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时评阅读素材三.docx
- 文档编号:7510847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7.21KB
高三语文时评阅读素材三.docx
《高三语文时评阅读素材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时评阅读素材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时评阅读素材三
高三语文时评阅读素材三(13篇)
1.大学的担当应在违纪清单之外
清华大学的一份处分公告火了。
公告对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期间,违纪的11名研究生进行了处分公告。
这些违纪行为包括:
无故离校5天(不记法定节假日)、婚外情、殴打恋爱对象、学术不端、偷窥异性入厕、殴打工作人员等等。
校方对违纪研究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处罚,最轻为警告,最重为开除学籍。
在精英高校“人设”的背景下,中国的大学,很少愿意将自身的负面诉诸外界。
人们感叹“清华大学也有这种人”,暗含了一个基本问题:
中国的所有高校,面临的是同样的国民性问题。
斯坦福监狱实验说明,普通人隐藏着丑陋的内在,环境塑造我们的行为。
高校的价值,就是提供一套规训机制,来规制人性的弱点,避免丛林法则的流行。
高校,作为人一生受教育旅程的最后一站,也是最精英的一站,如清华等顶尖高校只是在方法论和价值观上,显得更成熟而已。
成熟不等于成功,只要分数这根指挥棒还在,重知识、轻人格养成,依然是整个高校的通病。
清华公告里谈及的那些违纪,打破人们的高预期值。
人品与学识,当然可以割裂开来,所以才反复讲“素质教育”,而“德智体美劳”中,是“德”排在第一位。
不过,清华高材生不能免于种种不堪的违纪恶行,这让人自然地衍生出疑问:
大学如何育人?
大学育人功能的失效,不只表现为公告中的道德败坏。
著名学者钱理群,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来形容部分名校高材生,他们可能不会做出偷窥异性入厕之事,但会呈现出自负自私的一面。
而这群精英对社会规则、法律条文的熟稔,既可能让他们更加自律,也可能让其运用自身的学识,来钻法律规则的漏洞套利。
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最近谈到,“当所有精英都想干金融时,这个国家一定出了大问题”。
担忧是否多虑撇开不谈,重要的是,它说明精英永远是最能左右社会运作的群体。
社会需要精英来管理,但精英作恶起来,比普通人危害要大太多。
遗憾的是,在分数压倒一切的教育氛围之下,很多问题无法加以辨别。
从小学到大学,沿着分数这条线,独立人格和社会关怀之养成,由于不可量化,不是教育政绩的一部分,当然处于被体系边缘的地位。
高分低能,高知识低素养成了分数指挥棒催生的两个苦果。
这是在清华公告之外,我们应看清楚的局面。
围绕许知远和马东的讨论中,知识精英的困境挥之难去。
我们对受教育水平高的群体抱有更高的道德期待,因为身居社会顶层的他们,很大程度上是规则制定者。
但必须得承认,那种有社会关怀和独立人格的精英群体,变得日益稀缺。
在殴打恋爱对象、学术不端之外,背书站台屡见不鲜,底层代言人处于缺位状态,高知群体的贡献度,并没有如人所愿,同时在对法律规章、道德伦理的僭越上,他们以不堪的违纪形式,表现出了泯然众人的一面。
用几个学生的违纪,去推导出顶尖学府的问题,这种逻辑并不妥当。
但在某种程度上,知识精英们的表现达不到社会预期,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在晒出违纪公告的同时,清华在内的所有高校都该思考这样的问题:
大学的育人机制,为何在他们身上失效了?
中国的高材生精英,距离“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人格养成目的,还有多远?
2.对鞠躬式礼仪教育应抱以尊重,而非敌意
“贵阳一小学,老师穿戴整齐,给入校的学生们鞠躬,你怎么看?
”8月30日,有网友在新浪微博发布这一消息,随后立即引发网友跟帖评论。
有网友认为学校在“作秀”,也有网友认为这是培养孩子懂礼貌好的做法。
为求证事实真相,记者来到当事的花果园第三小学,学校表示,此举只为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恭敬之心,并已持续一年时间,家长们对此也表示支持。
一看“老师要给学生鞠躬”,很多网友就炸了,心想“这还了得?
