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独特的战略地位和价值.docx
- 文档编号:7455573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8.63KB
台湾独特的战略地位和价值.docx
《台湾独特的战略地位和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湾独特的战略地位和价值.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台湾独特的战略地位和价值
台湾位于祖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地处东经124°34′30″(宜兰县赤尾屿东端)至119°11′03″(澎湖县望安乡花屿西端),北纬21°45′25″(屏东县恒春镇七星岩南端)至25°56′30″(宜兰县黄尾屿北端)之间。
全省由台湾本岛和周围属岛以及澎湖列岛组成,共有大小岛屿88个,为中国的"多岛之省",陆地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
台湾本岛南北长而东西狭,南北长394公里,东西最宽处144公里,呈纺锤形,绕岛一周的海岸线长1139公里,面积3·5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97%以上,是我国第一大岛,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1%。
其周围附属岛屿有21个,面积为74.80平方公里,其中较大者有兰屿(47平方公里)、绿岛(又称火烧岛,15平方公里)、琉球屿(6.8平方公里)、龟山岛(2.8平方公里)。
澎湖列岛由64个岛屿所组成。
澎湖本岛(又称马公岛),面积为64.24平方公里。
属岛面积共62.63平方公里,其中较大者有渔翁岛(即西屿岛,18平方公·里)、白沙岛(14平方公里)。
台湾本岛的属岛还有钓鱼岛、赤尾屿等8个。
较大的钓鱼岛面积3.6平方公里。
此外本岛附近还散布一些礁石和沙洲。
[9]
台湾本岛是一个形状好似芭蕉叶的狭长形岛屿,其地貌类型十分复杂:
有雄伟的高山,也有险峻的峡谷;有起伏的丘陵,也有坦荡的平原;有连续的台地,也有标准的盆地;有挺拔的火山,也有尚在喷发的泥火山;有怪岩林立的海岸,也有沙滩连绵的海湾,可谓是多彩多姿,气象万千。
台湾是个美丽的宝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西部平原海岸,宽广笔直,水清沙白,柳林成群,极宜泳浴:
阳光白浪,轻风椰林。
充满着海滨的浪漫情调。
北部海岸,又别有洞天,被台风、海浪冲蚀的海蚀地貌,鬼斧神工、千奇百怪,构成一幅幅天然奇境,具有"海上龙宫"的雅号。
阿里山、日月潭早已弛名天下,耳熟能详;而宜兰苏澳冷泉,更是世之稀有。
台湾是个富饶的宝岛,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岛上生物种类繁多,是著名的"兰花王国"、"蝴蝶王国"、"珊瑚王国"。
台湾盛产大米,其中最著名的是"蓬莱米",为此有"米仓"之誉;盛产水果,香蕉、菠萝、柑桔、荔枝、龙眼、木瓜、柚子、批杷、芒果、橄榄、槟榔、椰子等,一年四季不断,因而素有"水果之乡"之称;盛产食盐,而有"东南盐库"之称;盛产蔗糖,因而有"东方糖库"之称。
台湾四面环海,又处暖流与寒流的交汇地,海产十分丰富,一向是我国重要产渔区,鱼类多达500多种。
高雄、基隆、苏澳、花莲、新港、澎湖等地都是著名的渔场。
现已探明的各种矿藏有200多种,在台湾北端大屯山一带,还出产重要的化工原料——硫磺。
这是我国天然硫磺储量最多的地方。
据估计,达200多万吨。
台湾森林覆盖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约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森林面积的总和,比欧洲著名的山林之国瑞士的森林面积还大1倍,木材的蓄积量达3亿立方米以上。
岛上大部分土地都覆盖翠绿的森林,有"海上翠微"之美誉。
重山峻岭间,植物种类繁多,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品系近4000种,是亚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园。
森林风姿多变,原始森林中的千岁神木,比比皆是,世之罕见。
宜人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以及丰富的资源,造就了台湾"山海秀结之区,丰衍膏腴之地"。
她是祖国引以为傲的"美丽而又富饶的宝岛"。
[10]
然而,台湾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资源,更重要的在于由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的现实及潜在的军事、经济价值。
海权论的鼻祖艾·塞·马汉指出,任何地方的战略价值取决于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它的位置,或者更准确地说,它的态势。
......
