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演讲.docx
- 文档编号:7539088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3.19KB
命题演讲.docx
《命题演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命题演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命题演讲
命题演讲
教学目的:
演讲,是口语独白,即由一个人讲给众多的人听,以讲为主,辅之以手势、身姿、面部表情。
演讲具有舆论宣传功能、教育功能、情感功能、审美功能,同时还能充分展示演讲者自身的真知灼见、真才实学、真情实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方把演讲、美元、原子弹称为三大战略武器。
现在西方却把演讲、电脑、美元作为新的三大战略武器。
这就是说,不管时代怎样变化,科学技术怎样发展,演讲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
教学重点:
命题演讲的组织程序及运用。
教学方法:
理论阐述和举例论证。
教学时数:
2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古人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这说明舌头的巨大作用。
确实哪里有声音,哪里就有力量;哪里有口才,哪里就有战斗的号角,就有了胜利的曙光。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说话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个人的发展成功与否与他的讲话能力有很大关系。
现代的商品交换、商贸谈判、政治交往,都需要通过语言的说服与沟通来完成,而说服力的核心是讲话能力,讲话能力的好坏关系到说服的成败。
为此,我们首先要学会如何演讲。
一、命题演讲的含义及特征
命题演讲是根据指定的题目或限定的主题,事先做了充分准备的演讲,一般都写好了讲稿并经过精心设计和反复演练的。
演讲表现的是自我,即我的立场,我的态度,我的观点、主张、意见,我的情感、情绪。
据此,命题演讲只有专题演讲和赛场演讲两种类型。
专题演讲是就某一事态或某一问题发表演讲,例如,林肯著名的《在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落成仪式上的演说》,我国著名演讲家李燕杰的《国家、民族和正气》,曲啸的《人生·理想·追求》等演讲。
赛场演讲就是演讲比赛中参赛选手的各种演讲。
然而,人们又常常把报告、讲话、发言、学术讲座,甚至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列入命题演讲的范畴。
这些都是口语独白,同时又是做了充分准备的,纳入命题演讲的范围,也并非不可以。
但演讲是表现自我的,这一本质特征是不可忽略的。
命题演讲是做了充分准备的演讲,因而很严谨、很稳定,而且针对性很强。
二、命题演讲的种类:
(一)定题演讲,即给定题目的演讲。
(二)自拟题目的演讲,即按给定的范围自拟题目演讲。
三、命题演讲的特点:
那么命题演讲有哪些特点呢?
(一)严谨性。
命题演讲有较充分的准备,无论是主题的确定,材料的选择,演讲稿的设计,还是演讲过程都是周密安排的。
(二)稳定性。
命题演讲的内容是事先确定的。
在临场演讲时,演讲者一般都照写好的演讲稿讲演,它所受时境的限制较少,内容因时境而变化的可能性也相对要少一
些。
(三)针对性。
命题演讲的“题”总是有针对性的,即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题”是有所指的。
四、命题演讲的程序
苏联著名演讲家,理论家阿普列相在《演讲艺术》一书中指出:
“真正的演讲家总是一身而三任:
既是作者(‘剧作家’),又是(‘导演’),还是完成自己的演讲、谈话的表演者。
”他是从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所肩负的职责说的,其实也道出了命题演讲的全部程序。
命题演讲一般有酝酿与构思、演练、演讲三个阶段构成。
(一)酝酿与构思
不管是自愿还是受命,一旦准备登台演讲,就必然有一个由酝酿到构思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结果就是演讲稿。
