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提高农民政治素养的路径探析.docx
- 文档编号:7523570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37KB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提高农民政治素养的路径探析.docx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提高农民政治素养的路径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提高农民政治素养的路径探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提高农民政治素养的路径探析
法政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提高农民政治素养的路径探析
班级:
2009级思政教育汉班
学号:
20091104165
姓名:
指导教师:
2013年5月22日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政治素养的基本内涵1
二、农民政治素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2
(一)农民政治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2
(二)农民政治素养偏低的原因3
三、提高农民政治素养的对策4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提高农民政治素养创造物质条件4
(二)加强农民政治文化素质教育建设5
(三)加强政治民主制度建设5
致谢7
参考文献7
英文摘要8
英文关键词9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提高农民政治素养的路径探析
法政学院2009级思想政治教育汉班班
指导教师
摘要: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的政治素养问题日益突出,例如农民在选举时行为方式不正确、民主政治意识淡薄、民主法治意识淡薄、民主监督意识弱化等。
这些社会现象的出现有社会环境的变迁、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基层干部素质的低下以及农民自身素质的欠缺等多方面原因。
应大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提高农民政治素养创造物质条件;加强农民政治文化素质教育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加强政府职能,建设公民文化;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高基层干部及农民的自身素质等。
从各个方面来提升农民的政治素养,从根本上为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
关键词:
新农村;政治素养;路径
三农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更多的是侧重于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探讨,很少有人关注农村农民政治建设问题,尤其是农民的政治素养问题。
农村的政治现代化不仅关系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且制约着“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
要想推动我国农村的政治现代化,就必须实现农村政治主体——农民现代化。
农民政治素养的提高是推进农村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我国政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实现农村政治现代化就必须重视农民政治素养的研究,本文从当前我国农民政治素养的现状及问题入手,在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下探讨如何提高农民政治素养,并提出有力的对策及建议,对促进新农村政治现代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政治素养的基本内涵
1.政治素养的含义
素养,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修习涵养,也有平素所供养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的行为道德的词语,是指一个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时应具备的素质与修养以及在品德、知识、才能和体格等诸方面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学习与锻炼的综合结果。
在古代和现代许多书中就提到了“素养”,如《汉书·李寻传》:
“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
”陆游在《上殿札子》:
“气不素养,临事惶遽。
”刘祁在《归潜志》卷七:
“士气不可不素养。
郭沫若在《洪波曲》第八章:
“他虽然是一位经济学专家,而对于国学却有深湛的素养。
”政治素养是指一个公民在政治立场、政治品质和政治水平等政治素质方面的修养,加快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就必须提高农民的政治素养,政治素养主要指一个公民的政治态度、政治品质和思想作风,具体表现在政治立场、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三个方面。
政治素养是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信仰,是一个人的政治思想状况和政策水平包括政治立场、思想作风、工作态度、政策水平等因素。
2.新农村建设与农民政治素养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必然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创益增收,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者都承认人的行为与利益追求之间的密切关系。
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1]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提出:
“利益就是人行动的唯一动力”。
[2]马克思认为: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
[3]农民是建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政治素养的高低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农民政治素养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将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农民政治素养将会得到很好的提高,所以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发展的。
二、农民政治素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民政治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农民在选举时行为方式不正确
有些农民认为民主选举时就是“举举手”、“投投票”提提意见或发发牢骚,议事决策时心不在焉,满不在乎,不少农民自动放弃或不自觉超越民主权利。
另一些村民在选举中容易受到利益的诱惑,包括候选人的选前承诺,及金钱和物质的馈赠,谁的承诺对我更有利,谁给我的好处更多我就选谁。
还有一些村民从家族的“面子观”以及自身利益观出发,在投票选举时就会只选自己家族的人,或用利益诱惑的办法来拉选票,导致宗族势力控制基层组织,支配多数群众。
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也允许候选人搞一些竞选活动,如登门拜访选民等,但竞选活动中出现了贿选现象,村委会选举中请吃、送礼、或承诺办事的情况大量存在,或者对自己的竞选对手采取恶意攻击的方法,如张贴大字报、散布谣言等,这些现象严重干扰了选举的公平、公正性。
