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检测.docx
- 文档编号:7500485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05.33KB
人教版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检测.docx
《人教版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检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检测
2017届人教版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1如图为细胞周期示意图,其中S期内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活性较高,处于G0期的细胞属于暂不分裂的细胞。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4h
B.S期应为染色体复制及加倍的时期
C.记忆B细胞所处时期应为G0期
D.M期是染色单体出现和消失的时期
解析:
选B。
一个细胞周期的总时长为分裂期用时与间期用时之和,A正确;染色体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属于M期,B错误;记忆B细胞受特定抗原刺激后会迅速增殖和分化,可见记忆B细胞属于暂不分裂的细胞,即处于G0期的细胞,C正确;染色单体出现在有丝分裂前期,消失在有丝分裂后期,这两个时期均属于M期,D正确。
2.细胞周期可分为间期和分裂期(M期),间期又分为G1期、S期和G2期,其中DNA的合成在S期。
下表为体外培养的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单位:
小时),若在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则( )
细胞周期
G1
S
G2
M
合计
时长(h)
10
7
3.5
1.5
22
A.M期细胞至少需要11.5小时后才能到达G1期和S期的交界处
B.G2期细胞至少需要11.5小时后才能到达G1期和S期的交界处
C.所有细胞都被抑制在G1期和S期的交界处都需15小时后
D.所有细胞都被抑制在G1期和S期的交界处都需22小时后
解析:
选B。
由表中信息可知,M期细胞至少需要10小时后才能到达G1期和S期的交界处,A项错误;G2期细胞到达G1期和S期的交界处至少需要的时间为1.5+10=11.5小时,B项正确;由于DNA的合成在S期,当在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时,DNA合成被抑制,即S期的细胞被抑制,若使所有细胞都停留在G1、S期交界处,则刚完成DNA复制的细胞需要经过G2、M和G1期,共需要15小时,但并不是所有细胞都需要15小时,故C、D项错误。
3.(2016·山东淄博月考)科学家在研究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周期时,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15NTdR)、32P标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32PUdR),把两种核苷酸被细胞利用的速率绘成如图1所示的曲线。
已知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为20h。
培养20h后,根据细胞中的DNA相对含量不同,将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2所示。
下列对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处于ac段的细胞属于图2中的甲组细胞,此时RNA聚合酶活性高
B.图2中乙组细胞处于图1中ce段,此阶段细胞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C.图2丙组细胞中只有部分细胞的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
D.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分裂期时间不超过6h
解析:
选C。
图1中ac段细胞利用32PUdR的速率较快,说明细胞在进行RNA的合成,细胞中RNA聚合酶活性高;此时细胞处于G1期,细胞中DNA含量为2C,属于图2中的甲组细胞。
图1中ce段细胞利用15NTdR的速率较快,说明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此阶段细胞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此时细胞处于S期,细胞中DNA含量为2C~4C,属于图2中的乙组细胞。
图2丙组细胞中DNA含量为4C,即DNA含量已加倍,说明细胞可能处于G2期、前期、中期及后期;由于蚕豆根尖细胞是植物细胞,故不存在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的现象。
由图1可知分裂间期时间大于14h,而整个细胞周期为20h,所以分裂期时间不超过6h。
4.若将3HTdR(一种含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加入细胞培养液中,正在进行DNA复制的细胞就会立即摄取。
在相同的条件下,向连续培养的两组细胞培养液中同时加入3HTdR,定期取样,检查被标记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如下表所示,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取样时间%
级别
t0
t1
t2
t3
t4
t5
…
甲
25
50
75
100
100
100
…
乙
25
50
75
80
80
80
…
A.两组都有25%的细胞不在细胞周期中
B.两组细胞复制所用时间大致相同
C.细胞周期的时间应是甲组小于乙组
D.乙组约有20%的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
解析:
选B。
从表中信息可知,t3以后两组细胞被标记数分别稳定在100%和80%,据此可推出乙组应有20%的细胞不处于细胞周期中,且两组细胞复制所用时间大致相同。
5.(2015·高考安徽卷)
右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的显微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
B.乙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
C.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NA含量相同
D.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可计算细胞周期长短
解析:
选B。
甲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正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着丝点应排列在赤道板上,而细胞板是高等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在隔膜形成体的中央生成的薄膜结构,是真实存在的,A项错误。
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两极,B项正确。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故甲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乙细胞的一半,核DNA含量相同,C项错误。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只统计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是无法计算出细胞周期的,D项错误。
