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饮食文化和价值观论文共2篇.docx
- 文档编号:7543031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7.67KB
大学生饮食文化和价值观论文共2篇.docx
《大学生饮食文化和价值观论文共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饮食文化和价值观论文共2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饮食文化和价值观论文共2篇
大学生饮食文化和价值观论文(共2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
中西方大学生饮食文化和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随着国际交往的迅速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多种渠道走出国门,到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和生活,同样也有越来越多的西方大学生进入到国内大学学习交流。
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跨文化交际大学生必须面对的最基本的生活形式。
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
由于受地域特征、气候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中西方大学生具有迥然不同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思维方式的形成和社会价值观的建立。
在某种程度上说,中西方大学生饮食文化之间的冲突实质上是价值和价值观上的冲突。
[1]本文通过研究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对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生活上的体现,希望增进双方的了解和沟通,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互相借鉴,共同学习。
一、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包括饮食技术体系和饮食基本观念的差异,突出表现在饮食观念和审美标准方面。
(一)饮食技术体系的差异
1.餐具:
筷子VS刀叉。
西方人用餐时使用不锈钢或金属制成的刀叉和汤勺,而中国人多用
木质或竹质筷子以及金属或陶瓷制成的汤勺取食。
因为中国人吃的大部分是熟食,而筷子长而轻薄,所以用筷子很容易夹住或分成小块,然后放在嘴边分食或整个放进嘴巴咀嚼。
在西方国家,主要以牛肉等肉类为主,需要用刀先把盘子里的肉切碎,再用叉子放进嘴里。
西方人都有自己的食物盘,吃的食物放在左手边,喝的饮料放在右手边,自己吃自己的,不必顾及他人。
而在中国,菜放在桌子上,大家一起共享,有时候要注意别人的举止。
2.原料:
植物VS动物。
中国人膳食结构以植物为主,偏爱杂食和水果蔬菜。
日常三餐以米、面和杂粮为主食,如面条、米饭和饺子等。
西方人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偏好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如鸡肉、牛肉等,还偏食甜食。
主食以比萨饼,意大利面,薯条和汉堡等为主。
3.上菜顺序:
先凉后热,先炒后烧VS先主后副,先汤后菜。
中餐有冷热菜和主次菜之分,另外还有饭前开胃菜和饭后点心、水果。
通常先上冷盘即开胃菜,接着上热菜或主菜,主菜的个数通常是四、六、八等偶数,主菜结束后提供汤、主食或点心,最后是水果。
正式西餐先上头盘和汤,然后上鱼、蛋类副菜,接着上肉禽类主菜,最后是甜点、咖啡以及水果等。
如果是自助餐,所有的菜点都会提前准备好,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选取。
4.餐桌:
长形VS圆形。
西方餐桌大多为长方形,男女主人分坐在桌子的两边,男主人的座位靠近门口。
男主人的右手是尊贵的女宾,女主人的右手是男贵宾。
其他座位一般情况下是男女间隔坐,这样方便男士为坐在旁边的女士服务,例如,拉座椅、拿帽子等,处处体现西方女士优先和尊重女权的社交礼仪。
中国餐桌通常是圆形或正方形,通常情况下是主人的座次面朝大门,主人右侧为最尊贵的客人,其他坐席以离主人远近来决定尊卑。
如果是家宴,坐在首席的是辈分最高的长者,坐在末席的通常是辈分最低的人。
(二)饮食基本观念的不同
1.美食定义:
标准VS随意。
中国烹任复杂随意,没有标准化的配制和制作流程,讲究调和不同自然属性的食品,淡化食物的自然属性,强调烹任技术,追求饮食的风格多样化以及色、香、味、形、器的调和美。
同一道菜的菜谱有很多版本而且各不相同,做法、口味都相差很大,如果严格参照菜谱,菜是很难做出来的,因为其中各色配料、佐料的种类、数量,加工时间大多是模糊不确定的,都是一些诸如“少许,少量,适量,视情况而定,根据个人口味”等词语。
火锅和大杂烩就是中国菜中典型的例子,无论是肉、海鲜、蔬菜还是水果,只要是可以吃的东西都可以统统丢进锅里,再配上形形色色的佐料,吃的是热菜,享受的是热闹。
但这种吃法在西方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西方饮食和西方工业化一样,烹任过程能是标准化的,例如肯德基在什么地方吃起来,口味都是一样。
所以,西方的连锁饮食非常发达。
[2]
中国人对于美食的评价多用“地道、正宗”等字眼,标准是个人心里的一种感觉或者是曾经的记忆。
而西方人评价美食标准是营养成分及科学搭配,注重饮食的营养和食品的能量,而不是食品的色香味。
2.饮食内涵:
简单VS复杂。
中国人把吃饭看作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既是一种享受和欣赏,又是一种沟通和保持友谊的机会。
所以,
“吃”在中国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个节
日或重大的活动都有特别的有象征意义的饮食。
例如中秋节吃月饼代表国家统一和家庭团员,春节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西方的饮食没有中国饮食上的丰富意义,西方人把吃饭仅仅看作是为身体补充能量的一个过程,一种维持生命和进行简单交流的方式。
二、从饮食文化透视大学生价值观
(一)饮食文化和价值观的关系
价值,即各民族、阶层、个体等主体的价值存在和价值标准,是指他们赖以生存的客观形式,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全部权利和责任的集中体现。
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最能体现文化的特征和类型。
