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衔接结题鉴定书.docx
- 文档编号:7485702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4.55KB
中小学语文衔接结题鉴定书.docx
《中小学语文衔接结题鉴定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语文衔接结题鉴定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语文衔接结题鉴定书
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衔接研究
结题报告书
实施单位(公章)内蒙古乌海市第十八中学
子课题名称“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衔接研究”
子课题负责人杨楠楠
鉴定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定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要求
1.封面左上方“地区”“编号”由课题组秘书处填写。
2.请如实填写各项内容。
要明确、具体,不得含糊不清或空白。
3.所有内容用小4号字电脑打印。
4.打印一式五份,报送课题组秘书处。
同时发送电子版至课题组邮箱
表一:
参与课题研究人员简况
课题(子课题)名称
“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衔接研究”
实施单位
内蒙古乌海市第十八中学
课
题
负
责
人
姓名
杨楠楠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83.1
行政职务
无
专业职称
中一
学历(学位)
本科
工作单位
内蒙古乌海市第十八中学
邮编
016030
联系方式
电话
电子信箱
课
题
组
成
员
名
单
姓名
职务
职称
课题研究主要贡献
马香莲
教研组长
中一
做课题讲座,做录像课,完成课题组任务
曹金卫
语文教师
中高
完成课题组任务
杨楠楠
语文教师
中一
做全区公开课,完成课题组任务
朱玉新
语文教师
中高
完成课题组任务
高淑兰
语文教师
中高
完成课题组任务
张桂花
语文教师
中高
完成课题组任务
乔美侠
语文教师
中高
做全区课题讲座,做录像课,完成课题组任务
表二:
课题研究目标
2011年11月,我校接到市教育教研室关于开展课题《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衔接研究》课题通知,经过学校教科所与教研组审慎的考虑,决定由我作为课题组负责人,本着自愿的原则,组织了分别担任不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8位教师参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衔接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从申请课题,上报审批书,立项成功,研究实践至今已有三年整,我校从学校领导到课题管理教师、参与课题教师都认真实践,勤于总结,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课题组教师乔美侠、朱玉新、曹金卫、杨楠楠、马香莲、高淑兰、刘丽清、阮兰8人积极学习,密切合作,主动完成课题任务,形成了和谐有效的教学研究氛围。
经过学习,我们理解了本课题的理论研究依据: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由于人的身心发展及后天教育程度的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肯定存在着差异。
教学就要适应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的要求。
为了适应这种差异,我们必须采用“差异式”的教学。
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教学模式,会导致种种弊端。
另一方面,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出发,矛盾的特殊性中存在着矛盾的普遍性。
因此,我们又必须寻求教育教学中共性的东西,努力搞好教学诸方面的衔接。
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看:
教师的角色将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通过角色的转变来达到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的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衔接教学研究就要让教师改变陈旧的理念,进行角色的转换,从根本上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不管是小学教师还是中学教师。
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的衔接能更好地使小学毕业生适应初中的教学。
使初中老师在心理上对刚上初一的新生给予更多的宽容和引领。
因此,本课题研究目标是:
.我们在小学五、六年级与初中七年级这两个教学年级段上设立衔接点,将语文学科的教学作为研究的重点突破口,创设各种教育教学情景来培养学生习惯、知识、能力、兴趣、品德等方面的良好素质。
1、习惯良好。
习惯是一种基础素质,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在无自觉意识努力的条件下,做好每一件事。
习惯又是一个长期训练,习得的过程。
从小养成好习惯,一辈子受益无穷。
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具有4个方面的良好习惯;预习习惯、阅读习惯、做笔记的习惯、写作习惯。
2、基础扎实。
扎实的基础就是要求学生具有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基本能力。
3、能力多样。
这里的能力,指一个人的基本能力,并非学科能力。
多样的能力包括一个学生应当具有的自辩、自学、自炼、自理能力等等。
表三:
课题研究过程
