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docx
- 文档编号:7447167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4.67KB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docx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知识点一:
求数A比数B多(少)百分之几?
的实际问题
分解题目:
已知条件:
数A、数B;求:
两数差的百分数
解题方法:
(大数-小数)单位1
例1:
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解:
(实际造林-原计划造林)原计划造林
(20-16)16=25%
答: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5%。
例2:
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
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解:
(实际造林-原计划造林)实际造林
(20-16)20=20%
答: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少20%。
知识点二:
数A比数B多(少)百分之几,求数A是多少?
的实际问题
分解题目:
已知条件:
数B、两数和(差)的百分数求:
数A(非单位1)
解题方法:
数B(1+百分数)两数和的方法数B(1-百分数)两数差的方法
例1:
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5%,实际造林多少公顷?
解析:
从题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5%中,可以看出数A是实际造林,数B是原计划造林,两数和
的百分数是25%。
根据公式可以得到:
数B(1+百分数)
16(1+25%)=20(公顷)答:
实际造林20公顷。
例2:
东山村去年实际造林20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20%,原计划造林多少公顷?
解析:
从题目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20%中,可以看出数A是原计划造林,数B是实际造林,两数差
的百分数是20%。
根据公式可以得到:
数B(1-百分数)
20(1-20%)=16(公顷)答:
原计划造林16公顷。
知识点三:
数A比数B多(少)百分之几,求数B是多少?
分解题目:
已知条件:
数A、两数和(差)的百分数求:
数B(单位1)
解题方法:
数A(1+百分数)两数和的`方法数A(1-百分数)两数差的方法
例1:
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比实际造林少20%,实际造林多少公顷?
解析:
从题目比实际造林多25%中,可以看出数A是原计划造林,在比之前省略了,数B是实际造林,两数差的百分数是20%。
根据公式可以得到:
一个数(1-百分数)
16(1-20%)=20(公顷)答:
实际造林20公顷。
例2:
东山村去年实际造林20公顷,比原计划多25%,原计划造林多少公顷?
解析:
从题目比原计划多25%中,可以看出数A是实际造林,在比之前省略了,数B是原计划造林,两数和的百分数是25%。
根据公式可以得到:
一个数(1+百分数)
20(1+25%)=16(公顷)答:
原计划造林16公顷。
知识点四、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分解题目:
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解题方法:
应纳税额=收入额税率
例1:
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是60万元。
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解:
收入额税率=应纳税额
605%=3(万元)答:
应缴纳营业税3万元。
知识点五:
利息的计算方法
名词解释:
①本金:
存入银行的钱。
②利息(应得利息):
取款时银行除还给本金外,另外付给的钱。
③利率:
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
按年计算的叫做年利率;按月计算的叫做月利率。
④利息税:
利息所征收的个人所得税,一般是利息税率的5%。
⑤纯利息/实得利息:
扣除利息税后的利息。
解题方法:
①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②纯利息=利息(1-5%)=本金利率时间95%或者=利息-利息税
例1:
2007年8月20日,一年定期存款的年利率是3.87%。
李爷爷把50000元存入银行,一年以后按5%缴纳利息税,应缴纳利息税多少元?
解析:
本题求利息税。
题目中已知利息税率5%,还告诉了本金、年利率和存款时间,所以根据公式:
应缴纳利息税=利息利息税率=本金年利率存款时间利息税率
500003.87%15%=96.75元
答:
应缴纳利息税96.75元。
知识点六:
折扣(成数)计算方法
名词解释:
①折扣:
商店经常把商品减价,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出售,通常称为打折出售,简称为折扣。
②折扣与百分数的关系:
打几折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出售或说降价了(1-百分之几)出售。
③标价:
商品摆放柜台出售的价格,包括成本和利润两部分。
④售价:
商品的成交价格。
售价经常等于或小于标价。
⑤成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十分之几的数。
通常用在工农生产中表示生产的增长状况。
几成就是十分
之几。
二成就是十分之二,就是百分之二十。
⑥利润率:
利润占成本的百分率。
解题方法:
①售价(现价)=标价(原价)折扣折扣=售价(现价)标价(原价)
标价(原价)=售价(现价)折扣
②利润率=利润成本
例1:
一本书原价是30元,现在明明少花9元买到这本书,现在这本书打几折销售?