这一过程包括审定题目,收集和选择资料,再进入构思,最后完成演讲稿。
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创作过程。
这虽然是一系列的封闭式的个人劳动,同时又是以社会、听众为背景的艺术创作活动。
审定题目。
命题演讲就是按照规定的题目演讲。
譬如,《党在我心中》,必须歌颂中国共产党,而这种歌颂还必须与“我”联系起来,必须讲我的经历,我的见闻,这是题目限定了的。
另外一种情况是,只给定一个大范围的总标题,譬如《传承文明,弘扬美德》,要求演讲者只作关于道德文明方面的演讲,每个演讲者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切入。
不管哪种情况,都需要认真审题。
审题,不仅仅是审定题目本身的内涵,或者单纯给自己的演讲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更重要的是两方面。
一是选择角度。
角度要新,要适度。
新,是对同台演讲者而言,尽可能避免与别人的演讲相同或相近,尽可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林肯很有这方面的经验,他在构思《在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落成仪式上的演说》这篇演讲稿之前,就反复琢磨了与他同台演讲的爱德华的演讲稿。
角度还要适度,太大,驾驭不了,讲不透;太小,包容量不够,发挥不了。
二是选择自身的优势。
有的演讲内容很适合,角度也新,但是演讲的效果却不尽人意。
除了其他原因之外,就是在审题过程中,忽略了自身的优势。
例如,1994年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华语演讲大赛中,印度姑娘鲁巴·沙尔玛一举夺魁。
他在复赛和决赛中的演讲分别是:
《汉学在印度》,《我与汉学》。
因为她出生在印度,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从小又跟父母到了中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在中国上学,她既熟悉印度,又特别了解中国的文化。
因此,作这方面的演讲,就特别得心应“口”,也特别能迎合新加坡听众的需求。
确立主题。
主题是命题演讲的核心。
确立主题应特别注重把握两方面。
一是主题要适时,就是适合社会的需求,具有时代感。
还要适合听众当时当地的需求。
同时也需要考虑听众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共享性。
阿普列相主张要研究“生成问题的情势”。
这就是说,演讲者要用探索的、创造性的态度去思考和处理演讲主题。
他认为这样做,才会扩展演讲的内涵,深化演讲的内容,才会使演讲具有迫切感,才会在演讲过程中形成台上台下的真正交流。
二是主题要单一。
演讲稍纵即逝,讲得太多、太杂,反而适得其反。
正如德国著名演讲家海因兹·雷曼说的:
“在一次演讲中,宁可牢牢地敲进一个钉子,也不要松松地按上几十个一拔即出的图钉。
”
选择材料。
演讲是信息的传播,信息的载体是材料。
信息有疏有密,有强有弱。
前者表现力量,即材料的多寡;后者表现为质,即材料的优劣。
选择材料,就是在具有一定数量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优化组合。
组合的依据是:
一是能恰当地表现主题;二是能满足听众的预期需要;三是真实典型;四是具体新颖。
构思。
命题演讲的构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构思演讲稿;二是精心设计演讲的现场实施。
演讲稿的构思,包括开场白、主体、高潮、结尾,这实际上就是材料的安排与处理。
同时也包括思维框架与基本语言形态的选定。
精心设计现场实施,实际上在构思演讲稿的过程,就基本上包含了现场实施的设计。
但两者比较,后者更具体,更细化,更具有操作性。
这种设计是在演讲稿构思的基础上,进一步琢磨实施过程中的处理与表现,其中包括各种演讲技巧的运用,譬如手势、眼神、声音、处变等。
构思在命题演讲过程中是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写稿。
执笔成文,是上述各个环节总的归宿。
命题演讲的失败,取决于演讲稿的优劣。
演讲稿必须精心写作,最好是自己动手写稿,保持个人的风格。
怎样写稿,将在下文专题谈及。
(二)演练
演练是命题演讲必经的一个阶段,主要是背诵和处理演讲稿。