”,便带着“尊师重教”的传统道德观紧急赶赴舆论阵地,怒斥其所展现出来的教育服务化倾向,数落着其教育理念的扭曲。
还有的说其太假,是在作秀,稍微冷静一点的也表示,鞠躬可以,但次序不能乱,应该学生给老师鞠躬。
看着这些激动的言论以及其背后波动的舆情,想起了四年前的一则新闻和其所引起的舆论浪潮。
银川市的一所小学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条信息:
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做得很到位,“问好”成了孩子们的自觉行为。
信息后配着一张学生鞠躬的图片,图中两名小学生正在分别给站在对面的老师鞠躬。
随后,舆论纷纷质疑,学生鞠躬老师没反应?
还有的家长说:
“我不会让我孩子给老师这样鞠躬,谦卑也要有个度。
”
老师给学生鞠躬要被质疑,学生给老师鞠躬也要被质疑。
那这样的舆论场可真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令人难以捉摸。
试问,如此质疑所传达出来的敌意经得起推敲吗?
从其容易打脸的状态来看,答案就已经很明显了。
这样的质疑本身很“有趣”,也很“迷”。
不过,趣的是旁观者,迷的怕是这些网友的本心。
其实,这些网友之所以发出质疑,主要在于其鞠躬礼中所从看到的东西,过于表面和肤浅,也过于片面和极端了。
这鞠躬礼就是一种礼仪教育,其真意就是为了表达尊重,而相互尊重亦是尊重的合理延伸。
去争论谁先谁后,或者盲目放大某一方的莫须有问题,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对鞠躬礼表达敌意,这些都是对“尊重”这一真意的现实背离。
真正的现实自然不像一些网友想象的那样,还是很正常,很合理的。
据调查了解,这两个事件中的鞠躬礼都不是单向的,老师和学生都对彼此进行了鞠躬礼,这便是尊重的传导和升华。
就能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让礼仪入了师生的心,入了青春校园,这也算是为社会形成良好的文明风尚打地基。
而且学校还会规范,还会纠偏,家长也表示支持,那外人,就不必过于纠结,“咸吃萝卜淡操心”。
也有人即使内心认可这种鞠躬礼背后的“尊重”,但仍对“老师行鞠躬礼”耿耿于怀,认定其有本末倒置之嫌,容易让学生分不清自己是谁,找不到正确的学生定位,进而让本意好的礼仪教育走向失败。
那反问一句,如果老师给学生行礼不对的话,那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对不对?
还有老师给学生行礼也并不意味着其会失了师者的身份,尊重学生和教育学生并不冲突。
不要把一个纯粹的鞠躬式礼仪教育动不动就往其他方面瞎扯,它们之间并无实际关联,即使存在相应的隐患,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纠正,直接去否定有现实效果的礼仪教育,才是真的本末倒置。
我们应读懂鞠躬式礼仪教育中的“尊重”,以后更深层的礼仪道德。
也要继续承接这种“尊重”,将其变成我们的态度,对鞠躬式礼仪教育抱以尊重,把敌意丢掉吧。
3.家长指示孩子闹机场,别把“熊”传给孩子
8月23日,因台风原因,南宁机场一航班无法起飞,一群未成年人在家长的“指示”下抢占航空公司柜台,并在柜台里玩起了游戏。
记者了解到,事发原因是因航班受台风影响后,旅客不满航空公司安排,在未经航空公司工作人员允许情况下,强行让孩子进入柜台内。
最终,警方赶到现场,劝离进入柜台内的孩子,并对孩子家长进行了批评教育。
这航班是因为台风过境才无法起飞的,是不可抗力的因素,也属于正常并可以理解的航班延误原因。
这样的原因跟航空公司本身没有关系,而且延误也是为了安全考虑,旅客没有理由因此而情绪化,甚至都不该将其视为情绪爆发的铺垫与前奏。
至于不满航空公司安排的改期航班班次以及座位分配安排这一爆发争执的直接原因,其实也不应该存在。
这些安排有争议可以理解,但远远没到要通过不合理争执来解决的程度,完全可以合理疏解。