6.下列是一组动物活细胞有丝分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b细胞将出现细胞板,并缢裂成两个子细胞;c细胞核中染色体数和DNA数相等
B.上述细胞在细胞周期中出现的顺序是a→c→d→e→b
C.该生物与高等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主要在c和e两个时期,秋水仙素使基因突变作用在e时期
D.d图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解析:
选B。
根据图示,a表示间期,b表示末期,c表示前期,d表示中期,e表示后期,故B项正确;动物细胞内不会出现细胞板,c图细胞核中DNA已完成复制,染色体数和DNA数之比是1∶2,A项错误;动物与高等植物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在前期和末期,即c和b,秋水仙素使基因突变作用在间期,即DNA分子复制期间,C项错误;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D项错误。
7.下图为某种植物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与染色体规律性变化的模式图。
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②过程是有丝分裂间期,此时细胞内核膜解体、核仁消失
B.低温处理导致④→⑤过程中染色单体不分开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⑤→⑥过程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增加一倍
D.⑥→⑦过程中DNA解旋酶可使染色体解旋变为细丝状的染色质
解析:
选C。
①→②表示的是染色体的复制过程,属于有丝分裂间期,而不是核膜解体、核仁消失的前期;低温处理的是有丝分裂前期②→③,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⑥→⑦过程中染色体解旋变为细丝状的染色质,不是DNA解旋酶的作用,DNA解旋酶作用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8.(2016·福建福州质检)人体某种癌细胞核DNA含量为2n,体外培养的癌细胞能不断增殖并保持遗传稳定性,对培养液中细胞的核DNA含量情况进行测定,发现核DNA含量有:
2n、介于2n~4n及4n三种类型。
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DNA含量为2n的细胞都处于有丝分裂间期
B.DNA含量为2n~4n的细胞都处于分裂期
C.DNA含量为4n的细胞都处于分裂后期
D.若抑制DNA复制,DNA含量为4n的细胞占比减少
解析:
选D。
有丝分裂间期包括DNA复制前期(2n)、DNA复制期(2n~4n)、DNA复制后期(4n),分裂期包括前期(4n),中期(4n),后期(4n),末期(2n),末期也有DNA含量为2n的细胞,A错误;DNA复制期DNA含量为2n~4n,B错误;DNA复制后期DNA含量为4n,C错误;若抑制DNA复制,更多细胞处于DNA复制前期(2n),故DNA含量为4n的细胞占比减少,D正确。
9.图1、图2分别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含量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
B.处于图3中B→C段的是图1所示细胞;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4中d所示的情况
D.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c可对应图3中的A→B段
解析:
选D。
图1中一条染色体包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图2中染色单体分离后就不能再称为染色单体了,只能称为染色体,A正确。
图3中纵坐标的含义是“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BC段1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对应图1所示细胞,CD段变化表示染色体上DNA分子由2个变成1个,表示后期着丝点分裂过程,B正确。
d表示细胞中DNA数目为2n,染色体数目为4n,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C正确。
图4中a可对应有丝分裂后期,b可对应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可对应有丝分裂末期,D错误。
10.(2016·河北唐山月考)如图所示是关于观察洋葱有丝分裂的实验的部分操作,下列评价合理的是( )
A.剪取洋葱根尖2~3mm,因为该区域属于根毛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
B.该实验步骤中唯一错误的是在②和③之间缺少用清水漂洗这一环节
C.在观察的图像中,b属于分生区的细胞,细胞已死亡
D.若用图中b区域的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现象明显
[解析] 根尖2~3mm的区域属于分生区,A错误。
在②和③之间应增加清水漂洗这一环节,而③和⑤之间的清水漂洗环节应删除,B错误。
分生区的细胞呈正方形,细胞经解离已死亡,C正确。
b区域的细胞属于分生区细胞,其液泡较小,渗透作用不明显,D错误。
[答案] C
11.(2016·江西九江月考)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三位实验人员制作洋葱根尖装片的操作步骤(“+”表示操作,“-”表示未操作)如下表所示:
实验人员
操作
取材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甲
根尖2~3mm处
-
+
+
+
乙
根尖2~3mm处
+
-
+
+
丙
根尖5~7mm处
+
+
+
+
则甲、乙、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
A.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B.细胞分散但看不到染色体、染色体着色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C.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
D.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解析:
选C。
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细胞分散开,甲未解离,细胞相互重叠;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乙未漂洗,影响染色效果,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5~7mm处为伸长区细胞,已失去分裂能力,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观察不到染色体。
12.(2016·江苏苏北四市模拟)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洋葱根尖时,经常换水可防止烂根
B.解离的目的是让细胞相互分离并保持细胞活性
C.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所用的时间比解离短
D.观察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此区细胞排列紧密,有的正在分裂
解析:
选A。
培养洋葱根尖时,若不经常换水,根尖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积累对根系生长不利,根部细胞大量死亡,导致烂根,A正确;解离的目的是让细胞相互分离,解离液中的盐酸和酒精会杀死细胞,B错误;漂洗目的是洗去解离液,漂洗时间约10分钟,解离时间为3~5分钟,故漂洗所用的时间比解离长,C错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都是死细胞,观察不到细胞正在分裂的现象,D错误。
13.