有的演讲者以为只要把讲稿记牢背熟就可以了。
其实不然,演讲稿只是把酝酿构思用文字记录下来了,其中暗含了全部精心设计,如语调、节奏、停顿,甚至身姿、手势、表情等都有某种设计,但文字稿中却无法体现,这些都需要在文字稿中细心揣摩,精心处理。
这些处理大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情感基调的把握。
或平实,或激昂,或欢快,或悲壮,都要根据稿件内容,作出相应的处理。
自己写的讲稿相对好处理些,别人代写,或者经过别人加工的稿子,就更要仔细琢磨。
如果情感基调把握不准,感情不到位,甚至错位,再好的稿子也表达不出来,这是至关重要的。
二是语音处理。
由文字转化为语音,一定要经过处理。
没有经过严格的语音处理,便会在演讲中出现念稿或背稿的现象。
演讲既要自然,又要恰当艺术处理,否则,便会造成整篇演讲的不协调。
三是态势处理。
服饰、化妆,这是事先可以设计好的。
手势、身姿、表情,这是随着演讲的过程,随着内容与情感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原则上很难做出精确的设计的。
但在稿件的几个关键处,在演练中也可以适当设计。
(三)演讲
登台演讲,是对演讲稿的全部实施。
对于如何演讲,只提几个关键处。
登台亮相。
亮相,就是上台之后让听众第一眼就看清演讲者的面目神情。
先站定,后抬头,向全场投去亲切的目光,并轻轻点头或鞠躬,端庄大方,亲切自然,给听众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开场白。
开场要开得好,开得妙。
既要扣题,又要营造气氛。
精妙的开场白,瞬间就能使全场屏息静气,同时又情趣盎然,甚至几句话就使场内变得火爆,掌声、笑声一片。
演讲稿一般都做了开场白的设计,只需要演讲者临场恰当表现即可。
但是,设计常常与现场不完全吻合,甚至相反。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及时调整或改变。
例如,台湾“国学”名师沈谦教授去台中静宜大学演讲,题目是“中国古典式的爱情”。
到达现场休息室,接待他的同学告诉他,两周前余光中教授在这里做过同题演讲。
情况突变,不能按原来的想法讲了,必须改变开场白,改变讲法。
调整思路之后,他是这样开场的:
听说前两个礼拜,余光中教授也在这里讲跟我一样的题目,不过,他讲的正题,是我今天讲的副题。
(笑声)
余光中教授是研究西洋文学的,他来讲中国古典式的爱情,绝对是个外行。
不过,他的学问很好,一定讲得很内行。
而我是学中国古典文学的,我来讲中国古典式的爱情,绝对是内行。
不过我的学问差一点,也许讲出来会有些外行……而且,余光中是诗人,他往台上一站,大家都“醉”了,陶醉在诗人的风采里;我是教书匠,往台上一站,大家都“睡”了……(哄堂大笑)
还好,我没有跟余光中先生一起登台演讲,否则在座的各位,一个个都要“醉生梦死”去了!
(全场哈哈大笑)
诙谐中,机巧地把两场同题演讲做了衔接,尤其是营造了极为轻松的热烈的现场气氛。
如果不是这样改变开场白,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效果,甚至还可能出现听众因重复而厌倦的情绪。
高潮与造势。
演讲现场需要出现高潮,没有高潮的演讲是平淡的,甚至是乏味的。
高潮的标志是场内爆发的热烈的掌声。
精彩的演讲,总能闪现思想的火花,掀起情感的波涛。
思想火花的闪现之处,情感波涛的掀起之处,就是演讲高潮的所在之处。
演讲者与听众常常在这种精辟之处,动情之处形成思想交汇,情感共鸣,理智互震,因而由衷地爆发掌声。
这种高潮,虽然演讲稿中一般都做了设计。
但是现场处理不当,也不一定会有高潮出现,即算出现了,效果也不一定很理想。
这里的要紧处是两个步骤,一是高潮前要造势,二是高潮处要做强化处理。
造势,就是在高潮前造成一种气势,一种情势,一种态势。
高潮不是突然出现的,更不是想出现就能出现的,而是有一个生变过程,即顺着听众由感性到理性,由感动到感悟,由期待到满足这样一个思维的、情绪的、心里的过程来实现的。
譬如高潮之前的叙述或描述,要说得真真切切,把情景再现出来。
欢快的事,说得听众个个眉飞色舞;伤心的事,说得听众泣不成声;气愤的事,说得听众咬牙切齿,如此等等,这就是造势。
在这种情况下,再晓以精辟的语段,岂能不出现高潮,岂能不鼓掌?
例如,印度姑娘拉米雅·沙尔玛在作《宜将春草报春晖》的演讲中,有下面一段话:
面对高山,面对大海,我们谁都应该记住:
孝敬父母,天经地义!
这是这篇讲孝敬父母的演讲稿中最具震撼力的几句话。
讲到这里,按理全场应爆发掌声的,然而我们从录像中看到,全场听众无动于衷。
原因何在呢?