商量着来,旅客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向工作人员提出合理诉求,航空公司能通融就通融,能解决就解决,实在因为一些条件限制无法通融解决的,也应该给予现实理解。
可一些乘客仍无视合理途径,选择了“以闹维权”的奇葩方式,这其实就是无赖思维引导下的无赖行为,不仅不能维护真正的利益,反而是在糟践自身的权益。
他们自己闹还不够,还指示孩子去航空公司工作人员的柜台里大声闹,玩游戏,来宣泄不满,这就更过分了。
过分之处不仅在于其对工作人员正常工作的干扰,更在于其将这种“以闹维权”的思维和行为传递给了自己的孩子。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孩子对于家长行为的模仿性和对家长思维的认同性是很强的。
家长的随意践踏花草,横穿马路,攀爬雕塑,随地吐痰便溺,随意破坏公共设施、随意大声喧闹等不文明行为,在“羊群效应”和“破窗效应”的驱使下,很快就会被孩子学走。
而学走的不文明行为只是表面现象,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潜移默化中那些家长公德素养的缺失,对规则的现实漠视等精神陋习也会传导到孩子的思维意识中,影响着孩子言行和成长。
如此,孩子就变得和家长一样,个人主义膨胀了起来,只会顾及自身的狭隘利益,而看不到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这样的短视思维和行为玷污着孩子的心灵,也污染着我们社会的文明状态,应当警惕和及早规范。
在此案例中,家长“指示”孩子闹机场的行为是直接的“命令式”教育,更容易被孩子快速学会,而且不太会有自我的质疑与反馈,甚至在心灵深处扎根更深,结果也只会更严重。
这些旅客家长确实应该好好自省了,不要别把“熊”的坏脾性传给孩子。
4.片名诗意莫强求
从《千山暮雪》《寂寞空庭春欲晚》,到最近热播的《人间至味是清欢》,近几年,许多影视剧喜欢援引或模拟古诗词原句作为题目,这现象似乎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一时间银幕荧屏仿佛都氤氲着一层诗情画意,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细想起来,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诗歌是最为源远流长的一个艺术门类,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词,每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审美气质都在诗歌中得到了艺术化的呈现。
中国人从远古时期就养成了一种用诗意的眼光看待世界的方式,或许真是这种独特的感性思维模式让华夏先民们能创造出汉字这钟独一无二的单音节表意文字,并继而让思想借助文字翱翔得更加高远。
仅仅凭借若干个方块字的排列组合就能呈现出色彩、光影、悲喜的丰富变化和音乐的节奏与韵律,并且言有尽而意无穷,足以彰显中国文学无与伦比的魅力。
用诗句记录人生,是一种艺术化的记录方式,一代一代人的生活、情感、梦想就这样积淀在一行一行的诗句中。
可以说,在与华夏民族共同走过数千年悠长岁月的过程中,诗歌已经成为中国人心灵深处的集体记忆,甚至是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所以,直到今天许多中国人学习规范母语的第一步还常常从背诵古诗开始;所以,一档电视背诗比赛“中国诗词大会”能瞬间点燃千千万万人对诗词的热情。
流传至今的诗词名句无不是前人字斟句酌、匠心独运之作,其中的许多意象和表达方式,早已被赋予了相对固定而明确的文化涵义。
文学作品也好,影视剧也好,如果能得一句恰如其分的诗句为名,不仅言简意赅,而且极易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其实,以诗句为名无非是希望为作品平添一丝诗意,关键是诗意落在何处,是与作品的主题、重要意象契合,还是仅仅为了营造画面感、格律感?