解析:
本题求折扣,就要知道现价和原价。
原价是30元,现价是30-9=21元。
根据公式:
折扣=现价原价
2130=70%=七折答:
现在这本书打七折销售。
知识点七: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步骤:
①审题:
1,读懂题;2,列出等量关系式
②设未知数,列方程
③解方程,检验并写答。
解题方法:
本单元的应用题一般设单位1为未知数。
例1:
一个机械加工厂,十月份生产零件2000个,比原计划多生产25%,多生产多少个零件?
解析:
本题中的单位1是原计划生产的零件,所以十月份生产零件比原计划多25%x个。
等量关系:
原计划生产的零件+比原计划多生产的零件=十月份生产的零件
设:
原计划生产零件x个。
X+25%X=2000
X=1600
160025%=400个答:
多生产400个零件。
2020高三数学知识点梳理5篇
高三数学知识点1
1.有关平行与垂直(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大量的、反复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论证、计算角、与距离等)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习中,首先应从解决“平行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为基本问题,熟悉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概括,掌握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平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
(1)根据定义--证明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证明两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3.两个平面平行的主要性质:
(1)由定义知:
“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
(2)由定义推得:
“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5)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6)经过平面外一点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
高三数学知识点2
不等式这部分知识,渗透在中学数学各个分支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因此不等式应用问题体现了一定的综合性、灵活多样性,对数学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解决问题时,要依据题设与结论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案,最终归结为不等式的求解或证明。
不等式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它始终贯串在整个中学数学之中。
诸如集合问题,方程(组)的解的讨论,函数单调性的研究,函数定义域的确定,三角、数列、复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的值、最小值问题,无一不与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问题,最终都可归结为不等式的求解或证明。
知识整合
1。
解不等式的核心问题是不等式的同解变形,不等式的性质则是不等式变形的理论依据,方程的根、函数的性质和图象都与不等式的解法密切相关,要善于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互相转化。
在解不等式中,换元法和图解法是常用的技巧之一。
通过换元,可将较复杂的不等式化归为较简单的或基本不等式,通过构造函数、数形结合,则可将不等式的解化归为直观、形象的图形关系,对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运用图解法可以使得分类标准明晰。
2。
整式不等式(主要是一次、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解不等式的基础,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函数的单调性,将分式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等化归为整式不等式(组)是解不等式的基本思想,分类、换元、数形结合是解不等式的常用方法。
方程的根、函数的性质和图象都与不等式的解密切相关,要善于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相互转化和相互变用。
3。
在不等式的求解中,换元法和图解法是常用的技巧之一,通过换元,可将较复杂的不等式化归为较简单的或基本不等式,通过构造函数,将不等式的解化归为直观、形象的图象关系,对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运用图解法,可以使分类标准更加明晰。
4。
证明不等式的方法灵活多样,但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仍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方法。
要依据题设、题断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要熟悉各种证法中的推理思维,并掌握相应的步骤,技巧和语言特点。
比较法的一般步骤是:
作差(商)→变形→判断符号(值)。
高三数学知识点3
考点一:
集合与简易逻辑
集合部分一般以选择题出现,属容易题。
重点考查集合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近年的试题加强了对集合计算化简能力的考查,并向无限集发展,考查抽象思维能力。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利用几何的直观性,并注重集合表示方法的转换与化简。
简易逻辑考查有两种形式:
一是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直接考查命题及其关系、逻辑联结词、“充要关系”、命题真伪的判断、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否定等,二是在解答题中深层次考查常用逻辑用语表达数学解题过程和逻辑推理。
考点二:
函数与导数
函数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为载体针对性考查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函数的性质、函数与方程、基本初等函数(一次和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幂函数)的应用等,分值约为10分,解答题与导数交汇在一起考查函数的性质。
导数部分一方面考查导数的运算与导数的几何意义,另一方面考查导数的简单应用,如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与最值等,通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属于容易题和中档题,三是导数的综合应用,主要是和函数、不等式、方程等联系在一起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如一些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方程根的个数问题、不等式的证明等问题。
考点三: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
一般是2道小题,1道综合解答题。
小题一道考查平面向量有关概念及运算等,另一道对三角知识点的补充。
大题中如果没有涉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可能就是一道和解答题相互补充的三角函数的图像、性质或三角恒等变换的题目,也可能是考查平面向量为主的试题,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向量重点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及应用,向量与直线、圆锥曲线、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等结合,解决角度、垂直、共线等问题是“新热点”题型.
