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专题测试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
- 文档编号:7446151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518.34KB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测试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测试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二轮专题测试 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测试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专题测试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倒立的马云,一切皆有可能
苗向东
在地球人眼里,马云是来自火星的异类,而马云也很配合这个角色。
马云有一个绝活:
单手倒立。
他能够一只手撑,倒立数分钟而面不改色。
他不仅自己练倒立,还要求全体干部员工练倒立。
他说:
“当你倒立时,世界会变得不一样。
”马云有句口头禅:
倒立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马云儿时的偶像是小鹿纯子。
而纯子最吸引他的就是遇到困难时就倒立,于是马云认为这个倒立一定是一个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法宝”。
所以马云把倒立练得炉火纯青,甚至学会单手倒立的绝技。
后来他创立了公司,在面临“非典”的困难时期,公司如何走出困境呢?
一次,马云看到一幅画,上面画了许多鱼,但除了一条之外都往一个方向游,只有这条鱼是往相反的方向走,这幅画的题目叫《换个方向,你就是第一》。
于是马云悟到:
淘宝网换一个方向,也许我就是最先到达终点线的人。
于是他想到了通过练倒立,来让大家学会倒立着看世界。
为此马云自xx年以来做了一个特殊规定:
每个进入淘宝网工作的人员,无论胖瘦、高矮,都必须在3个月内学会靠墙倒立。
男性需保持倒立姿势30秒才算过关,对女性的要求稍低些,10秒即可,否则只能卷铺盖走人。
为什么要练习“倒立”呢?
一是可以锻炼身体,不用任何器械,训练很方便;二是通过练习倒立,促使大家对任何一个问题都能够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养成“换位思考”、“逆向思维”、“多位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
自此,“倒立”成为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
此后马云无时无刻在鼓励这种“倒立”视角。
xx年8月的一天,马云突然找到秘书,神秘兮兮地说:
“走,跟我去淘宝!
我今天要临时抽查,要所有高管都给我倒立,看看他们会不会。
”在淘宝专门的倒立室里,每一个高管轮流在马云面前演示倒立。
果然,有几个高管没能完成。
马云甩下一句话:
“限期整改,过段时间复查。
”几位没有过关的高管人员,通过训练很快就掌握了倒立的技巧。
倒立思维的结果,就是马云始终走的是特立独行之道,不断打破常规,在与竞争对手过招时,从不按规则出牌。
马云有很多奇特的“倒立观”,他信奉这样的理念:
永远不做大多数。
“如果一个方案有90%的人都说好的话,我一定要把他扔到垃圾桶里去。
因为这么多人说好的方案必然有很多人在做了,机会肯定不属于我们。
”于是马云没有投身热门的门户网站的红海,而是看中了国外市场上运行失败的B2B模式;没有擒贼先擒王,而是专攻中小企业;没有虚张声势打造影响力,而是出其不意得玩起了“西湖论剑”,来的宾客里居然有美国总统克林顿;没有在互联网急速膨胀烧钱的年代跟风,而是把高盛公司xx年的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用到了xx年。
逆向思维可以构成核心竞争力,这是马云倒立后得到的逻辑,所以他总能把自己置于冷静旁观者的角色,游刃有余。
伴随着阿里巴巴网站的成功,马云也一直以“反其道而行”的商业思维成为具有反常规精神的企业家代表。
仅靠倒立显然远远不够,马去还将倒立不断延伸、扩展。
学会站在客户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不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有时候,客户是你的上司,有时候,客户也是你的员工。
对于经理人而言,大部分人的思路是先站在个人立场上考虑问题,如果换一个思路,学会站在公司立场上考虑问题,反倒更容易让自己脱颖而出。
他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逆反思维、反教条、出人意料,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这种思维的商业逻辑体现了出更大的商业价值。
马云的倒立,用熊彼特的话说就是“创新”,用汤姆·彼得斯的话说就是“颠覆”,用安德里·格鲁夫的话说就是“惟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用柳传志的话说就是“重新写一份菜谱”。
结果倒立着的马云和倒立着的阿里巴巴人,用一个完全不同的视野,神奇地走向了成功。
