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台施工方案.docx
- 文档编号:7519015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564.31KB
承台施工方案.docx
《承台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承台施工方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承台施工方案
灌凤高速公路No.1合同段
(K27+000~K47+977.265)
承台施工方案
编制:
侯兆隆、朱立平
审核:
钱江
审批:
田连民
承台施工方案
1、适用范围
本施工方案适用于灌凤路K27+000~K47+977.265承台施工。
2、编制依据及原则
2.1、编制依据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广西高速公路投资有限公司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
《灌阳至全州(K0+000~K47+977.265)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2、编制原则
2.2.1、响应和遵守招标文件中的安全、质量、工期、环保、文明施工等的规定及公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合同协议条款及补充协议内容;
2.2.2、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
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的优势,综合管理,合理调配,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安排各项施工程序;
2.2.3、安全无事故,确保质量第一,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健康安全;
2.2.4、文明施工,重视环保,珍惜土地,合理利用,严格执行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3、工程概况
本项目路线起于灌阳县文市镇永安关(湘桂界),接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湖南省宁远至道县段高速公路,中经文市、灌阳新圩、石塘,在全州县凤凰乡三里村附近,与全州至兴安高速公路相接,路线全长47.964721公里。
全线共设置文市、灌阳、石塘、凤凰北4处互通式立交及1处服务区和1处停车区。
同步建设石塘连接线1.1公里。
共计大桥1259.541m/4座,匝道桥701m/3座,分离式立交359.21m/8座,中桥40.04m/1座。
承台的具体分布及数量见表3-1,所有承台高度均不超过2m,其中石塘互通I匝道桥台承台方量最大,其方量为80.4m3,具体见图3-1与图3-2。
由于承台方量均远小于1000m3且基础面积较大,可预见在砼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能够及时分散,不会引起砼内部与外界产生较大的温差,再结合实际施工经验,故不考虑设置冷却水管。
承台工程数量表表3-1
序号
桩号
桥名
图纸
承台个数
混凝土标号
总方量(m3)
1
K31+905
扒子岭大桥
第四册第一分册
4
C25
234.2
2
K38+234
茅坪大桥
第四册第一分册
3
C25
163.4
3
EK0+575.656
凤凰北互通E匝道跨线桥
第五册第三分册
2
C25
114.8
4
FK0+639.560
凤凰北互通F匝道跨线桥
第五册第三分册
2
C25
100.5
5
IK1+977.939
石塘互通I匝道跨线桥
第五册第二分册
2
C25
160.8
6
K33+516
清塘平分离式立交桥
第五册第五分册
4
C25
183.59
7
K40+092
下沙田分离式立交桥
第五册第五分册
1
C25
21.56
8
K45+424
新房分离式立交桥
第五册第五分册
1
C25
28.75
图3-1:
石塘互通I匝道桥台承台构造图(平面)
图3-2:
石塘互通I匝道桥台承台构造图(侧面)
4、施工进度计划
2012年1月20日开始扒子岭承台首件工程施工,计划2012年6月完成所有承台施工。
图4-1:
承台施工进度横道图
5、施工准备
5.1、人力资源配置
现场配备足够的技术、质量、试验管理人员等,已经到位,详见人员配置一览表。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总负责的施工组织机构,具体见施工组织机构图。
图5-1:
施工组织机构图
人员配置一览表表5-1
序号
姓名
职责
备注
1
寇建华
总负责人
2
康笠
技术负责人
3
周东野
现场施工负责人
4
吴俊
现场施工负责人
5
马晓兵
现场施工负责人
6
高成
现场试验负责人
7
范建闻
质量检查负责人
8
李建
测量工程师
9
邢润涛
安全工程师
10
张建军
现场技术人员
11
党悦
现场技术人员
12
戴友好
现场技术人员
13
王磊
现场技术人员
14
蒋德林
现场技术人员
根据工程量及工期要求,施工队伍及劳动力投入见施工队伍及劳动力投入一览表。
施工队伍及劳动力投入一览表表5-2
施工队伍
人数
人员分配
承台施工队
40
钢筋工:
12
模板工:
13
混凝土工:
8
杂工:
5
劳务作业管理人员:
2
5.2、材料计划
5.2.1、主材
根据施工需求提前向物资部上报材料计划,保证材料及时供应,并由试验工程师根据材料进场数量按照规范要求取样检查,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抽样检查,达到要求后方可使用。
5.2.2、其他材料
本项工程所用砂、碎石材料均来自凤凰、石塘附近砂石厂,产能可满足施工需求。