从讲稿看,作者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在这几句话之前,讲述了两个母亲的感人事迹:
一是为了自己两个落水孩子,母亲扑进水中奋力把孩子顶出水面,自己却永远沉在水底。
演讲者用略带颤音的语气讲述这两件事,听众的确被感动了。
接着进入抒情说理,如果再把这几句话处理好,无疑会出现高潮。
可演讲者在讲这几句话时,却用了很平淡的语调,毫无变化的一句连一句说出来,既没有提高声量,也没有特别的停顿,神情平淡,连个强调的手势都没有,再加上忘词,其结果自然是台下寂然。
就这样,一篇极为感人的演讲稿,却没有获得充分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紧承前面的悲壮的叙述,渐次转入凝重,一句比一句重地说出前面三个排比句,造成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
说完“我们都要记住”之后,应该有个较大的停顿,让听众产生期待感。
说“孝敬父母”这句时,音量稍低,但低而不弱,以便突出最后一句。
说“天经地义”时,应一字一顿,声量加大,在与一个强有力的手势配合,形成斩钉截铁之势,这样处理,高潮就自然出现了。
除了这几个紧要之处之外,还有节奏的处理,过渡与照应的处理,结尾的处理等等。
三、命题演讲的现场调控
演讲的目的在于影响听众的意识,促成某种行为的实现或改变。
要达这一目的,就必须实施有效的调节与控制。
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的那样:
“创作愈是有控制地进行,演员的自制力愈大,角色的设计和形成就会表达得愈鲜明,它对观众的影响就会愈强烈,演员的成绩就会愈大。
”演讲虽然有别于表演艺术,但两者却有共同的艺术规律。
失去调控,就不可能获得“善讲”与“动听”的艺术效果。
在演讲的诸要素中,演讲者和听众是最根本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是信息传递的两个极端,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成功的演讲,都是两者完美的结合。
因此,命题演讲必须对两者实施调控,一是自控,即演讲者的自我调控;二是控场,即对全场听众的调控。
(一)自控
演讲者自己调控自己,主要是两个方面的调控,一是心理调控,二是情感调控。
心理调控。
心理调控最根本的是克服怯场心里。
怯场,就是临场紧张,惧怕。
戴维·卡耐基经过多年的调查,得出一个统计数据:
“有80%~90%的学生,对上台说话感到困难,而已经步入社会的成年人,则100%地恐惧公开发表演说。
”英国首相狄斯瑞黎甚至公开承认:
“他宁愿带一支骑兵队冲锋陷阵,也不愿首次去国会上发表演说。
”
西塞罗说:
“演说一开始,我就感到面色苍白,四肢和整个心灵都在颤抖。
”
林肯说他在演说时,“也有一种畏惧、惶恐、和忙乱”。
丘吉尔说他在演讲时,“心窝里似乎塞着一个几寸厚的冰疙瘩”。
还有人说,演讲时手心冒汗,汗流浃背,严重的还可以导致休克。
如此等等,怯场严重地干扰和破坏着演讲。
为什么会怯场呢?
演讲家、心理学家众说纷纭,有的说是胆小,有的说是缺乏自信心,有的说是自我意识太强。
罗斯福的看法是:
“每一个新手,常常都有一个心慌病。
心慌并不是胆小,乃是一种过度的精神刺激。
”这种刺激来自两方面,一是外在的,即台下黑压压的听众,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全都投向演讲者,使演讲者望而生畏,局促不安。
二是内在的,担心讲不好,担心听众不爱听,担心这,担心那,甚至连自己的长相也在担心之列。
因而形成过度的精神刺激。
刺激形成生理变化,于是血压增高,心跳加快,脸色涨红,呼吸局促,手心冒汗,甚至全身颤抖。
如何调控怯场心里呢?
首先要对怯场心里有正确的估计。
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
同时,有点怯场也不是坏事,可以促使演讲认真准备,不马虎,不轻率。
戴维·卡耐基说:
“少许的恐惧是有利的,可以加强临场感和说服力。
”
其次,加强自信心。
一上台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动机和效果上。
华盛顿说:
“我只知道眼前的听众,而我说的词,正是眼前的听众说的。
”至于过后怎样评价,在演讲过程中是可以不加考虑的。
少做“我不如你”的自我否定。
日本人甚至主张“把听众当傻瓜”。
虽然你这种说法不好听,使人难以接受,但对于克服怯场心里,也并不荒谬。
最后,上台之后,少用实眼多用虚眼,回避听众的各种表情、各种举动,只在听众中造成一种交流感,实际上场内的一切,什么也没看见。
开头讲点具体的、生动的、有趣的事。
这样讲有两个好处,一是不担心讲不好,二是可以立即引起听众的兴趣,这种兴趣反馈过来,可以是演讲者立即轻松起来。
关键是认真准备,准备越充分,自信心越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是无所畏惧的。
情感调控。
演讲需要投入感情。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写道“一个充满了感情的演说者,常使听众和他一起感动,哪怕他说的什么内容也没有。
”
但情感需要调控。
失控的情感是不堪设想的。
《三国演义》中的王朗和周瑜是怎么死的?