《一江春水向东流》《人间正道是沧桑》《东边日出西边雨》《几度夕阳红》……这些影视作品以诗句为名,片名和内容能够充分地相互诠释,“未成曲调先有情”,观众还没看作品就已充满期待,而这期待来自于诗词名句的蕴藉。
也有一些影视剧片名虽然采用了诗词常用的格律形式,但不知是故意追求朦胧感,还是诗词功力不够,堆砌了一些色彩感较强的字眼儿,而意义晦涩难懂,和作品本身的思想主题几乎毫无关联,就像用五颜六色的水粉在书籍封面上画些千奇百怪的图案。
这样的文字游戏,除了徒增观众的费解程度之外,看不出有其它功效。
名字起得好不好还在其次,如果为了附庸风雅随意篡改古典诗词名句,并因此误导了正处在学习期的青少年观众,那就如同广告用语和网络用语随意篡改成语一样,对祖国语言文化的发扬和传承造成了伤害,得不偿失。
起个好名字不容易,想出一句惊人之语更不容易,古人不是也常常“为赋新词强说愁”吗?
艺术创作的多种尝试无可厚非,但影视作品的人气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内容和拍摄质量。
创作者的真情实意,比片名的诗意更重要。
5.博士生扫下马路,何需大惊小怪
同济大学博士生田俊涛利用暑假替做清洁工的父母扫马路,本是生活小事,经媒体披露后却迅速引发热议。
很明显,引燃舆情的还是其博士生的身份与扫马路的工作形成的巨大的反差。
私以为,小田扫马路这件事真的没必要大惊小怪。
言感动者未免有些太过矫情。
寸草报春晖,当是为人儿女者之本分。
这与儿女现在是什么身份并无关联。
驰骋沙场数十载的一代名将许世友见到阔别已久的年迈母亲当即下跪,成功缔造京东商业帝国的事务繁多的业界骄子刘强东在母亲生日时依然坚持亲自下厨为母亲煮上一碗长寿面……倘一位博士生替父母扫下马路就让大家如此“感动”,那面对这些沙场大将、商界巨子的孝行又当如何?
而且,这“感动”的背后还可能暗含着一个坏逻辑。
所谓感动,必为少见。
那是不是说时下的高学历者能如此替父母劳作而减轻其劳累者太少呢?
而言其不值、指其作秀者则实在有些太过无聊。
倘非周边知情的街坊,其实来去匆匆的路人并不会知晓也不太会关心这位扫马路的年轻人是个什么学历。
最初披露这一消息的也只是一则普通的微博而已。
指其作秀,那是要“秀”给谁看呢?
再者,倘是个官员,如此一“秀”,似可现其亲民之风。
可一个博士生不秀学识而“秀”扫马路,又能“秀”出什么来呢?
想想都有些不着调。
倒是主张小田应该早点出来工作以减轻父母负担之说颇值警惕。
这种指责乍看上去很有道理。
家境困难,父母为支持其读书而来嘉兴做环卫工。
如果田俊涛早点出来工作而不是选择读硕读博,其父母自然就不必如此辛苦。
但稍想下就会发现此说不妥。
按此逻辑,倘田俊涛不选择读大学甚至是不读高中便外出务工,岂不是能更早减轻家庭负担?
这显然有些荒谬。
——知识改变命运!
尽管时下这句话对于出路更多的城市孩子来说并不总是正确的,但对于来自农村特别是家境并不富裕的田俊涛们则一定是毋庸置疑的至理名言。
山高我为峰,求学路上不断登攀,所能奋斗的层级越高,改变自身命运乃至帮助整个家庭脱离困境的机率也就越大。
其给予父母的也就不只是经济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莫大慰藉。
换言之,时下田俊涛的父母在城市做清洁工或许还很辛苦,但他们铁定会为有这样一个读博士的儿子而倍感自豪和骄傲,他们的精神世界并不贫瘠,甚至会有满满的幸福感。
而未来,一个博士毕业的田俊涛也铁定比一个本科毕业甚至只有初中学历的田俊涛能更好地把握自已的命运。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来自贫甲天下的定西残疾学子魏祥尽管仍需继续依托母亲的辛苦照料,却依然选择了考取清华深造,为什么来自贵州贫困山区的周莹同学尽管父亲多病、家徒四壁,连学费都根本凑不出来,仍义无反顾地选择贷款资助而入读大学……
能如此想,我们或许就不会为一位博士生暑期替父母扫下马路而品头论足甚至惊诧莫名了。
寸草报春晖,仅此而已。
我们理当待之如常!
