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导学案.docx
- 文档编号:7470450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43.68KB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导学案.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导学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导学案
三年级语文科上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
教材简析
本组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有的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快乐的成长,以及他们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
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学生们读来定会感到十分亲切。
学情分析
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为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4个汉字,学会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新词。
能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表达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具体的事例说一说、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快乐,表达真情实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感受“童年的快乐”的同时,能够行动起来,在生活中深入体验这种感情,感受童真,童趣。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童年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难点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理念
1、贯彻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合作的伙伴和知识的探究者。
2、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体现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文资料。
2.PPT课件。
课题
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时
2
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
罗晓娟
审核人
赵丽霞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读写新词并能理解词语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学习重点
学习生字词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自主学习
1、生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2、说说自己所在的小学和民族小学有什么不同之处
1、导入课题。
“我们的民族小学”
2、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合作探究
1、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勾画出表示时间次序的词语。
了解课文整体感知情况。
1引导学生总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在文中勾画出关键词语。
展示交流
1、识记生字
(1)出示文中的生字,小老师带读。
(2)小组讨论: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
(3)全班交流。
2、指导书写。
交流预习中易写错的字。
引导交流,互动评价
1、引导交流。
2、重点指导:
达标检测
A、辨字组词:
坪()孔()
粗()戴()
评()孙()祖()带()
B、我能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朋友()的服装()的花瓣
()的老师()的小鸟()的枝干
C、精彩补白:
我知道,课文是按()、()、()这样的顺
测评反馈
及时纠正
盘点收获
1、这节课我学会了:
2、我要夸夸我们小组的(),因为()
总结归纳
课外延伸
1、继续了解关于少数名族的知识。
2、书写生字各3、2、1.(即3遍,两个拼音1个词)。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2、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学习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自主学习
小组内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
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合作探究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2.第二、三自然段。
a.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
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
想象描述。
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
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
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2、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
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4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
。
。
5、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展示交流
1、朗读课文。
2、畅谈感受。
1、重点指导.
2、肯定鼓励。
达标检测
(1)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写这篇文章的,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我知道作者是怀着()和()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
我从。
等句子体会出作者这种感情的。
(2)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自豪的情感呢?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作者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是
我能读出作者的这种情感,你能跟我比一比吗?
(3)课文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小动物的,为什么要写这些小动物呢?
作者写小动物的原因是
测评反馈
及时纠正
盘点收获
1、我能背诵我喜欢的段落。
2、读了课文后,我感受到
3、这篇文章真美,我最喜欢的句子和段落是
总结归纳
板书设计
我们的民族小学民族小学(美丽)
各民族学生(团结好学)
导学反思
课题
2、金色的草地
课时
2
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
罗晓娟
审核人
赵丽霞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掌握13个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学习重点
学习字词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自主学习
1、展示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材料、挂图或照片。
2、我会读课文: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组内纠错。
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4读下列词语。
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
1、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2、学生小组内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合作探究
读了这篇课文,我知道课文讲了两个故事:
先讲了兄弟二人在草地上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写了我和哥哥无意中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总结全文:
________给他们带来了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体交流
达标检测
1、我会填空:
()的花瓣()的草地()蒲公英()的天空()的绒毛()的朋友
2、我会辨字组词
拢()耍()劲()掌()扰()要()经()趣()
组内交流批阅,
相互纠错
盘点收获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师相机指导
课外延伸
1、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2、和父母交流你的童年趣事,并记录下来。
3、书写生字词,并与家长完成听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自主学习
1、组内听写生词
2、读过课文之后,我能用简单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组织学生汇报易错字,集体纠错。
合作探究
1,你感觉课文哪里写出了蒲公英和草地的有趣?
和同学议一议。
2.你觉得我和弟弟玩蒲公英花有趣吗?
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我们小组合作来演一演。
3、熟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
(1)“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
(2)两次发现有哪些不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4、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
(1)、说说我们为什么会爱上“蒲公英”?
(2)、为什么说蒲公英跟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谈谈你的理解。
5、我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最后一自然段,我从两个“多么”又一次体会到( )
1、组织交流
2、指导表演
3、相机指导
4、使学生了解拟人化的写法。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展示交流
1、我会做:
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可以_____、_____。
早晨,花朵_____,_____,草地就_____
中午,花朵_____,它是_____,草地就_____;傍晚,花朵又_____,草地就_____。
2、仿写句子:
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当_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
多么可爱的草地!
