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微案一故事情节.docx
- 文档编号:743444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1.36MB
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微案一故事情节.docx
《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微案一故事情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微案一故事情节.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微案一故事情节
微案一 故事情节
微点突破一 概括故事情节
(2013·重庆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枪口下的人格
徐树建
①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
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
“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
②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
③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
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
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
“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
”
④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
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
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
“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
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
”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
“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
⑤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
“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
”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
“谢谢。
”
⑥贝尔蒂呵斥道:
“收起你那一套吧。
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
”
⑦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
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⑧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
⑨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
⑩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慌失措的脸上扫过。
没有人能忍受他的目光,大家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
⑪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
“你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
”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
⑫贝尔蒂得救了。
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
⑬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
“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
”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
⑭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
⑮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
“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
”所有人全惊呆了,霍夫曼更是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蒂。
⑯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
“贝尔蒂先生,你这是怎么了?
你头昏了吗?
”
⑰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
“霍夫曼先生,你怎么可以泄私愤呢?
你所谓的风度呢?
”
⑱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
“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
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
⑲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
“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
”
⑳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问道:
“为什么?
你这是为什么?
”贝尔蒂微笑着说:
“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
”
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
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
(节选自《枪口下的人格》,有删改)
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4分)
答:
剖析 1.审题。
审读题干,包括两部分:
“围绕主人公贝尔蒂”,可以理解为要求归纳“贝尔蒂做了些什么”;任务是“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2.寻找有关贝尔蒂言行的段落。
①②段:
贝尔蒂俘虏霍夫曼。
③段:
贝尔蒂宣布起义。
⑤段:
贝尔蒂阻拦迈尔侮辱霍夫曼。
⑦段:
德军重新占领城市,贝尔蒂等人被俘(这一点很重要,虽然没有直接写贝尔蒂,但根据上下文可知,一定有贝尔蒂)。
⑪⑫段:
被放过。
⑮~⑳段:
贝尔蒂站出来承认是自己俘虏了霍夫曼。
段:
贝尔蒂就义。
3.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答案 基本情节:
(贝尔蒂)俘敌―→护俘―→被俘―→脱险―→赴死。
技法透视
小说结构的重点是小说的线索和层次。
小说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作者的情感,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小说层次就是小说结构,常见的小说结构都是以情节的发展来划分,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
设问方式
1.(2013·重庆高考)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2.(2011·安徽高考)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3.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4.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
请依次加以概括。
5.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6.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
解题思路
概括故事情节“二法”
1.小标题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
(1)根据线索概括情节。
情节发展离不开线索,有时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小说还会有两条线索。
文章可以事物为线索,也可以感情或心理活动为线索。
抓住了这些,就能整体把握文章的情节和思路。
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按人物线索可概括为:
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2)根据时空概括情节。
根据小说时间、空间的变化节点,并对其进行分别概括,可以准确地把握全文的情节和思路。
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按故事发展过程可概括为:
背景(引子)→护送(开端)→受伤(发展)→报仇(高潮和结局)。
2.表述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短的小说)。
根据段落概括情节。
根据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安排顺序,理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由先到后,概括每段叙述的情节,逐步形成对小说情节的总体认识。
答题模板
模板一:
主人公在……时候,……地点,做了……事情。
模板二:
小说首先写了……,其次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写了……
模板三:
小说的主要情节有:
①……②……③……
针对练习
(2017·衡水中学六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公共汽车咏叹调(节选)
刘心武
车在西单站停靠了,可没开。
有两个小伙子,是从车上下来的。
他们气冲冲绕过车头,闯到驾驶室边,一个拽开门就骂:
“工会大楼干吗不停?
!
”一个竟伸出手去要拽司机:
“有你这么开车的吗?
!
你下来!
”
工会大楼是前一站。
发车时本是说工会大楼停而西单不停的,当时,大家伙一个劲儿嚷:
“西单停!
”“西单停!
”他才前一站不停停西单。
你们非要在工会大楼下车干吗刚才不嚷嚷?
真是谁心善谁吃亏。
前一阵大北窑那儿修路,车堵得厉害,常有忍耐不住的乘客跑过来求他:
“师傅,开门让我们下!
”不在站上不能开门,这是制度。
他本可以置之不理,可他心软,好几次都把门开了,让想下去的下去。
这回他又心软。
“我们都到西单下!
”一片嚷声。
他本是将就大家伙,没想到倒惹出了麻烦来。
看这二位那个横劲,怎么着?
找茬儿打架吗?
他满脸溅沫地指着他们叫嚷起来:
“你们想怎么着?
嘿,你们要敢拽我你就真拽,这车我今儿个还真不开了!