[1]大学生价值观是大学生实际生活的产物,但又可支配实际生活,指导他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社会,如何通过正确的学习和生活实现自身价值。
大学生饮食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校园里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体现了大学生在大学校园这个特殊环境下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是维系大学生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精神力量。
由于大学生身处校园饮食文化的环境中,对于饮食文化所持有的价值取向一般都是采取自由接受和品评的态度,所以,无论是校园历史传承的饮食文化还是外来渗透饮食文化都将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中西方大学生价值观的比较
人们通常将文化分为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前者主要包括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后者主要包括世界观、价值观等精神方面。
饮食文化属于表层文化,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既受深层文化的影响,也能折射出不同的价值观念。
中西方由于地理环境和民族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核心价值观念的不同,即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基础是集体主义,中国人一生都生活在相对固定的家庭、工作单位和社会交往圈子中,受群体氛围的影响和同化。
在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甚至个人与家庭的关系中,个人存在的价值得不到尊重,对国家尽忠,对社会尽责,对家庭尽孝是中国大学生的历史和社会责任。
所以,中国大学生非常注重人际关系,喜欢聚餐,服从社会角色的分配和转换。
西方大学生的人格构成是以内在自我为核心,崇尚个人主义,鼓励竞争,个人目标先于集体目标。
在情感上不依赖于机构和团体,注重个人自由发展,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愿意改变自己以求得与社会相一致,而是以成功为导向,重视直接明确的交流和自我决策。
3]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始终强调个性独立,保持一种相对宽松、自由平等的交际关系。
(三)不同饮食文化下中西方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
1.性格特征:
谦虚谨慎VS独立竞争。
西方人强调外在的、个人的、权利的、功利的东西,崇尚竞争、好斗,是典型的“动物性格”,讲究关系平等,注重个人能力,个性自由,崇尚个人英雄主义。
西方大学生在学习和在日常生活中都平等地对待别人,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平等对待。
中国人具有“植物性格”,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颇深,谦卑、忠顺、容忍、重义、守信,思想保守,缺少开拓进取精神。
[4]中国大学生相互依存、相互满足,与人相处注重情感,社会交往中容易以道德情感代替法律规范。
例如,中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父母的社会关系,工作中也会给予朋友或熟悉的人一定的便利。
而在西方社会,人际关系偏向理智,社会规范是人人必须遵守的交际法则,通常不会发生人情交易等现象。
[5]
2.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VS逻辑思维。
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正是不同民族创造性的体现。
西方人看问题以个体为基点,重差别与对立,习惯于对食物进谓雛,姻方饮食带有灘併斗学注。
中国大学生长于知觉思维和内心体验,弱于抽象形式的逻辑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以情为主导,趋向于价值选择而非真假判断。
三、不同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生活中的体现
(一)追求目标:
个人幸福VS社会肯定
西方大学生把追求个人幸福当作是人生奋斗的目标,而中国大学生通常把受到别人的尊重或受到社会的肯定作为人生的目标。
因为中国人
历来主张修身养性,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个人道德修养比细致的科学知识更重要,只有培养情操,端正品德,先义后利,爱国顾家才能实现人生的抱负,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中国大学生最突出的核心特质是责任心和自制力,处处讲究中庸、看重谦虚谨慎,希望通过遵循社会规范来获得社会认可。
所以,古语有“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说法。
西方大学生崇尚发展科学,探索真理,培养理性思考能力,相信通过个人奋斗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推动全社会的发展进步,个人才能得到幸福的生活。
[6]在英文词典中以self为前缀的词超过100个,如self-esteem,self-control,self-dependence以及self-respect,等等,足以
体现西方人张扬个性,喜欢竞争,注重自我的特点。
(二)科研态度:
原创VS模仿
相比美国学生,中国大学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工作竞争和生存挑战,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表现出被动的从众心理,习惯于服从权威。
在学习过程中喜欢用老师、专家、学者、课本的思维代替自己的思维。
西方学生对权威的接受程度低,说明他们有较强的自我判断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很多创新性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都是西方科研工作者研究发明的。
中国科研工作者和大学生习惯购买国外的实验设备,引进国外的研究方法,而不会主动发明科研设备和试验方法。
