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华建5年级.docx
- 文档编号:7550520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3.53KB
语文华建5年级.docx
《语文华建5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华建5年级.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华建5年级
2015-2016学年度上期期末学生学业发展水平测评
五年级语文
华建学校命题老师:
余致国吴永香蔡瑞
题号
一
二
三
四
全卷得分
得分
全卷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
一﹒积累运用(30分)
1﹒抄写名句(6分)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毛泽东《清平乐》
2﹒读拼音写汉字。
(8分)
diāosùhūihuángliánpŭshēnyÍn
()()()()()()()()
ZhèngfǔyùyánxiūkuÌfēngkuáng
()()()()()()()()
3﹒按要求,写成语。
(4分)
有关人物品质的:
带有马字的:
选择其中一个成语造句:
4﹒选择题。
(8分)
(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庐山大慨惹怒挣脱欺负
B、束博扑簌徒劳晶莹明眉
C、兴亡盛衰心动神移总而言之人情事故
D、卓尔不群沁人心脾漫天要价嫣然一笑
(2)下列句子是原句的一项是()。
A、人身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B、吃一堑,长一智。
C、纸上得来钟绝浅,觉知此时要躬行。
。
D、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3)下列句子运用四字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科技进入我们的生活,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能事倍功半。
B、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
C、龙之所以备受中国人崇敬,是因为在中国人心目中,龙是威力无比、变幻万千、无所不能的。
D、一到晚上,这条街上的汽车就川流不息。
(4)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顺序()。
()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呆上半天,构想着种种神话传说;路上遇到一个残疾人,我会黯然伤神,编制他的悲惨身世。
()莎士比亚说:
“书籍是世界的营养品。
”对我这样如饥似渴的阅读少年,它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作文,我便常常居全班之冠。
而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能力。
()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
A、1432B、4123C、4132D、1324
5﹒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4分)
(1)《巩乃斯的马》告诉我们作者被奔跑的马群所震撼了。
()
(2)《郑人买履》出自(战国)《吕氏春秋》。
()
(3)《他发明了什么》告诉我们惠特尼发明的是一种标准化的方法。
()
(4)《房兵曹胡马》和《马诗》都是描写马的古诗,都抒发了作者想要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高明的大自然(14分)
大自然创造的每一个奇迹,提供的每一个榜样,都让人感到神奇高明。
在众多海洋微生物中,单细胞的原绿球藻显得很普通,但是,它们却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作用有机体。
不要小看这些浮游生物的能量,海洋中如果缺少了它们,整个地球生命就无法繁衍。
因为它们为海洋动物提供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础。
原绿球藻类浮游生物拥有高效的光能作用机制,它们就像漂浮在大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轻而易举地将收集到的阳光转化为养分。
别以为这没有了不起。
由于原绿球藻数量众多,1升海水中的原绿球藻多达1亿个。
当这些浮游生物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用其中的碳构造自身细胞并放出氧气时,差不多吸收了海洋中三分之二的碳。
这意味着它们在抑制全球变暖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浮游生物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
一旦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把这些小生命作为榜样。
找到更简单更有效利用太阳能的良策,甚至还能找抑制全球变暖的锦囊妙计。
提起海藻、鲍鱼、蚌等软体动物的外壳时,人们总是赞叹有加。
因为软体动物都是就地取材,利用最常见的碳酸钙原料,遵循高效无污染原则,营造了各种坚固耐用、千姿百态的贝壳式建筑。
在高倍显微镜透视下,鲍鱼的外壳有一层一层的层状组织黏合而成,层状组织由厚约0.005mm的“碳酸钙砖块”堆砌起来,使用的“水泥浆”则是软体动物自身分泌出的有机糖蛋白胶。
在有机糖蛋白胶黏合下,软体动物的自身外壳不仅坚如磐石,而且还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在昆虫世界里,蝴蝶显得分外妖娆。
它们翩翩起舞,能够飞越万水千山。
科学家研究发现,蝴蝶翅膀上下扇动时,形成了一个斗形状的喷气通道。
喷气通道的长度、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大小形状都按一定的规律变化。
蝴蝶飞行时,空气会沿着喷气通道从前向后喷出。
原来,娇小可人的蝴蝶竟是利用喷气原理来飞行的。
光纤的发明,导致了通信传媒领域的革命,特别是在互联网上。
让人惊叹的是,在深邃的海洋底部生活的低等动物——海绵身上,早已武装了这项被人类视为高新科学技术的产品。
在海绵身体的四周,生长着许多半透明薄膜构成的骨针,这些骨针具有良好的导光性能,与现代光纤材料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绵利用骨针多提供一些亮点,以吸引更多的绿海藻来自己身边安营扎寨,从而争取到更多的藻类食物。
在骨针的牵线搭桥下,深海海绵与绿海藻唇齿相依的共生关系就形成了。
由此可见,大自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是值得人类敬畏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2分)
普通——()简单——()
2.大自然“让人感到神奇高明”体现在哪四个方面?