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于是留下了“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三气周瑜”的千古趣谈。
这其中的“气”就是强烈的情感刺激,“死”是情感冲动的结果。
1959年,赫鲁晓夫在联合国的讲台上发表演讲,台下的听众有的喧闹,有的吹口哨,而对如此情景,他被激怒了,竟然脱下皮鞋,用力敲打着讲台,因此而成了臭名远扬的国际丑闻。
这种失态同样是源于情感的失控。
在演讲中,有的演讲者激动起来,就脸红脖子粗,手舞足蹈,像个疯子;说到伤心处,泪流满面,放声痛哭;场内不安静,提高声调,声嘶力竭,甚至拍桌子,发脾气等等。
这些都是情感失控的表现,形象不美,听众讥笑,产生对立情绪,导致全场失控。
情感应该服从理智,服从动机和目的,服从演讲的表达。
傅雷曾经教育他的儿子:
“中国哲学的理想,佛教的理想,都是要能控制情感,而不是让情感控制。
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动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这是我们每个演讲者都必须牢牢记住的精妙所在。
强化理智,克服情感的随意性。
自我调控是方方面面的,如内容调控,时间调控,语速调控,音量调控,节奏调控等等。
每个方面的调控都是十分讲究的,容不得半点疏忽,否则便会破坏演讲艺术的整体效果。
(二)控场
演讲要影响听众。
使听众先屏声静气地接受,然后再进入状态,与演讲者一道,随喜随乐,同悲同愤,如痴如醉,幡然有悟,感奋起来。
命题演讲的现场能有这种状态,能获得这样的效果,才是最成功的演讲。
这种状态,这种效果,都是取决于演讲者的调控手段,调控技巧。
现场调控最根本的是三个方面。
一是兴趣调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兴趣的驱动下,听众才会产生全部的热情,全部的注意力。
引发兴趣不是单纯的逗乐,“兴趣必须同社会价值连接起来。
”(爱因斯坦语)因此演讲的内容,演讲的动机与目的,演讲的形式都必须与听众的认知,听众的需求,听众的审美相吻合,否则就不可能引发听众的兴趣。
听众的兴趣,是演讲活动中具有选择性的积极态度,是一种具有优势的情感倾向。
要引发听众的兴趣,需要手段和技巧。
譬如,演讲中插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住在大楼的20层,可他每天坐电梯回家,总是坐到第10层就走出来,你们说这是为什么?
”讲到这里,演讲者停下来了,并向听众投去询问的目光。
于是听众议论开了,有的说,这个人肯定很胖,是为了减肥;有的说,这是心脏病患者,步行可以增强血液循环,有利于早期心脏病康复等等。
正当议论纷纷时,演说者笑容可掬地说:
“因为他太矮,他只能按到第10个按钮,再上面的就够不着了。
”于是听众哗然,兴趣上来了。
顺着这种兴趣,一篇宏论说开了。
这里显然有两个问题值得研究。
一是内容。
听众经过一番思索,仍然没有找到答案,最后还是由演讲者说出来。
于是听众心里会很懊恼,为没有想到这点而自懊自责。
也许这就是引发兴趣的原动力。
这就说明,演讲不能平庸,不能低级,不能老是空话、大话、套话,必须精辟、深刻、新颖,在某些领域里的观点,比听众高明,至少对听众有所启发。
否则,听众是不可能产生兴趣的。
二是表达形式。
不选择恰当的表达形式同样不能引发兴趣。
譬如上例,在说出原因之前,不向听众发问,发问之后不做停顿,而是平铺直叙地全说出来,听众也许会说,这么简单的事,还用得着你来跟我们说吗?
因而不可能引发兴趣。
正是因为演讲运用了提问、停顿等手法,调动了听众的参与感,因此哗然而产生兴趣。
这就是手段或技巧。
凡是能调动听众参与感,能引发听众想象与联想,具有新奇感的人或事,一般都能引发兴趣。
这些方法大体是设问、对比、制造悬念,再加上适当的幽默。
二是激发情感。
早在20世纪30年代,杨炳乾先生在《演讲学大纲》中就指出:
“演讲重在诱动他人情感。
”情感一旦被激发,便立即使人精神振奋,全身心都处于高昂的积极状态,进而产生一种不可估量的能动作用。
演讲在于影响听众的意识,促成和改变听众的行为。
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采用各种手段和机巧激发听众的感情,使之投入极大的热情,实现演讲的情感功能。
激发情感,或者叫煽情。
常见的是以情感情,以情驭理。
以情感情。
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
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是人的共性,而且还具有感染性。
尤其是处在大致相同的境遇中,这种感染性更加强烈。
人们把这一特征形象地概括为“兔死狐悲”。
演讲者常常以此来激发听众的情感。
蒙哥马利元帅在离开“心爱的第八集团军”发表的告别演说就是个典范。
他说:
在这个场合说话很容易冲动,但我应该控制自己。
如果说不下去时,请各位谅解。
才开口,就使人觉得,元帅深藏的情感犹如奔突的岩浆,炽烈的火焰,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出来,燃烧起来。
他接着说:
我实在很难把离别之情适当地向你们表达出来。
我就要离开曾经和我一起作战的战友。
在艰苦作战与赢得胜利的岁月中,你们忠于职守的勇敢与献身精神,永远令我敬佩。
我觉得,在这支伟大的军队中,我有很多朋友。
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想念我,但我对你们的思念,特别是回忆起那些个人的接触……实非言语所能表达……再见吧!