这和中西方不同的教育理念有关,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思想,让孩子自由发展是对孩子负责和尊重的表现。
所以西方家长和老师鼓励孩子创新,并且相信孩子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孩子的失败。
相反,中国长期的教育强调死记硬背和重复练习,不相信孩子具有挑战前人,挑战权威的能力,害怕孩子失败。
(三)学习策略:
求同VS求异
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而创造力却排名倒数第五。
中国大学生的创造力低于西方学生的原因和他们的学习方式有关。
中国大学生把绝对服从权威当成一种修养和德行,对现成的信息能够理解,但从不提出质疑,更不敢在学术面前张扬个性,提出独到的见解。
西方大学生注重对知识的拓展与创新,善于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他们认为对老师或专家的看法提出质疑和批评是平等思想的表现,坚信所有问题都不是只有一个答案,超越前人才是学习的目标。
另外,多数美国大学生认为质疑教授的学术成果并不意味着自己不礼貌,反而是尊重权威的一种表现。
四、总结
由于大学生饮食文化始终是社会文化在校园中的文化再现,所以,它能够包容并内化来自校外甚至是国外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渗透与传播。
另外,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饮食文化这个平台上更容易出现多种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文化理念的交流与碰撞,尤其是在中西方大学生文化交流过程中会产生以价值观念为核心,包括饮食习惯和社交礼仪在内的多元文化的碰撞和冲突。
饮食文化作为大学生接触社会、认知社会的直接文化环境,在诸多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
因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中西方大学生拥有截然不同的饮食文化,但两种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因为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且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如果中西方大学生能够博取两种文化之长,在“人际和谐”和“个人自立”中找到平衡点,然后在跨文化的沟通中将变得更加主动和成功。
[7]
第2篇:
浅析高校饮食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性与功能的阐述,尤其是通过探讨高校饮食文化建设可能对大学成长成才产生的重要影响,结合”成电味道”所体现的特点及其包含的作用,探讨高校餐饮文化与其学校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一些有利于高校饮食文化发展和能够促进学校思想文化建设的可实施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最终实现。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意蕴丰富、博大精深。
饮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文化资源。
越来越多的当代大学生喜爱和追捧传统饮食文化。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知识与科技创新平台,高校餐饮场所也应当被视为是高校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饮食文化与高校文化相结合,从而以传统饮食文化为契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一、饮食文化的特性与功能
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_,内涵十分丰富。
作为_种文化现象,它的特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1.物质方面,包括饮食结构、食材、饮食成品以及饮食器具。
2.饮食文化精神,包括饮食观念、饮食习俗以及两方面包含的人文心理、民族特征等文化内涵。
3.由饮食文化产生的制度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绵延数千年。
既具有保障人们温饱,提供多种营养,达到休养生息为代表的自然功能,又具有传播继承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
中国传统饮食,最初目的就是解决温饱,后来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逐渐衍生出了以保障人们健康,帮助人们延年益寿为目的的中国传统的养生文化。
饮食养生理论是伴随中国烹饪的产生而产生的,饮食与养生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饮食是为了养生,而养生则需以饮食为基础。
中国有”医食同源”_说,饮食可防”未病”因为通过饮食来进行养生其实是利用饮食对身体的调理功能来达到稳固健康的作用,而并不可以直接通过饮食来治病,即饮
食不可治”已病”。
除了其果腹、食疗功能以外,饮食还有一些特定的文化功能,从而将我们的饮食文化传承至今。
饮食成礼、陶冶性情、饮食合欢。
中国传统饮食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代表着一种精神现象、一种礼仪。
它突破了人处理与自然界关系的范围,上升到人处理与社会关系的境界,因此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二、饮食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对饮食文化的建设,可以将于无形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变为显形,从而让大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
如举办美食节,让同学们通过展示的菜品了解各个菜系地区的地理、民俗特色;了解菜品背后的文化典故、历史成因;了解菜品本身传递的文化内涵。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进行美食体验的同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2.形成健康饮食观念
