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保研路寄语后来人.docx
- 文档编号:7560595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9.54KB
回首保研路寄语后来人.docx
《回首保研路寄语后来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首保研路寄语后来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回首保研路寄语后来人
回首保研路,寄语后来人
从2009年3月中旬打算保研,到11月9日完成现场确认,我长达半年之久的外校推免旅程总算画上了一个句号。
虽然在众多同学的羡慕中敲开了JZ大学的校门,但恐怕只有和我一样亲身经历外校推免的同学们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咸。
回首自己从一头雾水、迷茫担忧的状态出发,摸着石头过河,到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圆了自己中学时代的名校之梦。
我想有必要把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写下来,与众多有志于保送外校读研究生的西农学子们共勉,也希望自己这段时间所积累的经验会给即将走上外推保研路的2007级的学弟学妹们以启迪。
由于我本科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我的大部分经验对经济类专业的同学参考价值更大些。
推荐免试研究生,简称推免,就是咱们常说的“保研”,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大四)不用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直接读研的行为,按照推免方向分为“内保”和“外推”两种。
关于保送本校大家都可以从自己学院辅导员、老师或班主任处了解大致情况,其流程也相对简单,基本不需要自己做出较多专门性的准备,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名列专业前1/4~~1/3的同学来说,甚至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之事。
保外(外推)就复杂多了,由于信息不对称性等诸多原因,本校的老师或同学能提供的帮助比较有限,可以说绝大部分工作要自己殚精竭虑的准备,小心翼翼的备战,更多的时候是孤军奋战。
可喜的是我们学校外推成功率还是相当高的,拿今年最终确定的结果来说,在185名外推学生中,顺利保研的高达184名,其中181位同学推免到国家“985”或“211”类院校,除去清华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其余的“985”高校都有西农学子成功的外推案例。
其实,外推名校的过程并不神秘,更谈不上是难以实现的神话!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外推的切身体验,从头到尾谈谈外推保研过程中和大家干系重大的几个问题。
一、 外推的基本条件
在回答这个保研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之前,我特别愿意用下面这句话做个总体概括——“外推是一项时间跨度很长的系统工程。
”因为它基本上就是本科前三年综合实力的一个积淀和升华,除了要求前三年学习成绩的总体排名考前,还有申请者的学习能力、专业基础、科研能力、外语水平、学术潜力,乃至沟通与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会被所期望的学校放在放大镜下考察一番。
所以,要想成功保送外校,没有过硬的综合实力是行不通的。
全国各个学校每年的保研都是从大四第一学期刚开学的时候开始的,也就是每年的九月份,初步完成录取工作是在十月中下旬。
准确的说,我们学校今年的保研政策是在9月18日开始的,即开学后第二或第三周。
今年的政策是这样的(相信未来几年不会有大的变动):
首先,学校教务处按照全校的大学科分三大类,比如说文科的院系:
经管、人文、外语三个学院是一个大类(经管文法类),然后根据前三年的学积分成绩(注意:
80分以上才有资格)和外语六级成绩(换算成百分制)按照0.8和0.2的权重加成计算总成绩,然后再将以上三个学院进行综合排名。
然后,隔了三、四天,教务处又出了个文件要求所有符合保研资格者(名单上居前列的几百名),填写申请保校内或保校外,这可是一道单选题,二者不可兼得!
然后再把申请校外的同学按照大排名,取前面若干名,比如说经管文法类是三个院系前49名。
根据我的统计和推断,三年学习成绩(与综合测评没有任何关系)稳居专业内前1/10应该没有多大问题,如果英语六级成绩在500分甚至550分以上,绝对相当有保障!
