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
- 文档编号:7564332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414.68KB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测试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撰写的回忆性散文集。
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这些文章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
B.老舍是《济南的冬天》的作者,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由两部分组成:
“百草园中的游戏玩乐”和“三味书屋中读书学习”。
两部分内容前后连接,表现了一个儿童的成长过程。
D.“四书”之一的《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其中有许多名句是关于修身的,如《子罕》中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颁发(bān) 溃退(kuì) 桅杆(wéi) 悄然不惊(qiāo)
B.仲裁(zhònɡ) 追溯(sù) 畸形(jī) 锐不可当(dǎng)
C.要塞(sài) 娴熟(xián) 侏儒(rú) 殚精竭虑(dān)
D.镌刻(juān) 歼灭(qiān) 翘首(qiào) 屏息敛声(bǐ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面对老人脸上散发出的宁静的光辉,他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而有点自惭形秽。
B.你一眼就可以识出一个蹩脚的批评家,如果他一开口就言不及义,谈诗人而不谈其诗作。
C.无论何时我们对真理的追求都应该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绝不能随便放弃自己的理想。
D.“4.0园区”——潍坊国际创意港开园,国际机构争相入园,众多资深创客也心无旁骛。
4.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七根火柴 光明前途 藤野先生 文艺节目
B.红旗飘舞 古朴优美 花鸟鱼虫 发表演说
C.改善关系 革命前途 愚公移山 狼吞虎咽
D.中国石桥 性格和蔼 打扫教室 翻看一遍
二、字词书写
5.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kāngkǎilínlí(_______)。
(2)黑玉的眼晴,bān1án(_______)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
(3)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晴,使他们每走一步都yōuxīnchōngchōng(_______)。
(4)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wěisuǒ(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法布尔的忠告
王充闾
①一位青年向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请教,说他每天都不知疲倦地把全部精力用在自己爱好的事业上,可是收效甚微,这是因为自己低能,还是成才之路太难走呢?
法布尔赞许地说:
“看来你是一位立志献身科学的有为青年。
”
②青年的答复却是:
“我不只是热爱科学,还很喜欢文学,我还爱好音乐和美术。
就是这么多的兴趣和爱好,占用了我的全部时间。
”
③“噢,是这么回事。
”法布尔找到了这个青年事倍功半的症结所在。
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只放大镜,给青年示范,说:
“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去试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
④在人才学中,“聚焦成才”是一个重要的规律。
它的含义是,要在认识自己的最佳才能,选准成才目标的前提下,集中精力去做重点突破。
就像通过凸透镜把众多光束集中到一个焦点,从而引起燃烧一样,人的智慧和力量也可以在“聚集效应”作用下形成成才所需的必要能量。
马克·吐温说过,“人的思维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
⑤“聚焦”,这是治学的需要。
任何一门学问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清代诗人曾世霖说:
“学问尚精专,研摩贵纯一”,“专力则必精,分途恐两失”。
一些青年人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兴趣广泛,这是正常现象。
但是,由于思想缺乏稳定性,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贪多旁骛,浅尝辄止,今天学习这个,明天钻研那个,造成注意力不断地转换,这是很难跨上成功的彼岸的。
⑥[A]古往今来,除了少数具有特殊才能的人物可以在众多领域同时做出杰出的贡献以外,绝大多数人的智力常态,都要靠“聚焦效应”来取得一定的成果。
有些人可能在几个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才能,但并不等于在这些方面都能达到平均水准以上的高度,更不要说尖端水平了。
目标分散,四面出击, 固有的某些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会暴露出更多的缺陷,以致捉襟见肘,穷于应付。
⑦[B]世路无穷,人生有限。
每条事业与学问之路,又都是“漫漫其修远兮”,不付出毕生的精力去探求,很难窥其堂奥。
而任何人都不是千手千眼佛和掌握“分身法”的孙悟空,面对着千支万派的学问,只能尝其一脔。
如果撒网太宽,胃口过大,硬要去一手抓十个跳蚤,最终可能一个也抓不到。
⑧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的《怜愚》诗写道:
“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
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讲的正是这种情况,语重心长,发人深省。
⑨当然,法布尔说的把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并不意味着主攻方向之外绝不涉及其他事物。
知识的偏枯,同样是治学的大忌。
一切知识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应该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而不要目标分散,平均使用力量。
专与博是相辅相成的。
无博,专则孤立无依;无专,博则泛滥无归。
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
许多人的成才实践证明,在确定一项专业之后,再按照专业的需要去钻研与涉猎其他各种知识,这样,专中有博,博而能专,就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有删改)
6.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7.填入文章空白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目标分散,四面出击, 固有的某些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会暴露出更多的缺陷,以致捉襟见肘,穷于应付。
A.虽然 但是 不仅
B.虽然 不但 就
C.由于 不仅 就
D.由于 不但 而且
8.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文章哪一处(A或B)最合适?
请简述理由。
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周说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
9.《怜愚》一诗主要表达了什么内容?