考点四:
数列与不等式
不等式主要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组和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的应用等,通常会在小题中设置1到2道题。
对不等式的工具性穿插在数列、解析几何、函数导数等解答题中进行考查.在选择、填空题中考查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的灵活应用,一道解答题大多凸显以数列知识为工具,综合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们都属于中、高档题目.
高三数学知识点4
1.定义:
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2.性质:
①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3.分类:
①一元一次不等式:
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a.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b.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4.考点:
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不等式(组)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③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高三数学知识点5
一、排列
1定义
(1)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排列。
(2)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为Amn.
2排列数的公式与性质
(1)排列数的公式:
Amn=n(n-1)(n-2)…(n-m+1)
特例:
当m=n时,Amn=n!
=n(n-1)(n-2)…×3×2×1
规定:
0!
=1
二、组合
1定义
(1)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2)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Cmn表示。
2比较与鉴别
由排列与组合的定义知,获得一个排列需要“取出元素”和“对取出元素按一定顺序排成一列”两个过程,而获得一个组合只需要“取出元素”,不管怎样的顺序并成一组这一个步骤。
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在于组合仅与选取的元素有关,而排列不仅与选取的元素有关,而且还与取出元素的顺序有关。
因此,所给问题是否与取出元素的顺序有关,是判断这一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的理论依据。
三、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知识点
1.计数原理知识点
①乘法原理:
N=n1·n2·n3·…nM(分步)②加法原理:
N=n1+n2+n3+…+nM(分类)
2.排列(有序)与组合(无序)
Anm=n(n-1)(n-2)(n-3)-…(n-m+1)=n!
/(n-m)!
Ann=n!
Cnm=n!
/(n-m)!
m!
Cnm=Cnn-mCnm+Cnm+1=Cn+1m+1k?
k!
=(k+1)!
-k!
3.排列组合混合题的解题原则:
先选后排,先分再排
排列组合题的主要解题方法:
优先法:
以元素为主,应先满足特殊元素的要求,再考虑其他元素.以位置为主考虑,即先满足特殊位置的要求,再考虑其他位置.
捆绑法(集团元素法,把某些必须在一起的元素视为一个整体考虑)
插空法(解决相间问题)间接法和去杂法等等
在求解排列与组合应用问题时,应注意:
(1)把具体问题转化或归结为排列或组合问题;
(2)通过分析确定运用分类计数原理还是分步计数原理;
(3)分析题目条件,避免“选取”时重复和遗漏;
(4)列出式子计算和作答.
经常运用的数学思想是:
①分类讨论思想;②转化思想;③对称思想.