根据课文,分别概括回答。
(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指代内容。
(2分)
(1)别以为这没什么了不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旦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把这些小生命作为榜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中“约”字能去掉吗?
为什么?
(2分)
在高倍显微镜透视下,鲍鱼的外壳有一层一层的层状组织黏合而成,层状组织由厚约0.005mm的“碳酸钙砖块”堆砌起来,使用的“水泥浆”则是软体动物自身分泌出的有机糖蛋白胶。
。
6.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
你了解到大自然的什么奥秘呢?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一棵树三堂课(16分)
儿时我家门前有棵桃树,我最初对事物的认识是从那里开始的。
桃树每年开花结果。
诱惑就悬挂在我头顶。
很长一段时间,我垂涎三尺地抬头望。
可是一直不敢爬上去,桃树的树干又粗又高。
我家的门前住着一个瘸子,我父亲就拿他来恐吓我,说瘸子就是儿时爬桃树摔的。
直到某一天一种突如其来的力量结束了我在树下观望的窘况,我爬了上去。
作为回报,我尝到了自己亲手摘到的桃子。
而且此后没一次空手而返。
这时,我才明白,在成功之前,失败是事物的全部可能,而在成功之后,失败已没有可能。
桃树并不难上,难的是对未知的恐惧,心理权衡时产生的矛盾和别人施加的影响。
在桃子成熟的季节,父亲让我看管着桃树,这是我的口福和我们全家的部分口粮,看桃的日子,总让我无端的心惊肉跳,天空中向这边飞来的一只飞鸟,路边行人的脚步声,夜晚毫无先兆的一场暴风雨,只要有点儿蛛丝马迹,我的心都会为桃树牵挂,还常从梦中惊醒。
当有一日,桃树只剩下空空的枝头,我的心充足而且踏实。
不但是我,我一家人都感觉轻松又坦荡,夜晚睡觉,一家四口的鼾声,像交响乐中四个声部的重奏。
财富是诱人的,像我家门前那一桃树的果实。
只要它还挂在枝上,只要它还对他人存在着诱惑,总会让看管它的人担惊受怕。
简单质朴的生活,让人感到轻松、踏实。
我曾经尝过那种毛茸茸的青果。
那是一种青涩的滋味,父亲说,等它们长成了,就跟蜜一样甜。
于是,我只好等待。
等着藏青一点点褪去,演变成深红。
但是,不经意的某一天,忽然间一夜醒来,一树的桃子(①)。
成熟的果实已被父亲偷偷摘下,连夜挑到镇上,换回了口粮。
我对着桃树哭喊已经(②)了。
不等待的果实是青涩的,可是在等待之中,煮熟的鸭子往往也会飞。
在生活中,需要恰当地把握时机,否则,可能人生一头是青涩,另一头是空虚。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2分)
垂涎()三尺窘()况
2.在文中的括号处填上合适的成语:
(2分)
①②
3.文章中“儿时我家门前有棵桃树,我最初对事物的认识是从那里开始的。
”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2自然段中的“垂涎三尺”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分)
答:
。
5.请从修辞角度理解“不但是我,我一家人都感觉轻松又坦荡,夜晚睡觉,一家四口的鼾声,像交响乐中四个声部的重奏。
”这句的好处?
(3分)
答:
。
6.谈谈文章标题“一棵树三堂课”的含义吗?
(4分)
答:
。
三﹒习作与表达(10分)
1﹒本册教材,你最喜欢哪个人物,出自哪篇课文?
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分)
2﹒默写出你学习过的最喜欢的诗句(2分):
3﹒口语交际。
小明那天看见一个阿姨正往河里倒垃圾,他正想说什么,又怕阿姨说他,就默默地走开了。
如果是你看见了,你会怎么做?