2.它的军事力量,攻势力量和守势力量。
3.它的资源,本身的资源及其周围附近的资源。
......[11]
在三个基本条件中,态势最为重要,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力量和资源可赖人力以补充或增进,然而,一个港口如位于战略影响范围之外,则其态势是人力无法予以改变的。
[12]因此,所谓战略要地就是能使力量倍增的支点。
国际关系中有许多因素是可变的,易变的,但地理位置是无法改变的,一个地区的基本地缘环境也是难以改变的。
而台湾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其无法改变的地缘位置。
一言以蔽之,台湾的重要地缘意义体现在它扼西太平洋南北航线之要冲,既是亚欧大陆东入太平洋的桥头堡,也是从海洋西进欧亚大陆的跳板与基地。
异常重要的国际战略地位,使台湾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割让澎湖、台湾,由此,日本控制了从千岛群岛到台湾的岛弧,左右和影响了从鄂霍次克海到南海的大片海域,掌握了亚洲东岸大部分海岸地区进入太平洋的通道。
日本在二战中,偷袭珍珠港的舰队是从千岛群岛出发的,突袭美在菲的空军基地的飞机也是从台湾起飞的。
战争开始,日军进展迅速,很快就打到所罗门群岛,这与其以台湾为基地的有利条件有关。
如果当时日本没有占领台湾,则战场形势也许会另当别论。
西太平洋海域地处亚洲与太平洋的结合部,南北长3000余海里,是亚洲与太平洋联系的"桥头堡"。
海区外缘有世界上最长的岛链环绕,北端是日本列岛,中部为琉球群岛、台湾岛,南部是菲律宾群岛、加里曼丹岛。
其中,台湾居于西太航线的枢纽地位,扼守着整条航线的要冲。
西太航线既是连接东北亚和东南亚的海上长廊,也是连接太平洋、沟通印度洋的交通要冲,是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枢纽和海上航运繁忙的航线之一。
西太航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东北亚—东南亚航线,航程约为1600—3200海里。
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可经此航线向东南亚地区出口工业制成品,进口战略物资;另一条是中东—关岛—日本航线,又称为"石油航线",是中东地区产油国经印度洋、马六甲海峡或巽他、龙目海峡至日本、关岛等地的航线。
航程为5300—6800海里。
该航线是日本运输石油的一条主要航线。
日本进口原油的70%都经此航线。
该航线也是美国在远东地区的一条主要石油补给线。
近年来,西太航线每年通过的舰船在8万艘以上,是日本、韩国到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等地的必经之地,其中日本货运量的3/4都要通过该海域。
因此,该海域平时影响到东亚各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战时将关系到国家的胜败和存亡。
日本四面环海,土地狭小,资源极端贫乏,工业所需的石油、天然气、焦煤等重要燃料和原料,国内几乎都不能自给,均依赖进口。
同时,日本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国家之一,大量工业产品需向国外推销,离开对外经济联系,日本经济不但不能发展,而且生存都受到威胁。
从地理位置看,日本是太平洋西缘的一个岛国,东临太平洋,西濒日本海、东海,对外经济联系主要依赖海上交通。
鉴于日本对海上运输的严重依赖性,西太平洋的海上航线是"日本的生命线",在平时关系其生存和发展,战时将直接影响作战的胜败。
从波斯湾经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和台湾海峡到日本的海上航线,历来被日本视为其经济的"生命线",日本所需石油有70%是由波斯湾经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台湾或巴士海峡——琉球——日本这条海上航线运回国内,日本的制成品也有很大一部分经这条航线输出。
一旦该航线被封锁,等于切断了日本经济大动脉,其经济就会在短期内崩溃。
如果驶往日本的船只不经过南海而绕道菲律宾以东航行,也会使日本的制成品成本上升25%。
西太平洋海域是紧邻中国的海区,它不仅是中国海军进入太平洋的必经之路和海上作战的主要战场,也是中国对外交往和贸易往来的重要海上交通线之一。
西太平洋海域是当今海洋权益斗争最剧烈、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事实上,2001年发生的中美撞机、日本军舰开赴海外、日本击沉不明船只以及2002年的朝韩交火等事件无不与这片海域紧密相关。
在近现代战争的历史上,各国为争夺这片海域及其海上航线而进行的战争接连不断。
如1904年日俄进行的世界海战史上罕见的战役之一黄海之战;1898年,在南中国海马尼拉湾附近进行的美国与西班牙的战争等。
二战及战后几十年间,西太平洋海区的战事始终没有间断。