读了此诗,你有怎样的感想?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他出身于水,一生恬静优雅似水,离去后魂归于水。
而他的文字,与后世的读者同在,似水流淌不绝。
如果说作家是以文字征服世界,那么,对沈从文来说,前30年的文学创作,后30年的文物研究结出的果实,证实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他一生中出版各种作品80多种,500多万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书最多的作家之一。
在沈从文自己,无论是身外报偿还是身内所获,物质上的得失还是精神上的毁誉,从不以为意。
他一生所得收入,除维持一家生活必需的花费、社交应酬和帮助别人外,都陆陆续续花在购买书籍和陶瓷文物上。
他家里曾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坛坛罐罐”。
家里放不下了,便随手送人,送掉后又买。
解放后索性一古脑儿全送了博物馆,不仅没有索取任何报酬,连一张收条也没留下。
1982年,他收到花城出版社寄来的九千多元稿费,立即凑足一万元,寄给家乡的小学,修建一栋图书楼。
然而,他也有因手头无钱而发窘的时候,且不说他年轻时为吃饭问题所作的种种挣扎,就是在他不再为吃饭发愁以后,每逢某项社会公益活动需要他捐赠时,他常常因拿不出钱来而发愁难过。
说起沈从文在文坛上的沉浮,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典型。
在这沉浮的背后,重叠着因“历史的误会”而带来的种种人生坎坷与痛苦。
但他几乎从来不主动提及自己几十年来遭遇的损害与屈辱。
当别人问及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时,他只是说:
“我没有我的朋友受的冲击大,我只是要打扫茅房,那是普通的事,在家里不是也要打扫吗?
”人们常常惋惜他不能继续从事文学创作,为他在文学史上的“失踪”感到遗憾,为他在第二、三次文代会上,连作家身份也得不到承认感到不平,他只是笑笑:
“那未必不是塞翁失马。
”
1978年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后,沈从文长期冷落的门庭重新变得热闹起来,他构筑的富有魅力的“湘西世界”被人津津乐道,鲁迅的“他是自新文学运动以来所出现的最好的作家”这一评价又被人记起,学术界开始确认沈从文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大师”地位。
对这一切,沈从文表现出惊人的平静。
在谈到他的文学创作时,他总是轻轻地挥着手:
“那都是些过时了的东西,不必再提起它。
我只不过是个出土文物。
”“这是因缘时会。
”他强调说,“我年轻的时候,许多熟人同乡头脑都比我优秀得多,却一个个先后消失在中国近乎周期的悲剧里。
就拿写文章来说,开始时我的一支笔就笨得很,能够坚持下来,也只是比别人耐烦一点。
”
对涉及个人荣辱得失的人事,沈从文表现出一种令人吃惊的宽容与平和。
他宁愿记住别人的好处,而忘了别人对自己的损害。
是湘西的水深深流进沈从文的血脉,滋润和培育着他的性格。
1983年,他身患重病,几乎足不出户。
对故乡的思念日夜侵蚀着他,几次家乡人的来访,都使他兴奋不已。
他不间断地询问,颔首,摇头,轻轻地叹息,任何有关家乡的人事,山川风物的点滴,都不愿放过。
“我能去,我还能去的!
”说着,他便挣扎着要站下地来,并终于奇迹般地站立起来。
“你看,我还能去!
”他孩童般得意地笑着,眼角上早已噙了两颗晶亮的泪珠。
然而他终于只能在想象与回忆里,同那片熟悉的土地亲近。
每当他独自静静地坐在客厅里出神,都似乎在神游故土。
静寂中,突然响起河船拍打水面的桨声,油坊里油锤与油榨相撞时爆发的声响,伴和着古老、悠长而又悲凉的船歌号子,沉沉的牛角声,水车飞转发出的“咿呀”声……
(选编自凌宇《沈从文传》,有删减)
10.“能够坚持下来,也只是比别人耐烦一点”一句中“耐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11.沈从文先生有哪些“星斗其文”的成就?
12.选文体现了沈从文先生哪些精神品质?
1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句子默写
14.用课文原句填空。
(1)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3)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
(刘禹锡《秋词(其一》)
(5)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 。
(王湾《次北固山下》)
(6)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借写风雨梦境抒发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之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15.阅读古诗文,完成小题。
江楼感旧
(唐)赵嘏
独上江楼①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②似去年。
(注)①江楼:
江边的小楼。
②依稀:
仿佛,好像。
(1)首句“独上”一词对应下面诗句中的哪一个词?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适当想象,描绘这句诗展现的画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破瓮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②,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③。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宋史》
(注释)①凛然:
严肃庄重的样子。
②《左氏春秋》:
又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编撰的一部史书。
③大指:
大意,主要意思。
指,通“旨”。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群儿戏于庭(______)
②众皆弃去(______)
17.翻译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18.阅读本文后,司马光给你留下怎样深刻的印象?
七、名著阅读
19.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剖开他的颈子,切除一侧的副甲状腺时,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到他。
然而他的生命力非常顽强。
……“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
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
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丧失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走着瞧吧!
”
他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
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小说 1 ,该书中主人公因 ② 而在12岁的时候就被迫过早地离开了学校,做起了童工,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别人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所选文段是写主人公因伤病接受手术的情景,体现了他 ③ 的性格。
文中“一条道路”具体指的是 ④ 。
八、综合性学习
20.口语交际。
历届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都会让人眼前一亮,其创作灵感许多来源于国学经典。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到成长所需的养分。
你的同学小杨打算在中考结束后多看电视剧和流行网络小说,你将如何说服他多读一些国学经典著作?
要求表达明确,语言得体,不超过50字(标点不占字数)。
九、作文
21.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
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有很多人,很多事,都给了我们帮助、教育和启迪。
请以“感谢 ”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句子默写
1、
五、诗歌鉴赏
1、
六、课外阅读
1、
七、名著阅读
1、
八、综合性学习
1、
九、作文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学年 年级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