怎么说?
(5分)
四﹒笔下生花。
(30分)
难忘的
补充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字数450字以上,自拟题目,语句通顺,中心明确,修辞手法运用得当。
语文学科华建学校五年级上期期末水平测试
命题说明
一﹒命题思路和试题简介
本套试题共设四大题,满分100分。
重点考查积累与运用30分,阅读与理解30分,习作与表达10分,笔下生花30分。
试题能以大纲为依据,体现课程标准的思想,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设置偏题、怪题。
另外,试题还“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慎重处理“双基”,努力做到“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实际运用。
总而言之,本套试题能以大纲为依据,以课本知识为主要内容,以拓展延伸为能力训练用各种题型来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在出题中注意了难易的适度,课本知识点全而不重,形式多而不乱,并且注意了各种知识点考查形式的有机结合。
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以下是本次命题的意图:
序号
项目
意图
难度
一
积累与运用(30)
1﹒抄写句子。
(6分)
检测学生对书写的规范、书写格式、是否全部写正确。
易
2﹒读拼音写汉字。
(8分)
检测学生综合掌握字词的情况。
易
3﹒按要求,写成语并选词造句。
(4分)
考查学生对所学的词语的积累以及运用能力。
易
4﹒选择题。
(8分)
(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检查学生对字词理解能力。
易
4﹒选择题。
(8分)
(2)下列句子是原句的一项是()。
检查学生对名人名言的掌握情况
易
4﹒选择题。
(8分)
(3)下列句子运用四字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1)考查学生的观察、思维的能力,同时还考查学生对句式的运用以及语言的表达的能力。
(2)检测学生语言的内化的能力。
(3)检测学生对常见语病的辨改能力。
难
4﹒选择题。
(8分)
(4)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顺序()。
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和文字的逻辑思维能力。
易
5﹒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4分)
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适中
二
阅读理解一(14分)
1﹒ 写反义词。
(2分)
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难
2﹒ 大自然“让人感到神奇高明”体现在哪四个方面?
根据课文,分别概括回答(4分)
考察学生对语言的概括能力掌握情况。
适中
3﹒ 句子中画线的词代指的内容。
(2分)
考查学生读文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难
4﹒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及作用。
(2分)
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情况。
适中
5﹒句子中加点的词能不能去掉。
(2分)
6、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你了解到大自然的什么奥秘呢?
(2分)
考查学生对说明文中词语的运用及作用。
该题是考查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掌握情况
易
阅读理解二(16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
考查学生对拼音运用的情况
易
2﹒在文中的括号处填上合适的成语。
(2分)
考查学生在语境中对成语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易
3﹒文中“儿时我家门前有棵桃树……”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2分)
该题意在考查学生对过渡句的认识及作用。
适中
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2自然段中的“垂涎三尺”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分)
考查学生语言理解能力。
通过文字感悟人物思想感情能力。
适中
5﹒请从修辞角度理解句子(4分)
6、谈谈文章标题“一棵树三堂课”的含义。
检测学生能否懂得联系上下文,用上修辞理解句子的含义。
该题意在考察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难
三
习作与表达(10分)
1﹒本册教材,你最喜欢哪个人物,出自哪篇课文?
