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ocx
- 文档编号:7514380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72KB
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ocx
《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一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或作冷冻剂。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碳酸的性质:
①碳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②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H2CO3H2O+CO2↑。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Ca(OH)2]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CO2+Ca(OH)2CaCO3↓+H2O,
3、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
(2)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气候变暖。
(3)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性质决定用途)。
例1下列实验或现象不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是(),解析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往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一定量水,振荡后发现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往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气球上浮,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装有二氧化碳的纸袋下沉充分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答案B,知识点二
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与用途,图6-3-1,知识拓展以煤为燃料的煤炉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①2CO+O22CO2②C+CO22CO③C+O2CO2(或2C+O22CO),例2(xx湖南长沙中考)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D、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解析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A错误,B正确;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故C正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D正确。
答案A,题型一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例1下列关于CO2和CO的知识归纳,正确的是()
A、组成:
都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B、性质:
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用途:
都可用于冶炼金属D、鉴别:
可以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解析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可用于冶炼金属;两种气体都无色,不能通过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
答案A,点拨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二氧化碳无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
题型二
考查混合气体的除杂例2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气体,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点燃B、通过澄清的石灰水C、通过高温加热的碳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解析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时,一氧化碳无法点燃,A错;通过澄清的石灰水除去的是二氧化碳,B错;通过高温加热的碳,会使二氧化碳转化成一氧化碳,C错;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时,一氧化碳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故选D。
答案D,点拨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但在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
题型三
考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例3某纯净气体通过图6-3-2所示的装置时,可观察到:
A中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C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据此判断:
气体和黑色粉末可能是。
图6-3-2,解析本题有一定的开放性。
A中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说明该气体不是CO2;C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经过B装置后有CO2气体生成。
依据已有知识可确定气体和黑色粉末的可能组合为O2和木炭粉或CO和CuO粉末等。
答案O2和木炭粉;CO和Cu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点拨解答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论的实验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记忆初中化学中重要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的化学反应现象,通过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进行合理推导,从而得出答案。
变式训练,图6-3-3所示装置的设计意图是()
图6-3-3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利用了能源,③说明CO得氧后的产物是CO2④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A、仅①②B、仅②④C、仅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知识点一二氧化碳
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B、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C、二氧化碳可用来制汽水D、二氧化碳有毒,人体不能吸入,答案D从组成上来看,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作气体肥料;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来制汽水;二氧化碳无毒,人们吸入空气时,就会吸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2、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如图6-3-1所示,因而在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环境。
干冰能产生白雾的原因是(),图6-3-1,A、干冰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B、干冰升华产生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C、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D、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大量的白色气体,答案C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周围温度降低,导致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而出现云雾缭绕的现象。
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图6-3-2所示的装置做有关CO2的性质实验。
图6-3-2,
(1)甲同学将收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如图6-3-2A所示),并轻轻振荡试管。
①描述产生的现象: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同学挤压图6-3-2B所示装置中滴管的胶头,使其中的Ca(OH)2溶液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发现系在导管一端的气球慢慢胀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答案
(1)①试管内液面上升,同时液体颜色变成红色②CO2+H2OH2CO3
(2)CO2与Ca(OH)2反应,使烧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进入气球,解析
(1)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反应消耗CO2,使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故试管内液面上升。
(2)CO2与Ca(OH)2反应,使烧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从而使外界空气进入气球,气球胀大。
知识点二
一氧化碳
4、下列对一氧化碳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B、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C、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分子的不断运动能使一氧化碳向四周弥漫,答案C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作燃料,A正确;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B正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室内放一盆水无法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错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故一氧化碳会向四周弥漫,D正确。
5、实验室用CO还原CuO的实验装置如图6-3-3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图6-3-3,
(1)加热氧化铜前应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这是为了。
(2)在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在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在C处观察到的现象是;点燃尾气的目的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实验结束时应先撤酒精喷灯,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冷却,其目的是。
答案
(1)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
(2)黑色物质变成红色CO+CuOCu+CO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导管口出现蓝色火焰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污染空气2CO+O22CO2(4)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气氧化成氧化铜,解析
(1)CO是可燃性气体,为防止其与玻璃管中的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实验时应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
(4)应考虑灼热的铜会与O2反应,这也是本实验的一个注意事项。
1、某班同学在对CO2进行功与过的讨论时,列举的以下事实既可以体现CO2的功,又可以体现CO2的过的是()
A、CO2可以使人窒息B、CO2可以作气体肥料C、CO2可以产生温室效应D、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
1、某班同学在对CO2进行功与过的讨论时,列举的以下事实既可以体现CO2的功,又可以体现CO2的过的是()
A、CO2可以使人窒息B、CO2可以作气体肥料C、CO2可以产生温室效应D、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答案CA项仅体现了CO2的过;B、D项均只体现了CO2的功;正是因为有了温室效应,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才提高到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15℃,但是全球变暖已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受严重的威胁,因此,温室效应既体现了二氧化碳的功,又体现了二氧化碳的过,C项正确。
2、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比空气重B、都可以用碳和氧气反应得到C、都有还原性D、都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答案BA项,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故一氧化碳比空气轻,错误;B项,二者都是碳的氧化物,都可以用碳与氧气反应得到,正确;C项,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错误;D项,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能,错误。
1、地球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后果是()
A、温室效应加剧B、破坏臭氧层C、产生酸雨D、污染环境,答案A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主要是氟利昂;产生酸雨的气体主要是二
氧化硫、氮氧化物;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无毒,所以它不会污染环境。