2.民主政治意识淡薄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极力促进农民向现代公民的转变,而现代公民意识则要求广大农民要具有主人翁意识,去关心国家政治事务并参与表达自己的意见,宪法中也明确规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有参政议政的权利,但是在广大农民的眼中政治与自己无关,只是当官的事,这也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关系,农民政治思想深受封建思想的束缚,所以很难接受去维护好作为一名现代公民的主人翁所具有的权益,从而缺乏现代公民意识,导致了农民民主意识淡漠。
3.民主法治意识淡薄
当前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比较薄弱。
有80%以上的农民不了解《合同法》、《劳动法》等重要法律基本知识和相关内容,这无疑会影响到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的难度和自身权益的保护。
[5]除了对法律知识的缺失外,农民的民主参政意识不强,政治立场不坚定,没有良好的政治信仰,不能很好地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进而导致了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因此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需要增强,从而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制建设。
4.民主监督意识弱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广大农民更多的趋向于居安思危的生活,除非在利益的驱使下,除了为自己谋取利益外,对于与自己利益不挂钩农村政治事务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主人翁意识不强,几乎没有也不愿意对干部进行监督,所谓的怕官、得罪人的思想束缚着他们。
即使有人对民主监督有一定的了解,也选择了沉默,因为缺乏政治自信,政治热情不高,从而使民主监督在农村只能是一纸空谈。
(2)农民政治素养偏低的原因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奥罗姆指出:
“人的经济地位”(SES)和政治参与之间存在着相当明确的关联,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社会分层等级中折合为(SES)的地位越高,他的政治参与比率也就越高。
”[6]政治参与的提高也就充分证明了农民政治素养的提高,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农民仍处在贫困状态或者刚刚达到温饱水平,尤其是中、西部农民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农民获得的政治文化信息的渠道比较闭塞,还有生产力水平不是太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政治素质还比较低,法律意识淡漠,参政意识不强,最终不利于农民政治素养的提高,并且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农民政治参与意识差
美国著名政治学者塞缪尔.P.亨廷顿曾指出“在现代化中的国家,政治参与扩大一个主要转折点是农村群众开始介入国家政治”。
[7]但是当代中国的农民群体却深受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影响以及由于农村基础教育建设不完善,农民群众接受教育文化水平较低对政治民主化建设淡漠,不知道什么是民主,更何谈争取民主。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农民对选举活动和公决活动缺乏积极性,对基层民主选举反应冷漠,不愿参加选举,甚至在选举过程中出现了故意使选票作废或出卖选票等,同时缺乏对政治生活和公共事物的责任心,对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冷淡,村民选举过程中出现的贿选、干部涂改选票、宗族势力干预选举等违反行为听之任之,对自己的政治权利受到侵犯时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3.法律制度还不完善
这主要包括两方面:
(1)国家制定的有关农民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有关农民政治参与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宪法》《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虽然这些法律维护了农民的利益,拓宽了农民政治参与的途径,但给予农民政治参与的权利极其有限,如《选举法》中,农民与市民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所占代表比例是1:
4,这就限制了农民参政的人数,使很多农民的意见不能表达给上级。
这是一种法定的不平等。
[8]还有在就业、补贴、医疗等方面农民与市民的对待也有很大差别。
农民的工资、医疗保险赔偿等明显低于市民。
(2)村规民约的不完善。
我国目前村规民约的现状有以下几点:
一是流于形式。
在很多地区,村规民约固然存在,但仅限于纸上条文,并没有实际执行;二是封建文化的糟粕在某些地方的村规民约中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9]这极大影响了农民政治素养的提高。
4.农民自身素质偏低
农民在整个社会中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的民主法治观念差,参政意识不强,缺乏权利义务观念。
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低下,他们的封建保守落后的思想以及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虽然改革开放后,农民的自主意识和维权意识有所提高,但还是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当自己的政治权利或利益受到损害时,由于对现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参与程序缺乏足够的了解,从而使他们对制度内参与缺乏足够的信任感,而采取非制度化的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
除此之外,贫富差距的扩大导致的心理不平衡,仇富心理加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政治素养的提高。
5.基层干部素质不高
基层干部是农民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政府在农村的执行效果,关系到农民自身利益的实现,然而有些基层干部的表现却引起农民群众的强烈不满。
首先,某些基层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严重,不体察民情,对农民群众反映的问题采取互相推诿的态度不予解决。
其次,“无人办事、无能谋事”的局面存在,“平时一杯茶水一张报,急时办事人找不到”这句民谣做了形象的描述。
[10]这使得农民制度化参与的渠道不畅通,使农民失去对政府的信任。
再次,某些基层干部对农村工作不能够重视及指导思想的偏差,使农村各种不合理现象泛滥,如坑农、害农现象等。
这些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的现象是导致农民政治素养提高的又一原因。
三、提高农民政治素养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提高农民政治素养创造物质条件
农民政治素养的提高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村委会选举制度的实施”[11]我国当前的传统文化正处于急剧流变的过程当中,正处在外在的压力和人们有意识的指导之下,特别是在生产力巨大发展中发生着快速的衰退。