(摘自《格言》xx年4月下)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马云“倒立看世界”的独特思维是受到他儿时偶像小鹿纯子的启示而产生的。
B.“永远不做大多数”的理念是马云奇特“倒立观”的反映,体现了他的特立独行之道。
C.马云倡导“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是指不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还应站在客户的立场、公司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D.马云做事不钻热门,不跟风,不造声势,这说明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竞争力不行而做出如此抉择。
E.马云是具有反常规精神的企业家代表,其淘宝网和阿里巴巴网站的成功就很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2)“在地球人眼里,马云是来自火星的异类”,概括其作为“异类”的具体做法。
(6分)
(3)“当你倒立时,世界会变得不一样。
”阐明马云的这句口头禅所蕴含的逻辑思维及商业优势。
(6分)
(4)着重阅读最后一段,用自己的话对“马云的倒立”加以评价。
并结合文本内容,阐述做此评价的理由。
(8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季羡林
晚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
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为“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国学大师”。
有人又撰文反驳,认为“传统国学的许多重大领域季羡林都涉及到了,绝对称得上是国学大师”。
xx年5月,中央电视台拍摄季老的专题,拿我作陪衬,其间就提到了这段公案,问我怎么看。
卑之无甚高论,窃以为,这事不值得争辩,在东西融会、环球一村的21世纪的今天,国学大师也者,既不应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
要我说,季羡林就是季羡林,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他的平凡,即如他所说,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他的大有人格魅力,就在于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
这后八个字,是我自己加的,季先生生前若听到,一定不赞成。
记得有一年,胡光利、梁志刚两位学兄出版《此情犹思--季羡林回忆录》,在前言中写上“国学大师”“国宝级学者”“北大惟一终身教授”等词,季先生阅后,坚决要求删去。
季先生说:
“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
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的晚些,活的时间长些罢了。
”
xx年,第19届世界诗人大会在我国山东泰安召开,会上,季羡林、高占祥、李国彝三位被评为世界桂冠诗人。
这又是一顶高帽。
组织者的心思,咱不去猜测,高占祥、李国彝二位的成就,咱也不去评估,且说季先生。
季先生在中学时,曾有“诗人”外号,说明他是喜欢诗的,是有这方面的素养的,但他一生发表之诗,据笔者所知,不会超过十首。
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谦是票友。
以不到十首诗的数量,荣膺世界桂冠诗人称号,他老人家肯定会感到惶恐。
我没有猜错,一次见面中,季先生说了创作经过。
季先生讲:
“原本是泰安地区来人,说请我写一首诗,关于泰山的。
我自幼景仰泰山,至今初衷不改,兴致一上,就动笔了。
7月29日(xx年),温总理来,来得特早,我桌上摊着稿纸,没有收拾。
总理问我最近在写什么,我说在写关于泰山的诗,并且念了开头几句。
以后新华社就作了报道。
再以后,你们都知道了的,我季某人忽然就成了桂冠诗人。
”说到这儿,季先生转为“难得糊涂”,他说:
“桂冠诗人不是随便戴的哦,他们这么做,只能使我脸红。
”
“中国牌”的荣誉有它本土特色的游戏规律:
往往,在你需要的时候,它总是千推万阻,避而不见;在你不需要的时候,它却是不邀自来,蜂拥而至。
--算了,撇开这些背后的玄机不谈,话题还是回到季先生。
笔者觉得,仅就94岁的老人,依然拥有这般创作活力,《泰山颂》就值得一读;在这一点上,季先生完全用不着脸红。
季先生写完搁下,但一直未定稿,他自觉不够完善,到了2008年12月21日,97岁了,又拿出来修改,在一处添了三行24字:
“万木争高,万卉争艳。
争而不斗,和谐自然。
天人合一,宛然实现。
”其他几处亦有修改。
这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泱泱中华,特点是人多,人多思想杂,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许多议论,是颇为滑稽的。
譬如有人转给我一篇文章,是从网上下载的,讽刺季老是官迷,理由是从杨绛的《我们仨》推测,那个想当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而最终没有当成的,估计就是季羡林。
嘻嘻,胡为乎来哉!