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多么_____!
多么_____________!
3、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观察---考察 喜爱----喜欢 快乐----欢乐
反义词:
快乐----悲伤 喜爱---讨厌 仔细----认真
1、巡视指导。
2、组内订正
3、相互交流。
达标检测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呢?
板书设计
随意瞅 新发现 最喜欢
早 晨 中 午 傍 晚
绿 色 黄 色 绿 色
细心观察
导学反思
课题
3、爬天都峰
课时
2
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
罗晓娟
审核人
赵丽霞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会认本课的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我会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
3、我能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学习重点
1会认本课的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自主学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如:
自由朗读、圈点生字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课文读通顺。
2、读一读,为这些字注上拼音。
暑假铁链似乎犹豫奋力攀着
手脚并用终于辫子鼓舞决心居然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导入:
二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叫《黄山奇石》,我们领略到了黄山的美丽。
然而,有一位小朋友说想要领略到黄山的美丽并不是那么容易,他去了一趟黄山,可累啦。
今天,我们来学习《爬天都峰》,和这位小朋友一起去爬黄山,看看是不是这样。
板书:
爬天都峰
合作探究
1、在识字和理解词语的时候,你使用了哪些方法?
小组之间共享。
2、在学习之间遇到了什么困难,提出来,小组之间先自行讨论。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1、引导学生自主交流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
2、指导书写。
交流预习中易写错的字。
3、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顺序:
爬上前——爬山中——爬山后
展示交流
1、小组选派一人汇报组内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2、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做好笔记。
3、朗读展示:
在爬山的过程有许多的困难,“我”是怎样克服的,作者运用了许多好词好句,让我们一起来读吧!
1、引导交流。
2、重点指导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
可以在语境中识记。
如:
“陡、链、颤、攀、鲫、呵”。
要写的字,可以和形近字比较,如:
“苍”的下面不要写成“仑”,“仰”的右半部的左边不要多写一横或一撇。
3、引导学生读通课文。
达标检测
A、辨字组词:
徒()优()
以()辩()
陡()犹()
似()辫()
B、读了第二自然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
盘点收获
1、这节课我学会了:
2、我要夸夸我们小组的(),因为()
课外延伸
1、书写生字各3、2、1.(即3遍,两个拼音1个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3.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学习重难点
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自主学习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
不用“登”呢?
2、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把文中的话
变成脑中的“画”。
3、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
默读课文,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导入:
1、检查生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我知道课文是按照()——()——()的顺序写的。
合作探究
1、“我”和老爷爷第一次对话中,两人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也”字,体会其中的意思。
2、我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3、“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时,两人为什么相互道谢?
两人话中都有“勇气”一词,体会其中的含义。
4、读爸爸的话,讨论:
汲取”是什么意思?
“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的?
5、从“爸爸”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1、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2、第二次对话可先引导学生揣摩“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词语,体会他们登山的艰难和奋力登攀、勇往直前的精神。
展示交流
“我”和老爷爷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人物的心情在对话中充分流露,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爬天都峰,感受爬山的快乐吧!
读好问句“我爬的上去吗?
”、感叹句“真叫人发颤!