再次,学校教务处给最终获得外推资格的同学发放一份《外推交流证明》以及办理必要的盖章手续等。
学校能为大家做的就是这些,其余的各项前前后后的工作都要自己在亲力亲为了。
二、 外推的主要环节
第一步——估计专业排名,自我估计定位。
一般在大三下学期所有课程考试成绩出来之后,纵观一下自己三年来的学积分和班内排名,大家心里大概就有数了。
一般而言,按照每个班级30名同学,学积分在85分以上并且通过六级,基本上都有希望,但很少有班级(基地班除外)保外的突破3人。
确信自己有这个可能之后,就要结合本人实力,考虑下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问题了,这可是至关重要的战略问题,必须本着胆大、心细的基本原则,深思熟虑的做出全盘考虑。
对于有志于攻读研究生的同学来说,这个问题一般在大三新学年之初就要结合自身实际,基本确定下来。
第二步——搜集学校信息,联系意向导师。
这项工作应该算是实际行动的开始,想要去得自己满意的地方,尽早准备是非常必要的。
个人认为暑假开始之时,也就是7月份或8月初算是恰当的,因为太早的话,难免出现一些意外的变数;太晚的话,比如9月份才开始,就会因为时间紧急而毛手毛脚,错过联系优秀导师的好机会,尤其是理工类导师以及文科类有较大招生权的外校导师,很有可能在8月份左右就确定了招生意向。
其实这个阶段精力主要是花在网络上,我记得自己当初在7月份,每天上网不少于3个小时,主要从事以下三件大事:
一是搜集自己期望的学校接收外校推免生的政策、相关学院招生信息,尤其是上一年的政策材料,一般都能在他们的网站上找到,重点看看这些文件里的要求自己是否基本满足;二是看看自己打算读研的专业基本情况、综合实力(尤其是全国排名与师资力量)等等,是否对推免学生有特殊要求。
如果以上两环节没有问题的话,就要考虑联系意向导师了,自己必须在通过各种途径(包括网络、同学、亲友、老师等)搜集到足够的信息后才开始发送电子邮件,如果你幸运的获得了某位老师肯定的答复,恭喜你成功了大半。
根据我的经验,联系导师的环节除了具备过硬的条件,还要有很大的耐心和技术,当然还要有些运气。
因为,大多数学校的文商科类导师不像理工类导师那样具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况且你还要与无数看不见的全国各个高校的同行们竞争数量有限的“优质”导师。
关于上述问题的应对,建议大家XX一下,经常登录“保研论坛”,相信那里会有你想要的答案。
第三步——获取外推资格,投递相关材料。
走到这一步应该是在9月中上旬,按着咱们学校要求的程序进行,获得外推资格之后,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按照对方学校、院系所要求的程序,寄送申请材料;但需留意很多学校比如:
厦门大学、人民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都会在8月下旬或9月上旬会有一个网上申请的环节,其实和寄送的材料要求差不多,主要是为了方便对方学校或院系进行初审。
其实,各个学校对外校推免生的要求大同小异,相同的地方主要包括:
审查申请人所在学校及专业的综合实力、专业成绩排名、科研实践表现(论文为主)、外语水平以及获得评奖评优的各种荣誉等等。
不同之处,主要是在要求高低和时间安排上,要求高低自然是按对方院校在全国的实力和地位了;对于申请和投递材料的截止时间可以参考上一年度的文件,便于自己及早准备。
接下来一段时间就是等待获得复试通知。
显然,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如果做不好的话,有可能前功尽弃。
相信任何一个理性的保研者都有不止一个目标,那么一定要仔细研究不同目标学校的复试时间安排以及地理位置,万一有冲突的话,要仔细思考进行取舍。
第四步——获得对方通知,参加院系复试。
各个学校或院系,都会在规定的时间通过网络或电话方式发出复试通知,在时间安排上华北地区的名牌大学较早,如北大、人大、南开、山大等通常在9月底之前;而江浙沪地区,以浙大、南大、上交大为典型代表,通常选在十一黄金周期间;武汉、西安、成都等中西部的高校多数在10月中旬左右组织复试;其他高校聚居区如广州、厦门,通常也安排在10月10号之前。
复试不外乎为笔试、面试或者二者皆有,具体要根据不同的学校甚至不同院系的要求。
笔试一般为专业知识和英语听力等,重在考察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外语水平;面试主要是以问题回答、论文答辩、英语翻译形式为主,重在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科研潜力和创新能力等。
关于复试的准备工作,可以在暑假里花上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备战(其实还是那句话,更多的是靠三年来点点滴滴的积累),效果会很明显的。
正常情况下,在我们从复试地点返回之前,就会被告知是否被对方院校录取。
如果幸运地在第一次复试中就拿到了接收函(估计60%以上的人能够首战告捷),基本上就可以开开心心地宣告外校保研成功了。
如果不太幸运的成为了剩下的40%也不要灰心,抓紧根据其他复试通知,转战下一所高校(差不多又有30%成功了)。
只要你的目标不是太脱离客观实际和本人实力,很少有同学(不到10%)接连吃三次以上的败仗。
毕竟,每失败一次,你得到一次极好的锻炼,相应的面试时技能和“功力”也就提高了几成。
第五步——开心返回母校,处理善后事宜。
这个阶段的一切工作相比前面的“千辛万苦”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只要你小心翼翼地按照咱们学校和对方院校的要求填写信息登记表,进行网上报名,按时现场确认等工作,就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唯一值得牵挂的就是来年六月份的正式录取通知书了。
三、 外推的个人经验
(一) 及早准备,多方咨询
对那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者而言,本人有没有上研究生的意愿以及打算以何种方式上研究生?