”
底下两个小伙子倒没真拽,但跳着脚骂个没完。
韩冬生气得浑身哆嗦。
他转过身来,朝着车厢呼喊:
“嘿,你们说说,是不是刚才车上都嚷着要我西单停车?
!
”
车上的乘客竟没有一个应声作证。
韩冬生大受刺激。
他转身冲着车下二位对吵起来。
交通警走拢车前,问韩冬生怎么回事儿。
韩冬生气咻咻地望着两个寻衅者消失的地方,赌气地说:
“你们逮不着流氓就罚我吧!
今儿个我还真不干了!
”他掏出印着红1、黄2、蓝3、绿4的一叠“北京市机动车驾驶员违章记录证”,一下子递到交通警手里。
交通警很冷静,把四张卡片都还给了韩冬生,对他说:
“你先把车开走吧!
”
韩冬生把胳膊抱在胸前,梗着脖子宣布:
“我这车出毛病了,开不了了!
”
连续几辆出租汽车从街心驶过。
韩冬生望着出租汽车顶上安装的有“TAXI”字样的顶灯,心里更不是滋味。
他把那顶灯叫成“坟头”。
“那些顶着坟头的家伙”,他这么称呼出租汽车司机。
他从羡慕他们,到嫉妒他们。
韩冬生今年三十一岁。
父亲是一家饭馆的“白案”。
两个妹妹也在饭馆,一个给“红案”切菜备料,一个端盘儿。
他弟弟是全家的骄傲,在西郊一所大学里工作,尽管是在大学修建队当瓦工。
大学里曾给每位教师配置一部《辞海》缩印本,本来行政部门的干部以及工人不一定需要那么厚的一大块纸砖,但福利均等的不成文规则使他弟弟也领到了一部。
他弟弟立即倒手转卖,便得了四十块钱。
这类事多了,韩冬生心里便堵上了冰坨——我们公司怎么一年才发两双手套?
韩冬生赶上了最后一茬“上山下乡”。
在村里种地的时候,他常常一边抹着汗水一边幻想:
什么时候能当个工人就好了!
后来房山的一个小煤矿招工,他欢天喜地地去了。
去了才知道当矿工比种地还苦,于是他幻想哪一天能调回城里就好了!
一九七九年还真遇上了难得的机会,父亲的一个“把兄弟”在公共汽车公司的一个车队当队长,靠这个“后门”,他转到城里公共汽车公司来了。
临调走时,矿上让他在一张纸上按手印,那上头写着他自愿从四级工降为二级工。
他没犹豫,蘸着大红的油墨按了。
他在公共汽车公司从二级工从头干起。
先卖了两年票,后来才学了开车。
头两年他还算安心。
可这一年多来,他心上长毛了。
关键是出租汽车的勃兴,公共汽车驾驶员远没有出租汽车司机自在和实惠。
看着川流不息的出租汽车,韩冬生越发想坚持他的罢工行动。
1.下面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品通过对驾驶员韩冬生闹“罢工”的描写展现了广阔社会生活,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体制不完善、分配不公等社会矛盾。
B.作品在写实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生动地展现了交通领域的诸多问题,体现了作者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历史责任感。
C.作品采用第三人称,既注重人物动作、语言描写,又注重心理活动的描写。
D.作品行文紧凑而有波澜,如先写西单停车之事,然后再写前一站发生的事,插叙写一家人的工作情况。
答案 B
解析 “大胆想象”不当,误将人物的心理活动说成是想象。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品的情节结构。
答:
答案 乘客闹事,韩冬生与乘客吵架;交通警前来调解,韩冬生宣布车不开了;看着几辆出租汽车,韩冬生心生不平,展开心理活动;韩冬生想坚持罢工。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可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对情节进行划分,交通警登场前后各为一个情节,其后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一个情节,最后交代坚持罢工为一个情节。
3.有人认为作者笔下的驾驶员对乘客的态度过于嚣张,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试从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角度加以分析。
答:
答案 如此对待乘客确实有些嚣张,但这样写使韩冬生这一人物更具真实性,因为面对社会不公,他不想当公共汽车驾驶员,又遭遇乘客的怨骂,自然难有好态度;描写人物的嚣张,便于表现人物内心的不平,从而更好地反映社会不公的问题,呼唤改革。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作答时可从塑造的人物真实与否、对表现主题有无作用等角度进行考虑。
就公共汽车驾驶员而言,韩冬生的态度是不正确的,但他为什么会有如此态度,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进行这样的思考,不难得出答案。
微点突破二 赏析情节手法
(2017·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一种美味
巩高峰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
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
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
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
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9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题 文学 文本 阅读 小说 微案一 故事情节