大学时代,是学习和发育的重要阶段,学习_定的营养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健康餐饮观念,对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保证身体健康,打好身体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饮食文化建设,能促进学生形成健康饮食观念,在合理膳食上起到推动作用,从而规避喜好零食、爱吃垃圾食品、饮食不规律等不良饮食习惯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如在餐厅内设立饮食知识宣传栏,通过微信等平台宣传各类饮食宜忌、健康常识、养生知识,真正对学生保
持身体健康、形成健康饮食观念起到实际作用。
3.提高个人综合素养
加强饮食文化建设,弘扬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还有助于提高学生个人修养,能积极有效地纠正学生在餐饮中的不良行为,形成文明习惯,养成良好作风。
饮食文化建设可以通过举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
通过勤工俭学,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也培养学生独立自强的品质。
饮食员工优秀的行为能作为榜样,以身作则,给学生带来正面影响,促进学生道德品格的塑造和形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成电味道”精品文化的实践性探索
高校饮食文化作为高校文化的_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内需要团结员工,凝聚人心,整合力量;对外则承担着”三服务、三育人”的重任,饮食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和谐、积极的餐饮条件所提供的独具特色,影响深刻的文化环境,对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和教师群体产生良好的熏陶作用,让师生在这个氛围中思考、理解、感悟,完善自我,同时可以起到外塑形象、内聚力量的作用。
因此,电子科技大学后勤集团提出了”成电味道”精品文化建设项目。
2012年,”成电味道”成功申报电子科技大学校园精品文化项目。
它包括”校园美食节”、”师傅教你做川菜”、”食堂包饺子联谊活动”、”走进食堂”、招募”捍胃者”以及_系列美食文化讲座等活动。
1.”成电味道”精品文化项目培育路径
(1)分析总结,明确目标
高校后勤服务的宗旨是”三服务,三育人”,这里面明确了后勤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要服务于教学、科研、师生生活,同时还肩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责任。
所以作为高校后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餐饮服务也需要遵循这一六字方针,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为学生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食粮,使饮食文化富有鲜明个性,又能践行”三服务,三育人”的宗旨。
(2)加强系统性建设,形成科学化、标准化的体系
采取总体设计、构建体系、部分实施的方式,组建”成电味道”文化建设的相关工作小组、编制《”成电味道”项目实施方案》,促使”成电味道”
精品文化项目形成科学化、标准化的体系。
(3)凝练、提高,适时发展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成电味道”精品文化活动有不同的内容和风格,以适应学校发展和师生员工的需要。
后勤饮食定期梳理文化内涵,从”以人为本,以质为先,持续创新,顾客满意”到”用心服务,追求卓越”,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我们做什么,师生吃什么”到”师生想吃什么,我们做什么”,丰富了”成电味道”文化内涵,使新的后勤饮食文化充满活力。
后勤饮食在服务管理过程中边研究,边探索,边实践,边完善,重视把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起来,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使”成电味道”精品文化项目有着更深刻的内涵,更广泛的外延。
(4)渗透与融合
近年来,通过举办各类形式的”成电味道”精品文化活动,吸引广大同学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饮食文化的兴趣。
让他们既能从中体会乐趣,又能学到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能力的综合开发,对他们的独特个性进行发掘,将学生培养成多元化人才。
2012级通信抗干扰实验室第三党支部在活动纪实中这样写道:
《食堂举办的包饺子联谊活动很有意义,通过购买食材,真正的接触了市场,接触了社会,这也是我们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课。
餐厅员工手把手教会了我们包饺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学校的人文关怀和后勤职工的热忱与敬业。
”通过”成电味道”系列活动的开展,构建了和谐的后勤饮食服务关系。
师生通过”成电味道”系列活动增进了对后勤饮食服务工作的了解与理解,对饮食服务工作意见少了,建议多了、理解多了。
同学们也主动提出要为食堂做些事了,通过这些,又促使员工更加努力地为师生提供贴心的服务。
2.“成电味道”文化效应初显
(1)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
全面推进”成电味道”精品文化建设,实现了后勤育人作用。
主要从两个方面得到体现:
_方面是提高食堂人员的服务质量,引导学生礼貌就餐,通过在食堂张贴文明标语,名人名言,利用电视媒介等宣传手段来实现,在餐厅所创造出的这种浓郁的独具校园特色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身素质和觉悟的提高。
另一方面,帮助并引导学生参加食堂举办的一系列活动,在餐饮场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饮食文化,学习技能,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同学走进食堂参与各项活动,”成电味道”精品文化活动成为了学生素质教育的良好
载体。
(2)后勤饮食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在长期的”成电味道”精品文化建设过程中,食堂员工的服务质量得到提升,思想觉悟水平有所提高,员工的服务热情和服务积极性得到增强。