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答案C碳酸具有酸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可使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故A错误;二氧化碳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应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但不能禁止使用,故B错误;二氧化碳与碳单质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可以生成二氧化碳,C正确;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浓度过高会使人死亡,但是二氧化碳无毒,D错误。
3、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
①甲+丙乙②乙+O2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则甲、乙、丙、丁分别是()
A、C、CO、CO
2、CaCO3B、C、CO、CO
2、H2CO3C、C、O
2、CO、CaCO3D、C、CO
2、CO、H2CO3,答案B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且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则丁为H2CO3,丙为CO2;结合转化关系可知甲为C,乙为CO。
1、在一定条件下,木炭、一氧化碳、氢气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后生成的气体都有毒B、反应类型都是化合反应C、反应后都能生成红色固体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答案C三种物质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uO+C2Cu+CO2↑;CuO+COCu+CO2,CuO+H2Cu+H2O。
生成的CO
2、H2O(g)无毒,故A错;产物都有两种,故都不是化合反应,B错;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故D错;反应后都有铜生成,铜是红色固体,故C正确。
2、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CaO+CO2↑B、HCl+KOHKCl+H2OC、SO2+2NaOHNa2SO3+H2OD、2Na+2H2O2NaOH+H2↑,答案D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
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分析四个选项发现,在A、B、C项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不发生变化;D选项中钠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化合价升高,部分氢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符合要求。
1、(xx山东济南长清五中月考,11,★)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A、我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C、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D、我不能与水发生反应,答案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A项正确;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其次还有甲烷、臭氧等,B项正确;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项正确;二氧化碳既能溶于水,也能与水发生反应,D项错误,故选D。
2、(xx河南郑州四中第二次竞赛,1,★)下述用途没有利用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
A、作温室气肥B、灭火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制Na2CO3,答案C物质的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氧化碳用作温室气肥,利用了二氧化碳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性质,该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A错;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B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该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C正确;二氧化碳制Na2CO3,生成了其他物质,利用了其化学性质,D错。
1、(xx重庆一中月考,7,★)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正确的是(),答案D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A项错;验满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部,B项错;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项错;使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垂直悬空,D项正确。
2、(xx云南大学附中星耀校区期中,6,★)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碳原子和氧原子B、碳原子和氧分子C、二氧化碳分子D、碳单质和氧单质,答案C分子是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故选C。
1、(xx江苏苏州中考,1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有毒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答案A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但二氧化碳无毒,A项说法错误;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可用于灭火,B项说法正确;干冰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C项说法正确;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D项说法正确。
2、(xx广西贺州中考,6,★)下列关于CO2性质的信息,组合正确的是()
①可以助燃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可溶于水,但不能与水反应④可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A、②④B、①③C、①②D、②③,答案A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错误;②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正确;③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错误;④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正确。
3、(xx山东泰安中考,2,★)“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下列措施中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C、多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图6-3-4,答案C多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不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
4、(xx四川成都中考,17,★★)图6-3-5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9分),图6-3-5,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a与E装置的导管(选填“b”或“c”)相连接。
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2)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可验证二
氧化碳的性质是。
(3)将A、C装置连接,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E装置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取下双孔橡胶塞,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右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化学性质是、。
答案
(1)c用燃着的木条靠近E瓶b导管口,木条火焰熄灭
(2)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3)Ca(OH)2+CO2CaCO3↓+H2O(4)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解析
(1)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a与E装置的导管c相连。
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
用一根燃着的木条靠近E瓶b导管口,若木条熄灭,证明收集满了。
(2)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B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
(4)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右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1、(xx山东临沂中考,12,★)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如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D、二氧化碳支持燃烧,答案D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下层燃烧的蜡烛先熄灭,上层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故D说法错误。
2、(xx湖南衡阳中考,14,★)下列有关CO和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和CO2均具有可燃性B、CO和CO2均能与H2O反应C、CO和CO2的密度均大于空气的密度D、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答案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A项错误;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B项错误;CO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小,C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C项错误;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D项正确。
1、(xx江苏常熟一中月考)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微粒观: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根据守恒观:
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得到20mL液体C、根据转化观: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D、根据结构观:
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答案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A项错误;分子间有间隔,酒精与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B项错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项正确;氩原子和氯离子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D项错误。
故选C。
2、一个大烧杯中放有红、蓝两个气球。
图6-3-6,
(1)若红色气球中充满空气,蓝色气球中充满CO2,当向大烧杯中倒入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出现的现象是。
(2)红、蓝两色气球中各充有一种未知气体,当向大烧杯内倒入一种无色气体时,发现红色气球浮起,蓝色气球未浮起,则倒入的气体为(填“二氧化碳”或“空气”,下同),红色气球中充的气体为。
答案
(1)红色气球浮起,蓝色气球不上浮
(2)二氧化碳空气,解析
(1)空气的密度小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当向大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时,二氧化碳密度大,在下层,故充有空气的红色气球上浮。
(2)当向大烧杯中倒入气体时,红色气球浮起而蓝色气球未浮起,说明所倒入气体密度比红色气球内所充气体密度大。
3、为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
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4+4H2O。
若要制得28gC2H4,需要CO2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88g,解析设:
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2CO2+6H2C2H4+4H2O8828x28g88/28=x/28gx=88g。
已知实验室常用石蕊试纸检验物质的酸碱性,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蓝,某学生欲探究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请你回答:
(1)该学生通过上述实验能否得出满意的结论?
(2)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请你设计还需要进行的实验,以得出满意结论(用语言叙述或图示均可)。
答案
(1)不能。
(2)还需要进行下列实验:
向一支干燥而又洁净的试管中放入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然后向试管中通入干燥的CO2气体,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如下图所示)。
解析
(1)通过实验只能证明水不具有酸性,无法证明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
(2)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干燥的二氧化碳能否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单元 课题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