砂、石等材料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现场抽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5.2.3、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主要材料供应计划表表5-3
材料名称
钢筋
水泥
粉煤灰
粗集料
细集料
单位
t
t
t
t
t
材料总需要量
113.84
159.67
19.36
707.86
421.27
灌凤高速№.1合同段承台主材
扒子岭大桥
27.06
37.11
4.50
164.53
97.92
茅坪大桥
17.70
25.89
3.14
114.79
68.32
凤凰北互通E匝道跨线桥
11.95
18.19
2.21
80.65
48.00
凤凰北互通F匝道跨线桥
10.69
15.93
1.93
70.60
42.02
石塘互通I匝道跨线桥
17.60
25.48
3.09
112.97
67.23
清塘平分离式立交桥
21.05
29.09
3.53
128.98
76.76
下沙田分离式立交桥
3.77
3.42
0.41
15.15
9.01
新房分离式立交桥
4.03
4.56
0.55
20.20
12.02
5.3、机械设备配置
详见附件一:
机械设备进场报验单。
5.4、作业条件
桥梁工程开工前,应完成“三通一平”,做好场地平整、施工便道纵向贯通、临时用电施工等工作。
5.4.1、施工便道
施工前确保红线外至主线便道征拆工作完成,并利用挖掘机对便道进行修整,压路机进行碾压,确保施工过程中便道的通畅。
5.4.2、施工用电
承台施工时采用高压动力电,施工作业点配备两台雅马哈150kw发电机充当备用电源。
5.4.3、施工用水
本项目区内地表水丰富,河流发育,沟渠纵横,属湘江水系,主要河流为建江、灌江及其支流新富江,水质良好,工程用水方便。
5.4.4、拌和站设置
本项目在K32+300右侧200处设置泥砼拌合站,采用2套HBS750型强制性砼拌合楼,完全能满足施工要求。
6、承台施工工艺
承台施工具体流程见下图:
图6-1:
承台施工工艺流程图
6.1、测量放样
施工前结合桥跨径及施工精度的要求对设计院提供的平面、水准控制网进行加密复测,平面控制网按照一级导线布控,高程控制网按照四等水准测量进行。
水平角观测采用测回法,正、倒镜各观测两个测回,各项观测限差应符合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在限差以内时取平均值。
承台施工前,技术人员认真复核施工图纸设计坐标,无误后进行放样,置镜一个平面控制点,后视另一个平面控制点,输入放样点坐标,即可进行放样,并采用第三个平面控制点进行复核。
施工过程中,仔细测设并经常检查施工部位的平面位置和标高,并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复核,作出测量记录和结论,如超出允许偏差时,及时分析原因,并予以补救和改正,并把改正情况向监理工程师汇报,施工过程中加大测量的过程控制,尽量减小误差。
6.2、基坑开挖
6.2.1、基桩检查合格后,定出中心点,根据设计中心调整桩基钢筋笼至正确位置。
6.2.2、基坑开挖前,由测量人员对其进行测量放样,精确测定出承台平面位置及高程,并经过测量监理工程师的检查,确认基坑平面位置正确及开挖断面高程后方可开挖。
6.2.3、采用机械开挖并辅以人工整修基坑,基底应比承台的平面尺寸增宽0.5m~1m为预留作业面,并根据土质情况(见附表)放设边坡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如开挖后水位较高时,在基坑底部挖集水坑,用水泵将水排出基坑,使基坑水位始终保持在基底平面以下,排水设备的排水能力宜为总渗水量的1.5~2.0倍;如需爆破时,亦以松动爆破为主,严禁过量爆破。
6.2.4、无水基坑施工时,基坑顶面应设置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的设施。
基坑顶面有动荷载时,其边缘与动荷载之间应留有不小于1m宽的护道,动荷载较大时宜适当加宽护道;若水文和地质条件较差,应采取加固措施。
6.2.5、基坑应避免超挖,若超挖应将松动部分清除,处理方案报监理及设计单位批准,严禁超挖回填虚土。
6.2.6、基坑挖至设计高程后,应立即向监理工程师报验基底的尺寸、高程及基底承载力,并及时进行施工,防止基坑暴露时间过长。
基坑坑壁坡度表6-1
坑壁土类别
坑壁坡度
坡顶无荷载
坡顶有静荷载
坡顶有动荷载
砂类土
1:
1
1:
1.25
1:
1.5
卵石、砾类土
1:
0.75
1:
1
1:
1.25
粉质土、黏质土
1:
0.33
1:
0.5
1:
0.75
极软岩
1:
0.25
1:
0.33
1:
0.67
软质岩
1:
0
1:
0.1
1:
0.25
硬质岩
1:
0
1:
0
1:
0
扩大基础施工质量标准表6-2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平面尺寸(mm)
±50
基础底面高程(mm)
土质
±50
石质
+50,-200
基础顶面高程(mm)
±30
轴线偏位(mm)
25
6.3、桩头凿除及桩基检测
桩头凿除结束后,立即对桩基的偏位情况进行检测,并提前通知检测单位对桩基的成桩质量进行检测,待检测合格后进行承台垫层、钢筋及模板施工。
6.4、地基处理
根据设计设图纸可知,承台基底位于原地面以下,处于比较坚硬的卵石层,承台施工前必须在基底顶面做15cm厚的砂砾垫层,范围为承台边线向外拓展30cm,以此作为承台钢筋施工的底模板。
如基坑开挖后基底的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合时,按程序进行设计变更并应对地基进行处理。
6.5、钢筋施工
6.5.1、钢筋加工
钢筋在加工场地集中加工,加工前应对钢筋进行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钢筋下料前应将钢筋除锈、调直,并不得有局部弯折钢筋。