在三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课题组在学校教科所直接领导下,将每月最后一周的教研活动日专门作为课题组活动时间。
我将课题活动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尽量结合,听课,评课,研讨,交流等常规活动中以“衔接”理念进行学习、实践、调整。
课题组所下发的各种课题任务,都是在每月的课题活动会上布置,交流,收集,通报结果,总结经验等。
顺利地完成了课题组下发的各项任务。
每位教师都圆满地完成了六项课题成果。
有两位教师有教学录像课参评。
“语文衔接”课题活动大事记
第一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7月
1、2011年11月,学校通过教研组下发课题通知,征集动员教师参与课题,准备课题申报材料。
2、2011年12月,组织参与课题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布置准备课题工作,收集资料,整理总结,12月底形成课题申报审批书上报市课题组。
3、2012年3月召开了“中小衔接语文教学方法”课题研究开题会。
通过课题组老师的讨论、辨析,明确了中小衔接的介定内涵及需要衔接的内容,对促进课题研究工作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课题组成员从分析中小学教材开始,找到异同点。
为实验教师指明了课题研究的具体方向,排解了他们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得到与会的教师、领导的欢迎。
4、2012年6月召开了课题研究讨论会。
在这次会议上大家商讨并初步制订了对初一新生的调查表。
5、2012年7月,本学期课题组工作总结。
第二阶段2012、9-----2013、1
6、2012年9月,组织课题理论学习,制定本学期课题组课题实施方案。
7、2012年10月,开始课题课例研讨,组织听课,评课。
8、2012年10月,课题组对初一新生进行课题问卷调查、分析及总结。
9、2012年11月,和一完小开展互听课的交流、研讨活动。
此次活动促进了中小学教师对对方教材和教法的了解。
10、2012年12月,组织组员参加课题成果征集活动,及时上报了课题成果,即教师的论文、课例等以及学生的竞赛作文。
11、2013年1月,本学期课题组工作总结。
第三阶段2013.3-----2013.7
12、2013年3月,通报上学期本课题论文评选结果及作文竞赛结果,发放证书。
课题材料学习会。
13、2013年5月,课题组在初一开展了演讲比赛。
14、2013年6月,课题组和一完小开展“同课异构”观摩讨活动,并进行讨论。
15、2013年6月,马香莲老师为一完小六年级的学生作《如何顺利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专题讲座。
第四阶段2013.9–2014.1
16、2013年9月,布置本学期课题工作,重点是作文竞赛。
本学期衔接课题研究与教研组活动结合,听课研讨,注重自主教学,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大部分还参加全国“少教多学”的课题研究,我和乔美侠老师商定本学期重点放在作文指导上。
17、2013年10月初,发放作文竞赛题目,商定上交时间。
本学期作文竞赛上交时间为11月20日,统一寄送时间为11月30日之前。
教师指导注重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注重语言表达的生动简洁性的指导。
明确书写习惯,即题目,姓名,地址,指导教师,正文的书写位置。
18、2013年10月底,我校和一完小开展了互出衔接年级试题的交流活动,并进行分析。
19、2013年11月,收集竞赛作文。
总结本次竞赛学生写作与教师指导情况,与去年相比较,分析进步与不足。
20、2013年12月,计划进行课堂教学的研讨。
听课,评课,探讨衔接的落实情况,摸清与现阶段学生状况教师情况的结合情况,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并在初二、初三开展了汉字书写大赛。
21、2014年1月,我校代表海南区参加全市的汉字书写大赛,并获得全市第三名的好成绩。
完成本学期课题组工作总结。
第五阶段2014年3月--7月
22、2014年3月25日公布课题组工作安排,具体讨论优质课细节。
正赶上“少教多学”课题组进行优质课评选活动,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将此活动与学校的常规听课活动及衔接课题结合起来,5月份听课,录像,制成光盘,上交给“少教多学”课题组。
23、2014年5月,课题组就本学期课题成果问题讨论。
结合本月年级语文组听课活动,讨论课型,课堂中体现衔接精神的做法及效果。
讨论录像课的制作,确定上交时间。
部分教师总结教学设计之类,定时上交。
24、2013年6月17日,总结本学期课堂教学经验交流,课题活动内容心得交流。
完成课题年度总结报告。
第六阶段2014.9----2014.12
25、2014年9月23日,通报上学期课题成果获奖情况,并研讨本学期课题研究方向。
26、2014年10月,开展“小小信封传经验”的活动,初三的同学给初一新生写一份信,信中重点告诉初一新生如何快速的学好初中的语文。
从学生对学生的层面进行有效衔接,比老师的传授更直观有效。
27、11月25日课题经验交流,谈衔接所带来的变化和思考。
28、12月23日,完成本学期的课题总结,为明年结题做准备。
2015年3月--6月底
29、3月24日通报本课题进展状况,总结本课题对各自教学的影响,回顾三年来参加课题组的心得,感受本课题组的有利之处,讨论准备结题事宜。
30、4月28日组长准备课题成果统计,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1、5月26日向组员通报课题结题报告内容,听取组员们的建议,为进一步修改整理做铺垫。
31、6月16日确定结题报告内容,通报组员结题程序与我组准备状况。
表四:
课题研究成果及应用
1.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积极性有较快的提高。
我校教师因学校政策上的积极支持,大多数参与不同级别的课题研究,有国家级、市级、区级、校级等不同的类型。
我们“中小学衔接”课题是时间最长、研究任务最繁多的课题组。
我们课题组教师分处不同年龄层,四十五岁以上老教师有四人,其余二人均为三十岁以上有能力与经验的中年教师。
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老教师逐渐理解了课题操作过程,并与曾经的经验相联系,有了新的发展。