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分)
检测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情况
易
2﹒默写出你学习过的最喜欢的诗句(2分)
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名句的积累以及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名句的理解、运用能力。
易
3﹒口语交际。
小丁很喜欢看课外书,但是她的爸爸却很反对,认为看课外书浪费时间,会影响学习。
如果你是小丁,你会怎样说服爸爸(请用上“书”单元的知识,介绍读课外书的好处。
)(3分)
考查学生在语境中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还考查学生平时生活中的思想品德的建设以及思维灵活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易
4﹒缩句(2分)
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易
四
笔下生花(30分)
在你的生活中,有许多位令你难忘的人,说说他们的特点,写一篇作文。
要求:
字数500字以上,自拟题目,语句通顺,修辞手法运用得当。
此次作文主要以写人为主要题材,全面考查学生语文写作能力,从内容上来看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同时还考查学生在写中所能运用的写作方法,如心理描写等方法。
易
二﹒学情及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学情分析
我校的五年级共3个班级,学生人数160人。
我校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较好,思维也比较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并能创造性的进行学习。
但同时两极分化也相当明显,个别班级学困生比较多,特别是在阅读理解和习作方面困难突出。
也有个别学生是上课不认真听讲,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而且家长因为各种原因也不能监督学生的学习。
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时,我们要重视对学困生的引导。
此外,《课标》对进入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新的目标。
理解这些目标,既要着眼于前两个学段的学生达到的水平,又要把它们看成一个需要经过两年努力才能实现的学习任务。
而学生是发展着的学生,五年级发展的基础是三四年级,又为六年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应当从小学发展的整体把握本册教材,承前启后,要在学生发展的进程中把握、开掘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否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小学前四年所有的学习要点应当继续滚动前进、螺旋上升,在五年级得到提高,获得新的发展。
同时,又应把五年级看成是发展的一个阶段,不要把六年级的学习任务一股脑揽到五年级来,加重五年级的负担。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排特点
(一)本册教材与各学段联系
1.单元文化主题在不断地提升 有些单元的主题。
例如:
关于“变化”这个主题,本套教材曾经在二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分别安排了单独学习的单元。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还是“变”,选编名家作品作为课文,从人生意义的高度谈书,思想内涵比较原来高了许多;教材还设计了一个综合性学习,家园的变化,如何写考察报告、整理成册等等方面做总结性的练习。
2.积累要求在不断提高 “积累”的一层含义。
学生已经学过如何摘录,如何背诵(见四年级教材)。
升入五年级后,要继续练习和运用这些方法独立、主动地做语言材料的积累。
3.学法的联系 新课程要求老师把教学的重头转移到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帮助学生学会学法、培养学习的好习惯等方面上来。
(二)主题单元的特点
教材共10个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
马、奇观、变化、韵味、水、方法、错误、危急时刻、礼物、家园的呼唤。
每个单元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
“单元主题”是主题单元编排的明线。
如:
“马”、“奇观”、“变化”等,每个单元的所选课文以及语文天地中所涉及的言语实践活动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而设计的。
“知识能力”是主题单元编排的暗线。
知识能力是渗透在主题单元的编排建构和大量的言语实践活动之中的,但也不忽略其系统性,知识点和能力的培养基本是在循环往复的基础上螺旋上升的。
本册教材主题单元具有以下特点:
1.文化含量比较大。
例如第一单元“马”,选择了《天马》《古诗二首》《巩乃斯的马》三篇主体课文和一篇拓展阅读课文《马背小学》,涉及中国历史、中国古代神话、民族发展、古代寓言、民俗等多方面内容;教材还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书法,组织搜集有关龙的工艺品、特产和地名的活动。
2.为保证学生的阅读总量和阅读质量,“语文天地”里安排有一两篇拓展阅读课文,共13篇。
拓展性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必读,字词句的学习可以放给学生自己做,教材不提要求。
这些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讨论,也可以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有较大价值的问题。
3.主题单元的编排是开放的。
这样,给老师们和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促使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每个主题单元强调整体和综合,是一种综合性的语文学习。
通过“主题单元”把孩子的语文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孩子感到学习就像生活一样。
三、关于教材的改动部分
1、主题单元的改动。
将四年级上册的《尊严》单元移至本册第七单元,代替了原有的《面对错误》,因为《面对错误》单元已经在第九册学习了。
主题单元“尊严”其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体会什么是尊严,懂得尊严是做人的底线,表现为对自身的尊重、荣誉感、自豪感、自尊心。
还要理解为了维护人的尊严、国家的尊严,应当也可以奋起斗争,吃苦耐劳,甚至不怕牺牲。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较难,要求高了一些,而把“智谋”故事放在四年级,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理解也容易些。
这样的变动更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更具科学性。
2、课文的改动。
在“我们去旅行”这个主题单元增加了拓展阅读课文《山阴道上》。
可以看出调整后的文章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更能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理解起来也更容易些。
3、课文内容的改动。
体现在某些词语和自然段的变化。
如《天马》第二自然段将原来的“图案”改为“形象”,这样表达,体现出用词上的准确严谨,传递给读者一种细致负责的态度。
文章还在第三自然段结尾加入了“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我们觉得它一方面是为了说明“天马”在远古时期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又给学生介绍了另外一种知识。
4、课后思考题的改动。
本册教材的一些主体课文课后思考题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或改动了一些。
比如《献你一束花》课后思考题增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