如二战中,1941年日军登陆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击败英国在远东最强集团军的马来西亚战役;1944年,为控制南中国海交通线,美日双方发生的菲律宾战役等。
20世纪50年代,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仁川登陆作战和60年代在侵越战争中对北部湾海域的封锁作战等。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同苏联争夺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不仅频频集结重兵干涉亚太事务,而且还拉拢日本、韩国、台湾、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构建了大量的前沿军事基地,逐步在西太平洋地区形成了围堵苏联和中国的"岛屿锁链",并对西太平洋航线一直虎视眈眈。
虽然美国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其对矿藏资源和物资的消耗巨大,所以一些重要战略原料等仍需依赖进口。
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它还成为美国最主要的贸易地区。
因此,太平洋区域海上交通线对发展美国经济与军事工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美国在军事运输上对本海域海上交通的依赖性亦很大。
目前,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设有基地与军事设施百余处,驻有各种兵力达10余万人。
这些基地设施大都建立在别国领土和远离美国本土的岛屿上,补给能力很弱,每年均需补给大量的军用物资。
战时,美军远洋作战、部队机动等都需依赖海上输送,海运在美军战略运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在朝鲜战争中美军海运量占总运输量的98%,越南战争中占95%,海湾战争中占94%。
由于经济及军事的需要,在美国最重要的10条海上航线中,有3条经过西太平洋地区,年货运量超过2亿吨。
因此,不论在战时还是平时,西太平洋海上交通线对美国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3]
台湾东滨太平洋,离海岸30公里,便是深达4000公尺以上的海沟;东北接琉球群岛,通往日本本土;南靠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接壤;西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相望;北向东海。
台湾地处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西太平洋海域的咽喉,镇守着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是我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联系的交通枢纽和海上屏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她与庙岛群岛、舟山群岛、海南岛,构成一条海上"长城",为中国东南沿海的天然屏障,史载兵家论台,素有"四省左护"、"东南锁钥"、"七省藩篱"之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可以控制从南方菲律宾到日本、南朝鲜的海运,切断西太平洋所有海上通道。
如果说中国的大陆岸线弯曲如弓,那么台湾即位于弓背要害之处。
台湾既是大陆岸线的重要屏障,也是进入大洋深处最近的踏脚石。
在西太平洋特有的岛弧上看,台湾北连日本列岛与冲绳岛链,南接菲律宾和印尼等千岛之国。
台湾对于中国其重要意义怎样估计也不过分。
台湾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天然屏障,可作为主要的战略点对我沿海防御起到骨干支撑作用。
台湾与海南岛相映,形成"双目";北和舟山群岛呼应,构成"倚角";足以掩护我东南沿海6省市及该方向的战略纵深。
明清以来中国数世纪历史业已证明,台湾安定则大陆安定,台湾有危则国事不宁。
清初统一台湾,其后近三百年海疆大体安定,且对大陆经济商贸带来巨大利益。
岛内新兴有许多大市镇,"街衢纵横"、"舟车辐辏,百货充盈"。
到乾隆之后,"贸易甚盛,出入之货岁率数百万元"。
[14]煤、糖、茶、稻米等是输出大宗,樟脑在19世纪末占世界销量1/3-2/3。
稻米丰收时"千仓万箱,不但本郡足食,并可资赡内地"。
[15]有记载乾隆初年"盖缘拨运四库及各营兵饷之外,内地采买既多,并商船所带,每年不下四五十万。
又南北各港来台小船,巧借失风名色,私装米谷,透越内地。
"[16]
19世纪后半期的洋务运动,曾带来中国有限的"同光中兴",而台湾亦成为中兴要区。
至日本割占台湾之前,在台湾曾出现全国第一家机器煤矿,第一条电线,第一台电话,第一盏电灯,第一家现代邮局,自行设计建造第一座大铁桥(淡水河大桥、长463米)等等。