也就是确定自己是否想走上保研之路的问题必须在大三下学期确定下来。
对于那些具有强烈的“外校情结”且有保外可能的同学,从准备方式上看又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就是“两手准备型”,即以保研为主,以考研为辅,给自己留好了退路,不至于在大四上学期保外失利后错过考研的复习时间,这是一种比较保险的做法,对于那些信心不足,把握不大的同学建议采取此种战略。
另一种就是那些名列专业前几名,综合实力相当不俗的同学,基本没有给自己留什么后路,其实由于他们目的明确,准备充分,这类人成功的概率往往更大。
我本人属于后者,即从未考虑过自己外推不成功会怎么样,个人甚至认为只要目标恰当,根本不存在失败的可能性。
具备外推实力,确定自己非保外不可的时候,对于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就要趁着没有放暑假,主动向身边的老师、同学、学院主管领导、辅导员、班主任等熟悉自己情况的人咨询求助,便于分析好自身实力,做出恰当的判断。
尤其需珍惜的一个可靠信息渠道则来源于本专业上届保外成功的学长们,往往他们的意见更具有权威性。
总之,就要多方打听情况,及早地搜集获取各个相关层面信息(也包括网络搜索手段)。
我本人当初的经历是这样的,由于一直以来都是本专业第一名,英语等方面也不错,一直有出国读研的打算。
在大三下学期之初,我就开始和班主任老师座谈,然后拜访了最了解我的任课老师(我们系的副主任),她们的确帮我理清了不少思路,在公费出国和外推保研之间短暂地踌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又向学院辅导员郭老师了解了一下去年大概的外推条件,然后我坚定地认为自己更适合也更应该推免外校。
这样在大三下学期,我的重点就是一方面好好学习,保持住现有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把自己较弱的科研方面加强起来,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
同时,积极地与自己的所有了解自己的任课老师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当然,我没有忘记从本专业05级保研最成功的学姐(保送到南京大学)那里“取经”。
此外,在暑假前,我又向我们的霍院长请教,让他帮忙定个大方向。
也就是那个时候对自己保研的前景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以后自己独立自主的准备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之,就是建议大家把身边可以利用的人力及网络资源“都不放过”,尽可能做最充分的前期准备。
(二) 因己制宜,恰当定位
其实这项工作和上面的准备工作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只不过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推免的成败,不得不单独提及。
在前面的各项准备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比较、审视自己实力,斟酌确立外推目标的过程。
这里最重要的两个问题是确定专业和选择学校。
至于哪个为主,和高考选志愿差不多,要看自己抱着什么心态。
个人认为,读研究生专业更重要一些。
1、先说说选专业,多数情况下保研是保本科攻读的专业或相关专业,一般不主张跨专业甚至跨学科类别。
以我个人为例,我最感兴趣的是国际政治和公共管理类,在咨询了我们院长后,他告诉我经济和管理可是截然不同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也就是说如果我选择管理类专业,自己本科阶段的学习成果对于保研复试基本没多少帮助。
考虑到风险太大,自己又不想去考研,我毅然放弃了一直就很喜欢的管理类,选择了相对有优势的本科国贸专业,毕竟我在本科阶段已经有了相当的理论基础了,而且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也不错。
当然,如果能够选择自己喜欢且与本科专业相关度高的学科更好。
2、确定专业之后,学校选择就好办多了。
我当时的做法是,把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学排行榜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前30强的高校名单从网上找出来;再把最近两年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或研究生院排行榜找出来。
兼顾咱们学校的以及我本科专业的实力,选择一下自己有可能达到的最高与最低目标,列出一个大的名单(多达十几所大学)。