6.舍身救人,岂有值与不值!
7月6日,成都铁路局重庆车务段荣昌火车站的值班员徐前凯为救一位横穿铁轨的老人,从运行的列车上跳下,在5秒时间内将老人拉出危险区域,但他自己却滑入铁轨,永远地失去了右腿。
事后,他明确表示自己没有后悔过,如果时光重来,他还是会毫不犹豫。
这则消息一出,不出所料,网上又冒出诸如“29岁小伙为救一位违章私自穿越铁轨的68岁老人而失去一条腿,价值何在?
”这样的“值与不值”的论调。
闻之心堵。
血沃大地佑神州,华夏总是能英雄辈出。
纵是当今的和平年代,也绝不缺乏舍身救人的英雄。
2015年天津港大爆炸,数十名消防战士与撤离的人流相向而行,一无畏惧分秒必争地冲向前方,牺牲在了近乎疯狂的火场。
今年5月,福建宁德,消防战士姚为君在火场为搜救一名95岁老人时,因墙体倒塌不幸壮烈牺牲……2012年5月,黑龙江佳木斯,面对失控冲来的汽车,青年教师张丽莉为救两位学生而失去了双腿;今年8月,湖北利川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关键时刻,刑警罗建波箭步上前,死死抓住歹徒的刀刃,为解救人质争取到了极为宝贵的时机……
舍身救人,这实际上也是庸常众生所难以企及的更为高远的人生修为与境界的自然体现,本就是值得众生仰视的英雄壮举。
再多的礼遇与颂扬也不为过。
生死瞬间,那更是近乎本能的反应,哪可能如视己利为一切、除了索取之外心中再无他人乃至整个世界的庸俗之辈精于算计,权衡个人的得与失。
如果精于算计,面对余震中山石飞滚的危急情势,参加九寨沟地震救援的战士怎么可能逆人流而上,冲向最危险的地段救人?
如果囿于一己得失,2008汶川地震,为获取第一手的灾情资料,建立灾区信息通讯,空降兵研究所所长、已48岁的空军大校李振波怎么可能带领15勇士冒着生命危险从4999米的高空一跃而下,进行这次被称为根本不具备基本条件的“自杀式”的伞降?
面对英雄为他人为社会付出巨大的牺牲,再事不关己的抛出“值与不值”的论调,既是对英雄的最大的不敬,实际上也是将自己灵魂中的“小”直曝于阳光之下而自现己丑。
囿于自身的修为,受制于自己的人生定位与价值标杆,或许我们当中的不少人遇事都会以物化的功利的标准去评估去取舍,有人形象称之为以一己为圆心、以绝对的自我利益为半径而画圆。
这在不损及他人及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其实也并无甚可以指责之处。
但我们不能很可笑的将此略显猥琐的价值标准推而广之,甚至笃信其为举世通行的唯一标准。
并自作聪明的以此来评判人间诸事诸人。
否则,定会自曝人生境界之低而闹出笑话,为人所不齿。
英雄救人不值论便是这种凡事皆功利的思维下衍生出的“怪物”。
这是对英雄壮举的赤裸裸的侮辱,是以自己的猥琐亵渎英雄的高贵。
理解英雄需要良知,也需要有一点人生的境界。
远离“值与不值”的论调,不只是为敬重英雄,礼赞壮举,也是为了我们自己能更多一点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7.幼童面前,我们都是0分
2017年9月1日上午10时30分许,松江公安分局交警支队民警带领辅警在九杜路涞坊路附近开展违法停车整治时,遭一名违停女性车主暴力阻挠,民警在控制该女子过程中未顾及其手中怀抱儿童的安全,致使女子与儿童倒地。