台湾是当时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省份。
[17]日本据台使中国遭受了十分沉重的经济损失。
台湾自晚清以来对于中国国防、尤其在海防上更具有关涉全局的作用。
台湾防务的存在曾与晚清的三洋海军相配合,为绵长而空虚的中国海防线保存了改善的希望。
杰出的晚清战略家丁日昌建议,以台湾为战略基地,对入侵大陆之敌特别在对付京畿方向敌寇,"由台出奇兵断其后路"。
他强调:
"欲筹海防宜以全力专顾台湾,庶台湾无事而沿海可期安枕"。
[18]然而由于日本的突然袭击,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台湾被日本割占,中国的东南海域门户大开,失去了重要的战略屏障,于是攻防易手,台湾成了日本不断攻击侵略大陆最重要的海陆空军战争基地。
二战中无数驻台湾的日本飞机轰炸大陆内地,攻占"九州通衢"武汉的日军先头部队,便是从台湾开拔的波田支队。
[19]
世界上拥有强大海军的都是那些向外扩张最具侵略性的国家,19世纪的欧洲殖民国家个个都有强大的海军,英国、西班牙、荷兰、法国等莫不如此,美国、日本、苏联等则是20世纪后起的海军大国。
中华民族没有向外扩张的本性,所以在鸦片战争以前就没有过海军。
中国的地理形状代表了典型的地缘政治学家所描绘的边缘国家的特徵:
主要是大陆国家,同时又有漫长的海岸线,海军实力相对较弱,不具备争夺海权的民族心理等。
长期以来中国人靠种地吃饭,因而国人往往认识不到海权之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性。
虽然中国在近代历史上曾经有过康乾盛世,有过在亚洲大陆将大清疆域拓展到多达一千二百万平方公里的伟业,然而在海洋方面却无所作为,实行闭门锁国的"禁海令"。
正因为有海无防,才有《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等一个个割地赔款的丧权辱国条约。
如果抛开政治、经济因素不谈,可以说不重视海军,轻视海军,是近代中国频遭外敌侵略的根本原因。
无数惨痛的事实证明,历史发展到近代,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根本无法抵抗以海洋贸易为主的"蓝色文明"的无情进攻。
避免外敌入侵的最好的办法,并不是提心吊胆地关着国门,而是要不遗余力地发展自己。
中国海洋国土所特有的地理现象是边缘海,边缘海简称边海,是位于大洋边缘滨靠大陆,由半岛、岛屿或群岛分隔,但水流与大洋交换通畅的水域。
太平洋西部有一串链珠般的岛屿,划出了这样一些水域,其中有我们所熟悉的黄海、东海、南海,此外还有著名的鄂霍茨克海、日本海、珊瑚海等。
而太平洋东部没有这种水域,北南美洲均直接滨靠太平洋。
边缘海成了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主体之间的分隔性水域,中国人要出入太平洋和其他地球上的水域,必须首先穿越这些边缘海。
[20]
二战后,美国及其盟友通过南朝鲜、日本、台湾、菲律宾一线组成的西太平洋防线,对中国形成弧型封锁、围堵之势,台湾处于新月形防线的中央,位居要冲,战略意义十分重要。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的当天,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在向国务院递交的一份名为《在亚洲遏制共产党的战略计划》中,明确指出台湾是"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首先提出了对亚洲国家实施"东方弧线"的新月形封锁战略。
1950年1月12日,美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宣布:
"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御圈是从阿留申群岛,经日本、琉球到菲律宾。
"1951年1月4日,美国务院顾问约翰·福斯特·杜勒斯说:
"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防务范围应是日本、琉球群岛、台湾、菲律宾、澳大利亚这条近海岛屿链。
"这是美国人首次明确提出"岛链"这一概念。
所谓岛链简言之就是利用西北太平洋海域中一些特殊岛群的战略地理位置建立的多道防御圈和众多的军事基地,它就像铁链一样紧紧封锁、扼杀当时的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
1952年美国同菲律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同日本缔结了安全条约。
1953年又同韩国签订了一项安全条约,1954年还与菲律宾签订了马尼拉条约。
杜勒斯说:
"促成这条约的考虑同样地促成了同中华民国的安全条约的缔结。
中华民国所占有的领土(台湾岛)构成了太平洋西边缘上所谓‘岛屿锁链'中的重要的环节。