因此大力发展生产力,彻底改变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经济土壤,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最终消除传统文化给农民政治素养的提高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人们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逐渐遵循和运用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即“平等”“法制”“公平”“开放”的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成为民主法治原则的自觉维护者,当前在我国广大农村,村委会领导要利用科学知识,大力促进科技兴农,抓好优良品种的培育、引进和推广,抓好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适应市场,开拓市场,做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围绕市场进行,适当提高农产品在农村中的加工比例;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千方百计的增加农民收入。
只有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得到实惠,才能极大地调动农民参与、学习政治文化建设的热情,进而提高农民的政治素养,市场经济活动越繁荣,农民的民主意识也就越强烈,农民的政治素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二)加强农民政治文化素质教育建设
1.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
列宁指出:
“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
[12]要加速提高农民的素质,必须抓住发展教育事业这个关键。
当前我国农民“小富即安、小亏即瘫、守土生安”的小农意识仍然根深蒂固,[13]一些落后封建思想的观念还未能改变。
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列宁曾指出:
“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
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
”[14]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才更好地懂得通过运用合理化、制度化的方式去寻求解决自身问题的途径。
所以,要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
首先,在农村开展普法宣传,让农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有序的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其次,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立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冲突时,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思想观念,把农民培养成团结和睦,有知识修养的新型农民。
最后,要求对农民的心理进行及时疏导和指引,让农民改变意识、理顺情绪、恢复心理平衡,科学合理的提高农民的政治素养。
2.加强政府职能,推动公民文化建设
农村公民文化建设与政府的推动与引导密切相关。
首先,要宣传、落实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特别是与农民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有效地提高农村公民的权利义务观念,比如政府关于农村医疗投入、教育投入等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会使农民切实认识到哪些是他们应该具有的权利、那些是应尽的义务,也是公民依法保护自己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主要通过选举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成员等民主实践活动,真正激发农民的政治参与性,是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行使自己的权力、培养民主技能。
再次,要继续发挥地方司法部门的作用,要通过组织巡回法庭到农村现场办公,着力解决一些农民的困扰问题,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第四,继续推进农村政治现代化,通过大众传媒积极培养农民公民意识的养成,使他们多了解政治文化信息。
(三)加强政治民主制度建设
1.确立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是农村民主建设的基础和条件,健全农民参与村级事务的参与机制是农民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
农民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利于农民意愿的表达,有利于农民政治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农村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和公共问题的有效解决,依赖于政府主导下的农民的广泛参与和意愿的充分表达。
积极鼓励农民广泛参与的民主决策,让农民参与到民主管理工作当中,逐步形成流畅、连贯和可操作的程序,合理有效地统一民主管理的内容与形式,农民参与村级事务的有效性将会得到显著增强,从而确保了村级民主建设的稳定性、连续性,最终为实现农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提供了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农民的真实意愿得以表达,农民的意愿得到尊重,农民的聪明才智和建设自己家园的积极性得以发挥。
农民意愿和建议的有效表达有利于与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形成持续、有效的互动,进而使农民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农民主体地位最终提升将会带动农民政治素养的提高。
2.提高农民民主政治意识
农民民主政治意识的提高,将有利于农民学习建设好政治文化,政治民主,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性工作,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有“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的基本要求。
这表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小康社会,是人民生活富裕稳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社会。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断扩大基层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党的十七大提出: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切实有效的民主权利。
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工程重点推进,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极大的补充,提高农民民主政治意识将有利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更好的提高农民政治素养。
3.建立多元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形式,畅通民意渠道
民间组织是公民社会的基石,只有民间组织的放活和发展,法治社会才有基础,社会下层群体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因此,要加强农村社区组织建设,建立多元的利益表达的机制和形式,使农民获得更多的表达利益的合法渠道。
如建立农民协会、农业行业协会、社区理事会等。
组建农民的利益集团,可以避免基层矛盾比较极端的爆发,在政府、社会各利益集团和农民之间构筑起缓冲与调和的通道,有着非常重要的政治与经济意义。