目前,警方已将该女子与儿童送医检查。
此事发生后,松江警方高度重视,涉事民警当即被停止执行职务并接受警务督察部门调查。
女性车主,怀抱幼童,违停争吵,交警过肩摔式执法,诸多因素叠加,注定这一事件必定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网上甚至形成了批评交警执法失当同情抱童妇女与力挺交警严格执法批评违停妇女这样的明显对立的双方。
热议集中于违停女事主与交警的是与非,双方似乎都理据充分,言之凿凿,好不热闹。
其实,随着交警“神勇”且标准的过肩摔,在这个一同摔倒在地的幼童面前,无论是当事双方,还是事后忙着纠缠双方的是与非的网友,我们都交了个0分卷。
当事违停女性,既是怀抱幼童,理当将确保孩子安全放在首位。
违停已错,与执法交警争吵甚至推搡对方则是错上加错。
——与他人发生争执有可能给怀抱的幼童带来伤害的风险显然被其激动而不理智的情绪所遮蔽,显属主次不分、处理失当。
作为查处违停的交通警察,更是数错叠加。
面对并无实质性威胁的所谓“暴力抗法”采用过肩摔这种方式太过夸张。
现场参予执法的有一名交警和两名辅警,共三人。
而被查处者不过是一名中年女性,也谈不上高大威猛,更何况还手抱幼童。
推搡而已,根本不具有任何实质性的威胁。
——即使是在国外,警察在执法时具有绝对的权威,像视频中这种执法方式也会给自身带来不小的麻烦甚至是很大的职业风险。
因为中年女子根本不具有实质性的攻击性,更无任何威胁警察安全的器械。
如此执法,显属过当。
网上许多网友以此为理据用来力证交警无错其实是很荒谬的。
当事交警指责当事妇女违停已错、阻挠执法再错,以之力证自己的执法并无不妥,实际上也是个混账逻辑。
对方有错,并不能说明自己的执法方式就可以无所约束,肆意妄为。
他人有错在先,并不能推导出自己就可以错。
作为执法者,如此粗暴执法,还颇有些理不直气却很壮的味道,只能说交警自身素质太差,执法水平低下。
更为要命的是,完全视对方怀抱的幼童为无物,将当事妇女摔倒在地后也未第一时间顾及大哭的幼童。
辅警下车同样也是忙着帮助一同“制服”当事妇女而无心顾及孩童。
直到第二名辅警下车,才将孩子抱起。
如此完全惘顾对方怀中的孩子可谓错不可恕。
实际上,倘孩子由此而遭不测,他也定难逃法律制裁。
当然,热衷于争执当事双方孰对孰错的网友们其实也交了张白卷。
他们同样无视了这个幼童的存在。
目睹如此不堪的一幕,无辜被摔,幼童所受到的伤害岂只是一句“身体并无大碍”便可轻易带过?
胡适曾说过:
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消考察三件事:
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撇开其他不说,关爱、呵护孩子,本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共同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义务。
执法者理当做出更好的表率。
呵护孩子,实际也就是呵护我们这个国家的未来。
但愿,面对孩子,我们都能交出一份稍好点的答案。
8.千人围观跳楼而致交通瘫痪,丑陋了谁?