下料严格按设计尺寸进行,根据骨架长度,按尽量减少接头和废料,尽量用整根钢筋。
焊缝长度满足下图要求。
图6-2:
钢筋焊接示意图
钢筋加工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钢筋加工,加工好的钢筋按规格、长度、编号堆放整齐,并注意防雨防锈。
6.5.2、钢筋的转运
从加工场地转运到施工现场,在吊装过程中注意吊点的位置,防止吊点放置不对称,使钢筋变形过大,在便道上行使时,注意其他工作中的行人和车辆。
6.5.3、钢筋的安装
先绑扎底层钢筋和骨架筋,再安装框架筋,接着安装箍筋,最后安装墩身预埋钢筋,安装墩身预埋钢筋时,要等到承台及墩座模板安装完毕,测量放样后再预埋。
施工中必须确保钢筋定位准确(详见附表)。
钢筋骨架绑扎布设时,同一断面内的钢筋接头不得超过主筋总数的50%,两个接头的间距不小于主筋的35d。
在钢筋的交叉点处采用扎丝绑扎。
当桩身顶部伸入承台内的钢筋与承台钢筋有抵触时,可适当调整承台钢筋间距。
承台钢筋越过桩头时不得截断。
保护层垫块宜错开布置。
底面每隔50cm于主筋底交错位置垫一块,侧面每隔80cm于主筋外侧交错位置安装一块,以保证浇注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厚度。
钢筋安装质量标准表6-3
项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间距
两排以上排距
±5
同排
基础
±20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
±10
钢筋骨架尺寸
长
±10
宽、高
±5
绑扎钢筋网尺寸
长、宽
±10
网眼尺寸
±20
弯起钢筋位置
±20
保护层厚度
±10
钢筋施工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a、在承台基底施工时,承台测量放样要准确。
b、绑扎钢筋前,在承台砂砾底板上放出砂砾底标高、承台中心线、钢筋骨架位置线,以及墩身钢筋预埋位置线。
c、利用水泥垫块对顶层及底层钢筋进行支撑,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
d、注意做好墩身钢筋的预埋,当承台模板安装完毕后,经过测量放样定出墩身位置,然后进行钢筋预埋。
6.6、模板施工
6.6.1、模板使用大块组装钢模板,在安装前需对模板进行打磨,首先利用打磨机将模板表面的浮锈打磨干净,并用干布擦干净。
6.6.2、模板打磨合格后,涂刷性能好的脱模剂,进行模板的安装。
模板拼装前抹砂浆条以调节标高或防止漏浆。
模板安装时,依据承台纵横十字线用墨线弹出承台的尺寸线及模板边线。
支模后在用仪器进行复合校正,测定模板标高及平面位置,使模板拼装允许偏差满足要求。
模板与模板之间必须加垫海绵条一道防止砼漏浆。
6.6.3、模板的加固采用内拉外撑的原则进行,拉筋及钢管的数量、位置根据结构物尺寸大小对称分布(具体见附件二图2-2),尽量避免拉筋的浪费。
拉筋采用φ16钢筋,外撑利用φ48×3.5mm钢管及方木进行,在相邻拉筋中间等间距布设两道外支撑。
安装好的模板要求加固牢靠,线形顺直,顺直度及垂直度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保证模板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受力后不变形、不移位。
6.6.4、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面高程、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签认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在砼浇筑前对模板进行检查,模板的连接螺栓是否上紧,两块模板连接的接缝处是否紧密,检查垫块是否垫牢,确保结构物保护层厚度等。
浇筑时,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应及时纠正。
模板支立完成后,应稳定、坚固,保证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变形。
承台模板安装允许偏差标准表6-4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模板标高
±15
2
模板尺寸
±30
3
轴线偏位
15
4
模板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5
模板表面平整
5
6
预埋件中心线位置
3
6.7、混凝土施工
6.7.1、混凝土全部由拌合站拌和,混凝土运输车运送,由搭设流槽或吊车提升灌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
6.7.2、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
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
模板如有缝隙,应用玻璃胶填塞严密并打磨平整。
6.7.3、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
混凝土从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否则通过串筒或溜管等设施下落。
6.7.4、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符合下列规定:
振动器移动间距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0~100mm的距离,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宜为50~100mm。