畅通农民表达利益的渠道,让农民说出要求,逐步满足农民更高层次的需求,这样将有利于有序参与到政治生活当中,学习、了解政治生活、政治文化。
4.加强基层干部的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进步,农村基层干部已有的知识必然会变得陈旧过时,要保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农村基层干部必须不断学习进修,通过培训,使农村基层干部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尽快符合时代的要求。
如果基层干部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以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那么乡镇府在农民心中的威望就会提高,农民就会按制度程序参与自治管理。
然而当前农村干部却被农民形象的称为“三无”干部,即发展无路、致富无门、谋事无能,[15]所以首先要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及工作效率,努力为农民谋利益;其次,要转变工作作风,对农民群众要有耐心,关系他们的疾苦;还有,加强自身的廉洁教育,减少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侵犯农民利益的行为。
5.改善和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进一步完善以人民代表大会和村民自治制度为核心的基层民主制度,这是农民政治参与的法律保障。
扩大农民在人民代表大会中的比例,使富裕程度不同的农民阶层都有他们的利益代表;建立健全农民团体、信访机构,进一步拓宽农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充分发挥它们在表达民意、沟通党群干群关系方面的桥梁和中介作用;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质询权和受保护权,支持农民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实行村务公开,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基层工作的透明度,使农民群众也能够切实参与到制度化政治中来。
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拓宽农民政治参与的正常渠道,从而消减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目的,维护社会的稳定。
新农村建设正在逐步推进,在此过程中要提升农民的政治素养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新农建设的步伐,为此我们必须认清当前形式,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各个方面提高农民的政治素养,总之农民政治素养的提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广大农民政治素养提高了,才能真正做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政治和法律保障,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致谢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贺瑞老师多次精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李埏.史记.货殖列传研究,[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
[2]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上卷[M].商务印书馆出版,199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756,82.
[4]马英虎,陈娜.提高农民政治参与水平促进农村政治民主建设[D].黑河学刊,2006-9
[5]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组.新农村建设与新农民素质教育[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6]董清明,柴海瑞.中国农民民主政治参与与机制研究[M].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32.
[7]白奚.仁爱观念和生态伦理[D].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9-102.
[8]黄胜兵,陈大勇.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探析[J].滁州学院学报,2008,
(1):
214.
[9]李俊伟.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M].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103.
[10]唐晓腾.基层民主选举与农村社会重构[M].北京:
社会文献出版社,2007:
217.
[11]胡荣.理性选择与制度实施——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的个案研究[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12]张世英.人类中心论与民胞物与朔,《江海学刊》2001:
(4):
12.
[13]李俊伟.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M].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126.
[14]列宁.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7:
200.
[15]唐晓腾.基层民主选举与农村社会重构[M].北京:
社会文献出版社,2007:
220.
Thenewruralconstructionunderthepathofraisingfarmers'politicalqualityanalysis
CollegeofLawandPoliticalScienceLiuguoqoing
DirectedByHerui
Abstract:
Intheprocessofnewruralconstruction,farmerandpoliticalliteracyproblemshavebecomeincreasinglyprominent,suchasfarmersintheelectionbehaviorisnotcorrect,democracyconsciousness,democracyconsciousness,awarenessofdemocraticsupervisionweakening.Thesesocialphenomenonsocialenvironmentchanges,theimperfectlegalsystem,thelowqualityofthecadresatthebasiclevelandfarmeroneselfqualitydefectsetc.Shouldvigorouslydeveloptheruraleconomy,increasingfarmerspoliticalqualitytocreatematerialconditions;tostrengthenfarmerqualityeducationtheconstructionofpoliticalculture,improvethefarmers'culturallevel;tostrengthenthefunctionsofthegovernment,theconstructionofcivilculture;toimprovetherelevantlegalsystem,improvethebasiclevelcadreandfarmeroneselfqualitytowait.Fromallaspectstoimprovefarmers'politicalquality,fundamentallytocreateconditionsfornewruralconstruction.
Keywords:
newrural;politicalquality;path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农村 建设 视野 提高 农民 政治 素养 路径 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