4.二项式定理知识点:
①(a+b)n=Cn0ax+Cn1an-1b1+Cn2an-2b2+Cn3an-3b3+…+Cnran-rbr+-…+Cnn-1abn-1+Cnnbn
特别地:
(1+x)n=1+Cn1x+Cn2x2+…+Cnrxr+…+Cnnxn
②主要性质和主要结论:
对称性Cnm=Cnn-m
二项式系数在中间。
(要注意n为奇数还是偶数,答案是中间一项还是中间两项)
所有二项式系数的和:
Cn0+Cn1+Cn2+Cn3+Cn4+…+Cnr+…+Cnn=2n
奇数项二项式系数的和=偶数项而是系数的和
Cn0+Cn2+Cn4+Cn6+Cn8+…=Cn1+Cn3+Cn5+Cn7+Cn9+…=2n-1
③通项为第r+1项:
Tr+1=Cnran-rbr作用:
处理与指定项、特定项、常数项、有理项等有关问题。
5.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解决有关近似计算、整除问题,运用二项展开式定理并且结合放缩法证明与指数有关的不等式。
6.注意二项式系数与项的系数(字母项的系数,指定项的系数等,指运算结果的系数)的区别,在求某几项的系数的和时注意赋值法的应用。
初三上册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常考知识点归纳
初三上册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常考知识点归纳
第1章二次根式
学生已经学过整式与分式,知道用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解决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还会遇到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式子,探索它的性质,掌握它的运算。
在这一章,首先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以下重要结论:
并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节先安排二次根式加减的内容,再安排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内容。
在本节中,注意类比整式运算的有关内容。
例如,让学生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又如,通过例题说明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
这些处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第2章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的方程。
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
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的方程。
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的方程,引出配方法。
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
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2)在介绍公式法时,首先借助配方法讨论方程的解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然后安排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
在例题中,涉及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种情况。
(3)在介绍因式分解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易于用因式分解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出因式分解法。
然后安排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
最后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进行小结。
“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节安排了四个探究栏目,分别探究传播、成本下降率、面积、匀变速运动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第3章旋转
学生已经认识了平移、轴对称,探索了它们的性质,并运用它们进行图案设计。
本书中图形变换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旋转。
“旋转”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变换,探索它的性质。
在此基础上,认识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3.1旋转”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旋转的概念。
然后让学生探究旋转的性质。
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方法。
最后举例说明用旋转可以进行图案设计。
“3.2中心对称”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中心对称的概念。
然后让学生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
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
这些内容之后,通过线段、平行四边形引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最后介绍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以及利用这一关系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
第4章圆
圆是一种常见的图形。
在“圆”这一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圆,探索它的性质,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的解决图形问题的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
“4.1圆”一节首先介绍圆及其有关概念。
然后让学生探究与垂直于弦的直径有关的结论,并运用这些结论解决问题。
接下来,让学生探究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并运用上述关系解决问题。
最后让学生探究圆周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并运用上述关系解决问题。
“4.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一节首先介绍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三角形的外心的概念,并通过证明“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引出了反证法。
然后介绍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切线的概念以及与切线有关的结论。
最后介绍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4.3正多边形和圆”一节揭示了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介绍了等分圆周得到正多边形的方法。
“4.4弧长和扇形面积”一节首先介绍弧长公式。
然后介绍扇形及其面积公式。
最后介绍圆锥的侧面积公式。
第5章概率初步
将一枚硬币抛掷一次,可能出现正面也可能出现反面,出现正面的可能性大还是出现反面的可能性大呢?
学了“概率”一章,学生就能更好地认识这个问题了。
掌握了概率的初步知识,学生还会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5.1概率”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随机事件的概念,然后通过掷币问题引出概率的概念。
“5.2用列举法求概率”一节首先通过具体试验引出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法。
然后安排运用这种方法求概率的例题。
在例题中,涉及列表及画树形图。
“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一节通过幼树成活率和柑橘损坏率等问题介绍了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5.4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一节让学生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体会概率的广泛应用。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1.函数的奇偶性。
(1)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
(2)若f(x)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则f(0)=0(可用于求参数)。
(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
f(x)±f(-x)=0或(f(x)≠0)。
(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
(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
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
2.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若已知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
若已知f[g(x)]的定义域为[a,b],求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即f(x)的定义域);
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
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
(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
(3)曲线C1:
f(x,y)=0,关于y=x+a(y=-x+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x+a)=0(或f(-y+a,-x+a)=0)。
(4)曲线C1:
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
f(2a-x,2b-y)=0。
(5)若函数y=f(x)对x∈R时,f(a+x)=f(a-x)恒成立,则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4.函数的周期性。
(1)y=f(x)对x∈R时,f(x+a)=f(x-a)或f(x-2a)=f(x)(a>0)恒成立,则y=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2)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3)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
(4)若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5.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
(1)A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唯一。
(2)B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
6.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7.对于反函数,应掌握以下一些结论。
(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
(2)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
(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6)y=f(x)与y=f-1(x)互为反函数,设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六年级 下册 数学 第一 单元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