振动棒;避免振捣棒碰撞模板、钢筋和其它预埋件。
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混凝土密实为止。
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
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下表规定。
当需要超过时应预留施工缝。
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允许时间(min)表6-5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气温不高于25℃
气温高于25℃
≤C30
210
180
>C30
180
150
6.7.5、在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承台混凝土应在整个平截面范围内水平分层进行浇筑。
6.7.6、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浇筑混凝土时,应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6.7.7、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裸露面应及时进行修整、抹平,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与墩身相接的混凝土面达到2.5Mpa时需及时进行凿毛处理。
6.8、混凝土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完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并洒水保湿养护。
混凝土养护不得采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水,混凝土的洒水保湿养护时间应不小于7d。
当气温低于5℃时,应采用保温养护的措施,不得向混凝土表面洒水。
6.9、模板的拆除
模板拆除时结构的混凝土强度必须满足拆模时的强度要求。
非承重侧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一般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拆除侧模板。
模板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拆时严禁抛扔。
,卸落支架和拉杆时,不允许用猛烈地敲打和强扭等方法进行。
重复使用的模板、支架和拉杆应经常检查、维修,并分类妥善存放。
6.10、基坑的回填
承台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应进行模板拆除,拆除完模板后进行必要的混凝土外露面修整处理后,应对承台基坑进行及时回填。
回填前保证基底无渗漏无积水,回填土不含泥草、腐植物等;机械回填时应注意施工机械不得对混凝土表面造成损伤,同时回填料不得倾覆于承台表面造成对混凝土接茬面的污染。
基坑回填时应考虑到墩身施工时脚手架的支立位置,应对回填位置进行必要的夯实。
基坑回填时,尽量使用基坑开挖时的土石方,回填后应保证承台平面位置处无积水坑洼,为墩台身施工提供方便(详见图6-3:
石塘互通I匝道基础回填示意图)。
图6-3:
石塘互通I匝道基础回填示意图
6.11、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6.11.1、基坑开挖时,基坑四周应设置排水沟、集水坑进行排水,机械开挖至比基底设计高程高2030cm时,改用人工清理,并严禁超挖回填虚土。
6.11.2、桩头伸入承台为10cm,凿除桩头最后10cm时,采用人工凿毛。
6.11.3、在承台模板底端每隔1.2m设置A16限位钢筋,打入地面不小于25cm。
6.11.4、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为防止模板涨模或爆模,控制好浇筑速度,浇筑速度应小于0.8m/h,另安排两人专门负责对模板的观察,一旦出现模板变形或模板外支撑发生变化,立即停止混凝土浇筑,采取措施进行加固,确保承台施工质量。
6.11.5、在每进行一道工序之前,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
7、质量保证措施
7.1、质量目标
贯彻“严格施工管理、规范作业程序、提供优质服务、创建优良工程”的质量方针,科学管理,精心施工,加快速度,降低成本,消灭通病,提高质量,创建一流工程和精品工程。
7.2、保证措施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创建精品工程,本投标人在开工之前,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建立系统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
参见质量保证体系图。
图7-1:
质量保证体系图
7.2.1、组织保证措施
成立全面质量管理小组,第一管理者亲自抓。
配齐专职质检工程师和质检员,制定相应的创精品工程规划和质量岗位责任制,卓有成效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责任管理,从组织措施上使创精品工程计划真正落到实处。
7.2.2、思想保障措施
a、积极宣传建成精品工程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建设本高速公路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b、把创精品工作列入各级工程会、总结会的重要议题,及时总结创精品工程的经验,分析解决存在问题,引导创精品工程的健康发展。