希望不久又能见面,希望在这次大战的最后阶段,会再次并肩作战。
他的话音刚落,全场立即爆发出暴风雨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为什么?
在长期的战斗生活中建立起的感情被激发了,形成了共鸣。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演讲者才真正形成了听中的聚焦点。
“激人以怒,哀人以怜,动人以情”,高明的演讲者总能用各种手段激发听众的情感,形成各种情感状态,从而获得演讲的成功。
二是以情驭理。
即以理征服。
演讲者有时也会出现一些难堪的局面,演讲者站在台上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说,可台下却冷冷清清,毫无反应;或者交头接耳,乱哄哄的;更有甚者,吹口哨,喝倒彩,甚至还会有人站起来提问或反驳,直至把演讲者轰下台。
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听众对演讲不感兴趣,不抱热情之外,根本的还是演讲的内容不能服人。
演讲是事、理、情的融合。
虽然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核心的还是理,用理征服听众。
马克思早就指出:
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有真知灼见,有充分事实根据,而且严密,并且能适时地给听众解释疑惑。
演讲者能够说服听众,自然就控制了。
与此相反,演讲平庸、浅薄,理论片面,甚至还漏洞百出,与听众所想的所做的相悖,或者无关,听众自然不愿听,也不会听,这样的演讲必然失控。
能征服听众的理,必须观点鲜明,针对性强,由事生理,理中有情,简要明快,庄中有谐。
除了上述最根本的调控手段之外,还有场内的气氛调控,听众的心理调控,思维调控等等。
这些调控不仅适应命题演讲,同时还适应各类演讲。
四、演讲稿的写作
演讲本身是一种艺术,而演讲稿是以写来体现说的艺术。
演讲稿有些特殊,有叙述,有描写,却不是记叙文;有议论,有说明,却不是议论文;有抒情,却不是诗歌;有幽默,却不是相声小品;有高潮,却不是戏剧小说。
有人说,演讲稿是论文的结构,新闻的事实,小说的语言,诗歌的激情,散文的题材,戏剧的安排,相声的手法。
这些说法虽然不是很科学,但也很形象,很接近演讲稿的特点。
这就是说,一篇优秀的演讲稿,除了能上口之外,必须是真切感人,以理服人,同时还具有审美价值。
为此,我们集中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定而未定
演讲稿的写作过程,是一种个人艺术创作过程,必须经过潜心琢磨(或研究)、缜密构思、精心设计、认真写作、反复修改,这样写出来的演讲稿才算是定型了的。
这种定型包括思维的定型,即确定了演讲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思维形式;内容的定型,即确定了演讲的主题和材料;语言的定型,即确定了基本语汇和基本的语言形式;甚至演讲者的基本技巧也有所定型。
因此,演讲者一稿在手,便成竹在胸了。
之所以要精心写演讲稿,就在于确保这种成功的把握。
但是因为写稿情境与现实情境的差异,写稿时思维、情感与实施过程,思维的深化,情感的激化所导致的差异,常常出现演讲实施与演讲稿不尽相同,或者削减,或者增加,甚至演讲的顺序也有所调整。
从这个角度来说,几乎所有的演讲稿都只能是未定的文稿。
为了尽量缩小演讲稿与演讲事实之间的差异,在写作演讲稿的过程中,首先思维要尽量严密。
有经验的作者,常常采用换位思维的方法,每用一个材料,每写一段话,甚至一些关键性的遣词造句,都要将自己换到听众的立场,提出问题,再想一想,推敲推敲,直至觉得无懈可击,才又继续写下去。
其次,尽可能设想现场实施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命题 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