一般而言,如果你所在的学科在咱们学校是很强的专业,甚至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比如西农大的动科、动医、农林、植保、生命、资环等学院的专业,就可以放心大胆一些,毕竟中科院、北大、浙大都是有部分同学保进去的。
而对于像我这样本科是经济、管理、外语类影响力力较弱的西农经管文法类学生,选择外校时就要保守、小心一些,千万不可过分高估自己实力。
举个反面例子,南开大学老师就告诉我班同学,他们经济学院绝对不会招收我们的学生,如果你不了解这个情况,仅仅抱着满腔热情,只会徒劳无功;同样,像北大、复旦、南京大学等高风险的一流高校,也是需要咱们文科类学生小心的,毕竟我们双方学校没有什么联系,而且自己的本科专业在全国的地位是那样的微不足道。
(三) 广泛撒网,重点培养
这个环节要做的工作主要是是确定自己要申请哪些学校,以及联系目标学校的哪位导师的问题。
1、广泛撒网,指在选择学校时把自己的选择范围放宽一些,避免“一棵树上吊死”。
至于联系几所学校合适,并没有标准答案。
有的同学联系了三所学校,第一次复试就成功了,对他们来说三所都显得多了。
也有同学联系了十几所学校,但最终还是那若干所学校对他保研起作用。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多联系几所绝对有好处,起码可以分散风险,争取更多得复试机会,也能错开复试时间重叠带来的不利因素。
以我为例,由于我们专业实力太弱,在国家层面谈不上什么影响力,我就谨小慎微地扩大备选目标院校的个数(有两位数之多),但网上申请和实际寄出材料的就7个,虽然获得4个学校的复试资格,最终只参加了两个,都通过之后,别的学校自然就没必要去了。
现在看来对大多数人来说,主攻学校保持在3~7个为宜,但一定要拉开档次,有所区分,不能意气用事,一切向最高目标看齐的结局很有可能是满盘皆输。
拿我来说,最高目标是浙大、南大、人大,最低目标是苏州大学与华东师范,中间的有西交大、对外经贸、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
2、重点培养,主要是用在联系导师上,因为我们的精力毕竟有限,在假期里联系上3~5个学校的导师就可以了,因为那时能否通过初审都是未知数;况且对于很多院校来说,文科专业的导师多在录取之后进行双向选择,至于能不能录取还是在复试后由对方院系说了算。
很多情况下,导师们只能给你不太肯定的答复(理工科除外)。
但是,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先在他们那里“挂个号”,请教一些推免时要注意的事项,多少会有帮助的。
但千万注意,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院系,最好不要同时联系两、三个导师,因为老师们也会经常相互交流的,除非某个导师主动把你推荐给同事,否则关系到人品问题,搞不好会引起对方导师反感,后果就严重了。
当然,选择导师是门大学问,其中有许多因素左右着。
结合我个人的成功经验,我认为和出国留学一样,如果能获得了解自己的老师(最好是较知名的专家、教授)的推荐,哪怕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电话,对方老师都会很给面子的;而且同行老师之间了解多一些,西农的老师们都会尽力推荐人品好、能力强的导师给咱们的学生(这同时也说明,广泛咨询是多么重要)。
(四) 利用暑假,积极“充电”
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好的保研结果源于自己充分的准备,尤其在暑假里,时间很充足,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上述很多工作。
更有用的是可以一边联系老师,一边根据对方的具体要求做好复习工作。
这个时候,更多的将是孤军奋战。
建议大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好多不明白的细节和材料要求只要进入“保研论坛”,上面就可以找到大量前辈们总结出来的保研“智慧结晶”。
如果大家很笃定自己可以保送的话,这个时候确实也该着手做一些事情了,例如把自己前三年的经历总结出来,上各个高校的网站看下去年的保送信息,如果表格那些都在的话,可以下载下来试填一下,那么到了9月份的时候就可以不用太紧张地准备材料了,能专心地看看专业书,准备复试什么的。
另外,很多名校像北大、浙大、人大、复旦、厦大等每年都有暑期夏令营,都是为实力雄厚且有志于推免的大三学生准备的,一般是五月份的时候开始申请,到时候大家关注这些学校或院系的网站即可(只是名额较少,程序很麻烦)。
如果能够参加夏令营的话,相当于提前进行了大半个复试,还有机会当面与导师交流,会额外加大推免的胜算。
总之,在长达50多天的暑假里,好好谋划一下,利用好时间多做些有益的事情,积极地给自己“充电”,将会非常有助于在下一阶段实战中出色地表现。