8月20日下午,郑州市二七区毗邻火车站地处繁华商圈的银基广场楼顶一名男子爬在楼外面,试图跳楼轻生。
现场诸多市民围观拍照,人数一度超过千人,致使周边交通严重拥堵,几近“瘫痪”。
随后,警方、消防等赶到现场救援。
——读到这样的新闻,总是有股浓浓的悲凉从心底弥漫开来,郁结的难以化解。
物伤其类,即便是在弱肉强食极为残酷的动物世界,此理亦在。
本与同伴们一同捕猎谋食的母狮子,一旦为猎物所伤而致命,便会默默离群而置静僻处,痛苦地等待死亡的到来。
同伴们虽是爱莫能助,但总会围之静默而立。
然后才是迫于生计而慢慢离去,开始新的捕猎。
即使透过冰冷的电视屏幕,观者亦能感受到那浓浓的哀戚。
可为何到了我们的世界,号称有感情的人的世界,竟然将跳楼当成了肥皂剧,将跳楼者视为表演者,眼见悲剧即将发生,围观者不思救人反倒比当事人更快进入看客角色。
假如跳楼者头破血流,看客们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喝彩鼓掌,以为这结局果然刺激耐看。
假如跳楼者得救无碍,看客们则一边悻然散去,一边惋惜这结局竟然不遂人愿。
——鲁迅早在二三十年代即痛陈的国人甘当“看客”的劣根性,步入新世纪,竟然还在。
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一个人,但凡还有一线生的希望,大概都不会选择跳楼这种极为惨烈的方式为人生过早画上句号。
这本是让人很难直视的一幕残剧。
可透过现场发出的新闻图片,我们能看到现场聚积围观者大多一脸的愉悦,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大概是时间太久,竟有看客躺在地上颇显惬意地静观楼顶欲轻生者的情况,胸口还放着香烟,边吞云吐雾,边“欣赏这一免费的生活大片”。
这让我又想起了类似的一幕。
2005年的9月17日,东北沈阳,一女子在北三经街一“烂尾楼”上欲跳楼。
在女子滞留高空的6个多小时里,有上千人次围观,三经街交通一度受阻。
现场一位50多岁的女子为围观宁愿饿肚子:
“挨点饿吧,我怕一回去她跳下来看不到,不就白瞎了。
”而一位离家比较近的男子回家拿了饼干和矿泉水后又匆匆赶回现场继续围观。
——这岂止是冷漠,简直就是丑陋人性异化而成的面目狰狞的嗜血怪物一边舔着人血馒头一边露出怪笑。
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围观跳楼其实就是在围观我们自己人性的丑陋。
只管自扫门前雪,无视他人瓦上霜。
不能伸手助人也就算了。
现在还要把同类的人生最大的悲剧当作杂耍、心怀愉悦地观看甚至欣赏,哪还有一点点的人性可言。
此前更有媒体报道,现场围观跳楼,因等待时间太长,竟有围观者起哄,催促轻生者快跳。
随着轻生者的纵身一跃,现场便是一阵不知是什么内涵的惊呼。
难怪历经数小时的苦口婆心劝说明显以逐步化解轻生者心头郁结的解救者满眼热泪、直斥起哄的围观者是杀人犯:
“是你们杀了她!
你们就是杀人犯!
”——此语虽是愤激之语,却是一语剥除了围观者所有的伪饰,露出其嗜血的狰狞可憎的面目,曝出其人性中最为丑陋的一面。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慨叹人情纸薄、世态炎凉,只是少有反省自己道德多高、人情多浓、爱心多热?
——每个良知泯灭的人其实都是可怜的,也是可怕的。
倘任由围观吞噬良知,冷漠淹没善良,那将会是一个怎样可怕的世界!
——禁绝围观,捡拾良知,从我做起!
9.人生实苦,但东北师大也要能让王宠同学足够相信
安徽籍盲人考生王宠以超出一本线88分的成绩被东北师大录取。
但在8月16日办理入学手续时并不顺利。
次日,学校明确告知其不能入住学生宿舍,而要家长陪同在校外租房生活。
此举让无力支付校外租房费用及其他生活开支的王宠一家陷入困境。
在气温高达39度的盛夏读到这样的新闻,真是寒意陡生,如披冰雪,真若置身隆冬。
一个盲人学生,倘如校方所言,是出于“安全考虑”而不能入住学生宿舍,那让他住在校外就会安全了么?
稍稍想想就知道这个说辞是多么荒谬。
距离更远,往返路途情况更为复杂,不确定的因素也会更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时评 阅读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