熟悉季老的人都知道,他对官场,一向敬而远之,了无兴趣。
证以笔者的目睹:
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一天,有老友自城内来见季先生,落座,喝茶,老友说起近来见了哪些哪些高官,禁不住眉飞色舞,唾星四溅。
季先生干坐一旁,默然无语,待老友走后,只幽幽地说了一句:
“他还很得意。
”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
即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来说,倒的确有这么一回事:
“文革”后,某要员曾建议季先生出任此职。
季先生么,婉拒了。
尔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
为此,有人曾当面讶怪:
“为什么放着副部级的职位不要,却要这个副局级呢?
”季先生说:
“什么级别,我脑子里没想过这个!
”--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节选自2009年7月30日《文汇报》作者卞毓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季羡林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但他一生发表的诗,不超过十首;因此,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B.季羡林先生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
这正是“国学大师”应有的魅力和境界。
C.94岁的季羡林老人创作了《泰山颂》一诗:
“万木争高,万卉争艳。
争而不斗,和谐自然。
天人合一,宛然实现。
”97岁时,又拿出来修改,表明季先生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恰恰说明了“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出”。
D.“文革”后,有人建议季先生出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
季先生么,婉拒了。
尔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
人贵有自知之明,与其力不从心,不如扬长避短。
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E.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几处人们对季老先生的不一致的评价,然后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情简要描述出来,虽未直接评论,但足以让读者了解季老先生的为人。
这种笔法在传记中颇有说服力。
(2)文中说:
“季羡林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那么,他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3)文章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
说说表明了季先生怎样的“心迹”。
(6分)
(4)对于季羡林究竟算不算“国学大师”,作者没有直接评论。
你读了本文以后,如何评价季羡林先生呢?
(8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臧克家:
诗比人更长寿
念过中学的人,没有谁不熟悉这么一段诗句: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中国当代诗坛大师臧克家的《有的人》教育了几代人追求真善美,以耐人寻味而深深“烙印”在亿万国人脑海里。
臧克家从小生活在一个诗的王国,家庭的文化空气很浓。
父亲和祖父都好诗,他的庶祖母给他讲《聊斋》,说《水浒》,话《西游记》,“这些故事,常引出我同情的眼泪和美好的幻想。
”臧克家永久也不能磨灭这些在心上打上的深深印记。
小克家喜欢整天跟穷人的孩子在一起,“我同情他们,热爱他们。
童年的一段乡村生活,使我认识了人间的穷愁、疾苦和贫富的悬殊。
同时,纯朴、刻苦、良善……我的脉管里流入了农民的血。
我高兴,有人说我是‘农民诗人’。
不错,我是‘泥土里的人’。
”
1923年,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臧克家接受到“五四”新文学思潮的影响。
这时期,他读的新诗很多,如饥似渴地吞咽下去;也写了不少诗作。
1930年,臧克家被国立青岛大学破格录取。
这期间,在闻先生的指导下,他以难民、洋车夫、渔翁等一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着笔点,创作了不少好诗。
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朱自清评曰:
“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
”王统照称道:
“(臧克家的出现)真像在今日的诗坛上掠过一道火光。
”
臧老经历了20世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全部过程,入过学,做过战,随军采访,主编杂志……这种生活境地、职业的变更,令诗人有了更丰富更鲜活的生活素材,也正是这些,触发了诗人的灵感。
也正是这样,他在诗中抒发一个热血诗人的沸腾之情。