在规范员工行为、增强队伍稳定性和凝聚力、促进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提高服务保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成电味道”这_活动的作用还包括其形成了一种人人受重视的文化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所形成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感染作用,从一定的角度来说满足了员工的心理需求,为其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通过文化建设在整个后勤形成了相互激励、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使整个食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各项服务保障和重大活动中,体现了强大的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赢得了师生的肯定和多项荣誉。
(3)后勤形象的有效提升
在不断改进提高过程中,后勤逐渐塑造了积极进取,文化独特,氛围浓厚,成果卓著的饮食新形象,使得饮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独具魅力。
同时也在高校中塑造了优秀的饮食形象,逐渐成为学校后勤一张面向外界的饮食文化名片,并且师生认可度逐年提高,后勤饮食多次获得四川省高校伙食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实现了后勤饮食形象由内而外传播的过程,这正是”成电味道”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4)后勤饮食发展更加科学稳健
”成电味道”精品文化项目的确立为饮食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后勤饮食在”成电味道”文化建设的进程中,逐渐使食堂员工的参与感和集体荣誉感萌发出来,提高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使命感。
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员工、服务明星,打造出了一批特色菜品、品牌餐厅。
推动了饮食不断变革和创新,促进了饮食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使后勤饮食发展更加科学稳健。
四、加强饮食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融
合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结合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体系完整,蕴含着很多哲学理念、政治思想、风俗礼仪、养生之方等。
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学生素质教育。
所以在高校文化教育中,后勤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三服务、三育人”作用,正确引导大学生接触、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帮助他们提升审美情趣,增强民族文化尊严。
同时将传统饮食文化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_种资源,_种引向,丰富饮食文化传承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新的手段,整合新的途径,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增强饮食传统文化的趣味性和感染力,使得饮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素质能力的培养工作中占据一席之地,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认识并认同传统的饮食文化,加强对于低俗文化、劣质文化的抵御能力,不断提升个人的思想觉悟和综合能力。
2.饮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而饮食文化作为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等。
饮食文化对广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成效虽慢,_旦在可塑性极高的大学生心中树立起来,其作用和魅力则是不可小觑的,扎根学生内心的文化萌芽更会影响其终生。
开展大量的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趣味无穷的实践项目,使学生的道德境界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提高,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充实,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能够得到提高,并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3.饮食文化和高校课程的有机结合
开设烹饪技能课程,能够真正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丰富拓展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教授学生生活技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培养,使其成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多元化人才。
2015年,电子科技大学后勤集团面向本科生开设了名为《知味》的选修课,以传统饮食文化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烹饪原料知识以及川菜制作工艺、四川风味小吃,涵盖有饮食营养与卫生、西餐礼仪知识,课程结合理论与实际操作。
通过课程开设,能够把中国传统有序开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饮食文化 价值观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