中年教师年富力强,积极实践,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切入点。
有刚入行几年的教师,像我这个初接触课题的人,通过和组内教师的交流和自己的观察学习,从中寻找符合自己个性长处的教学方式或风格。
尤其对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教学录像的操作实践,使教师们逐渐摆脱了畏难情绪,开始记录并思考教学程序与设计。
在三年的课题研讨过程中,我课题组在学校教科所直接领导下,将每月最后一周的教研活动日专门作为课题组活动时间。
我将课题活动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尽量结合,听课,评课,研讨,交流等常规活动中以“衔接”理念进行学习、实践、调整。
课题组所下发的各种课题任务,都是在每月的课题活动会上布置,交流,收集,通报结果,总结经验等。
顺利地完成了课题组下发的各项任务。
每位教师都圆满地完成了六项课题成果。
有两位教师有教学录像课参评。
在此基础之上,课题组还组织或参与一些专门的课题活动。
2012年秋,课题组制作了调查问卷,从学生自学能力和课前预习情况的问题进行调查,并总结,后通报语文组,在此过程中,全课题组教师共同参与,从问卷制作,发放,总结,汇报,各司其职,共同协作,加强了教师的集体协作精神。
问卷已经收入了我校的档案室。
2013年6月,课题组成员,语文教研组组长马香莲做衔接公开课《咏雪》观摩教学及案例研讨活动,参与者是来自海区四一小的教师代表和我校所有语文教师等约三十多位,是一次大规模的课题组教学活动。
之后,又到衔接的小学一完小给六年级学生作课题讲座《如何顺利适应初中生活》,讲座中将升入初中后可能遇到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加以介绍和给出应对的方法。
重点把中小学的学习方法加以对比,介绍初中的学习方法。
给将升入初一的孩子很多启示。
为了更好地中小学语文学科衔接教育的研究,我们多次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学科的竞赛活动。
针对学生字词掌握不过关的情况,我们组织了汉字书写大赛,经过以班我单位的初赛,和以级部为单位的复赛,到最后的三个级部的决赛。
还从决赛的选手中选出优秀选手代表参加全市的汉字书写大赛,并取得全市第三名的成绩。
通过竞赛,教师和学生都了解了薄弱字词,这样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参加作文比赛,积极投稿。
经过老师和孩子们的努力,学生的习作也获得很好的名次。
10月乔美侠老师在课题组活动中,将自己在兰州参加的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中所见所闻,将黄厚江与严华银等语文教学名家的理念与做法,与课题组教师分享。
在教学环境有些浮躁的海南区,多少吹进一些冷静的教学之风,引起教师们的讨论。
在三年的课题组活动中,课题组教师们从教学方式上,从个人认识上,从合作交流上,都有不同的收获。
尤其是合作交流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2、学生自学习惯与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衔接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不限制各种方式。
这个时期,我校教科所正在推广尝试教学法和学案教学法,为的是减少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课题组中的马香莲老师教多用尝试法进行教学,以高效课堂为落脚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中老年教师,有多年的教学习惯,多长于讲解,因此,改变习惯尤为困难。
大家商讨,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有自主学习式,有魏书生六步法,有钱梦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式,也有自我探索式。
学生从不同的教学方式中学习整体把握知识结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此过程中,通过交流,我们发现,我们的课堂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老师讲的少,学生自学的内容多,即“少教多学”。
因此大多数教师注重对学生自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语文教学在我校的教学成绩中始终居于领先地位,受到广泛的肯定。
3、教师的实践智慧得到了提高。
三年来,两校进行了多次共同的课题活动,这是海南区少有的现象。
此课题增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对我们中学教师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来源,尤其是我们对小学老师的教学习惯的了解,有利于我们发现共性,求同存异,对学生的指导更有针对性。
课题组布置的任务,多次的教学设计,听课评课,作文竞赛等活动,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加深了了解,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这种关系是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
这些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到促进作用。
通过教师有效的指导和激励,学生渐渐培养起学习的积极性并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表五:
存在问题
1、课题组教师对课题与教学的关系在思想上认识不足。
由于教学日常工作也繁杂无数,教师们疲于应付。
因此,对课题与日常教学的结合,研究与实践的热情与动力不足,多数把课题当成一件任务来完成。
有被动的无奈。
2、课题研究还只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还只是一些零散的经验,缺乏整理成系统的理论积累与认识。