"显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及其亚太附庸国的目的是通过互相勾结,在亚太地区建立多道防御圈和众多的军事基地,作为其遏制、攻防和封杀以苏中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国家的依托和堡垒。
美国在二战期间及之后,趁机强占了太平洋上的大部分岛屿,并逐步将其势力扩展到西太平洋部分国家的领海和领土;同时大力加强在岛链上的有关国家或地区军事设施建设,扩建海空军基地,加速构建军事包围体系。
此外,美还加紧拼凑"东亚集体安全体系",签订各种条约,建立军事同盟,增加驻兵数量,加紧岛链的封锁力度和对各国的遏压态势。
多年来,美一直在积极寻求新的前进基地和后方支援基地,不断充实太平洋的基地带;同时加强与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的军事同盟关系,力图使得海上军事遏制、封锁的态势对其更为有利。
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了强大的海空军兵力,利用海内外的海军基地在西北太平洋地区营造的包围圈梯次构成了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南朝鲜、台湾、越南;第二道防线是日本、冲绳、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第三道防线是小笠原群岛、马里亚纳、澳大利亚、新西兰。
这三道防线中的第一、第二道防线基本上是指现今的"第一岛链",而第三道防线则为目前的"第二岛链"。
按照美国的战略部署,第一岛链是其扼杀社会主义阵营的首道"绞索"。
该岛链内的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至日本群岛,主要是针对苏联太平洋地区的;而日本的九州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至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则主要是包围中国的。
目前,美军建立的基地带主要有三条:
第一条,北起韩国、日本群岛,经琉球群岛至东南亚的基地网,形成美军"前沿基地"带;第二条,北起小笠原群岛,经硫黄列岛至马里亚纳群岛的基地网,形成美军"战略预备基地"带;第三条,北起阿留申群岛,经中途岛至夏威夷群岛。
这三条基地带控制着西太平洋地区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海峡、航道、海域和岛屿,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霸权政策的多座桥头堡,对我国的海上安全和实现祖国统一构成了严重威胁。
至20世纪80年代,美军在第一、二"岛链"上的基地网主要由3个基地群组成:
东北亚基地群、东南亚基地群和关岛基地群;其中,东北亚基地群是由日本横须贺为核心,包括日本本土、冲绳岛和韩国的30余个海、空军基地组成,该基地群数量多、规模大,不仅是美海、空军兵力主要的战略集结和出发地,而且也是其在西太平洋的后勤供应和维修中心,控制着宗谷、津轻、朝鲜3个重要海峡,是"岛屿锁链"的首要环节;由此,既可支援朝鲜半岛的陆上作战,又可支援西北太平洋的海上作战。
东南亚基地群由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10余个海、空军基地组成;原以菲律宾的苏比克海军基地为核心,美军全面撤出苏比克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后,现已经取得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基地的使用权。
该基地群是美军在"第一岛链"基地网的南翼,是美军在中南半岛作战活动的重要依托,也是东南亚最大的战略物资转运站及第七舰队在东南亚最大的后勤基地和维修中心;扼守着从西太平洋通往印度洋和波斯湾的主要海上通道,既可支援东南亚的陆上作战,又可支援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作战。
关岛基地群由关岛的阿普拉港海军基地、安德森空军基地和阿根纳海军航空站等组成,该基地群地处"第一岛链"基地网的中后方,是美军西太平洋基地网中的战略预备基地,也是主要的后勤补给和休整基地。
美军从2000年起在阿普拉港配备3艘核潜艇,以加强在亚太地区的核打击能力;同时美军已在关岛的空军基地部署了巡航导弹,这是美国巡航导弹首次部署在美国大陆以外,使美国轰炸机能在12小时以内袭击亚太地区的任何地方。
[21]
台湾位于第一岛链上的中间位置,向北排列着硫俅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宛蜒2000多海哩,南望则是东南亚数千群岛,纵深也有数千海哩。
从台湾向东,跨越1200公哩,则可进击第二岛链。
仅从军事角度来看,雄居台湾一点,可危震三方。
台湾北距鸭绿江900海哩,南至北仑河口与南沙群岛均约800海哩,一支舰队从此出击,在二天内,机动范围可覆盖整个中国沿海;向北可抵东海抵黄海作战,向南可直接打击侵犯南祖国海之敌。