四、 外推的主要瓶颈与对策
(一)“歧视”难免会有
西北农林**大学作为合校才有10年历史的农业院校,与其他“985”高校相比,在许多方面我们的名气还不够响亮,甚至不为外界招生单位了解。
我个人也体会到许多非农林专业类同学在外推保研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受到些歧视。
特别是那些与母校没有多少校际联系的名校(比如南京、复旦、南开、厦门大学等基本不接受我校经济类推免生)往往会在初审中淘汰我们的申请(主要是我们的薄弱学科),但随着我们学校的不断发展,这种状况也在逐渐改观。
对于这种客观的障碍,是我们暂时无法左右的,大家在联系导师的时候就要及早了解他们内部政策,避免白费精力。
同时,也要求我们灵活选择推免目标,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
(二)实力不够过硬
尽管一直作为专业的第一名,走出去我才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
因为我们很多学科(比如我的国贸专业)由于开设较晚,师资力量有限,综合实力很弱,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仍然与那些目标院校有较大差距。
我清醒得记得在浙大笔试时,有一道25分的问答题让我用“企业国际化理论”作答,可惜我们专业貌似就没有开过类似课程,我个人也没有阅读足够多的书目。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课程结构、学科体系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说在各大高校的国际贸易类学生中,恐怕只有我们专业没有开设《计量经济学》这门对任何一个经济类学生最为核心的课程了,这也着实让我浙大的导师很吃惊。
任何打算外推的同学,尤其是和我一样本科专业属于弱势学科的,必须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实力,因为我们是在与本专业全国的高手们竞争。
对于自己整体较弱的英语、高等数学以及专业基础课,必须拿出考研者那种干劲,在暑假里好好复习和准备,你能提高一点,胜算就增加一些。
(三)科研不够突出
对于大多数文科生来说,咱们往往没有什么实验可做,也只有少数同学能申请到挑战杯或创新性试验计划,本科阶段很难有良好的科研创新成绩(我本人也不例外)。
但推免政策根本上是为了把那些学习成绩出众、科研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选拔出来,直接免试攻读研究生;而且近年来,许多高校推免复试环节越来越重视推免生的科研实践表现,如果你能在本科阶段发表两篇以上关于所学专业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绝对让对方老师对你刮目相看(关于发表文章的问题,我个人感觉文章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对于好多人花钱发表的没有特色及内涵的文章,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导师们是不会重视你的)。
如果打算保研的同学能够及早认识到自己这一弱点,除去参加科研项目的经历,在大三的时候及早准备,利用好每次实习机会,平时多看些有水平的学术期刊,结合所学理论,在老师指导下尝试着写点属于自己的东西,争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下,绝对能大大提升自己的保研成功率。
五、 结语
衷心地希望自己上面的几千字感想能够使和我一样有志于免试读研的学弟学妹们少一些迷茫,少走些弯路,多做些准备,多一分胜算。
保研经验——从头到尾谈一谈
这是从网上看到转过来的,作者是中南财大的学姐,保到了北京,呵呵,不过她没说是哪所学位,说要低调点~ 保研经验——从头到尾谈一谈 写给想保研的师弟师妹们,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希望版主支持。
我是05级的,保到了北京某处,低调一点,主要是想给大家传授经验。
1.保研之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你要坚定信心啊,保研并不难,保研的竞争激烈程度其实比起考研要小很多,据我自己和周围已经保研同学的经验来看,只要是接到了复试通知,最高录取概率有百分之百,像中山,他们原则上不进行差额复试,也就是说,只要你寄了材料,他们审核之后同意你复试,基本上就可以定下来了。
如果是稍稍冷门一点的专业,录取率也有八成。
竞争激烈的学校也有两三成的录取率,像人大和武大的金融类。
这个录取率比起考研来说,是高很多的。
有的师弟师妹可能会问,“保研是不是只有年级前几名才可以?