本课题能针对不同年龄层的教师有不同的任务类型,加强了教师的自主选择,是它最大的好处之一。
因此,我组两位老教师重点进行作文指导。
其他教师做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堂录像等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是,因为对“衔接”的理论没有系统的学习和整理,故而缺乏前后对比,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状况比较,因此教师们只是停留在了浅层的现象的整理,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归纳总结的能力不强,课题实验工作的开展和反思过于单薄,研究的深度广度不够,对实验研究过程中的经验难以提升。
对课题评价管理制度不够完备,影响教师深入研究课题的主动性。
学校评价体系中,教学分数占有极大的比例,而课题只占极少的分值,不能有效地激发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因此,为了考核分数,为了学生提高分数,有些时候有些教师就有过分强化机械记忆,忽略学生思考理解以及非智力因素等慢功夫的培养,其实,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最终也影响课堂效果。
现在,虽然本课题已结题,但我们对中小学衔接教育的研究还在继续探索和深入。
1、学生良好学习方法、习惯的培养是学校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而且每一届的学生的特点又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适应这种变化。
2、从中小学衔接教育的研究中发现,我们的研究不能单停留在初一和六年级这两个层面,必须扩展到整个中小学阶段,这样的研究才是完整的。
我校“语文衔接”课题组这三年来所做的工作,我从三个方面加以总结,分别是课题组所做工作及课题组大事归纳,课题成果总结,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囿于认识与眼界的局限,难免挂一漏万,尤其对问题的总结与认识,更是不可避免的出现偏颇,希望得到专家中肯的指导,高屋建瓴的指正。
以后,我们将继续完善衔接教育的研究,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际。
表六:
课题研究成果目录及呈现形式
2012.9-2013.9案例设计论文统计
教师
论文,教学设计题目
评奖成果
1.乔美侠
语文课运用多种形式促进学生思考
一等奖
2.杨楠楠
语文课预习方法的尝试
二等奖
3.乔美侠
引导学生走近鲁迅
一等奖
4.马香莲
文言文教学案例分析
一等奖
5.朱玉新
《公输》教学设计
二等奖
6.张桂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二等奖
7.杨楠楠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一等奖
2012.9-2013.7课题成果总计
课题组教师
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
学生竞赛作文
乔美侠
2
杨楠楠
2
马香莲
1
13(1组)
朱玉新
1
12(1组)
张桂花
1
12(1组)
总计
8
186(15组)
成果统计:
一、学生创新杯作文竞赛:
参赛人数:
186
获奖人数:
一等奖:
68二等奖:
54三等奖:
64
指导教师:
9人朱玉新张桂花阮兰马香莲
二、论文、教学案例:
8篇
获奖情况:
一等奖:
4二等奖:
3
2013.9-2014.7教学设计论文统计
姓名
题目
评奖成果
1.乔美侠
接纳引导提高
一等奖
2.张桂花
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是实现“少教多学”的保障
三等奖
3.杨楠楠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设计
一等奖
4.马香莲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一等奖
总计
4篇
2013.9-2014.7课题成果总计
课题组教师
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
学生竞赛作文
朱玉新
24(2组)
张桂花
1
24(2组)
乔美侠
1
19(1组)
马香莲
1
34(3组)
杨楠楠
1
15(1组)
总计:
5人
263
统计:
一、学生作文竞赛:
参赛人数:
263
二、论文、教学设计:
4篇
获奖情况:
一等奖:
3三等奖:
1
2014.9-2015.5教学录像设计统计
姓名
题目
评奖成果
1.乔美侠
《云南的歌会》教学录像
一等奖
2.张桂花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一等奖
3.杨楠楠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
一等奖
4.马香莲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录像
二等奖
5.朱玉新
《在沙漠中心》课堂实录
二等奖
总计
5份
2014.9-2015.5教学设计作文统计
序号
姓名
教学案例
作文
评奖成果
1
乔美侠
《“临摹”课汲取课堂教学的活水》
二等奖
2
杨楠楠
17份
3
朱玉新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一等奖
总计
3人
2份
17份
2014.9-2015.5课题成果统计
课题组教师
录像、设计、实录
学生竞赛作文
乔美侠
2
杨楠楠
1
1组
朱玉新
2
张桂花
1
马香莲
1
统计:
一、学生作文竞赛:
参赛人数:
17份
二、教学案例、教学设计:
2篇
获奖情况:
一等奖:
1二等奖:
1
表七:
鉴定结果(此页由鉴定组填写)
鉴定意见
鉴定专家组组长:
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此页由鉴定单位填写)
鉴
定
专
家
组
成
员
姓名
职务
职称
工作单位
鉴
定
单
位
意
见
鉴定单位
____年____月____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 语文 衔接 鉴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