(2016·安徽灵璧月考)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段细胞中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
B.bc段的细胞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处于cd段的细胞可以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着丝点分裂发生在de段
解析:
选B。
ab段可表示分裂间期中蛋白质的合成时期,该时期核糖体活动活跃;bc段表示DNA复制时期,不能发生基因重组;cd段可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的细胞,该时期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e段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由0.5变为1,是因为发生了着丝点分裂。
14.(2016·深圳福田联考)如图甲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染色体数、DNA分子数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含量的变化,图中与e段形成的原因相同的是( )
A.a B.b C.c D.d
解析:
选B。
图乙中e段下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与图甲中b段形成的原因相同。
15.如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内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每个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过程中显著的变化有DNA含量和染色体行为的变化
B.当细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的一半时,DNA的含量开始急剧增加
C.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的中期
D.在细胞周期中,细胞分裂间期的呼吸速率大于分裂期的
解析:
选C。
选项A对,细胞分裂过程中显著的变化有染色体行为和数量的变化以及DNA含量的变化。
选项B对,分析图形可知,在细胞分裂间期,细胞核体积达到其最大体积的一半时,DNA的含量开始急剧增加,之后维持在最高水平,然后细胞进入分裂期。
选项C错,用药物抑制DNA合成,可使细胞停留在分裂间期,因为间期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选项D对,细胞分裂间期需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及DNA的复制,故耗氧量相对较多,呼吸速率较大。
16.(2016·安徽合肥联考)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可用苏丹红代替龙胆紫染液为染色体染色
B.观察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核内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C.该实验的操作过程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D.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解析:
选C。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的染液为醋酸洋红液或龙胆紫染液,故A项错误;分裂中期,核膜、核仁已经消失,视野中观察不到细胞核,故B项错误;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主要起解离作用,故D项错误。
17.某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
该生物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同之处是( )
A.分裂开始前,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
B.分裂开始时,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2n
C.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裂成为两个
D.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n
解析:
选C。
减数第二次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紧接,也可能出现短暂停顿,染色体不再复制,所以分裂开始前,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不正确,A错误。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目的是实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开始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n,B错误。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这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有丝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从着丝点处分开并移向两极,C正确。
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物质数量和性状的稳定性;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减数分裂的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n,而有丝分裂的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2n,D错误。
18.(2016·吉林长春模拟)下列各图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各阶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为甲→丙→戊→丁→乙→己
B.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甲、丙、丁和戊
C.若在戊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开,则形成的4个子细胞都异常
D.戊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2条Y染色体共存的可能
解析:
选C。
观察各阶段的分裂图像,可知减数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为甲→丙→戊→乙→丁→己,A错误;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无同源染色体,B错误;若在戊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开,则形成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异常,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则形成的4个精细胞都异常,C正确;戊细胞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有2条Y染色体共存,D错误。
19.(2016·福建泉州模拟)如图表示某动物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A和a分别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存在于动物精巢中
B.由图可知该细胞发生过交叉互换
C.该细胞分裂最终能形成4种配子
D.该细胞在图示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最多有4条
解析:
选D。
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分裂时细胞质不均等分配,必为雌性动物卵原细胞的第一次减数分裂,该过程发生于果蝇卵巢中,A错误;该细胞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含基因应相同,图中姐妹染色单体上的成对基因(A和a)不相同,可能发生过交叉互换,也可能出现了基因突变,B错误;该卵原细胞分裂最终能形成一种配子,C错误;该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两个细胞,期间着丝点并不断裂,所以此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最多有4条,D正确。
20.(2016·四川邛崃月考)下列为细胞分裂的几种模式图及其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在分裂过程中的变化。
则下列叙述中有几项正确( )
①图甲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对应图丁的CD段
②图乙是有丝分裂中期,正常情况下,图乙与图丙不可能来自同一种生物
③图丙可能是雌配子,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对应丁图的BC段
④图乙中含有该物种2个染色体组,图丙可能是该物种单倍体个体的体细胞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都不正确
解析:
选B。