激情勃发的臧克家,由“农民诗人”成了“人民诗人”。
臧老的床头高高的排放着一摞摞书刊,上面少不了他的圈圈点点或评论。
他历来嗜书如命,到老年却自觉心里空虚,因此更以补课的心情拼命读书。
他每天用于读书的时间不少于全部活动的三分之一,孤灯夜读,思接千载,名篇佳作,会心动情,是他生活的又一大乐趣。
他不仅读,而且写。
其中,不少文章文情并茂,精辟独到颇有见地。
臧克家从不想自己“来日无多”,只是笔耕不辍,依旧诗涌成潮,虽在文坛已耕耘了60多年,但他那颗跳动的诗心充满活力。
他从未停止过写作,就是在病魔缠身、卧床不起的情况下仍不放下手中的笔。
他把写作视为与病魔斗争的一种手段,进入九秩仍坚持天天定时伏案工作。
近年,他还出版了《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臧克家序跋选》、《放歌新岁月》,并主编了《毛主席诗词鉴赏》等书籍。
尽管因为年长,作品数量大为减少,但诗的内涵却愈加醇厚。
诗作《我》寥寥10字,却滚热发烫:
“我,/一团火。
/灼人,/也将自焚。
”这诗是他性格、人格的写照。
以往每年,请求题词、题诗、题名、作序、写评论的接连不断,来访者络绎不绝,这可忙坏了我们的臧老,挤占了本来很忙的诗人时间。
然而,热心肠的臧克家只是尽最大的能力“应酬”,再累也心甘情愿。
在臧克家的心目中,感情这座天平上,友情的砝码是重于亲情的--他对朋友的满腔热情真像火一般炽烈。
诗人还有一个特别而又不特别的爱好,那便是喜爱跟孩子在一块。
老先生已经走过了99个人生历程,99个春秋使他经历了世间沧桑,饱览了人生百态,晚年的他依然童趣不失、笑声爽朗。
以前每次散步,小朋友见到了他,总是老远就“臧爷爷”喊个不停。
他们的臧爷爷也乐于与他们在一起捉迷藏或踢沙包,这时候,臧老也变成了“老天真”。
当小孩有什么不快的事时,也乐意哭着找臧爷爷说个痛快。
这时,臧老只得边哄小孩别哭边给他们些糖果吃。
在孩子们中间,他成了“孩子王”,童心十足。
他在散文《我和孩子》中写道:
“我喜欢这许许多多的小朋友,自己好似变成了他们当中的一人。
”同时,诗人甚为关心儿童事业的发展。
“年景虽云暮,玮光犹灿然”,他的诗句唱出了自己的夕阳情,从中可以感到老诗人一颗年轻的心在搏动。
在“希望工程”刚开始启动时,他便长期资助甘肃武威市失学女孩常清玉;一次,某地“希望工程”向他求字,他二话没说,当即写了“爱心如火”4个大字,表现出诗人的激情和爱心;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破土动工,他得知后无偿捐献自己刚收到的10000元著作稿酬……
臧克家当年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今天,用来送别诗人自己仍是最好的挽歌: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1)下列有关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因为自小生活在乡村,臧克家的诗都以农村和农民为题材,这为他赢得了“人民诗人”的美誉。
B.丰富的生活给诗人提供了许许多多写作素材,从这一点看,诗人离不开生活的锤炼,艺术离不开生活的源头活水。
C.臧克家热爱生活,激情如火,即使年近百岁,仍读书不止,笔耕不辍,同时,他还是一位葆有童真,悉心关心下一代成长的老人。
D.本文对臧克家诗句的引用,起到首尾呼应,深化主题的作用,也突出了臧克家非凡的诗歌成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E.因为看重友情,臧克家再累也心甘,在晚年还写了许多题词、题诗、题名、作序、评论性质的文章,接连不断的劳累是他过早离世。
(2)为什么说臧克家由“农民诗人”变成了“人民诗人”?
(6分)
(3)传记往往撷取传主的几个侧面加以介绍,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臧克家的?
(6分)
(4)探究思考臧克家的艺术人生,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诗人?
(8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
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
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坠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
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
当时在上海的他:
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
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
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
凡事认真。
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的做一个翩翩公子。
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
“披发佯狂走。
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
破碎河山谁收拾?
零落西风依旧。
便惹得离人消瘦。
……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
是祖国,忍辜负?