7.2.3、技术保证措施
a、建立设计文件图纸分级会审制度。
重点工程由总工程师、主管工程师审核;一般工程由专业工程师审核,每份图纸必须经过二名以上技术人员审核并填写审核意见。
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由技术人员向施工队进行交底:
施工方案交底,设计意图交底,质量标准交底,创精品工程措施交底,并有记录。
同时,应认真核对现场,并与建设单位一道优化设计。
b、贯彻技术交底制度,工程施工前必须根据工程特点进行不同层次、不同要求和不同方式的技术交底,应使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掌握所从事工作的内容、操作方法和技术要求。
交底记录作为施工管理的原始技术资料。
交底内容包括承包合同有关条款、设计图、设计文件规定的技术标准、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施工进度和总工期、使用的施工方法和材质要求等。
技术交底一般以三级方式进行,即首先总工程师主持实施,向下级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安全员、实验、测量、作业队长进行技术交底。
然后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向本责任区内的各作业班组长、各工种工长、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最后由工长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c、完善各类工艺、工序技术质量标准细则,严格按照桥梁工程施工工艺和施工规范组织施工,并结合工程特点和创精品工程计划,进一步细化制定各类工艺标准和作业指导书。
d、认真贯彻“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三体系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检查程序,使每个施工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
要定期召开质量专题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推进和改善质量管理工作。
e、技术资料和施工控制资料详实,能够正确反映施工全过程并和施工同步,同时满足竣工验交的要求。
7.2.4、施工保证措施
a、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b、实行“五不施工”、“三不交接”制度
“五不施工”即:
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桩位和资料未经换手复核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或试验不合格者不施工;工程不经检查、签证不施工。
“三不交接”即:
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专业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
c、建立原始资料的积累和保存制度对每一单位工程都要准备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文件和记录。
d、对生产全过程进行严格质量监控
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影响作用的有七个方面:
①、熟练的操作人员;②、先进的机具设备;③、良好的工程材料;④、合理的工艺参数;⑤、正确的加工工艺;⑥、有效的监控手段;⑦、严格的检测验收标准。
e、狠抓重点,确保整体
在不同的施工项目中,由于其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工艺方法、施工条件、功能、作用各不相同,因此,它们在确保质量标准的难易程度和对工程整体质量的影响上也必然各不相同。
为此,本投标人根据各项工程的不同特点,找出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以便抓住重点,确保整体。
7.2.5、建立健全自检制度
a、成立以总工程师为组长的质量检测小组,配齐专职质检工程师、质检员,施工安全质量监察员,制定相应对策和质量岗位责任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责任管理,真正使创精品工程计划落到实处。
b、对工序实行严格的“三检”制,即:
自检、互检、交接检。
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确保各道工序的工程质量。
c、建立严格的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班组、施工队、项目经理部逐级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应会同监理工程师一起复检,检查结果填入验收表格,由双方签字。
d、任何一项工程完工后,都要进行质量检测,验收检测在项目部内部分两级进行,先由施工队进行全面检测,并认真作好记录,确认质量合格后交项目部审查,并由项目部进行“复检”或“抽检”,确认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复检”或审批。
8、工期保证措施
8.1、工期保证方案
为确保业主工期要求,按期优质完成施工任务,拟采取以下工期保证方案:
8.1.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