图甲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即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三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上,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对应图丁的BC段,①错误;图乙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乙细胞所在的生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图丙细胞所在的生物体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或3条染色体,所以图乙与图丙不可能来自同一种生物,②正确;图丙只含一个染色体组,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可能是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配子,每条染色体中只有一个DNA分子,对应DE段,③错误;图乙中AaBb如果表示该物种含有2个染色体组,那么图丙的3条性状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可以代表单倍体,那么图丙可能是该物种单倍体个体的体细胞,故④正确。
21.(2016·山东潍坊质量检测)如图表示某动物(2n=4)卵巢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量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表示染色单体的是b
B.时期Ⅰ细胞内有一个或两个染色体组
C.时期Ⅱ细胞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细胞中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Ⅲ、Ⅳ
解析:
选B。
根据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减半一次,DNA减半两次的规律,以及卵原细胞和卵细胞不含有染色单体的特点,可断定染色单体是b;时期Ⅰ为卵原细胞,细胞内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时期Ⅱ为初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前期可发生交叉互换;Ⅲ为次级卵母细胞,Ⅳ为卵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22.(2016·四川新津入学考试)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其体内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四个配子(不考虑突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无交叉互换,则只产生两种配子
B.交叉互换是染色体变异的形式之一
C.交叉互换发生于次级精母细胞中
D.若有交叉互换,只有当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时才能产生四种配子,否则只能产生两种配子
解析:
选A。
如果没有交叉互换,一个精原细胞能产生4个、2种配子,A正确;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是基因重组的形式之一,B错误;交叉互换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中,C错误;如果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交叉互换,即使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产生4种配子,D错误。
24.某生物的基因组成如图所示,则它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它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分别是( )
A.2种和2种 B.4种和2种
C.2种和4种 D.8种和4种
解析:
选B。
由图可知,该生物基因型为AaBbDD,三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三对基因中有两对是杂合的,所以它能产生的配子种类为2×2=4(ABD、AbD、aBD、abD)。
但它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种类只能是2种,这是因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随之分开,只能有两种情况:
A—B(或b)—D、a—b(或B)—D。
即A与a分离、B与b分离后,若A与B分配在一起,则a只能与b分配在一起;若A与b分配在一起,则a只能与B分配在一起。
25.(原创题)一个基因型为AaXBXb的雌性动物,若一个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则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若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XB,则最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B.若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aXBXb,则最可能是有丝分裂过程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C.若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则最可能是有丝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D.若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XBXb,则最可能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未分开
解析:
选B。
若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XB,与亲代细胞相比,基因的数量相同,只是基因的组成不同,说明该变异最可能是有丝分裂过程异常,即基因突变,A错误;若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aXBXb,与亲代细胞相比,多了一个基因a,说明该变异最可能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B正确;若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与亲代细胞相比,由AA可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由XB可知,说明该变异最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C错误;若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XBXb,与亲代细胞相比,少一个A基因,说明该变异最可能是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A和A)未分开,从而导致一个子细胞中少了一个A基因,D错误。
26.(2016·安徽安庆模拟)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下列示意图最能表明其原因的是( )
解析:
选D。
根据题意“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则丈夫的基因型为XBY,妻子的基因型为XBXb,患病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可见孩子的两个Xb均来自于母亲,应该是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b基因的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分离产生了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参与受精作用导致的。
分析图形可知,A、B细胞质均等分裂,C、D细胞质不均等分裂;A是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异常,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B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异常,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分离;C是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异常,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D是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异常,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分离,所以D正确。
27.下列关于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可用蝗虫卵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减数分裂
B.用桃花的雄蕊比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
C.能观察到减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检测 细胞 生命 历程 单元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