总干管和两条干管的水力坡降尽量选择在1.8%左右。
经计算当总干管设计管径为DN160mm时,水力坡降为1.83%,总水损25.98m,接近21m的地形高差,管道流速为1.82m/s;当北干管设计管径为DN125mm时,水力坡降为1.78%,总水损32.12m,接近29m的地形高差,管道流速为1.49m/s;当南干管设计管径为DN125mm时,水力坡降为1.78%,总水损33.12m,接近34m的地形高差,管道流速为1.45m/s;当分干管设计管径为DN90mm时,总水损2.29m,管道流速为1.42m/s;出地管每根1.2m,选择管径为DN90mm时,管道流速为1.42m/s。
6.2.7其他主要设备选型
需要配备LW-100(4")网式过滤器2台,并列组装运行,查性能曲线可知,水头损失为5m,最大流量达到160m3/h。
施肥罐选用容量150L。
给水栓选用喷灌专用4"×63规格的法兰式。
6.3枣树滴灌工程设计
6.3.1技术参数选择
根据设计依据以及国内外滴灌技术发展积累多年的经验,各技术参数选择如下:
(1)滴灌土壤湿润比:
p=40%;
(2)滴灌水利用系数:
η=0.95;
(3)设计灌水均匀度:
Eu≥90%;
(4)设计湿润层深度:
Z=1.0m;
(5)设计日耗水强度:
Ea=5mm/d。
6.3.2灌水器及支毛管设计
毛管即滴灌带,选用内镶贴片式滴灌带,滴头间距0.5m,壁厚1.2mm,内径为16mm,流量3L/h。
单根毛管在满足设计均匀度的条件下,设计长度为80m,单根毛管的设计流量为240L/h,毛管进口所需工作压力为15m,毛管间距为2.5m。
根据5.2.3中所确定的5组的灌溉轮灌组数量,每6条支管为一个轮灌组,每条控制33.33亩的灌溉面积,当支管设计为双侧布置毛管时,在毛管间距、毛管长度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每条支管控制的毛管条数为110条,支管长度138m,支管流量为26.40m3/h。
支管设计管径为DN90mm的PVC管,管道水力损失为1.5m,管道最大流速为1.32m/s(进口处)。
6.3.3工程总体布置
整个工程设首部枢纽和田间管网两部分。
(1)首部枢纽工程
利用温井子水库的输水干渠取水,在干渠10+900处修建200m3的沉沙池1座、12m2的管理房1座。
沉沙池取水管中心高程1660m,管理房内布置过滤器、水表、闸阀、施肥罐等首部枢纽。
(2)田间管网工程
田间布置干管、支管及毛管三级管道,其中干管和支管为地埋管道、毛管为地面移动式管道。
从管理房内首部枢纽末端接引,向下游东南方向垂直等高线布置干管1条,长度5800m,首端高程1660m,末端高程1590m,地形落差70m。
支管平行于干管垂直等高线布置,整个系统共布置支管30条,总长度4140m。
毛管垂直支管双侧平行等高线布置,每条支管上毛管数量为1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荐 精品 节水 灌溉 增效 示范 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