”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
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
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下留学生。
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
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
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
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
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
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像一个西洋人。
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
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
凡事认真。
学一样,像一样。
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
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
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
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
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
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
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
虽然布衣,却很称身,常常整洁。
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
“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
他一时代的服装,表出着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
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
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
认真。
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
他本来常读性理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
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
不久他就学佛。
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
我愕然不知所对。
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
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
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
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愈进愈深。
他的生活非常认真。
举一例说:
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
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
有一次他到我家。
我请他藤椅子里坐。
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
起先我不敢问。
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
法师回答我说:
“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
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
”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
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
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1943年4月作于四川客寓
(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①·你的微笑》)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李叔同先生是作者的老师。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青年时颇有才气,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
他英俊潇洒,颇有风度,是当时上海一等的花花公了。
B.李叔同先生满怀爱国热情,奔赴日本留学,他全面钻研西洋艺术,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介绍西洋文明,亲自主演西洋著名悲剧《茶花女》,目的是学成以后报效祖国。
C.李叔同先生回国后,身份变了,装束也变了;这一变,变得真彻底:
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
这一变,表明他与西方思想的彻底决裂,与西方帝国主义的彻底决裂,显示了坚定的爱国意志。
D.李叔同先生的特性就是“认真”:
认真做人,认真学道,认真学佛。
即使在出家为僧之后,生活做事依然非常认真,如“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
”
E.作者对李叔同先生非常熟悉,选材得心应手,全文思路贯通。
通过几次外貌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内在精神。
但是,结尾说“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表明作者对李叔同的出家非常失望,无比痛心。
(2)文中说:
“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
”请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6分)
(3)李叔同人物性格的突出特征是什么?
文章分哪几个阶段论述的?
(6分)
(4)李叔同早年曾是热血的爱国青年,后来却出家为僧。
对李先生出家的选择,请发表你的看法。
(8分)
附答案
一
(1)AD
(2)①单手倒立方面:
练就单手倒立的绝技,并以此作为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法宝”;不仅自己练,还以此对员工进行特殊规定:
3个月内学会靠墙倒立,否则卷铺盖走人;临时抽查淘宝网高管的倒立技术,对不合格者进行限期整改。
②商业抉择方面:
否定有90%的人都认可的方案;投资时不钻热门,不跟风,不虚张声势等;多立场、多视角看问题、考虑问题。
(3)①即换一个思路,用另一种眼光看世界,养成“换位思考”、“逆向思维”、“多位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
②走特立独行之道,不断打破常规,在与竞争对手过招时,从不按规则出牌;“反其道而行”的商业思维让其在商海中游刃有余,不断获得成功。
(4)示例:
笑傲网络行
这是一个思考致富的时代,智慧是我们成功的唯一保证。
马云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
成功属于那些永不墨守成规的人,属于那些敢于追求梦想的人,属于那些想到就会付诸行动的人,属于那些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人。
“阿里巴巴”是马云创造出来的中国神话,它不仅是马云的骄傲,也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文中还有马云的许多商业策略,如避开红海,畅游蓝海;避开大企业,专攻中小企业;主办“西湖论剑”等)
二
(1)B、E(5分,对一项给2分。
A更主要的是“平凡”;C非“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实为治学严谨;D非“有自知之明”、“力不从心”)
(2)(学识)学贯古今,知识渊博;(品质)诚实谦虚,严谨执着;超凡脱俗(答“清高”亦可),热爱教育。
(6分。
意思接近即可)
(3)对官场,敬而远之,了无兴趣,清高脱俗;鄙视艳羡高官厚禄、投机钻营的人(或:
鄙视那种爱慕虚荣之人);一心扑在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上,这显示了季先生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6分。
意思接近即可,少一角度扣2分)
(4)传统国学的重大领域季羡林先生都涉及到了,学识渊博;既不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谦为票友。
他是一位不可超越的“国学大师”。
(8分。
围绕以上几点展开即可,未结合文章内容,只是进行空洞评价,赋分减半)
三
(1)A、E
(2)童年生活在农村深受农民的影响,同情、热爱农民,为农民和底层小人物呐喊;(3分)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生活更丰富,题材更广阔,成了人民的代言人。
(3分)
(3)成长经历和诗歌创作成就;读书写作的执着追求;童心未泯、爱心如火的人生境界。
(酌情判分)
(4)深入生活,热爱人民,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读书学习,笔耕不辍;
四
(1)B、D(5分。
对一项给2分)
(2)(6分。
意思接近即可)深感祖国惨痛的现实;有感于日本的明治维新文化,学习西洋文化;放弃了翩翩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测试 实用类文本阅读 语文 二轮 专题 测试 实用 文本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