从战略角度来看,以台湾为中心,以一千里为半径,向太平洋作一个扇形延伸,可以建立一个相当具有战略纵深的防御网,对于接近中国海岸线的敌对势力,提供了早期预警以及积极防御的战略态势。
反之,如果台湾成为敌对势力,台湾就会如同一把利刃抵在咽喉,使大陆寝食难安。
台湾本岛多山,不利于大兵团作战,而面向大洋一侧的海岸,均为悬崖,直立百丈,无法进行大规模登陆,具有极为有利的防域自然条件。
同时岛上有雄厚的物资基础,能保障一支现代化海军的作战能力。
台湾机场密布、港湾众多,有高雄、基隆、台北、花莲、苏奥、左营等;如果与大陆一侧的三都、闽江、湄州、厦门、东山等港湾和金门、汕头、厦门、漳州、福州、龙田等一线机场相映成辉便构成十分有利的海空军基地网群,足以满足任何一支庞大的舰队驻屯、补给、修理、集合、疏散、隐蔽及训练、演习之需要。
由于台湾与大陆近在咫尺,面向大陆一侧地势平稳,整个海峡内几无任何有碍航行之物,极易得到大陆的支援和加强,战时若有必要,甚至整个台湾海峡地区都可辟为军事基地,该地区15000平方公里的水域均可纵横机动,为海军机动作战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22]
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就是中国国防的一个噩梦。
除沙皇俄国外,历次对中国的侵略,基本上肇始于这条将近2000公里长防线被轻易突破。
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由于海军的不济事(早期甚至没有像样的海军),敌人可以在这条线上任意选择一个点进行突破,如果不成功,他们可以立即开往下一个较为薄弱的地段进行尝试,众所周知,英国人正是在广州海域遭到挫折之后才扬帆北上,攻陷了好几个海岸重镇,终于逼着满清政府走上了失败的道路;1856至1860年,英法两国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的海军舰队在中国万里海疆如入无人之境,又一次迫使清政府接受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
而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也是因为控制着海面,才能从容地打赢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
我国虽有18400公里的海岸线,但只与一个大洋相连,我国诸海又被包围在第一岛链,实际处于半封闭状态。
如我们要跨入大洋,就必须冲出第一岛链,打破缠在我们身上的这个锁链。
第一岛链是封堵亚洲大陆的第一道"紧箍咒",在这个"封锁链条"中,最为关键的是台湾岛。
它位于"第一岛链"的中间,具有极特殊的战略地位,掌握了台湾岛就能有效地扼控东海与南海间的咽喉战略通道,也有了通往"第二岛链"内海域的有利航道及走向远洋的便捷之路。
中国近二、三千年以来的历史已显示,中国经济文化重心东移、南移并开发海岸建设是不可逆转的规律。
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的世纪崛起,特别是14个开放城市和5个经济特区沿太平洋的密集分布,把中国推向了"太平洋时代"。
中国经济的心脏地区,也就成为中国的前哨位置。
经过近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大陆上已出现了一条生机勃勃的海岸繁荣地带,东部八省三市地区在80年代已有全国40%的人口,拥有总产值的60%,今后的产值比重还将进一步提高。
我国陆域广阔而地形复杂,交通一直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近年加速建设的京九铁路形成为一条新的北南大动脉,高速公路、航空等已广泛得到重视,相形之下,海上运输领域则沉寂多了。
众所周知海运较陆运成本低而运力大,按每马力计算,飞机只能运载7公斤,汽车为45-90公斤,火车260-700公斤,船舶900-4000公斤。
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交流,在这种社会经济的交流中,海洋起了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
研究太平洋问题的著名学者,法国地缘政治研究所长玛丽·弗朗斯·加罗夫人曾强调:
"水是一种非常实用非常便宜的运输和交流手段。
你们可以想一想,一般巨型油轮运送的石油需要一列一千公里长的火车才能运送。
"[23]岛国日本的国内、岛内运输,也尽可能以海运解决,举世闻名的新干线只运人,不运货,值得我们借鉴。
实施海洋战略,不仅是世界强国发展的成功战略,也不仅是地缘政治的选择,而且是中国所处战略环境的需要,更是中国国脉所系和崛起之必然。
中国的领土面积是多少?
也许绝大多数的孩子会回答:
"960万平方公里。
"也难怪,至今我们的中小学,乃至大学的教材上,很少有"海洋国土"的位置。
1996年5月15日,江泽民主席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台湾 独特 战略地位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