我的成绩中上等,有机会吗?
”我的回答是,不是,你现在才大三,而且大三才刚开始,你还有时间把成绩提上来。
保研看的是三年的总成绩,你平时努力学习,自然水到渠成。
另外,保研也不是单凭学习成绩,还有很多加分项,到时候整个专业会有一个排名,用加权学分成绩加上奖励分(注意,这个奖励分可是加在成绩上的啊,也就是如果你成绩86,加了10分的奖励,就是96分了,这个奖励分会使大家的差别比较大)。
从我和同学的经验来看,本校的保研资格的获得,主要就是看平时成绩和奖励分,虽然后面我们学校各个专业会组织面试和笔试,但是大家复习的情况基本上都差不多,对排名的影响不是很大。
关于平时成绩,这个要你平时好好学习,多积累(在外校的面试会用到),期末考试之前认真复习。
现在我们学校最基本的要求是数学,英语的平均成绩都在80分以上(如果没达到也不要着急,大多数学院可以重修),四级优秀(568以上)或通过六级,专业主干课(有好几门,要看各个专业的课程设计)80分以上,学分绩点3以上。
关于加分项,有很多,比如博文杯,挑战杯,数模竞赛,ITAT,大学生英语竞赛等等,主要是获得校级和校级以上奖励的,一般都可以加分。
另外,发表论文(这个加分保研的同学都会有).
获得了学校的推免资格之后,就可以申请外校了。
其实从时间上来看,也不一定非要等到获得学校的推免资格,因为我们学校通常9月20号左右才出排名。
但是,有很多学校,比如清华,北大,人大,他们的网申截止时间都比较早,一般也是20号之前,这样你就要先网申,或者有的学校没有网申,让你直接寄材料,你就要早点寄。
有师弟师妹可能会问,“材料上让填排名,学校的综合排名还没有出来怎么寄材料呢?
”我说,如果你总评成绩确实很高,对自己获得推免资格比较有把握的话,可以先去找你专业的负责推免的老师,跟他沟通一下,看能不能先签了,一般不会有问题的。
你可以填学习成绩排名,等综合成绩排名出来以后,也可以补寄一份材料。
其实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也是大有讲究的,首先,可以多申几个学校,一般可以申六七个都没问题,不要觉得麻烦哈,因为申了以后别人不一定给复试的机会,所以还是要多申啊,大不了最后不去呗,我们的精力一般都能承受三个学校的复试(我说的是不同城市,如果同城,你也能再承受两个吧),复试是从九月底开始的,一般先是北京上海,然后厦门杭州广州,最后是武汉的学校,所以,你可以在城市和学校之间权衡一下,有选择的去复试。
2.复试过程
你会遇到两个复试,第一是我们学校的,第二是外校的。
我们学校在统计完平时成绩和奖励分以后,会有一个复试,每个专业的内容不同,但是基本过程都是一样的。
首先是笔试,主要考专业课,一般是各个专业的主干课程,也就是三门吧,你好好复习,把以前老师上课讲过的,和期末考试的复习资料都看看,就OK了,这个笔试大家都是这样准备的,只要你把学过的主要东西都看了,大家考出来的成绩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回首 保研路 寄语 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