”以及感叹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引导交流
归纳梳理
达标检测
一、写出句子中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1.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
2.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
二、请你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下面句子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1.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1)我认为“挂”在这里是的意思。
(2)从“挂“这个词我体会到
2.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
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我认为“居然”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盘点收获
1、我能背诵我喜欢的段落。
2、读了课文后,我感受到
3、这篇文章真美,我最喜欢的句子和段落是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
爬山前
爬天都峰爬山时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高、陡)爬山后
导学反思
课题
4*、槐乡的孩子
课时
1课时
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
罗晓娟
审核人
赵丽霞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重点
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自主学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课文读通顺。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导入:
无论是在草地上玩耍,还是去野外爬山,我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快乐。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合作探究
1、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
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2、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教师点拨:
槐乡的孩子可爱之处是:
1、勤劳懂事。
2、吃苦耐劳。
3、以苦为乐。
展示交流
1、小组选派一人汇报组内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2、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做好笔记。
3、朗读展示:
我要读一遍课文,读出槐乡的美,槐乡孩子劳动时的快乐。
引导交流
归纳梳理
达标检测
A、想一想,填一填
()的清香()的孩子()歌声轻松的()火热的()甜蜜的()
B、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
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C、读了课文,我的感受是:
盘点收获
1、这节课我学会了:
2、我要夸夸我们小组的(),因为(
课外延伸
课余时间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体会劳动的快乐。
板书设计
男孩:
爬削
4槐乡的孩子满载而归勤劳能干快乐
女孩:
捡塞
导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课时
4
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
罗晓娟
审核人
赵丽霞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及展示台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
2、提高交流表达的能力。
环节
学案
导案
自主学习
1、我们来读一读习作要求,同组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
2、我要把自己想写的先跟大伙说说,互相交流。
本单元的课文展示了儿童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我也想和大家交流我的课余生活。
合作探究
1小组内展示交流。
(小提示:
发言的同学语言表达要清楚;其它的同学注意认真倾听。
)
2.每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集体交流
畅谈收获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师相机指导
课外延伸
把自己今天交流的内容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习作
学习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
2、培养习作兴趣,建立信心。
学习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自主学习
开始写吧!
相信大家都是一名出色的作家。
但在写时要注意:
1、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
①、感到最高兴的事,最有意义的事或你愿意写下来的其它事,比如,你参加了什么比赛,什么活动等。
②、参加活动时,到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如何做的,有什么收获。
2、要把话写通顺。
3、给自己的习作起个好题目。
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现在让我们把它记下来好吗?
合作探究
1、我来给小组内的同学读读自己的佳作。
2、欢迎大家点评修改。
3、老师推荐的这篇作文值得我们学习,我也来修改自己的习作。
(读通,读顺。
)
语言流畅
叙事有重点
拓展延伸
认真规范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1练习写作
2巡视指导。
3相互交流。
导学反思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学习目标
1、了解汉字中多音字现象并会读。
2、掌握一些识字的方法,积累关于儿童生活的古诗。
环节
学案
导案
自主学习
1、我们来开火车认读词语、我发现加点的字是( )。
我来给它们标音节。
2、我还在本单元中找出这样的多音字( )( )( )……
出示词语: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合作探究
1、我来借助拼音读古诗。
2、师范读,我跟读。
3、我能根据插图理解诗意,比一比,看谁背得快。
4.、我还积累了一首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集体交流
达标检测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在首都( )北京的柏油马路上,每天都( )有许多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一阵风吹来,树枝摇晃( )着,树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有些晃( )眼。
今天早晨,我打开窗户朝( )外望去,朝( )霞染红了半边天,真美呀!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发( )现妈妈的头上有了白发( ),眼睛不禁湿润了。
师相机指导
课外延伸
背诵唐诗三百首
第四课时形近字区分
学习目标
学会区分形近字
学习重
难点
掌握形近字的区分方法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自主学习
我们来同桌合作读生字,我发现( )
汉字有着神奇的奥秘,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索。
合作探究
1比一比,再组词
朱( )乔( ) 亭( ) 乙( )
珠( )桥( ) 停( ) 艺( )
章( ) 某( ) 禁( ) 录( )
障( ) 谋( ) 襟( ) 绿( )
2.说说你的识字方法!
3认读生字:
朱乔亭禁乙某章寺录
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
熟字减偏旁
熟字加熟字
。
。
。
。
。
。
导学反思
普集学区三年级语文科上册导学案
第二单元
教材简析
第二组课文同样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板块,以“名人故事”这一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
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和一个语文园地。
《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
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透过字面表达理解深层含义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表述、描写方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共同探究文章内容、人物心理活动。
另外,通过阅读后的习作,改写或续写故事,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培养他们从平凡的小事中找出闪光点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要认识19个生字,会写40个字,能正确读写44个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层次,前后联系、上下贯通,对不理解的地方善于提出疑问并加以解决,体会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
4.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5.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
6.通过学习名人平凡的小事,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观察身边的任何事,在平凡中发现伟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17 课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